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验证淀粉水解可生成葡萄糖,进行了下列实验,该实验中操作步骤的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rm{①}\)取少量淀粉加水制成溶液  \(\rm{②}\)加热煮沸  \(\rm{③}\)加入新制的\(\rm{Cu(OH)_{2}}\)悬浊液 \(\rm{④}\)加入几滴稀硫酸\(\rm{⑤}\)再加热   \(\rm{⑥}\)加入\(\rm{NaOH}\)溶液,调\(\rm{PH}\)至碱性

              A.\(\rm{①④②⑥③⑤}\)   
              B.\(\rm{①④②③⑤⑥}\)
              C.\(\rm{①②④⑤③⑥}\)   
              D.\(\rm{①⑤②⑥④③}\)
            • 2.

              如图是实验室制取乙烯的发生、净化和用排水法测量生成\(\rm{C_{2}H_{4}}\)体积的实验装置图。图中\(\rm{A}\)、\(\rm{B}\)、\(\rm{C}\)、\(\rm{D}\)、\(\rm{E}\)、\(\rm{F}\)的虚线部分是玻璃导管接口,接口的弯曲和伸长部分未画出。根据要求填写下列各小题空白:

              装置序号

              \(\rm{①}\)

              \(\rm{②}\)

              \(\rm{③}\)

              \(\rm{④}\)

              各仪器装置图

              \(\rm{(1)}\)若所制气体按从左向右流向时,上述各仪器装置的正确连接顺序是\(\rm{(}\)填各装置的序号\(\rm{)}\)______。其中\(\rm{①}\)与\(\rm{②}\)装置相连时,玻璃导管连接方式\(\rm{(}\)用装置中字母表示\(\rm{)}\)应是________。

              \(\rm{(2)}\)若加热时间过长、温度过高,生成的乙烯中常混有\(\rm{SO_{2}}\),为除去\(\rm{SO_{2}}\),装置\(\rm{①}\)中应盛的试剂是________。

              \(\rm{(3)}\)装置\(\rm{③}\)中碎瓷片的作用是________,浓\(\rm{H_{2}SO_{4}}\)的作用是________,此装置中发生的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4)}\)实验结束时若装置\(\rm{④}\)中水的体积为\(\rm{224 mL}\),则实验中至少消耗乙醇________\(\rm{ mol}\)。

            • 3.

              正丁醚常用作有机反应的溶剂。实验室制备正丁醚的反应和主要实验装置如下:\(\rm{2C{H}_{3}C{H}_{2}C{H}_{2}C{H}_{2}OH \underset{135^{\circ}C}{\overset{浓硫酸}{⇌}}{\left(C{H}_{3}C{H}_{2}C{H}_{2}C{H}_{2}\right)}_{2}+{H}_{2}O}\),反应物和产物的相关数据如下:

               

              相对分子质量

              沸点\(\rm{/℃}\)

              密度\(\rm{/(g·cm^{-3})}\)

              水中溶解性

              正丁醇

              \(\rm{74}\)

              \(\rm{117.2}\)

              \(\rm{0.8109}\)

              微溶

              正丁醚

              \(\rm{130}\)

              \(\rm{142.0}\)

              \(\rm{0.7704}\)

              几乎不溶

              合成反应:

              \(\rm{①}\)将一定量的浓硫酸和正丁醇,按一定顺序添加到\(\rm{A}\)中,并加几粒沸石。

              \(\rm{②}\)加热\(\rm{A}\)中反应液,迅速升温至\(\rm{135℃}\),维持反应一段时间。

              分离提纯:

              \(\rm{③}\)待\(\rm{A}\)中液体冷却后将其缓慢倒入盛有一定量水的分液漏斗中,振摇后静置,分液得粗产物。

              \(\rm{④}\)粗产物依次用蒸馏水、\(\rm{NaOH}\)溶液和蒸馏水洗涤,分液后再加入一定质量的无水氯化钙颗粒,静置一段时间后弃去氯化钙。

              \(\rm{⑤}\)将上述处理过的粗产物进行蒸馏,收集馏分,得正丁醚。

              请回答:

              \(\rm{(1)}\)步骤\(\rm{①}\)中浓硫酸和正丁醇的添加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2)}\)加热\(\rm{A}\)前,需先从________\(\rm{(}\)填“\(\rm{a}\)”或“\(\rm{b}\)”\(\rm{)}\)口向\(\rm{B}\)中通入水。

              \(\rm{(3)}\)步骤\(\rm{②}\)中,若温度控制不当,最容易产生副产物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

              \(\rm{(4)}\)分液漏斗在使用前须清洗干净并____________________,步骤\(\rm{③}\)中粗产物应从分液漏斗的________\(\rm{(}\)填“上”或“下”\(\rm{)}\)口分离出。

              \(\rm{(5)}\)步骤\(\rm{④}\)中加入\(\rm{NaOH}\)溶液洗涤的目的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6)}\)步骤\(\rm{⑤}\)中,加热蒸馏时应收集________\(\rm{(}\)填选项字母\(\rm{)}\)左右的馏分。

              \(\rm{a.100℃}\)            \(\rm{b.117℃}\)           \(\rm{C.135℃}\)           \(\rm{d.142℃}\)

              \(\rm{(7)}\)反应过程中会观察到分水器中收集到液体物质,且分为上下两层,随着反应的进行,分水器中液体逐渐增多至充满时,上层液体会从左侧支管自动流回\(\rm{A}\)。分水器中上层液体的主要成分为________,下层液体的主要成分为________。

            • 4.

              用电石制备的乙炔气体中常混有少量\(\rm{H_{2}S}\)气体,请用图中仪器和药品组成一套制备,净化乙炔的的装置,并可通过测定乙炔的量,从而计算电石纯度。
               

              \(\rm{(1)}\)进行实验时,所制气体从左向右流,仪器的正确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2)}\)为了使实验中气流平稳,甲中分液漏斗里的液体\(\rm{X}\)通常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3)}\)若在标准状况下溴水与乙炔完全反应生成\(\rm{C_{2}H_{2}Br_{4}}\),已知称取电石\(\rm{m}\)克,测得量筒内液体体积\(\rm{Vml}\),则电石的纯度可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4)}\)若没有除\(\rm{H_{2}S}\)的装置,测定结果将会              \(\rm{(}\)填偏高,偏低或不变\(\rm{)}\),理由是                       \(\rm{(}\)用化学方程式表示\(\rm{)}\)。 

            • 5.

              氯化铁在现代生产和生活中应用广泛。某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模拟工业生产流程制备无水氯化铁并对产物做了如下探究实验。

              经查阅资料得知:\(\rm{①}\)无水氯化铁在空气中易潮解,加热易升华;\(\rm{②}\)工业上,向\(\rm{500—600℃}\)的铁屑中通入氯气可生产无水氯化铁;\(\rm{③}\)向炽热铁屑中通入氯化氢可以生产无水氯化亚铁和氢气。

              请回答下列问题:

              \(\rm{(1)}\)装置的连接顺序为_______________\(\rm{(}\)用\(\rm{a}\)、\(\rm{b}\)、\(\rm{c…h}\)表示\(\rm{)}\)。

              \(\rm{(2)}\)若缺少装置\(\rm{E}\)对本实验造成安全的影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3)}\)工业生产中,会将\(\rm{D}\)中干燥剂换成无水氯化钙,通过\(\rm{D}\)后产生的过量氯气再用氯化亚铁溶液吸收,得到氯化铁溶液作为副产品。氯化亚铁溶液因吸收\(\rm{C1_{2}}\)失去作用而失效,下列试剂中能够检验氯化亚铁溶液是否完全失效的是_______________。\(\rm{(}\)不考虑\(\rm{Cl-}\)的还原性\(\rm{)}\)

              \(\rm{a.}\)硫氰酸钾溶液  \(\rm{b.}\)高锰酸钾溶液   \(\rm{d.}\)烧碱溶液

              \(\rm{(4)}\)实验结束并冷却后,将硬质玻璃管及收集器中的物质一并快速转移至锥形瓶中,加入过量的稀盐酸和少许植物油\(\rm{(}\)反应过程中不振荡\(\rm{)}\),充分反应后,进行如下实验:

               

              淡红色溶液中加入过量\(\rm{H_{2}O_{2}}\)后溶液红色加深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rm{(}\)用离子方程式表示\(\rm{)}\)。

              已知红色褪去的同时有气体生成,经检验为\(\rm{O_{2}}\)。该小组对红色褪去的原因进行探究。

              根据实验现象判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m{(}\)填标号\(\rm{)}\)

              \(\rm{a.}\)实验\(\rm{I}\)说明是\(\rm{SCN}\)发生了反应而不是\(\rm{Fe^{3+}}\)发生反应

              \(\rm{b.}\)实验\(\rm{I}\)说明是\(\rm{Fe^{3+}}\)发生了反应而不是\(\rm{SCN^{-}}\)发生反应

              \(\rm{c.}\)实验\(\rm{I}\)中第\(\rm{3}\)份溶液中生成的白色沉淀为\(\rm{BaSO_{3}}\)

              \(\rm{d.}\)实验Ⅱ排除\(\rm{H_{2}O_{2}}\)分解产生的\(\rm{O_{2}}\)氧化\(\rm{SCN^{-}}\)的可能

              由实验\(\rm{I}\)和Ⅱ得出结论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

              粗盐提纯制备精制加碘食盐,是很重要的工艺,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粗盐中含有的主要的可溶性杂质是\(\rm{MgCl_{2}}\)、\(\rm{CaCl_{2}}\)、\(\rm{Na_{2}SO_{4}}\)等

              B.实验室沉降\(\rm{Mg^{2+}}\)等杂质离子时主要用\(\rm{NaOH}\),而工业上主要用\(\rm{Ca(OH)_{2}}\)

              C.除杂顺序:除杂剂\(\rm{BaCl_{2}}\)必须在\(\rm{Na_{2}CO_{3}}\)之前,而足量稀盐酸必须在最后加入

              D.精制加碘食盐中加的是\(\rm{I_{2}}\)
            • 7.

              乙酸乙酯是重要的工业原料和溶剂。已知乙酸乙酯的沸点为\(\rm{77.1℃}\),乙醇沸点为\(\rm{78.4℃}\),乙酸的沸点为\(\rm{118℃.}\)请根据要求填空:

               


              I.教材中利用如图\(\rm{1}\)装置制取乙酸乙酯。

              \(\rm{(1)}\)反应的试管甲中需加入浓硫酸、冰醋酸和乙醇各\(\rm{2mL}\),正确的加入顺序及操作是_______ \(\rm{\_}\)。

              \(\rm{(2)}\)若无水乙醇中的氧原子是\(\rm{{\,\!}^{18}O}\),即\(\rm{C_{2}H_{5}-^{18}OH}\),写出此酯化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rm{(}\)在方程式中含\(\rm{{\,\!}^{18}O}\)的物质必需标注为“\(\rm{{\,\!}^{18}O}\)”\(\rm{)}\)

              \(\rm{(3)}\)加热蒸馏后,在饱和\(\rm{Na_{2}CO_{3}}\)溶液的上面得到无色油状液体,当振荡混合液时,有气泡产生,原因是\(\rm{(}\)   \(\rm{)}\)

              A.产品中有被蒸馏出的\(\rm{H_{2}SO_{4}}\)                \(\rm{B.}\)有部分未反应的乙醇被蒸馏出来

              C.有部分乙醇跟\(\rm{H_{2}SO_{4}}\)作用生成乙烯          \(\rm{D.}\)有部分未反应的乙酸被蒸馏出来

              \(\rm{(4)}\)若加热温度过高,可能会生成一种对氢气的相对密度为\(\rm{14}\)的不饱和烃,写出反应方程式:                               ;该反应属于        反应。

              \(\rm{II.(1)}\)某化学学习小组制乙酸乙酯的实验装置如图\(\rm{2}\),此装置中采用了球形干燥管,其作用是:                                                    

              \(\rm{(2)}\)为证明浓硫酸在该反应中起到了催化剂和吸水剂的作用,小组同学利用图\(\rm{2}\)装置进行了以下\(\rm{4}\)个实验。实验开始先用酒精灯微热\(\rm{3min}\),再加热使之微微沸腾\(\rm{3min.}\)实验结束后充分振荡小试管\(\rm{II}\)再测有机层的厚度,实验记录如下:

              实验

              编号 

              试管Ⅰ中试剂 

              试管Ⅱ中

              试剂 

              测得有机层的厚度\(\rm{/cm}\) 

              \(\rm{A}\) 

              \(\rm{3mL}\)乙醇、\(\rm{2mL}\)乙酸、\(\rm{1mL18mol⋅L^{-1}}\) 浓硫酸 

                饱和

              \(\rm{Na_{2}CO}\)3

              溶液 

              \(\rm{5.0}\) 

              \(\rm{B}\) 

              \(\rm{3mL}\)乙醇、\(\rm{2mL}\)乙酸 

              \(\rm{0.1}\) 

              \(\rm{C}\) 

              \(\rm{3mL}\)乙醇、\(\rm{2mL}\)乙酸、\(\rm{6mL}\) \(\rm{3mol⋅L^{-1}}\) \(\rm{H_{2}SO_{4}}\) 

              \(\rm{1.2}\) 

              \(\rm{D}\) 

              \(\rm{3mL}\)乙醇、\(\rm{2mL}\)乙酸、盐酸 

              \(\rm{1.2}\) 

              \(\rm{①}\)实验\(\rm{D}\)的目的是与实验\(\rm{C}\)相对照,证明\(\rm{H^{+}}\)对酯化反应具有催化作用\(\rm{.}\)实验\(\rm{D}\)中应加入盐酸的体积和浓度分别是         \(\rm{mL}\)和            \(\rm{mol⋅L^{-1}}\)。

              \(\rm{②}\)分析实验      \(\rm{(}\)填实验编号\(\rm{)}\)的数据,可以推测出浓\(\rm{H_{2}SO_{4}}\)的吸水性提高了乙酸乙酯的产率。

              \(\rm{③}\)加热有利于提高乙酸乙酯的产率,但实验发现温度过高乙酸乙酯的产率反而降低,可能的原因是:                                                  

            • 8.

              氮的氧化物\(\rm{(NO_{x})}\)是大气污染物之一,工业上在一定温度和催化剂条件下用\(\rm{NH_{3}}\)将\(\rm{NO_{x}}\)还原生成\(\rm{N_{2}}\)。某同学在实验中对\(\rm{NH_{3}}\)与\(\rm{NO_{2}}\)反应进行了探究。回答下列问题:

              \(\rm{(1)}\)氨气的制备:

              \(\rm{①}\)氨气的发生装置可以选择上图中的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rm{②}\)欲收集一瓶干燥的氨气,选择上图中的装置,其连接顺序为:发生装置\(\rm{→}\)              \(\rm{(}\)按气流方向,用小写字母表示\(\rm{)}\)

              \(\rm{(2)}\)氨气与二氧化氮的反应:

              将上述收集到的\(\rm{NH_{3}}\)充入注射器\(\rm{X}\)中,硬质玻璃管\(\rm{Y}\)中加入少量催化剂,充入\(\rm{NO_{2}(}\)两端用夹子\(\rm{K_{1}}\)、\(\rm{K_{2}}\)夹好\(\rm{)}\)。在一定温度下按图示装置进行实验。

              操作步骤

              实验现象

              解释原因

              打开\(\rm{K1}\),推动注射器活塞,使\(\rm{X}\)中的气体缓慢通入\(\rm{Y}\)管中

              \(\rm{①Y}\)管中         

              \(\rm{②}\)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将注射器活塞退回原处并固定,待装置恢复到室温

              \(\rm{Y}\)管中有少量水珠

              生成的气态水凝聚

              打开\(\rm{K2}\)

              \(\rm{③}\)              

              反应后气体分子数减少,\(\rm{Y}\)管内压强小于外界大气压

            • 9.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滴定前用待测液润洗锥形瓶                     
              B.容量瓶和滴定管使用前均需要检漏
              C.蒸馏完毕时,先关闭冷凝水,再停止加热
              D.分液时,上层溶液先从上口倒出,下层溶液再从下口放出
            • 10. 粗盐中含\(\rm{Ca^{2+}}\)、\(\rm{Mg^{2+}}\)、\(\rm{Fe^{3+}}\)、\(\rm{SO_{4}^{2-}}\)及泥沙等杂质,需要提纯后才能综合利用\(\rm{.}\)粗盐提纯的步骤有:\(\rm{①}\)加入过量的\(\rm{Na_{2}CO_{3}}\)溶液;\(\rm{②}\)加入过量的\(\rm{BaCl_{2}}\)溶液;\(\rm{③}\)加入过量的\(\rm{NaOH}\)溶液;\(\rm{④}\)加盐酸调节溶液的\(\rm{pH}\);\(\rm{⑤}\)溶解;\(\rm{⑥}\)过滤; \(\rm{⑦}\)蒸发\(\rm{.}\)正确的操作顺序是\(\rm{(}\)  \(\rm{)}\)
              A.\(\rm{⑤①③②④⑥⑦}\)
              B.\(\rm{⑤①②③⑥④⑦}\)
              C.\(\rm{⑤③①②⑥④⑦}\)
              D.\(\rm{⑤③②①⑥④⑦}\)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