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为了测定乙醇的结构式是还是,利用乙醇和钠的反应,设计如图装置进行实验,在烧瓶中放入足量的钠,从分液漏斗中缓缓滴入一定量的乙醇,通过测量量筒中水的体积,就可知反应生成的氢气的体积。

                

              \(\rm{(1)}\)实验前检验该装置的气密性的实验操作是__________。

              \(\rm{(2)}\)有人认为装置中有空气,所测的气体体积应扣除装置中空气的体积,才是氢气的体积,你认为________\(\rm{(}\)填“正确”或“不正确”\(\rm{)}\)。

              \(\rm{(3)}\)如果实验开始前\(\rm{b}\)导管内未充满水,则实验结果将________\(\rm{(}\)填“偏大”或“偏小”\(\rm{)}\)。

              \(\rm{(4)}\)若测得有\(\rm{1.15 gC_{2}H_{6}O}\)参加反应,把量筒\(\rm{c}\)中的水的体积换算成标准状况下\(\rm{H_{2}}\)的体积为\(\rm{280 mL}\),试结合计算和讨论,判断下面\(\rm{(}\)Ⅰ\(\rm{)}\)和\(\rm{(}\)Ⅱ\(\rm{)}\)两式中,哪个正确________。

            • 2. 苯和溴的取代反应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其中\(\rm{A}\)为具支试管改制成\(\rm{(}\)底部是通的\(\rm{)}\)的反应容器,在其下端开了一小孔,塞好石棉绒,再加入少量铁屑.
               
              填写下列空白: 
              \(\rm{(1)}\)试管\(\rm{C}\)中苯的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 \(\rm{.}\) 反应开始后,观察\(\rm{D}\)和\(\rm{E}\)两试管,看到的现象 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 \(\rm{.}\) 
              \(\rm{(2)}\)反应\(\rm{2~3min}\)后,在\(\rm{B}\)中的\(\rm{NaOH}\)溶液里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__________________ \(\rm{.}\) 
              \(\rm{(3)}\)在上述整套装置中,具有防倒吸的仪器有 ___________ \(\rm{(}\)填字母\(\rm{)}\).
              \(\rm{(4)}\)制备溴苯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3.

              某高二化学学习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方案来制取次氯酸钠和探究氯水的性质。

              图中:


              \(\rm{①}\)为实验室制氯气发生装置;\(\rm{②}\)试管里盛有\(\rm{15 mL 8\%}\) 的\(\rm{NaOH}\)溶液,并置于冰水浴中;\(\rm{③}\)试管里是滴有酚酞的\(\rm{NaOH}\)溶液\(\rm{④}\)为尾气吸收装置。请填写下列空白:

              \(\rm{(1)}\)实验前首先必须对整套装置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装置中所进行反应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__。

              \(\rm{(2)}\)制取氯气时,在烧瓶里加入一定量的二氧化锰,通过___________ \(\rm{(}\)填写仪器名称\(\rm{)}\)向烧瓶中加入适量的浓盐酸。实验时为了除去氯气中的氯化氢气体,可在\(\rm{①}\)与\(\rm{②}\)之间安装盛有____\(\rm{(}\)填写下列编号字母\(\rm{)}\)的净化装置。

              A.碱石灰             \(\rm{B.}\)饱和食盐水        \(\rm{C.}\)浓硫酸  \(\rm{D.}\)饱和碳酸氢钠溶液

              \(\rm{(3)}\)写出\(\rm{②}\)装置中发生的离子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4)}\)实验中可观察到\(\rm{③}\)试管的实验现象是溶液褪色。某同学提出两种猜想:

              猜想一:氯气与\(\rm{NaOH}\)溶液发生反应使溶液褪色  猜想二:_________________。

              \(\rm{(5)}\)实验所用\(\rm{NaOH}\)工业上的制备,以电解精制饱和食盐水的方法制取氯气、氢气、烧碱。下图是离子交换膜法电解食盐水的示意图,图中的离子交换膜只允许阳离子通过。

              写出电解饱和食盐水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制饱和食盐水从图中____________位置补充\(\rm{(}\)选填“\(\rm{a}\)”、“\(\rm{b}\)”、“\(\rm{c}\)”或“\(\rm{d}\)”\(\rm{)}\)。

              \(\rm{(6)}\)含\(\rm{NaCN}\)的污水危害很大,\(\rm{0.01mol/L}\)的\(\rm{NaCN}\)溶液\(\rm{pH=9}\),请判断该溶液中:\(\rm{c(CN^{-})}\)____\(\rm{c(OH^{-})(}\)填“\(\rm{ > }\)”、“\(\rm{ < }\)”或“\(\rm{=}\)”\(\rm{)}\),处理含\(\rm{NaCN}\)污水时,可用制取的次氯酸钠溶液将\(\rm{CN^{-}}\)在酸性条件下氧化生成\(\rm{N_{2}}\)与\(\rm{CO_{2}}\),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

            • 4.

              A. 短周期元素\(\rm{T}\)、\(\rm{X}\)、\(\rm{Y}\)、\(\rm{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中元素\(\rm{T}\)、\(\rm{X}\)基态原子均有\(\rm{2}\)个未成对电子,元素\(\rm{Y}\)基态原子\(\rm{s}\)能级的电子总数与\(\rm{p}\)能级的电子总数相等,元素\(\rm{Z}\)的价电子数等于能层数。元素\(\rm{W}\)位于第\(\rm{4}\)周期,其基态原子所含未成对电子数在该周期中最多。

              \(\rm{(1)}\) 元素\(\rm{X}\)、\(\rm{Y}\)、\(\rm{Z}\)的第一电离能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rm{(}\)用元素符号表示\(\rm{)}\)。 

              \(\rm{(2) T}\)、\(\rm{X}\)分别与氢组成的\(\rm{T_{2}H_{2}}\)与\(\rm{H_{2}X_{2}}\)分子中,\(\rm{T}\)、\(\rm{X}\)原子轨道的杂化类型分别是____。 

              \(\rm{(3) T}\)与\(\rm{X}\)可形成\(\rm{TX_{3}^{2\mathrm{{-}}}}\)和\(\rm{TX_{2}}\)。

              \(\rm{①TX_{3}^{2\mathrm{{-}}}}\)的空间构型为____\(\rm{(}\)用文字描述\(\rm{)}\)。 

              \(\rm{②N_{3}^{\mathrm{{-}}}}\)与\(\rm{TX_{2}}\)互为等电子体,则\(\rm{N_{3}^{\mathrm{{-}}}}\)的电子式为____。 

              \(\rm{(4) Z_{2}X_{3}}\)的熔点比\(\rm{YX}\)高,其原因是               。 

              \(\rm{(5)}\) 下图是由\(\rm{W}\)、\(\rm{Z}\)两种元素所形成的某种合金的晶胞结构示意图。

              \(\rm{①}\)元素\(\rm{W}\)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               。 

              \(\rm{②}\)该合金中\(\rm{W}\)与\(\rm{Z}\)的原子个数比为               。 

              B.\(\rm{ 8-}\)羟基喹啉\(\rm{(}\)\(\rm{)}\)是白色或淡黄色粉末,可通过如下实验步骤制得:

              \(\rm{①}\)如图\(\rm{1}\)所示,在三口烧瓶中加入适量甘油、邻硝基苯酚、邻氨基苯酚和浓硫酸。     

              \(\rm{②}\)加热至反应自动激烈进行。

              \(\rm{③}\)改用水蒸气蒸馏装置进行水蒸气蒸馏,直至馏出液中不再有油珠为止。

              \(\rm{④}\)向三口烧瓶中加入一定量\(\rm{NaOH}\)溶液后,再滴加饱和\(\rm{Na_{2}CO_{3}}\)溶液将\(\rm{pH}\)调至\(\rm{7~8}\)。

              \(\rm{⑤}\)重新进行水蒸气蒸馏,至馏出液中不再有晶体析出。

              \(\rm{⑥}\)将馏出液充分冷却后抽滤,进一步精制得产品。

                    图\(\rm{1}\)        图\(\rm{2}\)

              \(\rm{(1)}\) 图\(\rm{1}\)中冷却水应从____\(\rm{(}\)填“\(\rm{A}\)”或“\(\rm{B}\)”\(\rm{)}\)口进。 

              \(\rm{(2)}\) 第一次水蒸气蒸馏的目的是____________\(\rm{;}\)图\(\rm{2}\)是水蒸气发生装置,当冷凝管出现堵塞时,图\(\rm{2}\)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 

              \(\rm{(3)}\) 抽滤装置中,布氏漏斗进入抽滤瓶的部分不宜过长,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4)}\) 步骤\(\rm{②}\)中移开火源,反应仍自动激烈进行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5)}\) 步骤\(\rm{④}\)中加入的饱和\(\rm{Na_{2}CO_{3}}\)溶液不能过量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

              A.钛的化合物如\(\rm{TiCl_{4}}\)、\(\rm{TiSe_{2}}\)、\(\rm{Ti(NO_{3})_{4}}\)、酒石酸钛等均有着广泛的用途。


              \(\rm{(1)}\) 写出\(\rm{Se}\)的基态原子的外围电子排布式:____。 

              \(\rm{(2)}\) 酒石酸\(\rm{(}\)结构如右图所示\(\rm{)}\)中羧基氧原子的轨道杂化类型分别是____,\(\rm{1 mol}\)酒石酸中\(\rm{π}\)键的数目是____。 

              \(\rm{(3) TiCl_{4}}\)熔点为\(\rm{-25 ℃}\),沸点为\(\rm{136.4 ℃}\),可溶于苯或\(\rm{CCl_{4}}\),该晶体属于____晶体\(\rm{;NO_{3}^{\mathrm{{-}}}}\)的空间构型为____。 

              \(\rm{(4)}\) 主族元素\(\rm{A}\)和钛同周期,具有相同的最外层电子数,元素\(\rm{B}\)原子的\(\rm{p}\)能级所含电子总数与\(\rm{s}\)能级所含电子总数相等,且其形成的氢化物分子之间存在氢键。元素\(\rm{A}\)、元素\(\rm{B}\)和钛三者形成的晶体的晶胞如图所示,写出该晶体的化学式:____\(\rm{(}\)用元素符号表示\(\rm{)}\)。 


              B. 茶叶中含咖啡碱,能溶于水、乙醇,更易溶于氯仿\(\rm{(CHCl_{3})}\),\(\rm{178 ℃}\)时快速升华。另外茶叶中还含有\(\rm{11\%12\%}\)的丹宁酸,也易升华,易溶于水及乙醇,但不溶于氯仿。现从茶叶中提取咖啡碱流程如下:

              步骤Ⅰ\(\rm{:}\)称取一定量的茶叶,放入图所示提取器的滤纸筒中,在圆底烧瓶中加入\(\rm{95\%}\)乙醇,用水浴加热,连续提取\(\rm{1.5 h}\)。

              步骤Ⅱ\(\rm{:}\)待冷凝液刚刚虹吸下去时,立即停止加热。稍冷后,改成蒸馏装置,回收提取液中的大部分乙醇。

              步骤Ⅲ\(\rm{:}\)趁热将瓶中的残液倾入蒸发皿中,拌入\(\rm{34 g}\)生石灰粉使成糊状,低温蒸干,并压碎块状物。

              步骤Ⅳ\(\rm{:}\)取一只口径合适的玻璃漏斗,罩在隔以刺有许多小孔滤纸的蒸发皿上,小心加热升华,控制温度在\(\rm{180 ℃}\)左右。当滤纸上出现大量白色毛状结晶时,停止加热,使其自然冷却,收集升华所得咖啡因。

              回答下列问题:

              \(\rm{(1)}\) 实验之前需要将茶叶研磨成粉末状,其目的是\(\rm{\_}\)。 

              \(\rm{(2)}\) 溶解提取时不选择氯仿直接将咖啡碱提取而选用乙醇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rm{(3)}\) 提取器中虹吸管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 

              \(\rm{(4)}\) 冷凝器中冷却水从____进____出。\(\rm{(}\)填“\(\rm{a}\)”或“\(\rm{b}\)”\(\rm{)}\) 

              \(\rm{(5)}\) 该实验中可循环使用的物质是____。 

              \(\rm{(6)}\) 步骤Ⅲ在粗产品中加入生石灰的原因是                    。 

            • 6.

              我国有丰富的海水资源,开发和利用海水资源是当前科学研究的一项重要任务,下图是海水综合利用的一个方面。


              回答下列问题:
              \(\rm{(1)}\)写出步聚\(\rm{①}\)加入的试剂和有关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2)}\)写出\(\rm{②④}\)反应的离子方程式:\(\rm{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m{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3)}\)写出\(\rm{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rm{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

              判断正误

              \(\rm{(1)}\)用灼热的铜丝网除去\(\rm{N_{2}}\)中混有的少量\(\rm{O_{2}}\)。\(\rm{(}\)  \(\rm{)}\)

              \(\rm{(2)}\)测定同温同浓度的\(\rm{NaCl}\)和\(\rm{NaF}\)溶液的\(\rm{pH}\),确定\(\rm{F}\)、\(\rm{Cl}\)元素非金属性的强弱。\(\rm{(}\)  \(\rm{)}\)

              \(\rm{(3)}\)用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的方法除去乙烯中混有的二氧化硫。\(\rm{(}\)  \(\rm{)}\)

              \(\rm{(4)}\)将\(\rm{CuSO_{4}·5H_{2}O}\)加入浓硫酸中,蓝色晶体变为白色,说明浓硫酸具有很强的脱水性。\(\rm{(}\)  \(\rm{)}\)

            • 8.

              我国化工专家侯德榜的“侯氏制碱法”曾为世界制碱工业作出了突出贡献。以\(\rm{NaCl}\)、\(\rm{NH_{3}}\)、\(\rm{CO_{2}}\)等为原料先制得\(\rm{NaHCO_{3}}\),进而生产出纯碱。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rm{NH_{3}+CO_{2}+H_{2}O=NH_{4}HCO_{3}}\);

              \(\rm{NH_{4}HCO_{3}+NaCl=NaHCO_{3}↓+NH_{4}Cl}\);

              \(\rm{2NaHCO_{3} \overset{\triangle }{=} Na_{2}CO_{3}+CO_{2}↑+H_{2}O}\)。

              Ⅰ\(\rm{.}\)原理分析

              碳酸氢铵与饱和食盐水反应,能析出碳酸氢钠晶体的原因是________。

              \(\rm{a.}\)碳酸氢钠难溶于水

              \(\rm{b.}\)碳酸氢钠受热易分解

              \(\rm{c.}\)碳酸氢钠的溶解度相对较小,在溶液中首先结晶析出

              Ⅱ\(\rm{.}\)实验探究

              \(\rm{(1)}\)一位同学将二氧化碳气体通入含氨的饱和食盐水中制备碳酸氢钠,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rm{(}\)图中夹持、固定用的仪器未画出\(\rm{)}\)。



              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rm{①}\)乙装置中的试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②}\)丁装置中稀硫酸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③}\)实验结束后,分离出\(\rm{NaHCO_{3}}\)晶体的操作是________\(\rm{(}\)填分离操作的名称\(\rm{)}\)。

              \(\rm{(2)}\)另一位同学用图中戊装置\(\rm{(}\)其他装置未画出\(\rm{)}\)进行实验。

              \(\rm{①}\)实验时,须先从_______管通入_______气体,再从________管通入_______气体。

              \(\rm{②}\)有同学建议在戊装置的\(\rm{b}\)导管下端连接己装置,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

              \(\rm{(3)}\)请再写出一种实验室制取少量碳酸氢钠的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

            • 9. 某校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如下实验方案,测定放置已久的小苏打样品中纯碱的质量分数:
               \(\rm{(1)}\)方案一:称取一定质量的样品,置于坩埚中加热至恒重后,冷却,称量剩余固体质量,计算\(\rm{.}\)实验中加热至恒重的目的是___                                    ___。
              \(\rm{(2)}\)方案二:按如图装置进行实验\(\rm{.}\)并回答以下问题:

              \(\rm{①}\)实验前应先____              __。分液漏斗中应该装____   __\(\rm{(}\)填“盐酸”或“稀硫酸盐”\(\rm{).D}\)装置的作用是__                   ____;
              \(\rm{②}\)实验中除称量样品质量外,还需称______装置\(\rm{(}\)用字母表示\(\rm{)}\)前后质量的变化;
              \(\rm{③}\)根据此实验得到的数据,测定结果有较大误差\(\rm{.}\)因为实验装置还存在一个明显缺陷,该缺陷是__                        ____。
              \(\rm{(3)}\)方案三:称取一定量样品,置于小烧杯中,加适量水溶解,向小烧杯中加入足量氯化钡溶液,过滤洗涤,干燥沉淀,称量固体质量,计算:
              \(\rm{①}\)过滤操作中,除了烧杯、漏斗外还用到的玻璃仪器有__       ____;
              \(\rm{②}\)试验中判断沉淀是否完全的方法是______                                       ;
              \(\rm{③}\)若加入试剂改为氢氧化钡,已知称得样品\(\rm{9.5}\) \(\rm{g}\),干燥的沉淀质量为\(\rm{19.7}\) \(\rm{g}\),则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     \(\rm{(}\)保留一位小数\(\rm{)}\)。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