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鉴别甲烷和氢气两种无色气体的正确方法是

              A.通入溴水                           
              B.点燃后罩上干燥的冷烧杯

              C.通入澄清石灰水                     
              D.点燃后罩上内壁涂有澄清是石灰水的冷烧杯
            • 2. 为检验浓硫酸与木炭在加热条件下反应产生\(\rm{SO_{2}}\)和\(\rm{CO_{2}}\)气体,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装置,\(\rm{a}\)、\(\rm{b}\)、\(\rm{c}\)为止水夹,\(\rm{B}\)是用于储气的气囊,\(\rm{D}\)中放有用\(\rm{I_{2}}\)和淀粉的蓝色溶液浸湿的脱脂棉。

              请回答下列问题:

              \(\rm{(1)}\)实验前欲检查装置\(\rm{A}\)的气密性,可以采取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2)}\)此实验成败的关键在于控制反应产生气体的速率不能过快,由此设计了虚框部分的装置,则正确的操作顺序是________\(\rm{(}\)用操作编号填写\(\rm{)}\)。

              \(\rm{①}\)向\(\rm{A}\)装置中加入浓硫酸,加热,使\(\rm{A}\)中产生的气体进入气囊\(\rm{B}\),当气囊中充入一定量气体时,停止加热;\(\rm{②}\)待装置\(\rm{A}\)冷却,且气囊\(\rm{B}\)的体积不再变化后,关闭止水夹\(\rm{a}\),打开止水夹\(\rm{b}\),慢慢挤压气囊,使气囊\(\rm{B}\)中气体慢慢进入装置\(\rm{C}\)中,待达到实验目的后,关闭止水夹\(\rm{b}\);\(\rm{③}\)打开止水夹\(\rm{a}\)和\(\rm{c}\),关闭止水夹\(\rm{b}\)。

              \(\rm{(3)}\)实验时,装置\(\rm{C}\)中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4)}\)当\(\rm{D}\)中产生______\(\rm{(}\)填序号\(\rm{)}\)现象时,可以说明使\(\rm{E}\)中澄清石灰水变浑的是\(\rm{CO_{2}}\),而不是\(\rm{SO_{2}}\)。

              A.进气口一端脱脂棉蓝色变浅,出气口一端脱脂棉蓝色不变

              B.脱脂棉上蓝色均变浅    \(\rm{C.}\)脱脂棉上蓝色褪去    \(\rm{D.}\)脱脂棉上蓝色不变

              则装置\(\rm{D}\)的作用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根据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结论正确的是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rm{A}\)

              向某溶液中先滴加硝酸酸化,再滴加\(\rm{BaCl_{2}}\)溶液

              有白色沉淀生成

              该溶液中含有\(\rm{SO_{4}^{2-}}\)、\(\rm{SO_{3}^{2-}}\)、\(\rm{HSO_{3}^{-}}\)中的一种或几种

              \(\rm{B}\)

              将蘸有浓氨水的玻璃棒靠近蘸有某溶液的玻璃槔

              有白烟产生

              该溶液是浓盐酸

              \(\rm{C}\)

              将某气体通入品红溶液中

              溶液红色褪去

              该气体可能是\(\rm{SO_{2}}\)

              \(\rm{D}\)

              向某溶液中滴加稀\(\rm{NaOH}\)溶液时,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置于试管口

              试纸不变蓝

              该溶液中不含\(\rm{NH_{4}^{+}}\)


              A.\(\rm{A}\)

              B.\(\rm{B}\)

              C.\(\rm{C}\)

              D.\(\rm{D}\)
            • 4.

              有一瓶无色干燥的混合气体,可能由\(\rm{HCl}\)、\(\rm{NO}\)、\(\rm{NO_{2}}\)、\(\rm{CO_{2}}\)、\(\rm{NH_{3}}\)、\(\rm{N_{2}}\)和\(\rm{O_{2}}\)中的几种混合而成。

              \(\rm{(1)}\)将混合气体通过浓\(\rm{H_{2}SO_{4}}\)时,气体体积明显减少。

              \(\rm{(2)}\)再通过碱石灰时,体积又明显减少。

              \(\rm{(3)}\)剩余气体接触空气后,很快变成红棕色。

              试推断此混合气体中,一定有_________,一定没有__________,可能含有__________。

            • 5.

              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下图所示实验装置进行某些气体的制备、性质等实验\(\rm{(}\)图中夹持装置有省略\(\rm{)}\)。请按要求填空:


              Ⅰ\(\rm{.}\)探究氯气与氨气的反应

              \(\rm{(1)}\)为制取干燥氨气,可将装置\(\rm{C}\)与________\(\rm{(}\)填装置编号\(\rm{)}\)连接;装置\(\rm{C}\)中的烧瓶内固体宜选用下列固体中    \(\rm{(}\)填选项\(\rm{)}\),装置\(\rm{C}\)中的烧瓶内固体的作用是         

              \(\rm{a.}\)碱石灰 \(\rm{b.}\)氯化钙 \(\rm{c.}\)五氧化二磷    \(\rm{d.}\)生石灰

              \(\rm{(2)}\)装置\(\rm{A}\)、\(\rm{E}\)、\(\rm{E}\)连接可制取纯净、干燥的氯气,则两个\(\rm{E}\)装置内的药品依次是      

              \(\rm{(3)}\)装置\(\rm{F}\)可用于探究氯气与氨气的反应。实验一段时间后烧瓶内出现浓厚的白烟并在容器内壁凝结,反应的方程式         

              请设计一个实验方案鉴定该固体中的阳离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rm{.}\)探究某些物质的性质

              \(\rm{(4)}\)将装置\(\rm{B}\)、\(\rm{C}\)分别与\(\rm{F}\)相连后,进行\(\rm{H_{2}S}\)与\(\rm{SO_{2}}\)反应的实验。\(\rm{F}\)的烧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rm{F}\)的烧杯所起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

              物质的鉴别是重要的化学实验,有时可不用任何其他试剂就可以实现物质的鉴别。下列物质组合中,能满足上述要求的是

              \(\rm{①}\)稀\(\rm{Na_{2}CO_{3}}\)溶液、稀\(\rm{HCl}\)溶液  \(\rm{②}\)稀\(\rm{NaHCO_{3}}\)溶液、稀\(\rm{HCl}\)溶液 

              \(\rm{③}\)稀\(\rm{FeCl_{3}}\)溶液、稀\(\rm{NaOH}\)溶液  \(\rm{④}\)稀\(\rm{HCl}\)溶液、稀\(\rm{NaOH}\)溶液 

              \(\rm{⑤Fe(OH)_{3}}\)胶体和\(\rm{Fe(OH)_{3}}\)悬浊液

              A.只有\(\rm{③}\)
              B.\(\rm{①③⑤}\)
              C.\(\rm{①②④⑤}\)
              D.全部
            • 7.

              检验氯化氢气体中是否混有\(\rm{Cl_{2}}\),可采用的方法是

              A.用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    
              B.用干燥的有色布条

              C.将气体通入硝酸银溶液       
              D.用干燥的蓝色石蕊试纸
            • 8.

              工业上用菱锰矿\(\rm{(MnCO_{3})[}\)含\(\rm{FeCO_{3}}\)、\(\rm{SiO_{2}}\)、\(\rm{Cu_{2}(OH)_{2}CO_{3}}\)等杂质\(\rm{]}\)为原料制取二氧化锰,其流程示意图如下:

              已知:生成氢氧化物沉淀的\(\rm{pH}\)如下表

               

              \(\rm{Mn(OH)_{2}}\)

              \(\rm{Fe(OH)_{3}}\)

              \(\rm{Fe(OH)_{3}}\)

              \(\rm{Cu(OH)_{2}}\)

              开始沉淀时

              \(\rm{8.3}\)

              \(\rm{6.3}\)

              \(\rm{2.7}\)

              \(\rm{4.7}\)

              完全沉淀时

              \(\rm{9.8}\)

              \(\rm{8.3}\)

              \(\rm{3.7}\)

              \(\rm{6.7}\)

              注:金属离子的起始浓度为\(\rm{0.1mol/L}\)。

              回答下列问题:

              \(\rm{(1)}\)含杂质的菱锰矿使用前需将其粉碎,主要目的是________,盐酸溶解\(\rm{MnCO_{3}}\)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

              \(\rm{(2)}\)向溶液\(\rm{1}\)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

              \(\rm{(3)}\)滤液\(\rm{2}\)中加入稍过量的难溶电解质\(\rm{MnS}\),以除去\(\rm{Cu^{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

              \(\rm{(4)}\)将\(\rm{MnCl_{2}}\)转化为\(\rm{MnO_{2}}\)的一种方法是氧化法。其具体做法是用酸化的\(\rm{NaClO_{2}}\)溶液将\(\rm{MnCl_{2}}\)氧化,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________\(\rm{Mn^{2+}+}\)________\(\rm{\mathrm{ClO}_{2}^{-}+}\)________\(\rm{=}\)________\(\rm{Cl_{2}↑+}\)________\(\rm{+}\)________。

              \(\rm{(5)}\)将\(\rm{MnCl_{2}}\)转化为\(\rm{MnO_{2}}\)的另一种方法是电解法。

              \(\rm{①}\)生成\(\rm{MnO_{2}}\)的电极反应式是________。

              \(\rm{②}\)若直接电解\(\rm{MnCl_{2}}\)溶液,生成\(\rm{MnO_{2}}\)的同时会产生少量\(\rm{Cl_{2}}\),检验\(\rm{Cl_{2}}\)的操作是________。

              \(\rm{③}\)若在上述\(\rm{MnCl_{2}}\)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rm{Mn(NO_{2})_{2}}\)粉末,则无\(\rm{Cl_{2}}\)产生,其原因是________。

            • 9. 对于某些离子的检验及结论正确的是\(\rm{(}\)  \(\rm{)}\)
              A.向某溶液中滴加\(\rm{NaOH}\)溶液并加热,用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于试管口以检验
              B.加入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再加入盐酸,沉淀不消失,一定有
              C.某待测液焰色反应呈黄色,则待测液中一定不含有\(\rm{K^{+}}\)
              D.某溶液中加入\(\rm{KSCN}\)后,溶液无变化,再加入\(\rm{H_{2}O_{2}}\)后,溶液变成血红色,说明原溶液中一定含有\(\rm{Fe^{2+}}\)
            • 10. 如图所示,某气体\(\rm{X}\)可能由\(\rm{H_{2}}\)、\(\rm{CO}\)、\(\rm{CH_{4}}\)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rm{.}\)将\(\rm{X}\)气体燃烧,把燃烧后生成的气体通过\(\rm{A}\)、\(\rm{B}\)两个洗气瓶\(\rm{.}\)试回答下列问题:
              \(\rm{(1)}\)若\(\rm{A}\)洗气瓶的质量增加,\(\rm{B}\)洗气瓶的质量不变,则气体\(\rm{X}\)是______.
              \(\rm{(2)}\)若\(\rm{A}\)洗气瓶的质量不变,\(\rm{B}\)洗气瓶的质量增加,则气体\(\rm{X}\)是______.
              \(\rm{(3)}\)若\(\rm{A}\)、\(\rm{B}\)两个洗气瓶的质量都增加,则气体\(\rm{X}\)可能是\(\rm{(}\)可以不填满\(\rm{)}\)
              \(\rm{①}\) \(\rm{②}\) \(\rm{③}\) \(\rm{④}\) \(\rm{⑤}\)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