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某原子晶体的基本结构单元是正二十面体,每个原子与另外五个原子相连,每个面均是正三角形,请分析该晶体的棱数和定点数(    )

              A.\(\rm{60}\)、\(\rm{12}\)
              B.\(\rm{12}\)、\(\rm{30}\)
              C.\(\rm{30}\)、\(\rm{12}\)
              D.\(\rm{10}\)、\(\rm{30}\)
            • 2.

              肼\(\rm{(N_{2}H_{4})}\)是火箭常用的高能燃料,常温下为液体,其球棍模型如图所示。肼能与双氧水发生反应:\(\rm{N_{2}H_{4}+2H_{2}O_{2=}}\) \(\rm{N_{2}↑+4H_{2}O}\)。用\(\rm{N_{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标准状况下,\(\rm{11.2 L N_{2}}\)中含电子总为\(\rm{5N_{A}}\)
              B.标准状况下,\(\rm{22.4 L N_{2}H_{4}}\) 中所含原子总数为\(\rm{6N_{A}}\)
              C.标准状况下,\(\rm{3.2 g N_{2}H_{4}}\) 中含有共价键的总数为\(\rm{0.6N_{A}}\)
              D.若生成\(\rm{3.6 g H_{2}O}\),则上述反应转移电子的数目为\(\rm{0.2N_{A}}\)
            • 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rm{N_{2}}\)分子中的\(\rm{π}\)键与\(\rm{CO_{2}}\)分子中的\(\rm{π}\)键的数目之比为\(\rm{2:1}\)
              B.稳定性:甲烷\(\rm{ > }\)乙烯
              C.强度:氢键\(\rm{ > }\)化学键\(\rm{ > }\)范德华力
              D.沸点:
            • 4.

              \(\rm{(1)}\)用\(\rm{Cr_{2}O_{3}}\)作原料,铝粉作还原剂的铝热法是生产金属铬的主要方法之一,该反应是一个自发放热反应,由此可判断\(\rm{Cr—O}\)键和\(\rm{Al—O}\)键中________键更强。研究发现气态氯化铝\(\rm{(Al_{2}Cl_{6})}\)是具有配位键的化合物,可溶于非极性溶剂,分子中原子间成键的关系如图所示。由此可知该分子是________\(\rm{(}\)填“极性”或“非极性”\(\rm{)}\)分子。请在图中是配位键的斜线上加上箭头。

              \(\rm{(2)V_{2}O_{5}}\)是一种常见的催化剂,在合成硫酸、硝酸、邻苯二甲酸酐、乙烯、丙烯中,均使用五氧化二钒作催化剂。

              \(\rm{①}\)五氧化二钒的结构式如图所示,则\(\rm{V_{2}O_{5}}\)分子中含有________个\(\rm{σ}\)键和________个\(\rm{π}\)键。

              \(\rm{②}\)丙烯\(\rm{(CH}\)\(\rm{{\,\!}_{3}}\)\(\rm{CH═══CH}\)\(\rm{{\,\!}_{2}}\)\(\rm{)}\)分子中碳原子的杂化方式为________和________。

            • 5. \(\rm{N_{2}}\)的结构可以表示为 \(\rm{CO}\)的结构可以表示为 其中椭圆框表示\(\rm{π}\)键,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rm{(}\)  \(\rm{)}\)
              A.\(\rm{N_{2}}\)分子与\(\rm{CO}\)分子中都含有三键
              B.\(\rm{CO}\)分子中有一个\(\rm{π}\)键是配位键
              C.\(\rm{N_{2}}\)与\(\rm{CO}\)互为等电子体
              D.\(\rm{N_{2}}\)与\(\rm{CO}\)的化学性质相同
            • 6.

              下表中实线是元素周期表的部分边界,其中上边界并未用实线画出。




              根据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rm{(1)}\)基态\(\rm{Ga}\)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_________。

              \(\rm{(2)}\)铁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________区;\(\rm{Fe}\)和\(\rm{CO}\)易形成配合物\(\rm{Fe(CO)_{5}}\),在\(\rm{Fe(CO)_{5}}\)中铁的化合价为__________。

              \(\rm{(3)}\)已知:原子数目和价电子总数均相同的微粒互为等电子体,等电子体具有相似的结构特征。与\(\rm{CO}\)互为等电子体的分子和离子分别为_______和______\(\rm{(}\)填化学式\(\rm{)}\)。

              \(\rm{(4)}\)在\(\rm{CH_{4,}CO}\),\(\rm{CH_{3}F}\)中,碳原子采取\(\rm{sp^{3}}\)杂化的分子有__________。

              \(\rm{(5)}\)根据\(\rm{VSEPR}\)模型预测\(\rm{ED_{4}^{-}}\)的空间构型为__________。

            • 7.

              固体\(\rm{A}\)的化学式为\(\rm{NH_{5}}\),它的所有原子的最外层都符合相应的稀有气体原子的最外层电子结构,则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rm{1 mol NH_{5}}\)中含有\(\rm{5}\) \(\rm{N}\)\(\rm{{\,\!}_{A}}\)个\(\rm{N—H}\)键\(\rm{( }\)\(\rm{N}\)\(\rm{{\,\!}_{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rm{)}\)
              B.\(\rm{NH_{5}}\)中既有共价键又有离子键,\(\rm{NH_{5}}\)是离子化合物
              C.\(\rm{NH_{5}}\)的电子式为
              D.它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rm{NH_{5}+H_{2}O=NH_{3}·H_{2}O+H_{2}↑}\)
            • 8.

              钢铁分析中常用过硫酸盐氧化法测定钢中锰的含量,反应原理为:\(\rm{2Mn^{2+}+5+8H_{2}O}\)\(\rm{2+10+16H^{+}}\)

              \(\rm{(1)}\)基态锰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式为                 。

              \(\rm{(2)}\)已知\(\rm{H_{2}S_{2}O_{8}}\)的结构如图。


              \(\rm{①H_{2}S_{2}O_{8}}\)硫原子的轨道杂化方式为                 。

              \(\rm{②}\)上述反应每生成\(\rm{1 mol}\),断裂的共价键类型及其数目为            。

              \(\rm{(3)}\)一定条件下,水分子间可通过氢键将从\(\rm{H_{2}O}\)分子结合成三维骨架结构,其中的多面体孔穴中可包容气体小分子,形成笼形水合包合物晶体。

              \(\rm{①}\)如图是一种由水分子构成的正十二面体骨架\(\rm{(}\)“\(\rm{o}\)”表示水分子\(\rm{)}\),其包含的氢键数为                 

              \(\rm{②}\)实验测得冰中氢键的作用能为\(\rm{18.8 kJ·mol^{-1}}\),而冰的熔化热为\(\rm{5.0 kJ·mol^{-1}}\),其原因可能是                                       

            • 9.

              \(\rm{[}\)物质结构与性质\(\rm{]}\)

              为了实现“将全球温度上升控制在\(\rm{2℃}\)以内”,科学家正在研究温室气体\(\rm{CH_{4}}\)和\(\rm{CO_{2}}\)的转化和利用。

              \(\rm{(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rm{(}\)填字母\(\rm{)}\)。

              A.\(\rm{ CH_{4}}\)与\(\rm{CO_{2}}\)分子均为含有极性共价键的非极性分子

              B.第一电离能:\(\rm{O > N > C}\)

              C.沸点高低:\(\rm{CH_{4} > SnH_{4} > GeH_{4} > SiH_{4}}\)

              D.\(\rm{ CH\backslasho\backslashal(}\)离子的空间构型为平面正三角形

              \(\rm{(2) CH_{4}}\)和\(\rm{CO_{2}}\)在\(\rm{Ni}\)催化作用下反应可获得化工原料\(\rm{CO}\)和\(\rm{H_{2}}\)。

              \(\rm{① Ni}\)基态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________。

              \(\rm{②}\)与\(\rm{CO}\)互为等电子体的阴离子的电子式为____________,\(\rm{Ni}\)能与\(\rm{CO}\)形成正四面体形的配合物\(\rm{Ni(CO)_{4}}\),\(\rm{1 mol Ni(CO)_{4}}\)中含有\(\rm{σ}\)键的数目为________。

              图\(\rm{8}\)


              \(\rm{(3) CH_{4}}\)和\(\rm{CO_{2}}\)在含有钛氧化物的某种催化剂作用下,可直接转化为\(\rm{CH_{3}COOH}\)。

              \(\rm{① CH_{3}COOH}\)中\(\rm{C}\)原子轨道杂化类型为________。

              \(\rm{②}\)钛氧化物晶胞结构如图\(\rm{8}\)所示,则其化学式为________。

            • 10.

              已知\(\rm{X}\)、\(\rm{Y}\)、\(\rm{Z}\)、\(\rm{Q}\)、\(\rm{R}\)、\(\rm{E}\)六种前四周期元素中,原子序数\(\rm{X < Y < Z < Q < R < E}\),其结构或性质信息如下表。

              元素

              结构或性质信息

              \(\rm{X}\)

              原子的\(\rm{L}\)层上\(\rm{s}\)电子数等于\(\rm{p}\)电子数 

              \(\rm{Y}\)

              原子核外的\(\rm{L}\)层有\(\rm{3}\)个未成对电子

              \(\rm{Z}\)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 

              \(\rm{Q}\)

              单质常温常压下是气体,原子的\(\rm{M}\)层上有\(\rm{1}\)个未成对的\(\rm{p}\)电子

              \(\rm{R}\)

              核电荷数是\(\rm{Y}\)与\(\rm{Q}\)的核电荷数之和   

              \(\rm{E}\)

              \(\rm{N}\)能层上只有一个电子,\(\rm{K}\)、\(\rm{L}\)、\(\rm{M}\)层均排满电子

              请根据信息回答有关问题:

              \(\rm{(1)}\)写出元素\(\rm{Y_{­}}\)的原子核外价电子排布图:                      。\(\rm{X}\)的一种氢化物相对分子质量为\(\rm{28}\),其分子中的\(\rm{σ}\)键与\(\rm{π }\)键的键数之比为        。\(\rm{R}\)的元素符号为                ,它的简化电子排布式为                

              \(\rm{(2)X}\)、\(\rm{Y}\)、\(\rm{Z}\)三种元素的第一电离能由高到低的排列为\(\rm{(}\)写元素符号\(\rm{)}\)          

              \(\rm{(3)X}\)、\(\rm{Z}\)元素分别与氢元素形成的最简单化合物中,沸点较高的为\(\rm{(}\)写化学式\(\rm{)}\)      ,原因是                                                            

              \(\rm{(4)XZ}\)与\(\rm{Y_{2}}\)属于等电子体,写出化合物\(\rm{XZ}\)的结构式:                  

              \(\rm{(5)R}\)的一种配合物的化学式为\(\rm{RCl_{3}·6H_{2}O}\)。已知\(\rm{0.01 mol RCl_{3}·6H_{2}O}\)在水溶液中用过量硝酸银溶液处理,产生\(\rm{0.02 mol AgCl}\)沉淀。此配合物最可能是                            

              A.\(\rm{[R(H_{2}O)_{6}]Cl_{3}}\)                                  \(\rm{B.[R(H_{2}O)_{5}Cl]Cl_{2}·H_{2}O}\)

              C.\(\rm{[R(H_{2}O)_{4}Cl_{2}]Cl·2H_{2}O}\)                          \(\rm{D.[R(H_{2}O)_{3}Cl_{3}]·3H_{2}O}\)

              \(\rm{(6)}\)元素\(\rm{E}\)位于         区,元素\(\rm{E}\)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                。向含少量\(\rm{ESO_{4}}\)的水溶液中逐滴滴入氨水,生成蓝色沉淀,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继续滴加氨水至过量,沉淀溶解,得到深蓝色溶液,其离子方程式: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