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rm{(1)}\)在化学分析中采用\(\rm{K_{2}CrO_{4}}\)为指示剂,以\(\rm{AgNO_{3}}\)标准溶液滴定溶液中的\(\rm{Cl^{-}}\),利用\(\rm{Ag^{+}}\)与\(\rm{{CrO}_{4}^{2-}}\)生成砖红色沉淀,指示到达滴定终点。当溶液中\(\rm{Cl^{-}}\)恰好完全沉淀\(\rm{(}\)浓度等于\(\rm{1.0×10^{-5} mol·L^{-1})}\)时,溶液中\(\rm{c(Ag^{+})}\)为_________\(\rm{mol·L^{-1}}\),此时溶液中\(\rm{c{(CrO}_{4}^{2-})}\)等于_________\(\rm{mol·L^{-1}(}\)已知\(\rm{Ag_{2}CrO_{4}}\)、\(\rm{AgCl}\)的\(\rm{K_{sp}}\)分别为\(\rm{2.0×10^{-}}\)和\(\rm{2.0×10^{-10})}\)。

              \(\rm{(2)①}\)联氨为二元弱碱,在水中的电离方式与氨相似。联氨第一步电离反应的平衡常数值为_________\(\rm{(}\)已知:\(\rm{{N}_{2}{H}_{4}+{H}^{+}⇌{N}_{2}H_{5}^{+} }\)的\(\rm{K=8.7×10^{7}}\);\(\rm{K_{w}=1.0×10^{-14})}\)。联氨与硫酸形成的酸式盐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②}\)联氨是一种常用的还原剂。向装有少量\(\rm{AgBr}\)的试管中加入联氨溶液,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联氨可用于处理高压锅炉水中的氧,防止锅炉被腐蚀。理论上\(\rm{1 kg}\)的联氨可除去水中溶解的\(\rm{O_{2}}\)______\(\rm{kg}\);与使用\(\rm{Na_{2}SO_{3}}\)处理水中溶解的\(\rm{O_{2}}\)相比,联氨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为测定某有机化合物\(\rm{A}\)的结构,进行如下实验:

              \(\rm{(}\)一\(\rm{)}\)分子式的确定:

              \(\rm{(1)}\)将有机物\(\rm{A}\)置于氧气流中充分燃烧,实验测得:生成\(\rm{5.4 g H_{2}O}\)和\(\rm{8.8 g CO_{2}}\),消耗氧气\(\rm{6.72 L(}\)标准状况下\(\rm{)}\),则该物质中各元素的原子个数比是________。

              \(\rm{(2)}\)用质谱仪测定该有机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得到如图\(\rm{1}\)所示质谱图,则其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____,该物质的分子式是________。

              \(\rm{(3)}\)根据价键理论,预测\(\rm{A}\)的可能结构并写出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二\(\rm{)}\)结构式的确定:

              \(\rm{(4)}\)核磁共振氢谱能对有机物分子中不同位置的氢原子给出不同的峰值\(\rm{(}\)信号\(\rm{)}\),根据峰值\(\rm{(}\)信号\(\rm{)}\)可以确定分子中氢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例如:甲基氯甲基醚\(\rm{(Cl—CH_{2}—O—CH_{3})}\)有两种氢原子如图\(\rm{2}\)。经测定,有机物\(\rm{A}\)的核磁共振氢谱示意图如图\(\rm{3}\),则\(\rm{A}\)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

            • 3.

              青霉素是最重要的抗生素,其在体内经酸性水解后得到一种有机物\(\rm{X}\)。已知\(\rm{X}\)的结构简式如图所示,下列有关\(\rm{X}\)的说法正确的是(    )

              A.\(\rm{X}\)为烃的含氧衍生物
              B.\(\rm{X}\)的分子式为\(\rm{C_{5}H_{10}NO_{2}S}\)
              C.\(\rm{X}\)只能发生取代反应
              D.\(\rm{X}\)中碳原子上的\(\rm{H}\)若有\(\rm{1}\)个被\(\rm{Cl}\)取代,则有\(\rm{2}\)种不同产物
            • 4.

              下列关于各物质的化学用语表达正确的是

              A.环己二烯烷的结构式:
              B.异戊烷分子的球棍模型:
              C.乙烯的电子式:                          
              D.乙醇的分子式为\(\rm{{C}_{4}{H}_{10}O }\)
            • 5.

              根据物质结构与元素周期律及周期表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rm{(1)}\)第三周期中,最活泼的非金属元素是________\(\rm{(}\)填元素名称\(\rm{)}\),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化学式是________。

              \(\rm{(2)}\)若用\(\rm{M}\)代表第Ⅰ\(\rm{A}\)族元素,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电子式是________。

              \(\rm{(3)}\)某元素\(\rm{A}\)与氟元素能形成离子化合物\(\rm{AF_{2}}\)。其中阴、阳离子的电子层结构相同,则\(\rm{A}\)的元素符号是________。

              \(\rm{(4)}\)钾元素与镁元素位于不同周期和不同主族,但可以通过另一种元素作参照,比较出钾与镁的金属性强弱,这种参照元素是________\(\rm{(}\)填元素名称\(\rm{)}\)。

              \(\rm{(5)}\)写出表示台有\(\rm{8}\)个质子、\(\rm{10}\)个中子的原子的化学符号:________。

              \(\rm{(6)}\)周期表中位于第\(\rm{8}\)纵行的铁元素属于第________族。

              \(\rm{(7)}\)周期表中最活泼的非金属元素位于第________纵行。

              \(\rm{(8)}\)所含元素超过\(\rm{18}\)种的周期是第________、________周期。

            • 6. 某同学设计实验探究工业制乙烯的原理和乙烯的主要化学性质,实验装置如图所示\(\rm{(}\)已知烃类都不与碱反应\(\rm{){.}}\)请回答下列问题:

              \(\rm{(1)}\)工业制乙烯的实验原理是烷烃\(\rm{(}\)液态\(\rm{)}\)在催化剂和加热条件下发生反应生成不饱和烃\(\rm{{.}}\)例如,石油分馏产物之一的十六烷烃发生反应:\(\rm{{C}_{16}{H}_{34} \xrightarrow[∆]{催化剂}{C}_{8}{H}_{18}+ }\)甲,甲\(\rm{\xrightarrow[∆]{催化剂}4 }\)乙,推出乙的结构简式为______.
              \(\rm{(2)B}\)装置中的实验现象可能是______,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其反应类型是______.
              \(\rm{(3)C}\)装置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反应类型是______.
              \(\rm{(4)}\)查阅资料知,乙烯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产生二氧化碳\(\rm{{.}}\)根据本实验中装置______\(\rm{(}\)填字母\(\rm{)}\)中的实验现象可判断该资料是否真实\(\rm{{.}}\)为了探究溴与乙烯反应是加成反应而不是取代反应,可以测定装置\(\rm{B}\)中溶液在反应前后的酸碱性,简述其理由:______.
            • 7.

              不饱和酯类化合物在药物、涂料等领域应用广泛。

              \(\rm{(1)}\)下列关于化合物Ⅰ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A.遇\(\rm{FeCl}\)\(\rm{{\,\!}_{3}}\)溶液可能显紫色       

              B.可发生酯化反应和银镜反应

              C.能与溴发生取代反应           

              D.\(\rm{1 mol}\) 化合物Ⅰ最多能与\(\rm{2 mol NaOH}\)反应


              \(\rm{(2)}\)反应\(\rm{①}\)是一种由烯烃直接制备不饱和酯的新方法:

              化合物Ⅱ的分子式为________,\(\rm{1mol}\)化合物Ⅱ能与________\(\rm{mol H}\)\(\rm{{\,\!}_{2}}\)恰好完全反应生成饱和烃类化合物。


              \(\rm{(3)}\)化合物Ⅱ可由芳香族化合物Ⅲ或Ⅳ分别通过消去反应获得,但只有Ⅲ能与\(\rm{Na}\)反应产生\(\rm{H}\)\(\rm{{\,\!}_{2}}\)。Ⅲ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rm{(}\)写一种\(\rm{)}\);由Ⅳ生成Ⅱ的反应条件为________。


              \(\rm{(4)}\)聚合物  可用于制备涂料,其单体结构简式利用类似反应\(\rm{①}\)的方法,仅以乙烯为有机物原料合成该单体,涉及的反应方程


              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 随原子序数递增,八种短周期元素\(\rm{(}\)用字母\(\rm{x}\)等表示\(\rm{)}\)原子半径的相对大小、最高正价或最低负价的变化如下图所示。

                  根据判断出的元素回答问题:

                  \(\rm{(1)y}\)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第_________周期,第_________族。

                  \(\rm{(2)}\)比较\(\rm{d}\)、\(\rm{e}\)常见离子的半径大小\(\rm{(}\)用化学式表示,下同\(\rm{)}\):_________\(\rm{ > }\)_________。

                  \(\rm{(3)g}\)的阴离子的离子结构示意图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4)}\)有\(\rm{z}\)、\(\rm{d}\)、\(\rm{x}\)三种元素形成的盐的化学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5)e}\)单质跟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6)f}\)的最高氧化物与\(\rm{h}\)的最高氧化物的水化物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

                  \(\rm{(7)f}\)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与\(\rm{e}\)的最高氧化物的水化物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

            • 9.

              判断正误\(\rm{(}\)正确的打“\(\rm{√}\)”,错误的打“\(\rm{×}\)”\(\rm{)}\)。

              \(\rm{(1)}\)碳氢质量比为\(\rm{3∶1}\)的有机物一定是\(\rm{CH_{4}}\)。\(\rm{(}\)  \(\rm{)}\)

              \(\rm{(2)CH_{3}CH_{2}OH}\)与\(\rm{CH_{3}OCH_{3}}\)互为同分异构体,核磁共振氢谱相同。\(\rm{(}\)  \(\rm{)}\)

              \(\rm{(3)}\)蒸馏分离液态有机物时,在蒸馏烧瓶中应加少量碎瓷片。\(\rm{(}\)  \(\rm{)}\)

              \(\rm{(4)}\)乙醇是良好的有机溶剂,根据相似相溶原理用乙醇从水溶液中萃取有机物。\(\rm{(}\)  \(\rm{)}\)

              \(\rm{(5)}\)质谱法可以测定有机物的摩尔质量,而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氢谱图可以确定有机物的官能团类型。\(\rm{(}\)  \(\rm{)}\)

              \(\rm{(6)}\)\(\rm{OH}\)的核磁共振氢谱中有\(\rm{6}\)种峰。\(\rm{(}\)  \(\rm{)}\)

              \(\rm{(7)}\)已知某有机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和实验式,可推出该有机物的分子式。\(\rm{(}\)  \(\rm{)}\)

            • 10.

              “瘦肉精”的结构可表示为:

              下列关于“瘦肉精”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摩尔质量为\(\rm{313.5 g}\)  
              B.属于芳香烃
              C.分子式为\(\rm{C_{12}H_{19}Cl_{3}N_{2}O}\)   
              D.不能发生加成反应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