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小苏打长期放置在空气中会变质\(\rm{(}\)部分转变为\(\rm{Na_{2}CO_{3})}\),某研究小组欲测定某小苏打样品中\(\rm{NaHCO_{3}}\)的质量分数,设计如下实验方案:

              Ⅰ\(\rm{.}\)加热分解法

              利用图\(\rm{1}\)装置,充分加热小苏打样品。

              \(\rm{(1)}\)仪器\(\rm{a}\)的名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rm{(2)}\)在实验过程中,需要测量的实验数据有:

              \(\rm{①}\)仪器\(\rm{a}\)的质量;

              \(\rm{②}\)加热前,仪器\(\rm{a}\)和样品的总质量;

              \(\rm{③}\)加热冷却后,仪器\(\rm{a}\)和残留物的总质量。

              Ⅱ\(\rm{.}\)测量气体体积法

              利用图\(\rm{2}\)装置,测定反应生成气体的体积。

              \(\rm{(1)}\)组装好仪器后,首先进行的操作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2)}\)导管\(\rm{g}\)的作用为:\(\rm{①}\)滴入锥形瓶的稀硫酸体积等于进入分液漏斗的气体体积,从而消除由于加入稀硫酸引起的气体体积误差;\(\rm{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3)}\)为了减小实验误差,\(\rm{B}\)、\(\rm{C}\)中最好用________________溶液代替水。

              \(\rm{(4)}\)待反应结束,气体冷却至室温后,利用图示装置读取气体体积时,应注意的事项有:

              \(\rm{①}\)读数时应上下移动\(\rm{C}\)管,使\(\rm{B}\)、\(\rm{C}\)两管液面相平;

              \(\rm{②}\)视线与液面最低处相平。

              \(\rm{(5)}\)若所取样品的质量为\(\rm{m g}\),反应前滴定管\(\rm{C}\)的读数为\(\rm{V_{1} mL}\),反应结束后滴定管\(\rm{C}\)的读数为\(\rm{V_{2} mL}\),则样品中\(\rm{NaHCO_{3}}\)和\(\rm{Na_{2}CO_{3}}\)的物质的量之和为__________________\(\rm{(}\)气体体积均已换算为标准状况下的体积\(\rm{)}\)。

            • 2.

              某同学为探究元素周期表中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设计了如下系列实验:

              Ⅰ\(\rm{.(1)}\)将钠、钾、镁、铝各\(\rm{1 mol}\)分别投入到足量的同浓度的盐酸中,试预测实验结果:________与盐酸反应的速度最快;________与盐酸反应产生的气体最多.

              \(\rm{(2)}\)向\(\rm{Na_{2}S}\)溶液中通入氯气出现黄色浑浊,可证明\(\rm{Cl}\)的非金属性比\(\rm{S}\)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rm{.}\)利用图装置可验证同主族元素非金属性的变化规律


              \(\rm{(3)}\)仪器\(\rm{B}\)的名称为        ,干燥管\(\rm{D}\)的作用为              

              \(\rm{(4)}\)若要证明非金属性:\(\rm{Cl > I}\),则\(\rm{A}\)中加浓盐酸,\(\rm{B}\)中加\(\rm{KMnO_{4}}\),\(\rm{(KMnO_{4}}\)与浓盐酸常温下反应生成氯气\(\rm{)}\),\(\rm{C}\)中加淀粉碘化钾混合溶液,观察到\(\rm{C}\)溶液中现象为           ,即可证明\(\rm{.}\)从环境保护的观点考虑,此装置缺少尾气处理装置,可用________溶液吸收尾气.

              \(\rm{(5)}\)若要证明非金属性:\(\rm{C > Si}\),则在\(\rm{A}\)中加盐酸、\(\rm{B}\)中加\(\rm{CaCO_{3}}\)、\(\rm{C}\)中加________\(\rm{(}\)写化学式\(\rm{)}\)溶液,若观察到 \(\rm{C}\)中出现白色沉淀,即可证明。但有的同学认为盐酸具有挥发性,可进入\(\rm{C}\)中干扰实验,应在两装置间添加装有           溶液的洗气瓶.

            • 3. 下列仪器名称正确的是(    )
              A. 三脚架

               

              B. 溶量瓶

               

              C. 镊子

               

              D. 坩锅

            • 4.

              图为苯和溴的取代反应的改进实验装置图,其中\(\rm{A}\)为具有支管的试管改制成的反应容器,在其下端开了一小孔,塞好石棉绒,再加入少量铁屑粉。


              完成下列问题:

              \(\rm{(1)}\)向反应容器\(\rm{A}\)中逐滴加入溴和苯的混合液,几秒钟内就发生反应。写出\(\rm{A}\)中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rm{(}\)有机物写结构简式\(\rm{)}\):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2)}\)试管\(\rm{C}\)中苯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开始后,观察\(\rm{D}\)和\(\rm{E}\)两试管,看到的现象为               、                     

              \(\rm{(3)}\)反应\(\rm{2 min-3 min}\)后,在\(\rm{B}\)中的\(\rm{NaOH}\)溶液里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

              \(\rm{(4)}\)在上述整套装置中,具有防倒吸作用的仪器有__________\(\rm{ (}\)填字母\(\rm{)}\)。

            • 5.

              \(\rm{(1)}\)玻璃棒是化学实验中常用的仪器之一,其主要用于搅拌、过滤或转移液体时的引流。下列实验过程中,通常不需要使用玻璃棒的是________\(\rm{(}\)填序号,下同\(\rm{)}\)。

              \(\rm{①}\)用\(\rm{pH}\)试纸测定\(\rm{Na_{2}CO_{3}}\)溶液的\(\rm{pH}\)

              \(\rm{②}\)用适量的蔗糖、浓硫酸和水在小烧杯中进行浓硫酸的脱水性实验

              \(\rm{③}\)实验室中用\(\rm{FeCl_{3}}\)溶液和沸水制取\(\rm{Fe(OH)_{3}}\)胶体

              \(\rm{④}\)用已知浓度的稀盐酸滴定未知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

              \(\rm{⑤}\)取某溶液做焰色反应实验,检验该溶液中是否含有钠元素

              \(\rm{(2)①}\)下列仪器在使用前一定要检查是否漏液的是________。

              \(\rm{a.}\)容量瓶

              \(\rm{b.}\)冷凝管

              \(\rm{c.}\)碱式滴定管

              \(\rm{d.}\)长颈漏斗

              \(\rm{e.}\)分液漏斗

              \(\rm{②}\)检查装置气密性是化学实验中的重要操作之一。不进行气密性检查可能导致的后果是________。

              \(\rm{a.}\)收集不到气体

              \(\rm{b.}\)造成环境污染

              \(\rm{c.}\)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有误

              \(\rm{d.}\)引发爆炸事故

              \(\rm{(3)}\)下图所示装置可用于制备某种干燥的纯净气体。该装置中所盛装的药品正确的是________。

              \(\rm{a.A}\)中装浓硫酸,\(\rm{B}\)中装浓盐酸

              \(\rm{b.A}\)中装浓盐酸,\(\rm{B}\)中装浓硫酸

              \(\rm{c.A}\)中装氢氧化钠浓溶液,\(\rm{B}\)中装浓氨水

              \(\rm{d.A}\)中装浓氨水,\(\rm{B}\)中装氢氧化钠浓溶液

            • 6.
              下列能达到实验目的是的是(    )
              A.\(\rm{A}\)
              B.\(\rm{B}\)
              C.\(\rm{C}\)
              D.\(\rm{D}\)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