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下列各组溶液中,能用酸式滴定管取用的是(  )
              A.HF
              B.NaHCO3
              C.HCl
              D.NaHSO3
            • 2. 对实验Ⅰ~Ⅳ的实验现象预测正确的是(  )
              A.实验1:液体分层,下层呈无色
              B.实验2:烧杯中先出现白色沉淀,后溶解
              C.实验3:试管中颜色变为红色
              D.实验4:放一段时间后,饱和CuSO4溶液中出现蓝色晶体
            • 3. 下列实验操作或记录正确的是(  )
              A.常温常压下测得1 mol N2的质量为28 g
              B.用量筒测得排水法收集到的氢气体积为50.28 mL
              C.用两只250 mL的容量瓶配制0.1 mol/L 500 mL的NaOH溶液
              D.用托盘天平称得2.5 g胆矾,受热充分失水后,固体质量减轻0.9 g
            • 4. 下列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
              A.过滤时,玻璃棒与三层滤纸的一边接触
              B.向试管中滴加液体时,胶头滴管紧贴试管内壁
              C.浓硫酸不慎滴到皮肤上,先用较多的水冲洗,再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
              D.除去粗盐中的硫酸盐应加入BaCl2溶液,离子反应为Ba2++SO42-═BaSO4
            • 5.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钾、钠、镁等活泼金属着火时,可用泡沫灭火器灭火
              B.证明一瓶红棕色气体是溴蒸气还是二氧化氮,可用湿润的碘化钾-淀粉试纸检验,观察试纸颜色的变化
              C.除去铝粉中混有的铜粉,可先用浓硝酸溶解,然后再过滤、洗涤、干燥
              D.Ba2+浓度较高时危害健康,BaCO3不能作为造影剂用于X-射线检查肠胃道疾病
            • 6. 下图所示的实验操作,不能达到相应目的是(  )
              A.
              干燥Cl2
              B.
              检验K2CO3中的K+
              C.
              证明氨气极易溶于水
              D.
              实验室制氨气
            • 7. 下列各组溶液中,不用任何其它试剂即可鉴别的是(  )
              A.HF、HCl、HBr、HI
              B.KMnO4、CuCl2、FeCl3,NaCl
              C.KNO3、KI、AgNO3、Na2CO3
              D.溴水、NaCl、NaBr、KI
            • 8. 下列各组物质中,只用溴水一种试剂不能加以区别的是(  )
              A.苯己烷甲苯
              B.硫化氢二氧化硫二氧化碳
              C.苯苯酚乙醇
              D.乙烷乙烯乙炔
            • 9. 下列实验能获得成功的是(  )
              A.用溴水可鉴别苯、乙醇、苯乙烯
              B.加浓溴水,然后过滤可除去苯中的少量乙烯
              C.用酸性KMnO4溶液可除去甲烷中的乙烯
              D.用新制的Cu(OH)2悬浊液可鉴别乙醇、乙醛、乙酸
            • 10. 下列图示与对应的叙述相符的是(  )
              A.图1表示25℃时,用0.lmol L-1盐酸滴定20mL 0.1mol•L-1NaOH溶液,溶液的pH随加入酸体积的变化
              B.图2表示一定条件下的合成氨反应中.NH3的平衡体积分数随H2起始体积分数(N2的起始量恒定)的变化,图中a点N2的转化率大于b点
              C.图3表示恒容密闭容器中反应“2SO2(g)+O2(g)⇌2SO3(g)△H<0”的平衡常数K、K随温度的变化
              D.图4表示不同温度下水溶液中H+和OH-浓度的变化的曲线,图中温度T2>T1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