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常温下,能发生反应的一组气体是(    )

              A.\(\rm{NH}\)\(\rm{{\,\!}_{3}}\)、\(\rm{HCl}\)          
              B.\(\rm{N}\)\(\rm{{\,\!}_{2}}\)、\(\rm{0}\)\(\rm{{\,\!}_{2}}\)
              C.\(\rm{H}\)\(\rm{{\,\!}_{2}}\)、\(\rm{CO}\)          
              D.\(\rm{C0}\)\(\rm{{\,\!}_{2}}\)、\(\rm{O}\)\(\rm{{\,\!}_{2}}\)
            • 2.

              下列用途中,利用氮气化学性质稳定的是(    )

              A.与氩气混合充填灯泡
              B.工业上用于合成氨

              C.工业上以氮气为原料制硝酸
              D.液氮作为冷冻剂
            • 3.

              下列有关氮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氮气是由氮原子构成的双原子分子,所以化学性质不活泼
              B.\(\rm{4mol NO}\)和\(\rm{1mol O_{2}}\) 通入水中可以完全转化为硝酸
              C.电闪雷鸣的雨天,雨水中含有一定量的硝酸,其中发生的反应之一是\(\rm{N_{2}+2O_{2} = 2NO_{2}}\)
              D.\(\rm{NO}\)、\(\rm{NO_{2}}\)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且二者都是引起光化学烟雾的大气污染物
            • 4.

              某化学小组在实验室中利用\(\rm{CaSO_{4}}\)、\(\rm{NH_{3}}\)、\(\rm{CO_{2}}\)制备\(\rm{(NH_{4})_{2}SO_{4}}\),工艺流程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rm{(1)}\)操作Ⅰ的名称________

              \(\rm{(2)}\)所得母液显酸性的原因用离子方程式表示为______________。

              检验该溶液含有铵根离子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3)}\)画出两种实验室制取氨气的装置图,并在图上标出药品名称。



              利用氨气的制取装置,再选用下列装置收集干燥的氨气,并制取硫酸铵溶液,连接的顺序\(\rm{(}\)用接口序号字母表示\(\rm{)}\)是:\(\rm{a}\)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4)}\)该小组还通过实验研究氨气的性质。

              利用下图所示装置探究\(\rm{NH_{3}}\)能否被\(\rm{NO_{2}}\)氧化\(\rm{(K_{1}}\)、\(\rm{K_{2}}\)为止水夹,夹持固定装置略去\(\rm{)}\)。

              \(\rm{E}\)装置中制取\(\rm{NO_{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

              \(\rm{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若\(\rm{NH_{3}}\)能被\(\rm{NO_{2}}\)氧化全部生成无毒物质,预期观察到\(\rm{C}\)装置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_。

              若此反应转移电子\(\rm{0.4 mol}\),则消耗标准状况下的\(\rm{NO_{2}}\)________\(\rm{ L}\)。

              实验过程中,未能观察到\(\rm{C}\)装置中的预期现象。该小组同学从反应原理的角度分析了原因,认为可能是:

              \(\rm{①NO_{2}}\)氧化性较弱,不能将\(\rm{NH_{3}}\)氧化;

              \(\rm{②}\)在此条件下,\(\rm{NH_{3}}\)的转化率极低;

              \(\rm{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此实验装置存在一个明显的缺陷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 在一定条件下,不能由两种单质直接化合而成的化合物是\(\rm{(}\)      \(\rm{)}\)    
              A.\(\rm{CO_{2}}\)     
              B.\(\rm{NO_{2}}\)     
              C.\(\rm{H_{2}O}\)    
              D.\(\rm{HCl}\)
            • 6.

              下列过程不属于氮的固定的是(    )

              A.\(\rm{N_{2}—→NO}\)      
              B.\(\rm{NH_{3}—→NH_{4}NO_{3}}\)
              C.\(\rm{N_{2}—→NH_{3}}\)      
              D.\(\rm{N_{2}NO\rlap{{\!\,}^{-}}{{\!\,}_{3}}}\)
            • 7.

              以下物质间的转化能通过一步反应实现的是(    )

              A.\(\rm{N_{2}→NO_{2}}\)
              B.\(\rm{NH_{3}→N_{2\;}}\)
              C.\(\rm{CuO→Cu(OH)_{2}}\)
              D.\(\rm{S→SO_{3}}\)
            • 8.

              关于\(\rm{N_{2}}\)的性质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通常状况下,\(\rm{N_{2}}\)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B.\(\rm{N_{2}}\)可以在\(\rm{O_{2}}\)中燃烧,生成\(\rm{NO}\)气体
              C.通常条件下,\(\rm{N_{2}}\)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小      
              D.在一定条件下,与\(\rm{H_{2}}\)化合时,\(\rm{N_{2}}\)是氧化剂
            • 9. 如图所示,集气瓶内充满某混合气体,置于光亮处,将滴管内的水挤入集气瓶后,烧杯中的水会进入集气瓶,集气瓶气体是 

                              

              \(\rm{① CO}\)、\(\rm{O_{2} ② Cl_{2、}CH_{4} ③ NO_{2}}\)、\(\rm{O_{2} ④ N_{2}}\)、\(\rm{H_{2}}\)

                  

              A.\(\rm{①②}\)            
              B.\(\rm{②④}\)            
              C.\(\rm{③④}\)            
              D.\(\rm{②③}\)
            • 10.

              A、\(\rm{B}\)、\(\rm{C}\)、\(\rm{D}\)是短周期元素组成的中学常见的四种物质,它们之间有下图所示的转化关系。已知:\(\rm{A}\)是空气中的主要成分,\(\rm{B}\)、\(\rm{C}\)、\(\rm{D}\)均为化合物,且\(\rm{C}\)为红棕色气体。


              请回答下列问题:

              \(\rm{(1)}\)写出\(\rm{B}\)和\(\rm{C}\)的化学式:\(\rm{B}\)________,\(\rm{C}\)________;

              \(\rm{(2)}\)写出\(\rm{A}\)的电子式:____________;

              \(\rm{(3)}\)在\(\rm{D}\)的稀溶液中滴入\(\rm{NaOH}\)溶液,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

              \(\rm{(4)}\)写出上图\(\rm{D→C}\)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