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熟悉和使用中学化学实验中常见仪器及用途,是化学学习的基本要求。试回答下列问题。
              \(\rm{(1)}\)在仪器\(\rm{a.}\)分液漏斗 \(\rm{b.}\)试剂瓶 \(\rm{c.}\)集气瓶 \(\rm{d.}\)滴定管 \(\rm{e.}\)容量瓶 \(\rm{f.}\)量筒 \(\rm{g.}\)托盘天平中,标有“\(\rm{0}\)”刻度的是________\(\rm{(}\)填序号\(\rm{)}\)。\(\rm{(2)}\)实验室常见的几种气体发生装置如图\(\rm{A}\)、\(\rm{B}\)、\(\rm{C}\)所示:

              \(\rm{①}\)实验室可以用\(\rm{B}\)或\(\rm{C}\)装置制取氨气,如果用\(\rm{C}\)装置,通常使用的药品是______;检查\(\rm{C}\)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②}\)若用\(\rm{A}\)装置与\(\rm{D}\)装置相连制取并收集\(\rm{X}\)气体,则\(\rm{X}\)可能是下列气体中的______\(\rm{(}\)填序号\(\rm{)}\)。
              \(\rm{a.CO_{2\;\;\;\;\;\;\;\;}b.NO}\)          \(\rm{c.Cl_{2\;\;\;\;\;\;\;\;\;\;}d.H_{2}}\)

              \(\rm{(3)}\)取化学式为\(\rm{MZ}\)的粉末状化合物进行如下实验。将\(\rm{MZ}\)和足量碳粉充分混合,平铺在反应管\(\rm{a}\)中,在\(\rm{b}\)瓶中盛足量澄清石灰水,按图连接仪器。实验开始时缓缓通入氮气,过一段时间后,加热反应管\(\rm{a}\),观察到管内发生剧烈反应,并有熔融物生成,同时\(\rm{b}\)瓶的溶液中出现白色浑浊。待反应完全后,停止加热,仍继续通氮气,直至反应管冷却,此时管中的熔融物凝固成银白色金属。根据以上叙述回答:

              \(\rm{①}\)元素\(\rm{Z}\)是________\(\rm{;(}\)填名称\(\rm{)}\)

              \(\rm{②}\)停止加热是否需要先断开\(\rm{a}\)和\(\rm{b}\)的连接处?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③}\)本实验的尾气是否需处理?_______\(\rm{(}\)填“需要”或“不需要”\(\rm{)}\),请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用下列实验装置进行相应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图\(\rm{1}\):少量氨气的尾气吸收装置          
              B.图\(\rm{2}\):二氧化碳的喷泉实验
              C.图\(\rm{3}\):制备和收集氨气                  
              D.图\(\rm{4}\):收集\(\rm{NO}\)气体
            • 3.

              某课外小组利用\(\rm{H_{2}}\)还原黄色的\(\rm{WO_{3}}\)粉末测定\(\rm{W}\)的相对原子质量,下图是测定装置的示意图,\(\rm{A}\)中的试剂是盐酸。请回答下列问题:

              \(\rm{(1)}\)仪器中装入的试剂:\(\rm{B}\)_________ 、\(\rm{C}\)________、\(\rm{D}\)___________;

              \(\rm{(2)}\)连接好装置后应首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

              \(\rm{(3)}\)“加热反应管\(\rm{E}\)”和“从\(\rm{A}\)瓶逐滴滴加液体”这两步操作应该先进行的是________,在这两步之间还应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

              \(\rm{(4)}\)反应过程中\(\rm{G}\)管逸出的气体是_____,其处理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rm{(5)}\)从实验中测得了下列数据:\(\rm{①}\)空\(\rm{E}\)管的质量\(\rm{a}\)  \(\rm{②E}\)管和\(\rm{WO_{3}}\)的总质量\(\rm{b}\)  \(\rm{③}\)反应后\(\rm{E}\)管和\(\rm{W}\)粉的总质量\(\rm{c(}\)冷却到室温称量\(\rm{) ④}\)反应前\(\rm{F}\)管及内盛物的总质量\(\rm{d}\)  \(\rm{⑤}\)反应后\(\rm{F}\)管及内盛物的总质量\(\rm{e}\)由以上数据可以列出计算\(\rm{W}\)的相对原子质量的计算式\(\rm{(}\)除\(\rm{W}\)外,其他涉及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均为已知\(\rm{)}\): 计算式为:\(\rm{A}\)\(\rm{{\,\!}_{r}}\)\(\rm{(W)=}\)_____________________。

            • 4.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实验室制二氧化氮时,用水或\(\rm{NaOH}\)溶液吸收尾气

              B.用湿润的碘化钾淀粉试纸鉴别\(\rm{Br_{2}(g)}\)和\(\rm{NO_{2}}\)

              C.汽车尾气中排放的氮氧化合物主要是由游离态氮转化来的

              D.由于反应物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因而常温下,相同的铝片中分别加入足量的浓、稀硝酸,浓硝酸中铝片先溶解完
            • 5.

              某兴趣小组利用下列实验装置探究\(\rm{SO_{2}}\)的性质.

              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rm{(1)}\)装置\(\rm{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rm{(2)}\)利用装置\(\rm{C}\)可以证明\(\rm{SO_{2}}\)具有漂白性,\(\rm{C}\)中盛放的溶液是            ;若要证明其漂白是可逆的,还需的操作是                                    

              \(\rm{(3)}\)通过观察\(\rm{D}\)中现象,可证明\(\rm{SO_{2}}\)具有氧化性,\(\rm{D}\)中盛放的溶液可以是           

                   \(\rm{a.NaCl}\)溶液 \(\rm{b.}\)酸性\(\rm{KMnO_{4\;\;\;\;\;\;}c.FeCl_{3\;\;\;\;\;\;\;\;}d.Na_{2}S}\)溶液

              \(\rm{(4)}\)研究小组发现\(\rm{B}\)中有白色沉淀生成,若往\(\rm{B}\)中加入过量稀盐酸,沉淀不溶解\(\rm{.}\)沉淀物的化学式是           

              \(\rm{(5)}\)为进一步验证\(\rm{B}\)中产生沉淀的原因,研究小组进行如下两次实验:

              实验\(\rm{i}\):另取\(\rm{BaCl_{2}}\)溶液,加热煮沸,冷却后加入少量苯\(\rm{(}\)起液封作用\(\rm{)}\),然后再按照上述装置进行实验,结果发现\(\rm{B}\)中沉淀量减少,但仍有轻微浑浊.

              实验\(\rm{ii}\):用如图\(\rm{2}\)装置代替上述实验中的\(\rm{A}\)装置\(\rm{(}\)其他装置不变\(\rm{)}\),连接后往装置\(\rm{F}\)中通入气体\(\rm{X}\)一段时间,再加入\(\rm{70\%H_{2}SO_{4}}\)溶液,结果\(\rm{B}\)中没有出现浑浊.

              \(\rm{①}\)“实验\(\rm{i}\)”中煮沸\(\rm{BaCl_{2}}\)溶液的目的是                                  

              \(\rm{②}\)气体\(\rm{X}\)可以是           \(\rm{(}\)填序号\(\rm{)}\).

              \(\rm{a.CO_{2\;\;}b.C 1_{2\;\;\;\;}c.N_{2\;\;\;}d.NO_{2}}\)

              \(\rm{③B}\)中形成沉淀的原因是\(\rm{(}\)用化学方程式表示\(\rm{)}\):

                            

            • 6.

              已知氨气极易溶于水,难溶于有机溶剂\(\rm{CCl_{4}}\)。下列不适合作氨气的尾气吸收装置的是(    )

              A.
              B.
              C. 
              D.
            • 7.

              某中学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利用以下装置制取并探究氨气的性质。\(\rm{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rm{2NH_{4}Cl+Ca(OH)_{2}}\)\(\rm{2NH_{3}}\)\(\rm{+2H_{2}O+CaCl_{2}}\)

              【实验探究】

              \(\rm{(1)A}\)中的反应         \(\rm{(}\)填“是”或“不是”\(\rm{)}\)氧化还原反应。

              \(\rm{(2)A}\)装置还可用于制取气体         \(\rm{(}\)只填一种\(\rm{)}\)

              \(\rm{(3)}\)若有\(\rm{10.7gNH_{4}Cl}\)固体,最多可制取\(\rm{NH_{3}(}\)标准状况\(\rm{)}\)的体积是          \(\rm{L (NH_{4}C1}\)的摩尔质量为\(\rm{53.5g·mol^{-1})}\)。

              \(\rm{(4)}\)实验室收集氨气的方法是        \(\rm{(}\)文字说明\(\rm{)}\)

              \(\rm{(5)C}\)、\(\rm{D}\)装置中颜色会发生变化的是         \(\rm{(}\)填“\(\rm{C}\)”或“\(\rm{D}\)”\(\rm{)}\)

              \(\rm{(6)}\)当实验进行一段时间后,挤压\(\rm{E}\)装置中的胶头滴管,滴人\(\rm{1-2}\)滴浓盐酸,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rm{(7)}\)为防止过量氨气造成空气污染,需要在上述装置的末端增加一个尾气处理装置,合适的装置是        \(\rm{(}\)填“\(\rm{F}\)”或“\(\rm{G}\)”\(\rm{)}\)。

              【知识拓展】

              \(\rm{(8)}\)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rm{Ca(OH)_{2}}\)并放出热量\(\rm{[}\)化学方程式为\(\rm{CaO+H_{2}O==Ca(OH)_{2}]}\)。实验室利用此原理,往生石灰中滴加浓氨水,可以快速制取氨气。你认为生石灰可用下列物质代替\(\rm{(}\)填序号\(\rm{)}\)        

              A.碱石灰\(\rm{(NaOH}\)与\(\rm{CaO}\)的固体混合物\(\rm{)}\)    \(\rm{B.NaOH}\)固体
              C.硫酸溶液                            \(\rm{D.}\)石灰石\(\rm{(}\)含\(\rm{CaCO_{3})}\)

            • 8.

              为探究氯气与\(\rm{KI}\)溶液的反应,某课外小组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rm{(}\)夹持仪器已略去,气密性已检验\(\rm{)}\)。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打开\(\rm{A}\)中分液漏斗活塞,使部分浓盐酸流入烧瓶中,关闭活塞,加热

              装置\(\rm{B}\)中溶液变蓝色,随后蓝色褪去,最终溶液显浅棕色

              \(\rm{(1)}\)装置\(\rm{A}\)中生成氯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

              \(\rm{(2)}\)装置\(\rm{C}\)中\(\rm{NaOH}\)的作用是________;其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

              \(\rm{(3)}\)能证明氯气的氧化性强于碘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

              \(\rm{(4)}\)为探究\(\rm{B}\)中溶液颜色变化的原因,该小组同学查阅资料并进行实验。

              查阅资料:

              \(\rm{I_{2}}\)和\(\rm{I^{-}}\)在溶液中会发生反应:\(\rm{{I}_{2}+{I}^{-}⇌{I}_{3} }\),\(\rm{\mathrm{I}_{3}^{-}}\)显浅棕色且遇淀粉变蓝。\(\rm{I_{2}}\)可被氯气氧化为\(\rm{\mathrm{ICl}_{2}^{-}(}\)红色\(\rm{)}\)和\(\rm{\mathrm{ICl}_{4}^{-}(}\)黄色\(\rm{)}\),两种离子可继续被氧化成\(\rm{\mathrm{IO}_{3}^{-}(}\)无色\(\rm{)}\)。

              进行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Ⅰ\(\rm{.}\)取反应后\(\rm{B}\)中的溶液\(\rm{4 mL}\)分成两等份,第一份滴入\(\rm{1}\)滴碘水;第二份滴入\(\rm{1}\)滴淀粉溶液

              第一份溶液变蓝色

              第二份溶液颜色没有变化

              Ⅱ\(\rm{.}\)将\(\rm{I_{2}}\)溶于\(\rm{KI}\)溶液中配制得碘总浓度为\(\rm{0.1mol/L}\)的溶液,取上述溶液\(\rm{2 mL}\),滴加\(\rm{1}\)滴淀粉溶液,再通入氯气

              加淀粉后溶液变蓝,通氯气后蓝色褪去,溶液显浅棕色

              \(\rm{IIl.}\)向Ⅱ所得溶液继续通入氯气

              溶液几乎变为无色

              \(\rm{①}\)操作Ⅰ的实验目的是________。

              \(\rm{②}\)写出\(\rm{\mathrm{ICl}_{2}^{-}}\)在水溶液中与氯气反应生成\(\rm{\mathrm{IO}_{3}^{-}}\)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

              \(\rm{③}\)由以上实验可推断\(\rm{B}\)中溶液颜色变成浅棕色的原因是________。

            • 9.

              为探究氯气与\(\rm{KI}\)溶液的反应,某课外小组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rm{(}\)夹持仪器已略去,气密性已检验\(\rm{)}\)。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打开\(\rm{A}\)中分液漏斗活塞,使部分浓盐酸流入烧瓶中,关闭活塞,加热

              装置\(\rm{B}\)中溶液变蓝色,随后蓝色褪去,最终溶液显浅棕色

              \(\rm{(1)}\)装置\(\rm{A}\)中生成氯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

              \(\rm{(2)}\)装置\(\rm{C}\)中\(\rm{NaOH}\)的作用是________;其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

              \(\rm{(3)}\)能证明氯气的氧化性强于碘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

              \(\rm{(4)}\)为探究\(\rm{B}\)中溶液颜色变化的原因,该小组同学查阅资料并进行实验。

              查阅资料:

              \(\rm{I^{2}}\)和\(\rm{I^{-}}\)在溶液中会发生反应:\(\rm{I_{2}+I^{-} \overset{}{⇌} }\)​\(\rm{I_{3}^{-}}\),\(\rm{I_{3}^{-}}\)显浅棕色且遇淀粉变蓝。\(\rm{I_{2}}\)可被氯气氧化为\(\rm{ICl_{2}^{-}(}\)红色\(\rm{)}\)和\(\rm{ICl_{4}^{-}(}\)黄色\(\rm{)}\),两种离子可继续被氧化成\(\rm{IO_{3}^{-}(}\)无色\(\rm{)}\)。

              进行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Ⅰ\(\rm{.}\)取反应后\(\rm{B}\)中的溶液\(\rm{4mL}\)分成两等份,第一份滴入\(\rm{1}\)滴碘水;第二份滴入\(\rm{1}\)滴淀粉溶液

              第一份溶液变蓝色第二份溶液颜色没有变化

              Ⅱ\(\rm{.}\)将\(\rm{I_{2}}\)溶于\(\rm{KI}\)溶液中配制得碘总浓度为\(\rm{0.1mol/L}\)的溶液,取上述溶液\(\rm{2mL}\),滴加\(\rm{1}\)滴淀粉溶液,再通入氯气

              加淀粉后溶液变蓝,通氯气后蓝色褪去,溶液显浅棕色

              Ⅲ\(\rm{.}\)向所得溶液继续通入氯气

              溶液几乎变为无色

              \(\rm{①}\)操作Ⅰ的实验目的是________。

              \(\rm{②}\)写出\(\rm{ICl_{2}^{-}}\)在水溶液中与氯气反应生成\(\rm{IO_{3}^{-}}\)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

              \(\rm{③}\)由以上实验可推断\(\rm{B}\)中溶液颜色变成浅棕色的原因是________。

            • 10. 已知\(\rm{NH_{3}}\)难溶于\(\rm{CCl_{4}}\),如图所示,下列装置中,不宜用于吸收氨气的是\(\rm{(}\)  \(\rm{)}\)
              A.
              B.
              C.
              D.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