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有机物具有许多独特的结构和性质特征。

              \(\rm{(1)}\)甲烷具有________型的空间结构,而乙炔则具有________型结构。

              \(\rm{(2)}\)苯酚遇\(\rm{FeCl_{3}}\)溶液会显________色;蛋白质与浓硝酸共热会变________色;淀粉遇碘则显________色。这些特性常被用于物质的检验或鉴别。

              \(\rm{(3)}\)构成天然蛋白质的氨基酸都是\(\rm{α-}\)氨基酸。若用\(\rm{R—}\)表示烃基,\(\rm{α-}\)氨基酸的结构通式可表示为________。两个氨基乙酸分子在一定条件下能相互作用生成二肽,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 2.

              下列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

              A.除去氯气中的少量氯化氢:通过盛有饱和氯化钠溶液的洗气瓶
              B.除去苯中的少量苯酚: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振荡、静置分层后除去水层
              C.除去乙酸乙酯中的少量乙酸:加入乙醇和浓硫酸,使乙酸全部转化为乙酸乙酯
              D.提取溶解在水中的少量碘:加入四氯化碳,振荡、静置分层后,取出下层液体再分离
            • 3.
              下列实验可以获得预期效果的是\(\rm{(}\)  \(\rm{)}\)
              A.用金属钠检验乙醇中是否含有少量水
              B.用溴水除去苯中的少量苯酚
              C.用质谱法测定有机物相对分子质量
              D.用湿润的\(\rm{pH}\)试纸测定溶液的\(\rm{pH}\)
            • 4. 有机物分子中原子间\(\rm{(}\)或原子与原子团间\(\rm{)}\)的相互影响会导致物质化学性质的不同。下列事实 不能说明上述观点的是:\(\rm{(}\)        \(\rm{)}\)
              A.苯酚能跟\(\rm{NaOH}\)溶液反应,乙醇不能与\(\rm{NaOH}\)溶液反应
              B.甲苯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乙烷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C.乙烯能发生加成反应,乙烷不能发生加成反应
              D.苯与硝酸在加热时发生取代反应,甲苯与硝酸在常温下就能发生取代反应
            • 5.

              己烷雌酚的一种合成路线如下: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在\(\rm{NaOH}\)水溶液中加热,化合物\(\rm{X}\)可发生消去反应
              B.化合物\(\rm{X}\)中有三种官能团
              C.用\(\rm{FeCl_{3}}\)溶液可鉴别化合物\(\rm{X}\)和\(\rm{Y}\)
              D.\(\rm{1mol}\)化合物\(\rm{Y}\)可消耗\(\rm{3mol}\)溴水发生取代反应
            • 6. 已知酸性强弱顺序为\(\rm{H_{2}CO_{3} > }\)\(\rm{ > HCO_{3}^{-}}\),下列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rm{(}\)  \(\rm{)}\)
              A.\(\rm{+H_{2}O+CO_{2}→}\)\(\rm{+Na_{2}CO_{3}}\)
              B.\(\rm{+H_{2}O→}\)\(\rm{+NaOH}\)
              C.\(\rm{+Na_{2}CO_{3}→}\)\(\rm{+NaHCO_{3}}\)
              D.\(\rm{+NaHCO_{3}→}\)\(\rm{+H_{2}CO_{3}}\)
            • 7.

              在通常条件下,下列各组物质的性质排列不正确的是(    )

              A.密度:苯\(\rm{ < }\)水\(\rm{ < 1}\),\(\rm{1}\),\(\rm{2}\),\(\rm{2-}\)四溴乙烷       
              B.沸点:正戊烷\(\rm{ > 2-}\)甲基丁烷\(\rm{ > }\)丙烷    
              C.与\(\rm{Na}\)反应的速率:水\(\rm{ > }\)苯酚\(\rm{ > }\)乙醇    
              D.酸性:\(\rm{HCO_{3}^{—} < }\)\(\rm{ < H_{2}CO_{3}}\)
            • 8. 下列化学方程式或离子方程式中,书写正确的是(    )
              A.乙酸钠溶液中加入少量盐酸:\(\rm{CH}\)\(\rm{3}\)\(\rm{COONa+H}\)\(\rm{+}\)\(\rm{-→CH}\)\(\rm{3}\)\(\rm{COOH+Na}\)\(\rm{+}\)
              B.乙醛的银镜反应:\(\rm{CH}\)\(\rm{3}\)\(\rm{CHO+2Ag(NH}\)\(\rm{3}\)\(\rm{)}\)\(\rm{2}\)\(\rm{OH}\) \(\rm{ \xrightarrow[]{∆} }\)  \(\rm{CH}\)\(\rm{3}\)\(\rm{COONH}\)\(\rm{4}\)\(\rm{+3NH}\)\(\rm{3}\)\(\rm{+2Ag↓+H}\)\(\rm{2}\)\(\rm{O}\)
              C.苯酚钠溶液中通入少量二氧化碳:\(\rm{2C}\)\(\rm{6}\)\(\rm{H}\)\(\rm{5}\)\(\rm{O}\)\(\rm{-}\)\(\rm{+CO}\)\(\rm{2}\)\(\rm{+H}\)\(\rm{2}\)\(\rm{O→C}\)\(\rm{6}\)\(\rm{H}\)\(\rm{5}\)\(\rm{OH+2CO}\)\(\rm{3}\)\(\rm{2-}\)
              D.乙醇的催化氧化:\(\rm{CH}\)\(\rm{3}\)\(\rm{CHOH+O}\)\(\rm{2}\) \(\rm{ \xrightarrow[∆]{Cu} }\) \(\rm{CH}\)\(\rm{3}\)\(\rm{CHO+H}\)\(\rm{2}\)\(\rm{O}\)
            • 9.

              从葡萄籽中提取的原花青素结构为:,有关原花青素的下列说法不正确的\(\rm{(}\)  \(\rm{)}\)


              A.该物质既可看作醇类,也可看作酚类
              B.\(\rm{1mol}\)该物质可与\(\rm{4mol Br_{2}}\)反应
              C.\(\rm{1mol}\)该物质可与\(\rm{7mol Na}\)反应
              D.\(\rm{1mol}\)该物质可与\(\rm{7mol NaOH}\)反应
            • 10. 为了提纯下表所列物质\(\rm{(}\)括号内为杂质\(\rm{)}\),填写有关除杂试剂和分离方法:
              题号 被提纯的物质 除杂试剂 分离方法
              \(\rm{1}\) 乙烷\(\rm{(}\)乙烯\(\rm{)}\)
              \(\rm{2}\) 苯 \(\rm{(}\)苯酚\(\rm{)}\)
              \(\rm{3}\) \(\rm{CH_{3}CH_{2}OH}\) \(\rm{(CH_{3}COOH)}\)
              \(\rm{4}\) 肥皂 \(\rm{(}\)甘油\(\rm{)}\)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