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氨是一种重要的化工产品,是氮肥工业、有机合成工业以及制造硝酸、铵盐和纯碱的原料,也是一种常用的制冷剂.
              (1)实验室制备氨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2)工业合成氨的反应方程式为:N2(g)+3H2(g)⇌2NH3(g)△H.下图Ⅰ是合成氨反应的能量与反应过程相关图(未使用催化剂);图Ⅱ是合成氨反应在2L容器中、相同投料情况下、其它条件都不变时,某一反应条件的改变对反应的影响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H=-92.4kJ/mol
              B.使用催化剂会使K1的数值增大
              C.实际工业生产中反应的温度越低越好
              D.图Ⅱ是不同压强下反应体系中氨的物质的量与反应时间关系图,且PA<PB
              E.图Ⅱ是不同温度下反应体系中氨的物质的量与反应时间关系图,且TA>TB
              F.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A<KB
              G.在曲线A条件下,反应从开始到平衡,消耗N2的平均速率为为
              n1
              4t1
              mol•L-1•min-1
              (3)一定温度下,向一个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通入2molN2和7molH2,达到平衡时测得容器内的压强为起始时的
              7
              9
              倍,则此温度下的平衡常数为    .在同一温度、同一容器中,将起始物质改为a molN2、bmolH2、cmolNH3(a,b,c均不为零),欲使平衡混合物中各物质的质量与原平衡相同,则a、b满足的关系为    (用含a、b的表达式表示),且欲使反应在起始时向逆反应方向进行,c的取值范围是    
              (4)已知H2(g)的燃烧热为285.8kJ/mol,试写出表示NH3(g)燃烧热的热化学反应方程式    .以氨为燃料可以设计制造氨燃料电池(电极材料均为惰性电极,KOH溶液作电解质溶液),该电池的负极电极反应式为    .经测定,该电池工作过程中每放出1molN2实际提供460kJ的电能,则该燃料电池的实际效率为    (燃料电池的实际效率是指电池实际提供的电能占燃料电池反应所能释放出的全部能量的百分数).
            • 2. NH3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可用来制备肼、硝酸、硝酸铵和氯胺等.
              (1)N2和H2以物质的量之比为1:3在不同温度和压强下发生反应:N2+3H2⇌2NH3,测得平衡体系中NH3的物质的量分数如图1.
              ①下列途径可提高氨气产率的是    (填字母).
              a.采用常温条件
              b.采用适当的催化剂
              c.将原料气加压
              d.将氨液化,不断移去液氨
              ②如图1中所示的平衡体系中NH3的物质的量分数为0.549和0.478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分别为K1、K2,则K1    (填“>”“<”或“=”)K2
              (2)肼(N2H4)是一种火箭燃料.已知:
              N2(g)+2O2(g)═2NO2(g);△H=+67.7kJ•mol-1
              N2H4(g)+O2(g)═N2(g)+2H2O(g);△H=-534.0kJ•mol-1
              NO2(g)═
              1
              2
              N2O4(g);△H=-28.0kJ•mol-1
              ①反应2N2H4(g)+N2O4(g)═3N2(g)+4H2O(g)的△H=    kJ•mol-1
              ②氨气与次氯酸钠溶液反应生成肼的离子方程式为    
              (3)电解硝酸工业的尾气NO可制备NH4NO3,其工作原理如图2.
              ①阴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②将电解生成的HNO3全部转化为NH4NO3,则通入的NH3与实际参加反应的NO的物质的量之比至少为    
              (4)饮用水消毒时,氯胺(NH2Cl等)在酸性条件下具有良好的效果,其原因是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