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二氧化铈\(\rm{(CeO_{2})}\)是一种重要的稀土氧化物。平板电视显示屏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的废玻璃粉末\(\rm{(}\)含\(\rm{SiO_{2}}\)、\(\rm{Fe_{2}O_{3}}\)、\(\rm{CeO_{2}}\)以及其他少量可溶于稀酸的物质\(\rm{)}\)。某课题组以此粉末为原料回收铈,设计实验流程如下:

              \(\rm{⑴}\)洗涤滤渣\(\rm{A}\)的目的是为了除去_____\(\rm{(}\)填离子符号\(\rm{)}\),检验该离子是否洗净的方法是                                                                               

              \(\rm{⑵}\)第\(\rm{②}\)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滤渣\(\rm{B}\)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_。
              \(\rm{⑶}\)萃取是分离稀土元素的常用方法,已知化合物\(\rm{TBP}\)作为萃取剂能将铈离子从水溶液中萃取出来,\(\rm{TBP}\)_____\(\rm{(}\)填“能”或“不能”\(\rm{)}\)与水互溶。实验室进行萃取操作时用到的主要玻璃仪器有_________、烧杯、玻璃棒、量筒等。
              \(\rm{⑷}\)取上述流程中得到的\(\rm{Ce(OH)_{4}}\)产品 \(\rm{0.536 g}\),加硫酸溶解后,用\(\rm{0.100 0 mol·L^{-1}}\) \(\rm{FeSO_{4}}\)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时\(\rm{(}\)铈被还原为\(\rm{Ce^{3+})}\),消耗\(\rm{25.00 mL}\)标准溶液。该产品中\(\rm{Ce(OH)_{4}}\)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


            • 2.

              钠在较高温度下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用下图装置进行实验探究反应后的含碳产物。


              已知:\(\rm{CO}\)能与\(\rm{PdCl_{2}}\)生成黑色的\(\rm{Pd}\)。实验开始后,观察到\(\rm{PdCl_{2}}\)溶液中无黑色物质产生。

              请回答:

              \(\rm{(1)}\)含碳产物可能是\(\rm{Na_{2}CO_{3}}\),还可能是__________。

              \(\rm{(2)}\)装置气密性检查完毕后,实验时加热前应先往硬质玻璃管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3)}\)请设计一个实验方案,检验充分反应后玻璃直管中含碳固体产物的成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金属镁的制取主要有两种途径,大约\(\rm{60\%}\)的镁是从海水中提取的,其余来自于含镁丰富的矿石,比如菱镁矿\(\rm{(}\)主要成分为\(\rm{MgCO_{3})}\)。从不同途径获得镁的流程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rm{(1)}\)试剂\(\rm{a}\)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_。

              \(\rm{(2)}\)加入试剂\(\rm{b}\)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3)}\)操作\(\rm{A}\)是蒸发浓缩、冷却结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4)}\)在电炉中参加反应的\(\rm{n(Cl}\)\(\rm{{\,\!}_{2}}\)\(\rm{)∶n(}\)焦炭\(\rm{)=1∶1}\),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5)}\)上述制镁的流程中,为降成本、减污染,可采取措施 \(\rm{(}\)写出一种即可\(\rm{) }\)___________________。

            • 4.

              某废催化剂含\(\rm{58.2%}\)的\(\rm{SiO_{2}}\)、\(\rm{21.0%}\)的\(\rm{ZnO}\)、\(\rm{4.5%}\)的\(\rm{ZnS}\)和\(\rm{12.8%}\)的\(\rm{CuS}\)。某同学用\(\rm{15.0g}\)该废催化剂为原料,回收其中的锌和铜铜。采用的实验方案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rm{(1)}\)在下列装置中,第一次浸出必须用________,第二次浸出应选用________。\(\rm{(}\)填标号\(\rm{)}\)

               \(\rm{(2)}\)第二次浸出时,向盛有滤液\(\rm{l}\)的反应器中加入稀硫酸,后滴入过氧化氢溶液。若顺序相反,会造成________________。滤渣\(\rm{2}\)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

               \(\rm{(3)}\)浓缩硫酸锌、硫酸铜溶液使用的器皿名称是________。

               \(\rm{(4)}\)某同学在实验完成之后,得到\(\rm{1.5gCuSO_{4}·5H_{2}O}\),则铜的回收率为________。

            • 5.

              某中学化学兴趣小组同学为探究元素周期律,设计了如下一系列实验。

              Ⅰ\(\rm{.(1)}\)将物质的量均为\(\rm{1 mol}\)的钠、钾、镁、铝分别投入足量的\(\rm{0.1 mol·L^{-1}}\)的盐酸中,试预测实验结果:________与盐酸反应最剧烈,________与盐酸反应最慢。

              \(\rm{(2)}\)将\(\rm{NaOH}\)溶液与\(\rm{NH_{4}Cl}\)溶液混合,反应生成\(\rm{NH_{3}·H_{2}O}\),从而验证\(\rm{NaOH}\)的碱性强于\(\rm{NH_{3}·H_{2}O}\)的,继而可以验证\(\rm{Na}\)的金属性强于\(\rm{N}\)的,你认为此设计是否合理?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rm{.}\)利用下图所示装置可以验证元素的非金属性的变化规律。

              \(\rm{(3)}\)仪器\(\rm{A}\)的名称为________,仪器\(\rm{D}\)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4)}\)实验室中现有药品\(\rm{Na_{2}S}\)、\(\rm{KMnO_{4}}\)、浓盐酸、\(\rm{MnO_{2}}\),请选择合适药品设计实验验证氯的非金属性强于硫的:装置\(\rm{A}\)、\(\rm{B}\)、\(\rm{C}\)中所装药品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装置\(\rm{C}\)中的实验现象为有淡黄色沉淀生成,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5)}\)若要证明非金属性:\(\rm{C > Si}\),则\(\rm{A}\)中应加入________,\(\rm{B}\)中应加入\(\rm{Na_{2}CO_{3}}\),\(\rm{C}\)中应加入____________溶液,观察到\(\rm{C}\)中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

            • 6.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了一组实验验证元素周期律。

              \(\rm{(}\)Ⅰ\(\rm{)}\)甲同学在\(\rm{a}\)、\(\rm{b}\)、\(\rm{c}\)三只烧杯里分别加入\(\rm{50 mL}\)水,再分别滴加几滴酚酞溶液,依次加入大小相近的锂、钠、钾粒,观察现象。

              甲同学设计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最剧烈的烧杯是________\(\rm{(}\)填序号\(\rm{)}\)。

              \(\rm{(}\)Ⅱ\(\rm{)}\)乙同学设计实验验证非金属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对应的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越强。他设计了下图所示装置以验证氮、碳、硅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

              \(\rm{(1)}\)已知仪器\(\rm{A}\)中放一种块状固体,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后,\(\rm{A}\)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rm{C}\)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

              \(\rm{(2)}\)仪器\(\rm{B}\)盛放的试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

              \(\rm{(2)}\)分别写出\(\rm{A}\)、\(\rm{B}\)、\(\rm{C}\)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在用\(\rm{CO}\)还原\(\rm{Fe_{2}O_{3}}\)的实验中,用磁铁吸出生成的黑色粉末\(\rm{X}\),有人认为\(\rm{X}\)不一定只是\(\rm{Fe}\),因为温度不同、受热不匀时生成的\(\rm{Fe_{3}O_{4}}\)也能被磁铁吸引。为了探究\(\rm{X}\)的组成,进行如下实验:

              Ⅰ\(\rm{.}\)定性检验

              \(\rm{(1)}\)将固体\(\rm{X}\)溶于盐酸,加入适量的\(\rm{KSCN}\)溶液,若未变为红色,       \(\rm{(}\)填“能”或“不能”\(\rm{)}\)表明固体中不含有四氧化三铁,简述理由    。 

              \(\rm{(2)}\)某同学采用还原法检验\(\rm{X}\)中是否含有四氧化三铁。

              \(\rm{①}\)按下图装置连接好仪器,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rm{②B}\)洗气瓶中试剂名称是      。打开开关\(\rm{K}\),点燃\(\rm{C}\)处的酒精灯之前需要排尽装置内的空气,原因是      \(\rm{;}\) 如何检验装置里空气是否排尽\(\rm{?}\)简述操作方法:       。 

              \(\rm{③}\)若加热一段时间后,装置\(\rm{D}\)中白色粉末变为蓝色,得出的结论是      。 

              Ⅱ\(\rm{.}\)定量测定

              方法\(\rm{1:}\)沉淀法。

              按如下流程图转化、称量、计算。

              \(\rm{(1)}\)操作\(\rm{Z}\)的名称是                  、转移固体。 

              \(\rm{(2)}\)上述操作中需要的玻璃仪器除玻璃棒、胶头滴管外,还有                   。 

              \(\rm{(3)}\)写出溶液\(\rm{Y}\)中滴加氯水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rm{(4)}\)通过以上数据,测出黑色粉末\(\rm{X}\)中各成分的物质的量为              。 

              方法\(\rm{2:}\)还原法。

              用足量氢气按上述装置还原\(\rm{W}\)\(\rm{g X}\),停止加热继续通入氢气直至固体粉末冷却,称得固体粉末质量为\(\rm{m}\)\(\rm{g}\)。

              \(\rm{(1)}\)停止加热后,继续通入氢气的目的是           。 

              \(\rm{(2)}\)根据\(\rm{W}\)\(\rm{m}\)的大小关系,判断\(\rm{X}\)成分:若\(\rm{W}\)\(\rm{=}\)\(\rm{m}\),则\(\rm{X}\)为纯铁粉,若\(\rm{X}\)为纯四氧化三铁,则\(\rm{m}\)\(\rm{=}\)     \(\rm{;}\)若\(\rm{ \dfrac{21W}{29} < }\)\(\rm{m}\)\(\rm{ < }\)\(\rm{W}\),则\(\rm{X}\)组成为       。 

            • 8. 在铝质易拉罐中收集满\(\rm{CO_{2}}\)气体,然后在其中倒入\(\rm{10mL}\)浓\(\rm{NaOH}\)溶液,并迅速用胶带将易拉罐口封住,能够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易拉罐突然变瘪了,可经过一段时间之后,又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                                             。 试解释易拉罐变瘪的原因                                              ;

              并解释后一现象的原因                                                     。

              写出反应过程中的两个离子方程式                                              ;

                                                                                 

            • 9. 某学生为了探究钠与\(\rm{CO_{2}}\)的反应,利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rm{.(}\)已知\(\rm{PdCl_{2}}\)能被\(\rm{CO}\)还原得到黑色的\(\rm{Pd)}\)
               
              \(\rm{(1)}\)请将上图各装置连接完整\(\rm{(}\)填写装置中字母\(\rm{)}\):___________。
              \(\rm{(2)}\)若用稀盐酸与\(\rm{CaCO_{3}}\)反应制备\(\rm{CO_{2}}\),在加稀盐酸时,发现\(\rm{CaCO_{3}}\)与稀盐酸不能接触,而稀盐酸又不够了,为使反应能顺利进行,可向长颈漏斗中加入的试剂是 __________。\(\rm{A.NaNO}\)\(\rm{3}\)溶液\(\rm{B.CCl}\)\(\rm{4}\)C.苯\(\rm{D.}\)稀硝酸
              \(\rm{(3)}\)检查装置气密性并装好药品后,点燃酒精灯之前应进行的操作是打开弹簧夹,让\(\rm{CO_{2}}\)充满整个装置,当观察到 _____________________时再点燃酒精灯。
              \(\rm{(4)}\)反应过程中\(\rm{CO_{2}}\)足量,假如反应过程中有下列两种情况,分别写出两种情况下钠与\(\rm{CO_{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Ⅰ\(\rm{.}\)装置\(\rm{⑤PdCl_{2}}\)溶液中观察到有黑色沉淀,装置\(\rm{①}\)中固体成分只有一种,且向固体中加入稀盐酸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rm{.}\) 。
              Ⅱ\(\rm{.}\)装置\(\rm{①}\)中钠的质量为\(\rm{0.46g}\),充分反应后,将装置\(\rm{①}\)中的固体加入到足量稀盐酸中产生\(\rm{224mL(}\)标准状况\(\rm{)CO_{2}}\)气体,且溶液中还有固体残留.
            • 10.
              食醋是常见的调味品,食醋中约含有\(\rm{3\%~5\%}\)的乙酸。乙酸又称为醋酸,实验室里醋酸是一种常见的试剂。

              \(\rm{(1)}\)、某同学用醋酸作元素性质递变规律实验,设计了一套实验方案,并记录了实验现象。填写与实验步骤对应的实验现象编号

              由此得到的实验结论是                                         

              \(\rm{(2)}\)某同学在试管\(\rm{a}\)中先加入\(\rm{3mL95%}\)的乙醇,边摇动边缓缓加入\(\rm{2mL}\)浓\(\rm{H_{2}S0_{4}}\)并充分摇匀,冷却后再加入\(\rm{2ml}\)冰醋酸,用玻璃棒充分搅拌后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在试管\(\rm{b}\)中加入 \(\rm{7mL}\)饱和碳酸钠溶液。连接好装置。用酒精灯对试管\(\rm{a}\)加热,当观察到试管\(\rm{b}\)中有明显现象时停止实验。

              \(\rm{①}\)加入浓\(\rm{H_{2}S0_{4}}\)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②}\)饱和\(\rm{Na_{2}C0_{3}}\)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③}\) 若要把试管乙中制得的乙酸乙酯分离出来,应采用的实验操作是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