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某浅绿色晶体\(\rm{X[x(NH_{4})_{2}SO_{4}⋅yFeSO_{4}⋅zH_{2}O]}\)在分析化学中常用作还原剂,为确定其组成,某小组同学进行如下实验:
              I.\(\rm{NH_{4}^{+}}\)含量的测定
              采用蒸馏法,蒸馏的装置如图所示。

              相关的实验步骤如下:
              \(\rm{①}\)准确称取\(\rm{58.80g}\)晶体\(\rm{X}\),加水溶解后,将溶液注入三颈烧瓶中;
              \(\rm{②}\)准确量取\(\rm{50.00mL3.030mol/LH_{2}SO_{4}}\)溶液于锥形瓶中;
              \(\rm{③}\)向三 颈烧瓶中加入足量\(\rm{NaOH}\)溶液,通入氮气,加热,蒸氨结束后取下锥形瓶;
              \(\rm{④}\)用\(\rm{0.120mol/L}\)的\(\rm{NaOH}\)标准溶液滴定锥形瓶中过量的硫酸,滴定终点时消耗\(\rm{25.00mLNaOH}\)标准溶液。
              \(\rm{(1)}\)仪器\(\rm{M}\)的名称为 ______ 。
              \(\rm{(2)}\)步骤\(\rm{③}\)中,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蒸氨结束后,为了减少实验误差,还需要对直形冷凝管进行“处理”,“处理”的操作方法是 ______ 。
              \(\rm{(3)}\)步骤\(\rm{④}\)中,若振荡时锥形瓶中有液体溅出,则所测得的\(\rm{n(NH_{4}^{+})}\)的值将 ______ \(\rm{(}\)填“偏大”“偏小”或“不变”\(\rm{)}\)。
              \(\rm{II.SO_{4}^{2-}}\) 含量的测定
              采用重量分析法,实验步骤如下:
              \(\rm{①}\)另准确称取\(\rm{58.80g}\)晶体\(\rm{X}\) 于烧杯中,加水溶解,边搅拌边加入过量的\(\rm{BaCl_{2}}\)溶液;
              \(\rm{②}\)将得到的溶液用无灰滤纸\(\rm{(}\)灰分质量很小,可忽略\(\rm{)}\)过滤,洗涤沉淀\(\rm{3~4}\)次;
              \(\rm{③}\)用滤纸包裹好沉淀取出,灼烧滤纸包至滤纸完全灰化;
              \(\rm{④}\)继续灼烧沉淀至恒重、称量,得沉淀质量为\(\rm{69.90g}\)。
              \(\rm{(4)}\)步骤\(\rm{①}\)中,判断\(\rm{BeCl}\) 溶液已过量的实验操作和现象是 ______ 。
              \(\rm{(5)}\)步骤\(\rm{②}\)中,采用冷水洗讓沉淀,其主要目的是 ______ 。
              \(\rm{(6)}\)结合实验Ⅰ、Ⅱ通过计算得出晶体\(\rm{X}\)的化学式为 ______ 。实验\(\rm{I}\) 的步骤\(\rm{①}\)中,溶液中离子溶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______ 。
            • 2.
              某兴趣小组进行某补血剂中铁元素含量测定实验流程如下: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rm{(}\)  \(\rm{)}\)
              A.步骤\(\rm{①}\)研磨时研杵应保持垂直,小心压碎或研磨试样
              B.步骤\(\rm{②}\)加入\(\rm{H_{2}0_{2}}\)的作用是将\(\rm{Fe^{2+}}\)完全氧化
              C.步骤\(\rm{③}\)多步操作为过滤、洗涤、灼烧、冷却、称重
              D.每片补血剂中铁元素的质量为\(\rm{0.7wg}\)
            • 3.
              已知固体\(\rm{A}\)受热易分解,实验流程和结果如图:

              \(\rm{B}\)和\(\rm{C}\)为常见气体且所含元素相同。气体\(\rm{C}\)在标准状况下密度为\(\rm{1.96g⋅L^{-1}.}\)请回答:
              \(\rm{(1)}\)白色沉淀的化学式 ______ 。
              \(\rm{(2)}\)写出\(\rm{A}\)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
              \(\rm{(3)}\)取少量固体\(\rm{D}\)溶于稀硫酸,加入适量的\(\rm{KI}\)溶液,反应后溶液显棕黄色,同时产生一种白色的碘化物沉淀。写出产生该现象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 。
            • 4.
              为研究铁质材料与热浓硫酸的反应,某学习小组用碳素钢\(\rm{(}\)即铁和碳的合金\(\rm{)}\)进行了以下探究活动:
              【探究一】\(\rm{(1)}\)将已去除表面氧化物的铁钉\(\rm{(}\)碳素钢\(\rm{)}\)放入冷浓硫酸中,\(\rm{10}\)分钟后移入硫酸铜溶液中,片刻后取出观察,铁钉表面无明显变化,其原因是 ______ .
              \(\rm{(2)}\)称取碳素钢\(\rm{6.0g}\)放入\(\rm{15.0mL}\)浓硫酸中,加热,充分反应后得到溶液\(\rm{X}\)并收集到混合气体\(\rm{Y}\).
              \(\rm{①}\)甲同学认为\(\rm{X}\)中除\(\rm{Fe^{3+}}\)之外还可能含有\(\rm{Fe^{2+}.}\)若要确认其中的\(\rm{Fe^{2+}}\),应选用 ______ \(\rm{(}\)选填序号\(\rm{)}\).
              A.\(\rm{KSCN}\)溶液和氯水    \(\rm{B.}\)铁粉和\(\rm{KSCN}\)溶液    \(\rm{C.}\)浓氨水   \(\rm{D.}\)酸性\(\rm{KMnO_{4}}\)溶液
              \(\rm{②}\)乙同学取\(\rm{560mL(}\)标准状况\(\rm{)}\)气体\(\rm{Y}\)通入足量溴水中,发生\(\rm{SO_{2}+Br_{2}+2H_{2}O=2HBr+H_{2}SO_{4}}\)反应,然后加入足量\(\rm{BaCl_{2}}\)溶液,经适当操作后得干燥固体\(\rm{4.66g.}\)由此推知气体\(\rm{Y}\)中\(\rm{SO_{2}}\)的体积分数为 ______ .
              【探究二】根据上述实验中\(\rm{SO_{2}}\)体积分数的分析,丙同学认为气体\(\rm{Y}\)中还可能含有\(\rm{Q_{1}}\)和\(\rm{Q_{2}}\)两种气体,其中\(\rm{Q_{1}}\)气体,在标准状况下,密度为\(\rm{0.0893g⋅L^{-1}.}\)为此设计了下列探究实验装置\(\rm{(}\)假设有关气体完全反应\(\rm{)}\).

              \(\rm{(3)}\)装置\(\rm{B}\)中试剂的作用是 ______ .
              \(\rm{(4)}\)分析\(\rm{Y}\)气体中的\(\rm{Q_{2}}\)气体是如何生成的 ______ \(\rm{(}\)用化学方程式表示\(\rm{)}\).

              \(\rm{(5)}\)已知洗气瓶\(\rm{M}\)中盛装澄清石灰水,为确认\(\rm{Q_{2}}\)的存在,需在装置中添加洗气瓶\(\rm{M}\)于 ______ \(\rm{(}\)填序号\(\rm{)}\).
              A.\(\rm{A}\)之前              \(\rm{B.A-B}\)间             \(\rm{C.B-C}\)间           \(\rm{D.C-D}\)间
              \(\rm{(6)}\)如果气体\(\rm{Y}\)中含有\(\rm{Q_{1}}\),预计实验现象应是    ______ .
            • 5.
              明矾石是制取钾肥和氢氧化铝的重要原料,明矾石的组成和明矾相似,此外还含有氧化铝和少量氧化铁杂质。具体实验步骤如图所示\(\rm{(}\)明矾石焙烧后成分不变\(\rm{)}\):

              完成下列填空:
              \(\rm{(1)}\)“浸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______ 。“浸出”所用稀氨水浓度为\(\rm{39.20g/L}\),配制\(\rm{500mL}\) 该氨水
              需\(\rm{251.28g/L}\) 的浓氨水 ______ \(\rm{mL}\)。
              \(\rm{(2)}\)“过滤”所需的玻璃仪器有 ______ 。
              \(\rm{(3)}\)写出“溶解”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 ______ 。
              \(\rm{(4)}\)检验滤液中是否含有\(\rm{SO_{4}^{2-}}\)的实验方法 ______ 。
              \(\rm{(5)}\)为测定钾氨复合肥\(\rm{K_{2}SO_{4}}\)、\(\rm{(NH_{4})_{2}SO_{4}}\)中\(\rm{SO_{4}^{2-}}\)的质量分数,设计实验步骤如下:
              \(\rm{①}\) ______ 。
              \(\rm{②}\)溶于水,加入足量\(\rm{BaCl_{2}}\)溶液,待白色沉淀不再产生为止。
              \(\rm{③}\)过滤、 ______ 、 ______  \(\rm{(}\)依次填写实验操作名称\(\rm{)}\)。
              \(\rm{④}\)冷却、称量所得沉淀的质量。
              \(\rm{(6)}\)若所取试样和所得沉淀的质量分别为\(\rm{mg}\)、\(\rm{ng}\),试用含有\(\rm{m}\)、\(\rm{n}\)的代数式表示该钾氮复合肥中\(\rm{SO_{4}^{2-}}\)的质量分数为 ______ 。
            • 6.

              某课外小组制备铁酸铜\(\rm{(CuFe_{2}O_{4})}\)的流程如下:

              \(\rm{(1)}\)搅拌Ⅰ所得溶液中\(\rm{Fe(NO_{3})_{3}}\)、\(\rm{Cu(NO_{3})_{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操作Ⅲ为洗涤沉淀,实验室中洗涤沉淀的具体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2)}\)常温下,搅拌Ⅱ要跟踪操作过程的\(\rm{pH}\)变化。在滴加\(\rm{KOH}\)溶液调节\(\rm{pH}\)的过程中\(\rm{(}\)假设溶液体积不变\(\rm{)}\),调\(\rm{pH}\)等于________时,\(\rm{Fe^{3+}}\)沉淀完全\(\rm{(}\)浓度等于\(\rm{1×10^{-5}mol·L^{-1}}\)时认为沉淀完全\(\rm{)}\)。\(\rm{(}\)已知:\(\rm{K}\)\(\rm{{\,\!}_{sp}}\)\(\rm{[Fe(OH)}\)\(\rm{{\,\!}_{3}}\)\(\rm{]=1×10}\)\(\rm{{\,\!}^{-38}}\)\(\rm{)}\)

              \(\rm{(3)}\)铁酸铜可用于热化学循环分解水制氢的过程中,铁酸铜\(\rm{(CuFe_{2}O_{4})}\)先要煅烧成氧缺位体\(\rm{(CuFe_{2}O_{4-a})}\),氧缺位值\(\rm{(a)}\)越大,活性越高,制氢越容易。

              \(\rm{①}\)氧缺位体与水反应制氢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②}\)课外小组将铁酸铜样品在\(\rm{N}\)\(\rm{{\,\!}_{2}}\)的气氛中充分煅烧,得氧缺位体的质量为原质量的\(\rm{96.6%}\),则氧缺位值\(\rm{(a)=}\)________。

            • 7.
              实验小组按如下流程,进行海带中碘含量的测定和碘的制取等实验。
              I.碘含量的测定

              \(\rm{(1)}\)步骤\(\rm{①}\)是将海带置于 ______ 中\(\rm{(}\)填仪器名称\(\rm{)}\)进行灼烧。
              \(\rm{(2)}\)步骤\(\rm{④}\)是将溶液转移至 ______ \(\rm{(}\)填定容仪器的名称\(\rm{)}\)。
              \(\rm{(3)}\)取\(\rm{20.00mL}\) 上述海带浸取原液,加稀\(\rm{H_{2}SO_{4}}\)和足量\(\rm{KIO_{3}}\),使\(\rm{I^{-}}\)和\(\rm{IO_{3}^{-}}\)完全反应\(\rm{(5I^{-}+IO_{3}^{-}+6H^{+}═3I_{2}+3H_{2}O)}\)。再以淀粉为指示剂,用\(\rm{2.0×10^{-3}mol/L}\)的\(\rm{Na_{2}S_{2}O_{3}}\)溶液滴定\(\rm{(I_{2}+2S_{2}O_{3}^{2-}═2I^{-}+S_{4}O_{6}^{2-})}\),当\(\rm{I_{2}}\)恰好完全反应时,用去\(\rm{Na_{2}S_{2}O_{3}}\)溶液\(\rm{20.00mL}\)。
              \(\rm{(4)}\)判断用\(\rm{Na_{2}S_{2}O_{3}}\)溶液滴定恰好完全反应的现象是 ______ 。
              \(\rm{(5)}\)计算该干海带中碘的质量分数 ______ 。
              \(\rm{II.}\)碘的制取
              另制海带浸取原液,按如下方案制取碘:

              \(\rm{(1)}\)补全步骤\(\rm{a}\)的反应方程式,配平并标出电子转移的数目和方向。
              ______ \(\rm{H_{2}O_{2}+}\) ______ \(\rm{I^{-}+}\) ______ \(\rm{═}\) ______ \(\rm{I_{2}+}\) ______
              \(\rm{(2)}\)步骤\(\rm{c}\)加入足量\(\rm{NaOH}\)溶液、振荡、静置后,油层在 ______ \(\rm{(}\)填“上”或“下”\(\rm{)}\)层,呈 ______ 色。
              \(\rm{(3)}\)步骤\(\rm{e}\)的操作是 ______ 。
            • 8.
              某学习小组用凯氏定氮法\(\rm{(Kjeldahl}\)  \(\rm{method)}\)来测定农产品中氮的含量,测定过程如下:
              Ⅰ\(\rm{.}\)用热浓硫酸处理\(\rm{0.25}\) \(\rm{g}\) 谷物样品,把有机氮转化为铵盐。
              Ⅱ\(\rm{.}\)用图所示装置处理上述铵盐\(\rm{(}\)夹持装置略去\(\rm{)}\)。

              回答下列问题:
              \(\rm{(1)}\)实验前要检验\(\rm{B}\)装置的气密性,具体操作为 ______ 。
              \(\rm{(2)}\)盛放氢氧化钠溶液的仪器名称为 ______ ;玻璃管\(\rm{2}\) 的作用是 ______ ;烧瓶中碎瓷片的作用是 ______ 。
              \(\rm{(3)}\)将“谷物处理后所得的铵盐”加入三颈瓶中,打开玻璃塞。旋开\(\rm{K_{2}}\),加入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关闭\(\rm{K_{2}}\),打开\(\rm{K_{1}}\),点燃酒精灯使水蒸气进入\(\rm{B}\)装置。
              \(\rm{①B}\)装置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______ 。
              \(\rm{②C}\)装置冰水混合物的作用是 ______ 。
              Ⅲ\(\rm{.}\)滴定、计算氮的含量。
              \(\rm{(4)}\)取下锥形瓶,加入指示剂,用\(\rm{0.10}\) \(\rm{mol⋅L^{-1}}\)的\(\rm{NaOH}\)溶液滴定,重复滴定\(\rm{3}\)次,平均消耗\(\rm{19.30mLNaOH}\) 溶液。
              \(\rm{①}\)该滴定的指示剂应选择 ______ 。
              \(\rm{a}\) 甲基橙       \(\rm{b.}\)酚酞   \(\rm{c.}\)甲基橙或酚酞
              \(\rm{②}\)该谷物样品中氮的百分含量为 ______ 。\(\rm{(}\)保留\(\rm{2}\) 位小数\(\rm{)}\)
            • 9.
              已知氨可以与灼热的氧化铜反应可得到氮气和金属铜,某课外小组利用该反应和下列装置测定\(\rm{Cu}\)的相对原子质量。\(\rm{A}\)试管中盛装的是足量的氯化铵和氢氧化钙的混合物。

              完成下列填空:
              \(\rm{(1)}\)碱石灰的主要成分是 ______ ,\(\rm{B}\)装置的作用是 ______ 。
              \(\rm{(2)}\)实验时\(\rm{C}\)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______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
              \(\rm{(3)}\)实验时\(\rm{D}\)中收集到的物质是 ______ ,检验该物质的方法是 ______ 。
              \(\rm{(4)}\)从实验中测得的数据:
              \(\rm{①}\)空\(\rm{C}\)管的质量为\(\rm{a}\) \(\rm{g}\)
              \(\rm{②C}\)管和\(\rm{CuO}\)的总质量为\(\rm{b}\) \(\rm{g}\)
              \(\rm{③}\)反应后\(\rm{C}\)管和\(\rm{Cu}\)粉冷却到室温时的总质量为\(\rm{c}\) \(\rm{g}\)。
              列出计算\(\rm{Cu}\)的相对原子质量的计算式:\(\rm{Ar(Cu)=}\) ______ 。
            • 10.
              某校化学兴趣小组探究鸡蛋壳的成分,做了如下的化学实验:
              \(\rm{(1)}\)查阅资料知鸡蛋壳中钙元素以碳酸钙形式存在,甲组同学设计了如图\(\rm{1}\)所示的实验装置,通过测定鸡蛋壳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计算其中钙的质量分数。请回答:

              \(\rm{①A}\)装置的作用是 ______ 。
              \(\rm{②C}\)装置中化学试剂的名称是 ______ 。
              \(\rm{③}\)通过测定 ______ 得到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rm{2.0g}\)。
              \(\rm{④}\)若\(\rm{B}\)中鸡蛋壳粉的质量为\(\rm{5.5g}\),则该鸡蛋壳中钙的质量分数为 ______ 。
              \(\rm{⑤}\)实验结束后反思时,有同学对上述测鸡蛋壳中钙的质量分数的做法提出异议,该同学的理由是 ______ 。
              \(\rm{(2)}\)乙组同学查阅资料知鸡蛋壳中除含有钙元素外还含有少量的镁元素,用某种钠盐\(\rm{Na_{2}Y}\)溶液\(\rm{(cmol/L)}\)可沉淀钙、镁离子,且\(\rm{Y^{2-}}\)不与其他成分反应。依据实验流程\(\rm{(}\)图\(\rm{2)}\)回答下列问题:
              \(\rm{①}\)实验\(\rm{i}\)中的\(\rm{pH}\)控制是关键。已知\(\rm{K_{sp}[Mg(OH)_{2}]=1×10^{-11}}\)调节\(\rm{pH}\)至\(\rm{Mg^{2+}}\)完全沉淀\(\rm{[c(Mg^{2+})=1×10^{-5}mol⋅L^{-1}}\)时认为沉淀完全\(\rm{]}\),则实验\(\rm{i}\)中的\(\rm{pH}\)应为 ______
              \(\rm{②}\)实验\(\rm{ii}\)中的\(\rm{pH}\)若大于\(\rm{10}\),将会导致钙镁的质量分数 ______ \(\rm{(}\)填“增大”、“减小”或“无法确定”\(\rm{)}\)。
              \(\rm{③}\)加入\(\rm{Na_{2}Y}\)溶液充分反应后,再经过过滤、洗涤、烘干、称量等步骤才能计算\(\rm{Ca\%}\),\(\rm{Mg\%}\),烘干时盛放\(\rm{CaY}\)或\(\rm{MgY}\)的仪器名称是 ______ ,简述洗涤\(\rm{CaY}\)的操作 ______ 。
              \(\rm{④}\)根据以上数据计算镁的质量分数\(\rm{Mg\%=}\) ______ 。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