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如图为制取乙酸乙酯的实验装置图\(\rm{.}\)回答下列问题:
              \(\rm{(1)}\)揭示实验原理
              \(\rm{①}\)乙酸与乙醇在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加热可以发生反应生成乙酸乙酯\(\rm{.}\)请用氧同位素示踪法写出乙酸与乙醇发生酯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rm{②}\)能否用氢同位素示踪法揭示酯化反应原理?______\(\rm{(}\)选填“能”或“不能”\(\rm{)}\),原因是______.
              \(\rm{(2)}\)反应温度确定:
              合成乙酸乙酯的反应为放热反应\(\rm{.}\)实验表明,反应温度应控制在\(\rm{85℃}\)左右为宜\(\rm{.}\)回答:
              实验温度不宜低于\(\rm{85℃}\)左右的原因是______;
              实验温度不宜高于\(\rm{85℃}\)左右的原因是______;
              \(\rm{(3)}\)实验装置的比较:
              利用图装置制备乙酸乙酯,这种装置与教材装置相比较突出的优点是______.
              \(\rm{(4)}\)酯层厚度的标示:
              为更好地测定酯层厚度,可预先向饱和\(\rm{Na_{2}CO_{3}}\)溶液中滴加\(\rm{1}\)滴______试液,现象是______.
            • 2.

              乙酸乙酯是一种有香味的油状液体,在浓硫酸存在并加热的条件下,乙酸与乙醇反应生成乙酸乙酯。请回答:

              \(\rm{(1)}\)乙酸乙酯分子中官能团的名称为________。

              \(\rm{(2)}\)生成乙酸乙酯的化学方程式为\(\rm{C{H}_{3}COOH+C{H}_{3}C{H}_{2}OH \underset{\triangle}{\overset{浓硫酸}{⇄}}\_\_\_\_\_\_\_\_+{H}_{2}O}\)。

              \(\rm{(3)}\)常温下,乙酸和乙酸乙酯都是无色液体,写出一种能够鉴别两者的试剂:________\(\rm{(}\)填“\(\rm{NaHCO_{3}}\)”或“\(\rm{KMnO_{4}}\)”\(\rm{)}\)。

            • 3. 如图是实验室制乙酸乙酯的装置在大试管中配制一定比例的乙醇、乙酸和浓硫酸的混合,然后轻轻地振荡试管,使之混合均匀.

              \(\rm{(1)}\)装置中通蒸气的导管要插在饱和\(\rm{N{a}_{2}C{O}_{3} }\)溶液的液面上方,不能插入溶液中,目的是 ______
              \(\rm{(2)}\)浓硫酸的作用是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rm{(3)}\)饱和\(\rm{N{a}_{2}C{O}_{3} }\)溶液的作用是 ______ .
              \(\rm{(4)}\)实验生成的乙酸乙酯,其密度比水 ______\(\rm{ (}\)填“大”或“小”\(\rm{)}\),有 ______ 气味.
            • 4. \(\rm{(1)}\)下列实验中,需要用水浴加热的是 ______
              \(\rm{①}\)新制\(\rm{Cu(OH)_{2}}\)与乙醛反应;\(\rm{②}\)银镜反应; \(\rm{③}\)溴乙烷的水解;
              \(\rm{④}\)由乙醇制乙烯; \(\rm{⑤}\)乙酸和乙醇反应制乙酸乙酯
              \(\rm{(2)}\)配制银氨溶液时,把氨水滴入硝酸银溶液的操作关键是 ______ ,丙醛与银氨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 \(\rm{.}\)在澄清的苯酚钠溶液中通入\(\rm{CO_{2}}\)气体,溶液浑浊,其反应方程式是: ______
            • 5. 冬青油是一种无色液体,某实验小组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制备冬青油。化学反应原理如下所示,实验装置如图\(\rm{1}\)所示:

              产物的有关数据如表所示:

              相对分
              子质量
              密度\(\rm{/g⋅cm^{-3}}\)沸点\(\rm{/℃}\)溶解性
              冬青油\(\rm{152}\)\(\rm{1.180}\)\(\rm{222.2}\)微溶于水
              实验步骤如下所示:
              \(\rm{①}\)向三颈瓶中加入\(\rm{6.9g(0.05mol)}\)水杨酸和\(\rm{24g(0.75mol)}\)甲醇,再小心地加入\(\rm{6mL}\)浓硫酸,摇匀
              \(\rm{②}\)加入\(\rm{2}\)粒沸石\(\rm{(}\)或碎瓷片\(\rm{)}\),装上仪器\(\rm{a}\),在石棉网上保持温度在\(\rm{85~95℃}\),回流\(\rm{1.5h}\)
              \(\rm{③}\)反应完毕,将烧瓶冷却,加入\(\rm{50mL}\)蒸馏水,然后转移至分液漏斗,弃去水层,将有机层再倒入分液漏斗中,依次用\(\rm{50mL5\%}\)碳酸氢钠溶液和\(\rm{30mL}\)水洗涤
              \(\rm{④}\)将产物移至干燥的锥形瓶中,加入\(\rm{0.5g}\)无水氯化钙
              \(\rm{⑤}\)最后将粗产品进行蒸馏,收集\(\rm{221~224℃}\)的馏分,其质量为\(\rm{6.8g}\)
              请回答下列问题:
              冬青油是一种无色液体,某实验小组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制备冬青油\(\rm{.}\)化学反应原理和实验装置如下所示:
              \(\rm{(1)}\)本实验中浓硫酸的作用是 ______
              \(\rm{(2)}\)装置中仪器\(\rm{a}\)的名称是 ______ ,进水口为 ______ \(\rm{(}\)填“Ⅰ”或“Ⅱ”\(\rm{)}\)。
              \(\rm{(3)②}\)中的沸石的作用 ______ ,实验过程中发现未加沸石,因采取的操作是 ______ \(\rm{(}\)写序号\(\rm{)}\)。
              A.立即补加       \(\rm{B.}\)冷却后补加       \(\rm{C.}\)不需补加       \(\rm{D.}\)重新配料
              \(\rm{(4)}\)用碳酸氢钠溶液洗涤的目的是 ______ ;用水洗涤时,产品在 ______ \(\rm{(}\)填“上”或“下”\(\rm{)}\)层。
              \(\rm{(5)}\)加入无水氯化钙的目的是 ______
              \(\rm{(6)}\)粗产品蒸馏过程中,不可能用到的仪器有 ______ 。\(\rm{(}\)填正确答案序号\(\rm{)}\)
              \(\rm{(7)}\)本次实验中冬青油的产率为 ______
            • 6. 煤和石油不仅是重要的矿物能源,更可以通过综合利用得到多种有机化工产品。乙烯是石油化工最重要的基础原料之一,下图是工业合成物质\(\rm{C}\)的流程:

              完成下列填空:

              \(\rm{(1)}\)写出由乙烯制备聚乙烯塑料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________ 聚乙烯是__________________\(\rm{(}\)选填“纯净物”、“混合物”\(\rm{)}\)

              \(\rm{(2)B}\)的分子式为\(\rm{C_{2}H_{4}O_{2}}\),与纯碱反应能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写出反应\(\rm{A+B→C}\)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3)}\)生成的\(\rm{C}\)广泛用于药物、染料、香料等工业,中学化学实验常用下列装置来制备。

              实验中饱和\(\rm{Na_{2}CO_{3}}\)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由装置制得的乙酸乙酯产品经饱和碳酸钠溶液和饱和食盐水洗涤后,还可能含有的有机杂质是_______,分离乙酸乙酯与该杂质的方法是__________
            • 7.

              请按下列要求填空:

              \(\rm{(1)}\)的系统命名为________;

              \(\rm{(2)}\)键线式表示的有机物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

              \(\rm{(3)}\)相对分子质量为\(\rm{68}\)的炔烃的分子式为________,若该炔烃与足量\(\rm{H_{2}}\)加成后能生成含\(\rm{3}\)个甲基的烷烃,则该炔烃可能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

              \(\rm{(4)}\)化合物\(\rm{M}\)分子式为\(\rm{C_{8}H_{8}O_{2}}\)。\(\rm{M}\)的核磁共振氢谱有\(\rm{4}\)个峰且面积之比为\(\rm{1∶2∶2∶3}\),\(\rm{M}\)分子中只含一个苯环且苯环上只有一个取代基,其核磁共振氢谱与红外光谱如图。

              化合物\(\rm{M}\)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与\(\rm{M}\)属于同类化合物的同分异构体有________种。

              \(\rm{(5)}\)实验室制取少量乙酸乙酯的装置如图。


              向\(\rm{a}\)试管中加入药品的顺序是:先加入________,然后边摇动试管边慢慢加入________,最后再加________。试管中还需要再加入的是________
            • 8. 制备乙酸乙酯时,饱和碳酸钠的作用: ______ .
            • 9. “酒是陈的香”,就是因为酒在储存过程中生成了有香  味的乙酸乙酯,在实验室我们也可以用如右图所示的装置制取乙酸乙酯.
              回答下列问题:
              \(\rm{(1)}\)写出制取乙酸乙酯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______
              \(\rm{(2)}\)饱和碳酸钠溶液的主要作用是 ______ 、 ______ 、 ______ .
              \(\rm{(3)}\)装置中通蒸气的导管要插在饱和碳酸钠溶液的液面上,不能插入溶液中,目的是 ______ .
              \(\rm{(4)}\)若要把制得的乙酸乙酯分离出来,应采用的实验操作是 ______ .
              \(\rm{(5)}\)做此实验时,有时还向盛乙酸和乙醇的试管里加入几块碎瓷片,其目的是 ______ .
            • 10. “酒是陈的香”,就是因为酒在储存过程中生成了有香味的乙酸乙酯,在实验室我们也可以用下图所示的装置制取乙酸乙酯。回答下列问题:

              \(\rm{(1)}\)写出制取乙酸乙酯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rm{(2)}\)浓硫酸的作用是:\(\rm{①}\)                     ;\(\rm{②}\)                   

              \(\rm{(3)}\)饱和碳酸钠溶液的主要作用是                                   

              \(\rm{(4)}\)反应试管中加入碎瓷片或沸石,目的是              ;装置中通蒸气的导管要插在饱和碳酸钠溶液的液面上,目的是                   

              \(\rm{(5)}\)若要把制得的乙酸乙酯分离出来,应采用的实验操作是            

              \(\rm{(6)}\)生成乙酸乙酯的反应是可逆反应,反应物不能完全变成生成物,反应一段时间后,就达到了该反应的限度,也即达到化学平衡状态。下列描述能说明乙醇与乙酸的酯化反应已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有\(\rm{(}\)填序号\(\rm{)}\)                    \(\rm{(}\)此空\(\rm{4}\)分\(\rm{)}\)。

              \(\rm{①}\)单位时间里,生成\(\rm{1mol}\)乙酸乙酯,同时生成\(\rm{1mol}\)水

              \(\rm{②}\)单位时间里,生成\(\rm{1mol}\)乙酸乙酯,同时生成\(\rm{1mol}\)乙酸

              \(\rm{③}\)单位时间里,消耗\(\rm{1mol}\)乙醇,同时消耗\(\rm{1mol}\)乙酸

              \(\rm{④}\)正反应的速率与逆反应的速率相等

              \(\rm{⑤}\)混合物中各物质的浓度不再变化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