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德国化学家凯库勒认为:苯分子是由\(\rm{6}\)个碳原子以单双键相互交替结合而成的环状结构\(\rm{{.}}\)为了验证凯库勒有关苯环的观点,甲同学设计了如图实验方案.

              \(\rm{{①}}\)按如图所示的装置图连接好各仪器;
              \(\rm{{②}}\)检验装置的气密性;
              \(\rm{{③}}\)在\(\rm{A}\)中加入适量的苯和液溴的混合液体,再加入少量铁粉,塞上橡皮塞,打开止水夹\(\rm{K_{1}}\)、\(\rm{K_{2}}\)、\(\rm{K_{3}}\);
              \(\rm{{④}}\)待\(\rm{C}\)中烧瓶收集满气体后,将导管\(\rm{b}\)的下端插入烧杯\(\rm{D}\)的水中,挤压预先装有水的胶头滴管的胶头,观察实验现象.
              请回答下列问题.
              \(\rm{(1)}\)装置\(\rm{A}\)中所发生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能证明凯库勒观点错误的实验现象是______.
              \(\rm{(2)}\)装置\(\rm{B}\)的作用是______.
              \(\rm{(3)}\)得到的粗溴苯呈红褐色,可用以下操作对其精制:
              \(\rm{{①}}\)蒸馏   \(\rm{{②}}\)水洗  \(\rm{{③}}\)用干燥剂干燥  \(\rm{{④}10{\%}NaOH}\)溶液洗涤  \(\rm{{⑤}}\)水洗
              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rm{{②④}}\)  ______ \(\rm{(}\)用数字序号回答\(\rm{)}\).
              \(\rm{(4)C}\)中烧瓶的容积为\(\rm{500mL}\),收集气体时,由于空气未排尽,最终水未充满烧瓶,假设烧瓶中混合气体对\(\rm{H_{2}}\)的相对密度为\(\rm{24{.}9}\),则实验结束时,进入烧瓶中的水的体积为______ \(\rm{mL(}\)空气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rm{29)}\).
            • 2. 有机物分子中原子\(\rm{(}\)或原子团\(\rm{)}\)间的相互影响会导致化学性质的不同\(\rm{.}\)下列叙述不能说明上述观点的是\(\rm{(}\)  \(\rm{)}\)
              A.苯酚能与\(\rm{NaOH}\)溶液反应,而乙醇不能
              B.乙醛能与\(\rm{H_{2}}\)发生加成反应,而乙酸不能
              C.苯酚与溴水作用可得三溴苯酚,而苯与纯溴作用要在催化剂作用下才得到一溴代物
              D.乙烯可发生加成反应,而乙烷不能
            • 3. 下列关于乙烷、乙烯、苯、乙醇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rm{(}\)  \(\rm{)}\)
              A.乙烷在光照下能和溴蒸气发生取代反应
              B.乙烯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是因为乙烯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
              C.苯可以使溴水褪色,发生了加成反应
              D.乙醇在铜催化并加热条件下生成乙醛,乙醇发生了氧化反应
            • 4.

              如图是两种烃的球棍模型,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二者属于同系物                                   
              B.二者都属于芳香烃

              C.\(\rm{A}\)可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D.\(\rm{B}\)可发生加成反应
            • 5.
              下列有关苯的性质描述中,正确的是\(\rm{(}\)  \(\rm{)}\)
              A.苯能使酸性\(\rm{KMnO_{4}}\)溶液褪色
              B.苯与稀硝酸、稀硫酸混合加热,生成硝基苯
              C.苯与溴水混合振荡,静置,下层液体几乎为无色
              D.\(\rm{1mol}\)苯与\(\rm{2mol}\)氢气发生加成反应生成\(\rm{1mol}\)环己烷
            • 6.
              下列有机物中不溶于水且比水轻的是\(\rm{(}\)  \(\rm{)}\)
              A.\(\rm{CCl_{4}}\)
              B.乙酸
              C.苯
              D.溴苯
            • 7.
              下列关于苯的说法中,正确的是\(\rm{(}\)  \(\rm{)}\)
              A.在空气中燃烧时产生浓烈的黑烟
              B.分子中含有三个\(\rm{C-C}\)键和三个\(\rm{C=C}\)键
              C.分子中\(\rm{C}\)、\(\rm{H}\)元素的质量为\(\rm{6}\):\(\rm{1}\)
              D.通入氢气即可发生加成反应
            • 8.

              下列各组中的两个变化所发生的反应,属于同一类型的是

              \(\rm{①}\)甲烷与氯气反应;乙酸与乙醇反应制备乙酸乙酯

              \(\rm{②}\)乙烯使溴水褪色;乙炔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rm{③}\)乙醇制备乙烯;溴乙烷在氢氧化钠水溶液中反应

              \(\rm{④}\)由苯制硝基苯;苯酚和浓溴水反应生成白色沉淀

              A.只有\(\rm{②③}\)
              B.只有\(\rm{③④}\)
              C.只有\(\rm{①③}\)
              D.只有\(\rm{①④}\)
            • 9.

              某学生在如下图所示装置中用苯和液溴制取溴苯,请根据下列实验步骤完成有关问题:



              \(\rm{(1)}\)第一步,在分液漏斗中依次加入\(\rm{10 mL}\)苯和\(\rm{5 mL}\)液溴,使之混合均匀,此时观察到溴溶于苯,不反应,溶液呈深棕红色。

                    第二步,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将苯、溴混合液按一定速率逐滴加入玻璃管甲中的铁丝上,观察到的现象是剧烈反应,玻璃管甲和导管\(\rm{C}\)中有橙红色蒸气。从上述两步观察到的现象差异,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2)}\)第三步,几分钟后,打开胶皮管夹\(\rm{A}\)和\(\rm{B}\),使反应混合液流入\(\rm{U}\)形管中,打开管夹\(\rm{B}\)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然后通过分液漏斗向\(\rm{U}\)形管中加入适量的\(\rm{NaOH}\)溶液,目的是\(\rm{(}\)用化学方程式表示\(\rm{)}\)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3)}\)第四步,关闭胶皮管\(\rm{A}\)和\(\rm{B}\),连同\(\rm{A}\)和\(\rm{B}\)一起取下\(\rm{U}\)形管,用力振荡并静置后,观察到无色的溴苯,它在\(\rm{U}\)形管中液体的_________\(\rm{(}\)填“上”或“下”\(\rm{)}\)层。

              \(\rm{(4)}\)要证明上述溴跟苯的反应是取代而不是加成反应,请根据装置乙的作用完成下列各题:

              小试管内的液体是__________\(\rm{(}\)填名称\(\rm{)}\)。

              锥形瓶内的液体是__________\(\rm{(}\)填名称\(\rm{)}\)。

              反应后,向锥形瓶内滴加试剂__________\(\rm{(}\)填名称\(\rm{)}\)溶液,作用是                     。

              \(\rm{(5)}\)写出上述苯跟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 实验室进行实验:
              \(\rm{①}\)制乙烯  \(\rm{②}\)制乙炔 \(\rm{③}\)石油分馏 \(\rm{④}\)苯的硝化  \(\rm{⑤}\)制溴苯 
              \(\rm{(1)}\)不需要加热的有 ______ ;
              \(\rm{(2)}\)需要水浴的有 ______ ;
              \(\rm{(3)}\)需要用温度计的有 ______ ; 其中温度计插入反应液的有 ______ ;
              \(\rm{(4)}\)需要加碎瓷片的有 ______ ;
              \(\rm{(5)}\)反应中必须加入浓硫酸的有 ______ .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