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下列反应中,属于氮的固定的是

              A.\(\rm{2NO+O_{2}=2NO_{2}}\)
              B.\(\rm{3NO_{2}+H_{2}O=2HNO_{3}+NO}\)
              C.\(\rm{3H_{2}+N_{2}\underset{催化剂}{\overset{高温高压}{⇌}} 3NH_{3}}\)
              D.\(\rm{NH_{3}+HNO_{3}=NH_{4}NO_{3}}\)
            • 2.

              下列装置所示的实验中,能达到实验目的是______.

              A.    
              B.
              C.
              D.
            • 3. 氨和肼(N2H4)既是工业原料,又是重要的化工产品,工业上由氨生产硝酸的工艺流程如图:

              (1)肼(N2H4)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
              (2)实验室久置的浓硝酸发黄,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其原理______.
              (3)肼在一定条件下可发生分解反应:3N2H4(g)⇌N2(g)+4NH3(g),已知断裂Imol N-H、N-N、N≡N分别需要吸收能量390.8kJ、193kJ、946kJ.则该反应的反应热△H=______kJ/mol.
              (4)某化学兴趣小组模拟NH3的合成,
              ①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改变n(H2)/n(N2)投料比与平衡时NH3的体积分数的关系如图1所示,则当投料比为4时,达平衡后NH3的体积分数可能是图中的点______(填“D”“E”或“F”).

              ②现有容积为1L的甲乙两个恒温恒容密闭容器,向甲中加入2mol N2和6mol H2气体后发生如下反应:N2(g)+3H2(g)⇌2NH3(g)△H=-a kJ•mol-1,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生成2mol NH3,放出热量Q1kJ;乙中加入2molNH3,反应达到平衡时,吸收热量Q2kJ,则Q1与Q2的相互关系正确的是______.
              A.Q1+Q2=a   B.Q1+2Q2<2a   C.Q1+2Q2>2a   D.Q1+Q2<a
              (5)氨在氧化炉主要有以下两个反应:
              a  4NH3(g)+5O2(g)⇌4NO(g)+6H2O(g)△H=-905.5kJ/mol
              b  4NH3(g)+3O2(g)⇌2N2(g)+6H2O(g)△H=-1267kJ/mol
              ①一定温度下,在2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mol NH3与3mol O2发生反应b,达到平衡后测得容器中NH3的物质的量为2mol,则反应b的化学平衡常数K=______.
              ②一定温度下,在氧化炉中通入10molNH3发生反应 a,测得体系向外界释放2000kJ热量,则此时氨气的转化率为______(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③测得温度对NO、N2产率的影响如图2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_____.
              A.升高温度,反应 a和b的平衡常数均增大
              B.840℃后升高温度,反应a的正反应速率减小,反应b的正反应速率增大
              C.900℃后,NO产率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反应a平衡逆向移动
              D.800℃左右时,氨的催化氧化主要按照反应a 进行.
            • 4. 工业上可用食盐和石灰石为主要原料,经不同的方法生产纯碱.请回答下列问题:
              (1)路布兰法是以食盐、石灰石、浓硫酸、焦炭为原料,在高温下进行煅烧,再浸取、结晶而制得纯碱.
              ①食盐和浓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硫酸钠和焦炭、石灰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已知产物之一为CaS);
              (2)氨碱法的工艺如图1所示,得到的碳酸氢钠经煅烧生成纯碱.

              ①图中的中间产物C是    ,D是    (写化学式);
              ②装置乙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联合制碱法是对氨碱法的改进,其优点是    
              (4)有人认为碳酸氢钾与碳酸氢钠的化学性质相似,故也可用氨碱法以氯化钾和石灰石等为原料制碳酸钾.请结合如图2的溶解度(S)随温度变化曲线,分析说明是否可行?    
            • 5. 回答下列问题:

              (1)工业合成氨的原料是氮气和氢气.氮气是从空气中分离出来的,通常使用的两种分离方法是        ;氢气的来源是水和碳氢化合物,写出分别采用煤和天然气为原料制取氢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2)设备A中含有电加热器、触煤和热交换器,设备A的名称    ,其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3)设备B的名称    ,其中m和n是两个通水口,入水口是    (填“m”或“n”).不宜从相反方向通水的原因    
              (4)设备C的作用    
              (5)在原料气制备过程中混有CO对催化剂有毒害作用,欲除去原料气中的CO,可通过如下反应来实现:CO(g)+H2O(g)⇌CO2 (g)+H2 (g),已知1000K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0.627,若要使CO的转化超过90%,则起始物中c(H2O):c(CO)不低于    
            • 6.
              如图是侯氏制碱法在实验室进行模拟实验的生产流程示意图,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rm{(}\)  \(\rm{)}\)
              A.第Ⅱ步的离子方程式为\(\rm{Na^{+}+NH_{3}+H_{2}O+CO_{2}→NaHCO_{3}↓+NH_{4}^{+}}\)
              B.第Ⅲ步得到的晶体是\(\rm{Na_{2}CO_{3}⋅10H_{2}O}\)
              C.\(\rm{A}\)气体是\(\rm{CO_{2}}\),\(\rm{B}\)气体是\(\rm{NH_{3}}\)
              D.第Ⅳ步操作的过程主要有溶解、蒸发、结晶
            • 7.
              侯氏制碱法中,对母液中析出\(\rm{NH_{4}Cl}\)无帮助的操作是\(\rm{(}\)  \(\rm{)}\)
              A.通入\(\rm{CO_{2}}\)
              B.通入\(\rm{NH_{3}}\)
              C.冷却母液
              D.加入食盐
            • 8.
              Ⅰ污水经过一级、二级处理后,还含有少量\(\rm{Cu^{2+}}\)、\(\rm{Hg^{2+}}\)、\(\rm{Pb^{2+}}\)等重金属离子,可加入沉淀剂使其沉淀\(\rm{.}\)下列物质不能作为沉淀剂的是 ______
              A.氨水                             \(\rm{B.}\)硫化氢气体
              C.硫酸钠溶液                       \(\rm{D.}\)纯碱溶液
              Ⅱ合成氨的流程示意图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rm{(1)}\)工业合成氨的原料是氮气和氢气\(\rm{.}\)氮气是从空气中分离出来的,通常使用的两种分离方法是 ______ , ______ ;氢气的来源是水和碳氢化合物,写出分别采用煤和天然气为原料制取氢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______ , ______ ;
              \(\rm{(2)}\)设备\(\rm{A}\)中含有电加热器、触煤和热交换器,设备\(\rm{A}\)的名称 ______ ,其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______ ;
              \(\rm{(3)}\)设备\(\rm{B}\)的名称 ______ ,其中\(\rm{m}\)和\(\rm{n}\)是两个通水口,入水口是 ______ \(\rm{(}\)填“\(\rm{m}\)”或“\(\rm{n}\)”\(\rm{).}\)不宜从相反方向通水的原因 ______ ;
              \(\rm{(4)}\)设备\(\rm{C}\)的作用 ______ ;
              \(\rm{(5)}\)在原料气制备过程中混有\(\rm{CO}\)对催化剂有毒害作用,欲除去原料气中的\(\rm{CO}\),可通过如下反应来实现:
              \(\rm{CO(g)+H_{2}O(g)⇌CO_{2}}\) \(\rm{(g)+H_{2}}\) \(\rm{(g)}\)
              已知\(\rm{1000K}\)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rm{K=0.627}\),若要使\(\rm{CO}\)的转化超过\(\rm{90\%}\),则起始物中\(\rm{c(H_{2}O)}\):\(\rm{c(CO)}\)不低于 ______ .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