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乙酸正丁酯是医药合成的重要中间体,某同学在实验室中用乙酸和正丁醇来制取,实验操作如下:

              Ⅰ\(\rm{.}\)将混合液\(\rm{(18.5 mL}\)正丁醇和\(\rm{13.4 mL}\)乙酸\(\rm{(}\)过量\(\rm{)}\),\(\rm{0.4 mL}\)浓硫酸\(\rm{)}\)置于仪器\(\rm{A}\)中并放入适量沸石\(\rm{(}\)见图\(\rm{I}\),沸石及加热装置等略去\(\rm{)}\),然后加热回流约\(\rm{20}\)分钟。

              Ⅱ\(\rm{.}\)将反应后的溶液进行如下处理:\(\rm{①}\)用水洗涤,\(\rm{②}\)用试剂\(\rm{X}\)干燥,\(\rm{③}\)用\(\rm{10\% Na_{2}CO_{3}}\)溶液洗涤。

              Ⅲ\(\rm{.}\)将所得到的乙酸正丁酯粗品转入蒸馏烧瓶中进行蒸馏,最后得到\(\rm{17.1 g}\)乙酸正丁酯。

               

              图Ⅰ                                      图Ⅱ

              部分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化合物

              相对分子质量

              密度\(\rm{/(g·mL^{-1})}\)

                沸点\(\rm{/℃}\)

              溶解度\(\rm{(g)/(100 g}\)水\(\rm{)}\)

                正丁醇

                  \(\rm{74}\)

                  \(\rm{0.80}\)

                  \(\rm{118.0}\)

                  \(\rm{9}\)

                  乙酸

                  \(\rm{60}\)

                  \(\rm{1.045}\)

                  \(\rm{118.1}\)

                  互溶

              乙酸正丁酯

                  \(\rm{1 1 6}\)

                  \(\rm{0.882}\)

                  \(\rm{126.1}\)

                  \(\rm{0.7}\)

              \(\rm{(1)}\)仪器\(\rm{A}\)的名称是___________;使用分水器\(\rm{(}\)实验中可分离出水\(\rm{)}\)能提高酯的产率,其

              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2)}\)步骤Ⅱ中的操作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rm{(}\)填序号\(\rm{)}\),用\(\rm{Na_{2}CO_{3}}\)溶液洗涤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试剂\(\rm{X}\)不能选用下列物质中的____________\(\rm{(}\)填字母序号\(\rm{)}\)。

              \(\rm{a.}\)无水硫酸镁    \(\rm{b.}\)新制生石灰    \(\rm{c.}\)无水硫酸钠

              \(\rm{(3)}\)步骤Ⅲ\(\rm{(}\)部分装置如图Ⅱ所示\(\rm{)}\)。

              \(\rm{①}\)蒸馏过程中需要使用______冷凝管\(\rm{(}\)填直形、球形\(\rm{)}\),\(\rm{②}\)温度计水银球所处的位置不同,会影响馏出物的组成,当温度计水银球分别位于图Ⅱ中的________\(\rm{(}\)填“\(\rm{a}\)”“\(\rm{b}\)”“\(\rm{c}\)”或“\(\rm{d}\)”\(\rm{)}\)点时会导致收集到的产品中混有较多的低沸点杂质。

              \(\rm{(4)}\)该实验乙酸正丁酯的产率是_______。    \(\rm{(}\)计算结果保留\(\rm{2}\)位有效数字\(\rm{)}\)。

            • 2. 下列装置用于进行指定实验时,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

              A.用装置甲制备氨气                        
              B.用装置乙除去氨气中少量水
              C.用装置丙收集氨气                        
              D.用装置丁吸收多余的氨气
            • 3.

              实验题

              Ⅰ\(\rm{.}\)实验室中常用氧化浓盐酸的方法制取氯气,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rm{(1)}\)写出制备氯气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 ;
              \(\rm{(2)}\)为了得到纯净、干燥的氯气,此装置还需增加净化装置,请根据气体的流动方向,依次按顺序选择所用的装置,正确的选项是 ______ ;

              \(\rm{(3)}\)如果将过量二氧化锰与\(\rm{20mL}\) \(\rm{12mol/L}\)的盐酸混合加热,充分反应后生成的氯气明显少于\(\rm{0.06mol}\),其主要原因有:\(\rm{① }\)______ ;\(\rm{② }\)______ .
              \(\rm{(4)}\)多余的氯气可以通过下列装置暂时储存后再利用,请选择可以用作氯气的储气的装置 ______ ;


              Ⅱ\(\rm{.}\)某同学设计实验探究碳、硅元素的非金属性的相对强弱。根据要求完成下列各题

              \(\rm{(1)}\)实验装置:

              \(\rm{(1)}\)填写所示仪器名称:\(\rm{B}\)__________

              \(\rm{(2)}\)实验步骤:

              连接仪器、_____________、加药品后,打开 \(\rm{a}\)、然后滴入浓硫酸,加热

              \(\rm{(3)}\)问题探究:\(\rm{(}\)已知酸性强弱:亚硫酸\(\rm{ > }\)碳酸\(\rm{)}\)

              \(\rm{①}\)铜与浓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装置\(\rm{E}\)中酸性\(\rm{KMnO_{4}}\)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②}\)能说明碳元素的非金属性比硅元素非金属性强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试管\(\rm{F}\)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rm{③}\)依据试管 \(\rm{D}\) 中的反应,能否证明\(\rm{S}\)的非金属性强于\(\rm{C}\)的非金属性___\(\rm{(}\)填 “能”或“否”\(\rm{)}\)。

            • 4. 铁屑和氯气在\(\rm{500~600 ℃}\) 下可制取无水\(\rm{FeCl_{3}}\) ,实验装置如下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分液漏斗中盛放的试剂是稀盐酸

              B.实验时应先点燃\(\rm{I}\)处的酒精灯,再点燃Ⅲ处的酒精灯

              C.装置Ⅱ中盛放的试剂是饱和食盐水

              D.烧杯中盛放的试剂是石灰水,目的是吸收尾气
            • 5.

              某化学课外兴趣小组学生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苯和液溴的反应并制备溴苯。


              请分析后回答下列问题

               \(\rm{(1)}\)关闭\(\rm{F}\)夹,打开\(\rm{C}\)夹,向装有少量苯的三颈烧瓶的\(\rm{A}\)口加少量液溴,再加入少量铁屑,塞住\(\rm{A}\)口,则三颈烧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rm{(2)D}\)试管内出现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3)E}\)试管内出现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4)}\)三颈烧瓶右侧导管特别长,除导气外还起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5)}\)反应结束后将三颈烧瓶中的粗溴苯,要用如下操作精制:\(\rm{①}\)蒸馏;\(\rm{②}\)水洗;\(\rm{③}\)用干燥剂干燥;\(\rm{④}\)用\(\rm{10\%NaOH}\)溶液洗。正确的操作顺序\(\rm{(}\)可重复\(\rm{)}\)是__________________

            • 6.
              钌\(\rm{(Ru)}\)是一种硬而脆呈浅灰色的多价稀有金属,性质很稳定。实验室用\(\rm{H}\)
              \(\rm{{\,\!}_{2}}\)还原\(\rm{RuO}\) \(\rm{{\,\!}_{2}}\)来制备金属钌的装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加热试管前,应先收集气体并点燃,通过爆鸣声判断气体的纯度
              B.洗气瓶中盛装的可能是\(\rm{NaOH}\)溶液,用于除去\(\rm{HCl}\)
              C.结束反应时,先停止加热,再关闭活塞\(\rm{K}\)
              D.装置\(\rm{M(}\)启普发生器\(\rm{)}\)也可用于亚硫酸钠与浓硫酸反应制备二氧化硫
            • 7.

              乙酸正丁酯是医药合成的重要中间体,某同学在实验室中用乙酸和正丁醇来制取,实验操作如下:

              Ⅰ\(\rm{.}\)将混合液\(\rm{(18.5 mL}\)正丁醇和\(\rm{13.4 mL}\)乙酸\(\rm{(}\)过量\(\rm{)}\),\(\rm{0.4 mL}\)浓硫酸\(\rm{)}\)置于仪器\(\rm{A}\)中并放入适量沸石\(\rm{(}\)见图\(\rm{I}\),沸石及加热装置等略去\(\rm{)}\),然后加热回流约\(\rm{20}\)分钟。

              Ⅱ\(\rm{.}\)将反应后的溶液进行如下处理:\(\rm{①}\)用水洗涤,\(\rm{②}\)用试剂\(\rm{X}\)干燥,\(\rm{③}\)用\(\rm{10\% Na_{2}CO_{3}}\)溶液洗涤。

              Ⅲ\(\rm{.}\)将所得到的乙酸正丁酯粗品转入蒸馏烧瓶中进行蒸馏,最后得到\(\rm{17.1 g}\)乙酸正丁酯。

               

                             图Ⅰ                              图Ⅱ

              部分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化合物

              相对分子质量

              密度\(\rm{/(g·mL^{-1})}\)

               沸点\(\rm{/℃}\)

              溶解度\(\rm{(g)/(100 g}\)水\(\rm{)}\)

               正丁醇

                 \(\rm{74}\)

                 \(\rm{0.80}\)

                 \(\rm{118.0}\)

                 \(\rm{9}\)

                 乙酸

                 \(\rm{60}\)

                 \(\rm{1.045}\)

                 \(\rm{118.1}\)

                 互溶

              乙酸正丁酯

                 \(\rm{1 1 6}\)

                 \(\rm{0.882}\)

                 \(\rm{126.1}\)

                 \(\rm{0.7}\)

              \(\rm{(1)}\)仪器\(\rm{A}\)的名称是_________,使用分水器\(\rm{(}\)实验中可分离出水\(\rm{)}\)能提高酯的产率,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2)}\)步骤Ⅱ中的操作顺序为____________\(\rm{(}\)填序号\(\rm{)}\),用\(\rm{Na_{2}CO_{3}}\)溶液洗涤的目的是____________,试剂\(\rm{X}\)不能选用下列物质中的______________\(\rm{(}\)填字母序号\(\rm{)}\)。

              \(\rm{a.}\)无水硫酸镁   \(\rm{b.}\)新制生石灰   \(\rm{c.}\)无水硫酸钠

              \(\rm{(3)}\)步骤Ⅲ\(\rm{(}\)部分装置如图Ⅱ所示\(\rm{)}\)。

              \(\rm{①}\)蒸馏过程中需要使用_________形冷凝管,当仪器连接好后,\(\rm{a.}\)向相应的冷凝管中通冷凝水;\(\rm{b.}\)加热蒸馏烧瓶的先后顺序是___________。\(\rm{(}\)填“先\(\rm{a}\)后\(\rm{b"}\)或“先\(\rm{b}\)后\(\rm{a}\)”\(\rm{)}\)

              \(\rm{②}\)温度计水银球所处的位置不同,会影响馏出物的组成,当温度计水银球分别位于图Ⅱ中的________\(\rm{(}\)填“\(\rm{a}\)”“\(\rm{b}\)”“\(\rm{c}\)”或“\(\rm{d}\)”\(\rm{)}\)点时会导致收集到的产品中混有较多的低沸点杂质。

              \(\rm{(4)}\)该实验乙酸正丁酯的产率是_____________。\(\rm{(}\)计算结果保留\(\rm{2}\)位有效数字\(\rm{)}\)。

            • 8.

              氮化锂是一种紫色或红色的晶状固体,易水解,可用作贮氢材料。在空气中长期暴露,最终会变成碳酸锂。实验室用干燥、纯净的\(\rm{N_{2}}\)与金属锂\(\rm{(}\)密度为\(\rm{0.534 g·cm^{-3})}\)反应制取氮化锂。某实验小组拟选择下列装置完成该实验\(\rm{(}\)有些装置可不用,也可重复使用\(\rm{)}\)。




              已知:锂与氨会反应生成\(\rm{LiNH_{2}}\)和\(\rm{H_{2}}\)。

              回答下列问题:

              \(\rm{(1)}\)实验室保存金属锂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

              \(\rm{(2)}\)若用生石灰与浓氨水混合制备少量氨气,选择上述装置制备少量氮化锂,则按气流从左至右的方向,装置的连接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m{(}\)用字母表示\(\rm{)}\)。

              \(\rm{(3)}\)装置\(\rm{E}\)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装置\(\rm{D}\)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4)}\)上述实验的实验步骤如下:

              \(\rm{①}\)装药品;\(\rm{②}\)引发反应产生氨气;\(\rm{③}\)检査装置气密性;\(\rm{④}\)点燃装置\(\rm{C}\)处酒精灯;\(\rm{⑤}\)点燃装置\(\rm{D}\)处酒精灯。正确的操作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m{(}\)填序号\(\rm{)}\)。

              \(\rm{(5)}\)氮化锂易水解生成氢氧化锂和氨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

            • 9.

              将无水乙醇、冰醋酸、浓硫酸放入烧瓶中,并加入沸石,加热一段时后,再更换装置可蒸馏出乙酸乙酯。


              \(\rm{(1)}\)仪器\(\rm{A}\)的名称是:        。仪器\(\rm{A}\)的作用是:           

              \(\rm{(2)}\)无水乙醇、冰醋酸、浓硫酸放入烧瓶的次序是:           

              \(\rm{(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仪器\(\rm{A}\)进出水的方向为\(\rm{b}\)进\(\rm{a}\)出。

              B.浓硫酸的作用是催化剂和脱水剂。

              C.沸石的作用是防止液体暴沸,也可以用碎瓷片替代。

              D.蒸馏出的乙酸乙酯可用饱和碳酸钠溶液除杂质。

              \(\rm{(4)}\)写出生成乙酸乙酯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 10.

              下列图示变化表示吸热反应的是(    )

              A.
              B.
              C.
              D.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