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下列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

              A.除去氯气中的少量氯化氢:通过盛有饱和氯化钠溶液的洗气瓶
              B.除去苯中的少量苯酚: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振荡、静置分层后除去水层
              C.除去乙酸乙酯中的少量乙酸:加入乙醇和浓硫酸,使乙酸全部转化为乙酸乙酯
              D.提取溶解在水中的少量碘:加入四氯化碳,振荡、静置分层后,取出下层液体再分离
            • 2.

              已知:有机物\(\rm{A}\)的产量可以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的石油化工发展水平,\(\rm{B}\)和\(\rm{D}\)是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现以\(\rm{A}\)为主要原料合成乙酸乙酯,其合成路线如图\(\rm{1}\)所示。

              \(\rm{(1)B}\)分子中官能团的名称是_____,反应\(\rm{①}\)的反应类型是_____反应;

              \(\rm{(2)}\)反应\(\rm{②}\)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反应\(\rm{④}\)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rm{(3)E}\)是常见的高分子材料,\(\rm{E}\)的结构简式是_____;

              \(\rm{(4)}\)某同学用如图\(\rm{2}\)所示的实验装置制取少量乙酸乙酯。实验结束后,试管甲中上层为透明的、不溶于水的油状液体。实验时,甲中饱和碳酸钠溶液的作用是\(\rm{(}\)填字母\(\rm{)}\)_____。

              A.中和乙酸和乙醇

              B.中和乙酸并吸收部分乙醇

              C.加速酯的生成,提高其产率

              D.乙酸乙酯在饱和碳酸钠溶液中的溶解度比在水中更小,有利于分层析出

            • 3.

              在实验室可以用图所示的装置制取乙酸乙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向\(\rm{a}\)试管中先加入浓硫酸,然后边摇动试管边慢慢加入乙醇,再加入乙酸
              B.饱和碳酸钠溶液可以除去乙酸乙酯中混有的乙酸
              C.向\(\rm{a}\)试管中加入碎瓷片的作用是防止液体暴沸
              D.将制得的乙酸乙酯分离出来,应采用“分液”的实验操作
            • 4. 葡萄可用于酿酒\(\rm{.}\)葡萄酒密封储存过程中生成了有香味的酯,酯也可以通过化学实验来制备.
              \(\rm{(1)}\)实验室用下图所示装置制备乙酸乙酯:

              \(\rm{①}\)试管\(\rm{a}\)中生成乙酸乙酯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②}\)试管\(\rm{b}\)中盛有饱和\(\rm{Na_{2}CO_{3}}\)溶液,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2)}\)有机物\(\rm{E}\)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可由葡萄糖发酵得到,也可从酸牛奶中提取,纯净的\(\rm{E}\)为无色粘稠液体,易溶于水\(\rm{.}\)为研究\(\rm{E}\)的组成与结构,进行了如下实验:

              \(\rm{①}\)称取\(\rm{E4.5g}\),升温使其汽化,测其密度是相同条件下\(\rm{H_{2}}\)的\(\rm{45}\)倍.

              \(\rm{①}\)有机物\(\rm{E}\)的相对分子量为: ______

              \(\rm{②}\)将此\(\rm{9.0gE}\)在足量纯\(\rm{O_{2}}\)充分燃烧,并使其产物依次通过碱石灰、无水硫酸铜粉末、足量石灰水,发现碱石灰增重\(\rm{14.2g}\),硫酸铜粉末没有变蓝,石灰水中有\(\rm{10.0g}\)白色沉淀生成;向增重的碱石灰中加入足量盐酸后,产生\(\rm{4.48L}\)无色无味气体\(\rm{(}\)标准状况\(\rm{)}\).

              \(\rm{②}\)经计算:\(\rm{E}\)的分子式为
                          

              \(\rm{③}\)经红外光谱测定,证实其中含有羟基,羧基,甲基

              \(\rm{③E}\)的结构简式为       
                          

              \(\rm{④}\)写出\(\rm{E}\)发生缩聚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

              实验室制乙酸乙酯得主要装置如图中\(\rm{A}\)所示,主要步骤:

              \(\rm{①}\)在\(\rm{a}\)试管中按\(\rm{2}\):\(\rm{3}\):\(\rm{2}\)的体积比配制浓硫酸、乙醇、乙酸的混合物;

              \(\rm{②}\)按\(\rm{A}\)图连接装置,使产生的蒸气经导管通到\(\rm{b}\)试管所盛的饱和碳酸钠溶液\(\rm{(}\)加入几滴酚酞试液\(\rm{)}\)中;

              \(\rm{③}\)小火加热\(\rm{a}\)试管中的混合液;

              \(\rm{④}\)等\(\rm{b}\)试管中收集到约\(\rm{2mL}\)产物时停止加热\(\rm{.}\)撤下\(\rm{b}\)试管并用力振荡,然后静置待其中液体分层;

              \(\rm{⑤}\)分离出纯净的乙酸乙酯。

              \(\rm{(1)}\)步骤\(\rm{④}\)中可观察到\(\rm{b}\)试管中有细小的气泡冒出,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

              \(\rm{(2)A}\)装置中使用球形管除起到冷凝作用外,另一重要作是__,步骤\(\rm{⑤}\)中分离乙酸乙酯必须使用的一种仪器是__。

              \(\rm{(3)}\)为证明浓硫酸在该反应中起到了催化剂和吸水剂的作用,某同学利用上图\(\rm{A}\)所示装置进行了以下\(\rm{4}\)个实验。实验开始先用酒精灯微热\(\rm{3min}\),再加热使之微微沸腾\(\rm{3min.}\)实验结束后充分振荡小试管\(\rm{b}\)再测有机层的厚度,实验记录如下:


              实验

              编号

              试管\(\rm{a}\)中

              试剂

              试管\(\rm{b}\)中

              试剂

              测得有机层的厚度

              \(\rm{/cm}\)

              \(\rm{A}\)

              \(\rm{3mL}\)乙醇、\(\rm{2mL}\)乙酸、\(\rm{1mL18mol⋅L^{-1}}\) 浓硫酸

               

              饱和\(\rm{Na_{2}CO_{3}}\)溶液

              \(\rm{5.0}\)

              \(\rm{B}\)

              \(\rm{3mL}\)乙醇、\(\rm{2mL}\)乙酸

              \(\rm{0.1}\)

              \(\rm{C}\)

              \(\rm{3mL}\)乙醇、\(\rm{2mL}\)乙酸、\(\rm{6mL 3mol⋅L^{-1} H_{2}SO_{4}}\)

              \(\rm{1.2}\)

              \(\rm{D}\)

              \(\rm{3mL}\)乙醇、\(\rm{2mL}\)乙酸、盐酸

              \(\rm{1.2}\)


              \(\rm{①}\)实验\(\rm{D}\)的目的是与实验\(\rm{C}\)相对照,证明\(\rm{H^{+}}\)对酯化反应具有催化作用。实验\(\rm{D}\)中应加入盐酸的体积是

              ________\(\rm{mL}\),浓度是__\(\rm{mol⋅L^{-1}}\)。

              \(\rm{②}\)分析实验__\(\rm{(}\)填实验编号\(\rm{)}\)的数据,可以推测出浓\(\rm{H_{2}SO_{4}}\)的吸水性提高了乙酸乙酯的产率。

              \(\rm{③}\)加热有利于提高乙酸乙酯的产率,但实验发现温度过高乙酸乙酯的产率反而降低,可能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④}\)分离出乙酸乙酯层后,经过洗涤杂质;下面是四种备选的干燥剂。为了干燥乙酸乙酯可选用的干燥剂为\(\rm{(}\)填字母\(\rm{)}\)__。

              A.\(\rm{P_{2}O_{5}}\)B.无水\(\rm{Na_{2}SO_{4}}\)C.碱石灰    \(\rm{D.NaOH}\)固体

              \(\rm{⑤}\)为充分利用反应物,该同学又设计了图中甲、乙两个装置\(\rm{(}\)利用乙装置时,待反应完毕冷却后,再用饱和碳酸钠溶液提取烧瓶中的产物\(\rm{)}\)。你认为更合理的是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

              \(\rm{8.}\)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用\(\rm{AgNO_{3}}\)溶液可以鉴别\(\rm{KCl}\)和\(\rm{KI}\)

              B.制备乙酸乙酯时可用热的\(\rm{NaOH}\)溶液收集产物以除去其中的乙酸

              C.\(\rm{SO_{2}}\)使溴水褪色与乙烯使\(\rm{KMnO_{4}}\)溶液褪色的原理相同

              D.用饱和食盐水替代水跟电石反应,可以减缓乙炔的产生速率
            • 7.

              乙酸乙酯广泛存在于菠萝、香蕉等果品中\(\rm{{.}}\)实验室制备乙酸乙酯的有关信息如表,装置如图\(\rm{1}\)所示,实验方案如图\(\rm{2}\)所示.

               

              相对分子质量

              密度\(\rm{{/}(g{⋅}cm^{{-}3})}\)

              沸点\(\rm{{/}{℃}}\)

              水中溶解度

              乙醇

              \(\rm{46}\)

              \(\rm{0{.}789}\)

              \(\rm{78{.}3}\)

              乙酸

              \(\rm{60}\)

              \(\rm{1{.}0492}\)

              \(\rm{118}\)

              乙酸乙酯

              \(\rm{88}\)

              \(\rm{0{.}897}\)

              \(\rm{77}\)

              微溶


              \(\rm{(1)}\)仪器\(\rm{B}\)的名称是 ______\(\rm{ .}\) 
              \(\rm{(2)}\)制取乙酸乙酯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 .
              \(\rm{(3)}\)本实验采取先回流后蒸馏的优点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4)}\)馏分用饱和的\(\rm{Na_{2}CO_{3}}\)溶液洗涤是为了除去 ______ .
              \(\rm{(5)}\)馏分用饱和的\(\rm{NaCl}\)溶液洗涤是为了除去 ______\(\rm{(}\)填一种\(\rm{)}\),酯在分液漏斗的 ______\(\rm{(}\)填“上”或“下”\(\rm{)}\)层\(\rm{.}\)
              \(\rm{(6)}\)经洗涤的馏分加入少量无水\(\rm{{MgS}O_{4}}\)固体的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rm{(7)}\)经以上分离操作后,产品中还含有的杂质是 ______ ,需进一步进行的提纯操作是 ______\(\rm{(}\)填字母\(\rm{)}\).
              \(\rm{a{.}}\)过滤   \(\rm{b{.}}\)重结晶   \(\rm{c{.}}\)萃取   \(\rm{d{.}}\)精细蒸馏

              \(\rm{(8)}\)经进一步提纯后,得乙酸乙酯\(\rm{13{.}2g}\),则产率为 _________________ .

            • 8.

              下面是甲、乙、丙三位同学制取乙酸乙酯的过程,请你参与并协助他们完成相关实验任务。

                    【实验目的】制取乙酸乙酯

                    【实验原理】甲、乙、丙三位同学均采取乙醇、乙酸与浓硫酸混合共热的方法制取乙酸乙酯。

                    【装置设计】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设计了下列三套实验装置:

              请从甲、乙两位同学设计的装置中选择一种作为实验室制取乙酸乙酯的装置,较合理的是________\(\rm{(}\)选填“甲”或“乙”\(\rm{)}\)。丙同学将甲装置进行了改进,将其中的玻璃管改成了球形干燥管,除起冷凝作用外,另一重要作用是_______。

                  

                    【实验步骤】

              \(\rm{(1)}\)用酒精灯对试管\(\rm{①}\)加热;\(\rm{(2)}\)将试管\(\rm{①}\)固定在铁架台上\(\rm{(3)}\)按所选择的装置组装仪器,在试管\(\rm{①}\)中先加入\(\rm{3 mL}\)乙醇,并在摇动下缓缓加入\(\rm{2 mL}\)浓硫酸充分摇匀,冷却后再加入\(\rm{2 mL}\)冰醋酸;\(\rm{(4)}\)在试管\(\rm{②}\)中加入适量的饱和\(\rm{Na_{2}CO_{3}}\)溶液;\(\rm{(5)}\)当观察到试管\(\rm{②}\)中有明显现象时停止实验。

                    【问题讨论】

                    \(\rm{a.}\)用序号写出该实验的步骤____________;

                    \(\rm{b.}\)装好实验装置,加入药品前还应检查____________;

                    \(\rm{c.}\)写出试管\(\rm{①}\)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rm{(}\)注明反应条件\(\rm{) }\)_____________________;

                    \(\rm{d.}\)试管\(\rm{②}\)中饱和\(\rm{Na_{2}CO_{3}}\)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

              已知:有机物\(\rm{A}\)的产量可以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的石油化工发展水平。现以\(\rm{A}\)为主要原料合成乙酸乙酯,其合成路线如图\(\rm{1}\)所示。


              \(\rm{(1)B}\)的分子式是,\(\rm{D}\)中官能团的名称是          反应\(\rm{①}\)的反应类型是          

              \(\rm{(2)}\)反应\(\rm{②}\)的化学方程式是          反应\(\rm{④}\)的化学方程式是           

              \(\rm{(3)①}\)某同学用如图\(\rm{2}\)所示的实验装置制取少量乙酸乙酯\(\rm{.}\)实验结束后,试管乙中上层为透明的、不溶于水的油状液体。上述实验中试管甲中饱和碳酸钠溶液的作用是        \(\rm{(}\)填字母\(\rm{)}\)。

              A.中和乙酸和乙醇

              B.中和乙酸并吸收部分乙醇

              C.乙酸乙酯在饱和碳酸钠溶液中的溶解度比在水中更小,有利于分层析出

              D.加速酯的生成,提高其产率

              \(\rm{②}\) 在甲试管中除了加入乙醇、乙酸、浓硫酸外,还应放入          ,目的是          。反应中浓硫酸的作用是        ;装置中长导管的主要作用是         

              \(\rm{③}\)本实验装置有明显的缺陷,其可能造成的后果是          欲分离出乙酸乙酯,应使用的分离方法是          

            • 10. 下面是甲、乙、丙三位同学制取乙酸乙酯的过程,请你参与并协助他们完成相关实验任务。
              【实验目的】制取乙酸乙酯
              【实验原理】甲、乙、丙三位同学均采取乙醇、乙酸与浓硫酸混合共热的方法制取乙酸乙酯,浓硫酸的作用是作________、________。

              【装置设计】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设计了下列三套实验装置:请从甲、乙两位同学设计的装置中选择一套作为实验室制取乙酸乙酯的装置,应选择的装置是________\(\rm{(}\)填“甲”或“乙”\(\rm{)}\)。丙同学将甲装置中的玻璃管改成了球形干燥管,除起冷凝作用外,另一重要作用是________。


              【实验步骤】
              \(\rm{(1)}\)按选择的装置组装仪器,在试管中先加入\(\rm{3 mL}\)乙醇和\(\rm{2 mL}\)冰醋酸,并在摇动下缓缓加入\(\rm{2 mL}\)浓\(\rm{H}\)\(\rm{{\,\!}_{2}}\)\(\rm{SO}\)\(\rm{{\,\!}_{4}}\)
              \(\rm{(2)}\)将试管固定在铁架上;
              \(\rm{(3)}\)在试管\(\rm{②}\)中加入适量的饱和\(\rm{Na}\)\(\rm{{\,\!}_{2}}\)\(\rm{CO}\)\(\rm{{\,\!}_{3}}\)溶液;
              \(\rm{(4)}\)用酒精灯对试管\(\rm{①}\)加热;
              \(\rm{(5)}\)当观察到试管\(\rm{②}\)中有明显现象时停止实验。
              【问题讨论】
              \(\rm{a.}\)步骤\(\rm{(1)}\)装好实验装置,加入样品前还应检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b.}\)根据试管\(\rm{②}\)中观察到的现象,可知乙酸乙酯的物理性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
              \(\rm{c.}\)试管\(\rm{②}\)中饱和\(\rm{Na}\)\(\rm{{\,\!}_{2}}\)\(\rm{CO}\)\(\rm{{\,\!}_{3}}\)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d.}\)从试管\(\rm{②}\)中分离出乙酸乙酯的实验操作是________。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