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某小组对碳与浓硝酸的反应进行探究,已知:\(\rm{2NaOH+2NO_{2}=NaNO_{3}+NaNO_{2}+H_{2}O}\),\(\rm{2NaOH+NO_{2}+NO=2NaNO_{2}+H_{2}O.}\)请回答下列问题:
              I.甲同学设计 如图所示装置制备并收集\(\rm{NO}\)

              \(\rm{(1)}\)碳与浓硝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
              \(\rm{(2)C}\)的作用为 ______ 。
              \(\rm{(3)}\)乙同学认为用装置\(\rm{F}\)代替\(\rm{B}\)更合理,理由为 ______ 。
              \(\rm{(4)}\)乙同学用改进后的装置进行实验。
              \(\rm{①}\)将浓\(\rm{HNO_{3}}\)滴入圆底烧瓶中的操作为 ______ 。
              \(\rm{②}\)点燃\(\rm{A}\)处酒精灯开始反应后,圆底烧瓶中的现象为 ______ 。
              \(\rm{II.}\)探究\(\rm{NO}\)与\(\rm{Na_{2}O_{2}}\)反应

              已知\(\rm{NaNO_{2}}\)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rm{J}\) 处硬质玻璃管中制得的\(\rm{NaNO_{2}}\)中含有少量\(\rm{NaNO_{3}}\)。
              \(\rm{(5)}\)检验上图装置气密性的方法为 ______ 。
              \(\rm{(6)}\)实验结束后,设计实验证明\(\rm{J}\) 处硬质玻璃管中有\(\rm{NaNO_{2}}\)生成 ______ 。
              供选试剂:蒸馏水\(\rm{KI-}\)淀粉溶液,\(\rm{KMnO_{4}}\)溶液、\(\rm{NaOH}\)溶液。\(\rm{BaCl_{2}}\)溶液、稀硫酸
            • 2. 用图中的简易装置可以进行气体的发生和收集.
              (1)实验前应如何检查该装置的气密性? ______
              (2)拨开试管a的橡皮塞,加入10ml6mol•L-1稀HNO3和1g薄铜片,立即将带有导管的橡皮塞塞紧试管口,反应开始时速度缓慢,逐渐加快,请写出试管a中所发生的所有反应的方程式 ______
              (3)从反应开始到反应结束,预期试管a中可观察到哪些现象?请依次逐一写出. ______
              (4)在反应开始时,可观察到导管b中的水面先沿导管b慢慢上升到一定高度,此后又回落,然后有气泡从管口冒出.试说明反应开始时,导管中水面先上升的原因 ______
              (5)试管c收集满气体后,用拇指堵住管口,取出水槽,将管口向上,松开拇指,片刻后,再次堵住管口,将试管又再倒置于水槽中,松开拇指,此时可观察到什么现象? ______
            • 3. (1)实验室用金属铜和稀硝酸制取NO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
              (2)NO是有毒气体,某学生为防止污染,用分液漏斗和烧杯装配了一套简易的、能随开随用、随关随停的NO气体发生装置,如图Ⅰ所示.

              ①实验室若没有铜丝,而只有小铜粒,在使用上述装置进行实验时,可用丝状材料包裹铜粒以代替铜丝进行实验,这丝状材料的成分可以是 ______ (填选项编号).
              A.铁    B.铝   C.银    D.玻璃    E.聚丙烯塑料
              ②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使反应进行,在分液漏斗中实际看到的气体是红棕色的,原因是 ______  (填化学方程式)
              (3)为了证明铜丝与稀硝酸反应生成的确实是NO,某同学另设计了一套如图Ⅱ所示制取NO的装置.反应开始后,可以在U形管右端观察到无色的NO气体.
              ①长玻璃管的作用是 ______
              ②让反应停止的操作方法及原因是 ______
              (4)以下收集NO气体的装置(见图Ⅲ),合理的是 ______ (填选项代号)
            • 4. 某化学小组设计如图装置,探究铜和一定量的浓HNO3是否反应是否有NO生成.已知:A试管内空气体积为50mL(标准状况),B广口瓶盛80mL水,硝酸不溶于煤油.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加入浓HNO3前应先通一段时间N2,具体操作为: ______ ,其作用是 ______
              (2)关闭K1、K2,打开K3,通过分液漏斗向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浓硝酸,然后在硝酸上方加一层煤油,煤油的作用是 ______ ,待铜和硝酸反应完毕后,通过分液漏斗向试管中加煤油直至试管充满.
              (3)读取量气管读数时,要先 ______ ,然后再读取读数.
              (4)数据分析:①从B中取20mL溶液,恰好中和用去0.lmol/L的NaOH体积为16mL则B中所得硝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______
              ②假设只生成NO2,通过计算理论上收集到的气体体积为 ______ mL (标准状况下).
              ③实验最终测得气体的体积为130.5mL(标准状况下),与理论值有差异,其理由可能为 ______
              A.Cu与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HNO3反反应除了生成NO2还生成NO
              B.过程中还发生了反应4NO+3O2+2H2O=4HNO3
              C.过程中还发生了反应4NO2+O2+2H2O=4HNO3
              D.硝酸具有挥发性,对实验有影响.
            • 5.
              如图甲是某化学教材中验证铜和浓硝酸反应的装置,乙、丙是师生对演示实验改进后的装置\(\rm{(}\)铁架台等装置省略\(\rm{)}\):

              \(\rm{(1)}\)甲、乙、丙三个装置中共同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______ .
              \(\rm{(2)}\)和甲装置相比,乙装置的优点是 ______ .
              \(\rm{(3)}\)为了进一步验证\(\rm{NO_{2}}\)和水的反应,某学生设计了丙装置\(\rm{.}\)先关闭止水夹\(\rm{c}\),再打开止水夹\(\rm{a}\)、\(\rm{b}\),当气体充满试管\(\rm{②}\)后,将铜丝提起与溶液脱离,欲使烧杯中的水进入试管\(\rm{②}\),应进行的操作是 ______ .
              \(\rm{(4)}\)已知硝酸铜溶液颜色为蓝色,但是在该实验中发现铜和浓硝酸反应后溶液为绿色,为弄清反应后溶液颜色出现差异的原因,他们进一步进行了实验探究发现:\(\rm{3.2g}\) \(\rm{Cu}\) 与\(\rm{V}\) \(\rm{mL}\) 过量的浓硝酸反应所得溶液呈绿色,\(\rm{3.2g}\) \(\rm{Cu}\) 与\(\rm{V}\) \(\rm{mL}\) 过量的稀硝酸反应所得溶液呈蓝色\(\rm{.}\)对于溶液颜色的不同,\(\rm{A}\) 同学提出可能是\(\rm{Cu^{2+}}\)浓度不同引起的\(\rm{.}\)你是否赞同? ______ \(\rm{(}\)填“是”或“否”\(\rm{)}\),理由是 ______ .
              \(\rm{(5)B}\) 同学认为溶液呈绿色是因为铜与浓硝酸反应后的溶液溶有\(\rm{NO_{2}}\) 气体,和蓝色的硝酸铜溶液混在一起使溶液呈绿色\(\rm{.}\)他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来验证自己的假设,请帮他完成下表中内容:
              实验方案 预期现象和结论
              \(\rm{①}\)取铜与稀硝酸反应后所得的蓝色溶液,向其中通入一定量的 ______ 气体 蓝色溶液变成绿色,证明\(\rm{B}\) 同学假设成立
              \(\rm{②}\)取铜与浓硝酸反应后所得的绿色溶液,向其中通入足量的 ______ 气体 溶液的颜色由绿色逐渐变为蓝绿色,最终变
              为蓝色,证明\(\rm{B}\) 同学的假设成立
              \(\rm{③}\)取铜与浓硝酸反应后所得的绿色溶液于试管中,多次振荡,静置 溶液的颜色由绿色转变为蓝色,证明\(\rm{B}\) 同学
              的假设成立
              \(\rm{④}\)取铜与浓硝酸反应后所得的绿色溶液于试管中, ______ \(\rm{(}\)填实验操作\(\rm{)}\) 溶液的颜色由绿色逐渐变为蓝绿色,最终变
              为蓝色,证明\(\rm{B}\) 同学的假设成立
            • 6.
              某化学兴趣小组用下图所示装置\(\rm{(}\)加热装置未画出\(\rm{)}\)进行实验,探究硝酸与铁反应的产物.

              查阅资料得知:
              Ⅰ\(\rm{.}\)在浓硝酸和活泼金属反应过程中,随着硝酸浓度的降低,其生成的产物有\(\rm{+4}\)、\(\rm{+2}\)、\(\rm{-3}\)价等氮的化合物.
              Ⅱ\(\rm{.}\)常温时,\(\rm{NO_{2}}\)与\(\rm{N_{2}O_{4}}\)同时存在;在低于\(\rm{0℃}\)时,几乎只有无色的\(\rm{N_{2}O_{4}}\)的晶体存在.
              请回答下列问题:
              \(\rm{(1)}\)装置中各仪器装入试剂后,接下来由先至后的操作顺序为 ______ .
              A.通入\(\rm{N_{2}}\)
              B.滴入浓硝酸
              C.打开活塞\(\rm{K1}\)
              D.关闭活塞\(\rm{K1}\)
              \(\rm{(2)}\)装置\(\rm{A}\)中,滴入浓硝酸加热前没有明显现象的原因是 ______ .
              \(\rm{(3)}\)反应结束后,打开装置\(\rm{D}\)中的活塞\(\rm{K_{2}}\),并通入氧气,铁完全溶解于浓硝酸后生成的\(\rm{NO_{2}}\)气体中含有\(\rm{NO}\)的现象为 ______ \(\rm{.}\)装置\(\rm{D}\)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
              \(\rm{(4)C}\)装置的作用是 ______ .
              \(\rm{(5)}\)反应停止后,装置\(\rm{A}\)中无固体剩余\(\rm{.}\)验证装置\(\rm{A}\)的溶液中是否含有\(\rm{Fe^{2+}}\),选择的药品是 ______ \(\rm{.(}\)填序号\(\rm{)}\)
              \(\rm{a.}\)铁粉 \(\rm{b.}\)氯水 \(\rm{c.KMnO_{4}}\)溶液 \(\rm{d.}\)硫氰化钾溶液
              \(\rm{(6)}\)检验是否生成\(\rm{-3}\)价氮的化合物,应进行的实验操作、现象及结论是 ______ .
            • 7. 某校课外活动小组为了探究铜与稀硝酸反应产生的是NO气体,设计了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1)设计装置A的目的是 ______ ,为达到此目的应进行的操作是 ______
              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
              (2)在(1)中的操作后将装置B中的铜丝插入稀硝酸中,并微热,观察到装置B中的现象是 ______
              离子方程式 ______
              (3)装置E和F的作用是 ______
              (4)装置D的作用是 ______
            • 8. HNO3是一种氧化性的强酸,与金属反应情况多种多样.为探究HNO3性质,某兴趣小组作如下探究:
              (1)浓度不同HNO3氧化性不同,试举一例说明 ______
              (2)HNO3能氧化多种金属.金属活动顺序中,Ag以前的金属都能与HNO3反应,但常温下 ______ (填元素符号)在浓HNO3中能钝化.
              (3)盐酸对HNO3氧化性有影响.浓硝酸与浓盐酸按1:3体积比混合所得混合液称王水,具有强氧化性.金溶于王水产生遇空气变色的气体,金转化为易溶性强酸H[AuCl4].请写出其离子方程式: ______
              (4)与金属反应的过程中,HNO3能被还原成多种含氮产物,如:NO2、HNO2、NO、N2O、 ______ 、NH2OH、 ______
              (5)HNO3是一种强酸,与活泼金属反应时,HNO3的还原产物中可能存在H2,某兴趣小组设计实验,探究金属与稀HNO3反应制取H2的影响因素,其结果如图所示.
              该兴趣小组设计以下实验,探究金属与HNO3反应产生H2的影响因素可供选择的试剂:Fe粉、Mg粉,HNO3(0.1mol•L-1、2.0mol•L-1
              影响因素 实验步骤 实验结论
              ______ 两只烧瓶中各放入5g颗粒大小大致相同的Fe粉、Mg粉,分别加入 ______ mol•L-1 HNO3溶液50mL,反应结束后,用气体分析仪测定气体中H2的体积分数 在该浓度的稀HNO3中,Mg能反应,
              ______ 不反应,
              ______ 两只烧瓶中各放入5g颗粒大小大致相同的Mg粉,分别加入 ______ ,反应结束后,用气体分析仪测定气体中H2的体积分数 硝酸浓度 ______ ,产生氢气越多.
              有同学认为,金属与HNO3反应是放热反应,温度也会影响金属与HNO3反应产生H2,反应器需要置于 ______ 中保持常温.
            • 9. 为了验证铜与稀硝酸反应产生的是一氧化氮而不是氢气.某校学生实验小组设计了一个实验,其装置如图所示(加热装置和固定装置均已略去).B为一个用金属丝固定的干燥管,内装块状碳酸钙固体;C中有足量的澄清石灰水,E为一个空的蒸馏烧瓶;F是用于鼓入空气的双连打气球.
              (1)实验时,为了将体系中的氧气排净,先将B装置下移,使碳酸钙与稀硝酸接触产生气体,当出现 ______ 现象时,立刻将B装置上提,使之与稀硝酸脱离,说明已经将装置中的氧气排净;
              (2)将A中铜丝放入稀硝酸中,给装置A微微加热,在装置A中产生无色气体,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3)用F向E中鼓入空气后,可观察到烧瓶E内的现象是 ______
              (4)装置D的作用是 ______
              (5)有人认为装置存在缺陷,请在不增加其他仪器的情况下,改进该装置: ______
            • 10. 某化学小组按下图所示实验流程比较浓硝酸和稀硝酸的氧化性强弱,其中B为一种紫红色金属,C为红棕色气体.

              请回答下列问题:
              (1)A与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 ;A与B反应迅速,实验中需要采取措施控制气体放出的快慢,则装置Ⅰ所选择的主要仪器为 ______ (不包括铁架台、铁夹、橡皮塞和导管等).
              (2)实验时在装置Ⅰ中加入B后,在加入A之前需向整套装置中通入足量的CO2气体,该操作的目的是 ______ .实验室制取CO2气体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
              (3)装置Ⅱ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
              (4)通过实验可得出:浓硝酸的氧化性比稀硝酸 ______ (填“强”或“弱”),判断的依据是 ______
              (5)小组内有同学指出该流程中装置Ⅴ可有可无,你认为装置Ⅴ是否需要 ______ (填“是”或“否”),理由是 ______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