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实验室模拟合成氨和氨催化氧化的流程如下:

              已知实验室可用饱和亚硝酸钠\(\rm{(NaNO_{2})}\)溶液与饱和氯化铵溶液经加热后反应制取氮气。

              \(\rm{(1)}\)从图中选择制取气体的合适装置:氮气_______________、氢气______________。

              \(\rm{(2)}\)氮气和氢气通过甲装置,甲装置的作用除了将气体混合干燥气体外,还有____________。

              \(\rm{(3)}\)氨合成器出来经冷却的气体连续通入乙装置的水中吸收氨,________\(\rm{(}\)填“会”或“不会”\(\rm{)}\)发生倒吸,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4)}\)写出乙装置中氨氧化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5)}\)反应结束后锥形瓶内的溶液中含有的离子为\(\rm{H^{+}}\)、\(\rm{OH^{-}}\)、______________。

            • 2.

              探究式课堂教学由于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而很好地体现了新课改的理念。某班在学习“过氧化钠的性质”时,该班同学进行了以下两个实验:

              \(\rm{(1)}\)提出问题:实验一的\(\rm{CO}\)\(\rm{{\,\!}_{2}}\)能灭火,实验二的\(\rm{CO}\)\(\rm{{\,\!}_{2}}\)为何能“点火”?

              \(\rm{(2)}\)假设与猜想

              \(\rm{①Na}\)\(\rm{{\,\!}_{2}}\)\(\rm{O}\)\(\rm{{\,\!}_{2}}\)与\(\rm{CO}\)\(\rm{{\,\!}_{2}}\)发生了反应,可能有\(\rm{Na}\)\(\rm{{\,\!}_{2}}\)\(\rm{CO}\)\(\rm{{\,\!}_{3}}\)生成;

              \(\rm{②}\)棉花燃烧,说明该反应放热,使温度达到棉花的着火点;

              \(\rm{③}\)剧烈燃烧,反应中可能有__________生成。

              \(\rm{(3)}\)设计并进行实验,观察、解释和结论请你帮助他们完成下表:

              \(\rm{(4)}\)类比推理:\(\rm{Na}\)\(\rm{{\,\!}_{2}}\)\(\rm{O}\)\(\rm{{\,\!}_{2}}\)与\(\rm{H}\)\(\rm{{\,\!}_{2}}\)\(\rm{O}\)反应后应该有\(\rm{NaOH}\)和\(\rm{O}\)\(\rm{{\,\!}_{2}}\)生成。则向包有\(\rm{Na}\)\(\rm{{\,\!}_{2}}\)\(\rm{O}\)\(\rm{{\,\!}_{2}}\)的棉花上滴两滴水,棉花也应剧烈燃烧;向生成的溶液中滴入酚酞应该变红色。

              \(\rm{(5)}\)实验与解释:\(\rm{①}\)向小烧杯\(\rm{(}\)底部垫砂\(\rm{)}\)中包有\(\rm{Na}\)\(\rm{{\,\!}_{2}}\)\(\rm{O}\)\(\rm{{\,\!}_{2}}\)的脱脂棉上滴两滴水, 发现有气泡产生,杯底发热,但棉花没有燃烧,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

              \(\rm{②}\)向烧杯中的溶液滴入酚酞,溶液变红色,振荡后红色消失,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6)}\)联想与启示:保存\(\rm{Na}\)\(\rm{{\,\!}_{2}}\)\(\rm{O}\)\(\rm{{\,\!}_{2}}\)的注意事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醇脱水是合成烯烃的常用方法,实验室合成环己烯的反应和实验装置如下:



              可能用到的有关数据如下:

              合成反应:

              在\(\rm{a}\)中加入\(\rm{20 g}\)环己醇和\(\rm{2}\)小片碎瓷片,冷却搅动下慢慢加入\(\rm{1 mL}\)浓硫酸。\(\rm{B}\)中通入冷却水后,开始缓慢加热\(\rm{a}\),控制馏出物的温度不超过\(\rm{90℃}\)。

              分离提纯:

              反应粗产物倒入分液漏斗中分别用少量\(\rm{5\%}\)碳酸钠溶液和水洗涤,分离后加入无水硫酸镁颗粒,静置一段时间后弃去硫酸镁。最终通过蒸馏得到纯净环己烯\(\rm{10 g}\)。

              回答下列问题:

              \(\rm{(1)}\)装置\(\rm{a}\)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

              \(\rm{(2)}\)加入碎瓷片的作用是__________;如果加热一段时间后发现忘记加瓷片,应该采取的正确操作时__________\(\rm{(}\)填正确答案标号\(\rm{)}\)。

              A.立即补加        \(\rm{B.}\)冷却后补加         \(\rm{C.}\)不需补加         \(\rm{D.}\)重新配料

              \(\rm{(3)}\)本实验中最容易产生的副产物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rm{(4)}\)分液漏斗在使用前须清洗干净并__________;在本实验分离过程中,产物应该从分液漏斗的__________\(\rm{ (}\)填“上口倒出”或“下口放出”\(\rm{)}\)。

              \(\rm{(5)}\)分离提纯过程中加入\(\rm{5\%}\)碳酸钠溶液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加入无水硫酸镁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rm{(6)}\)在环己烯粗产物蒸馏过程中,不可能用到的仪器有__________\(\rm{ (}\)填正确答案标号\(\rm{)}\)。

              A.胶头滴管        \(\rm{B.}\)温度计       \(\rm{C.}\)容量瓶            \(\rm{D.}\)接收器           \(\rm{E.}\)酒精灯

              \(\rm{(7)}\)若用核磁共振氢谱仪检测产物环己烯,会有__________组峰。

              \(\rm{(8)}\)本实验所得到的环己烯产率是__________\(\rm{ (}\)填正确答案标号\(\rm{)}\)。

              A.\(\rm{50\% B.61\% C.71\% D.80\%}\)

            • 4.

              下图是实验室制备四氯化硅液体的装置。已知:四氯化硅熔点为\(\rm{-70℃}\),沸点\(\rm{57.6℃}\),遇水极易反应。

              请回答下列问题。

              \(\rm{(1)}\)写出装置\(\rm{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rm{(2)}\)装置\(\rm{B}\)中盛放的试剂是________;装置\(\rm{C}\)的作用是________

              \(\rm{(3)g}\)管的作用是________

              \(\rm{(4)}\)装置\(\rm{E}\)中冰水的作用是________

              \(\rm{(5)}\)干燥管\(\rm{F}\)中碱石灰的作用是________和________

              \(\rm{(6)}\)若要用装置\(\rm{B}\)、\(\rm{C}\)代替装置\(\rm{F}\),则装置\(\rm{B}\)、\(\rm{C}\)中应盛放的试剂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

            • 5. 氯化亚砜\(\rm{(SOCl}\)\(\rm{{\,\!}_{2}}\)\(\rm{)}\)是一种液态化合物,沸点为\(\rm{77 ℃}\),在农药、制药行业中用途广泛。\(\rm{SOCl}\)\(\rm{{\,\!}_{2}}\)遇水剧烈反应,产生白雾和带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实验室合成\(\rm{SOCl}\)\(\rm{{\,\!}_{2}}\)的原理为\(\rm{SO}\)\(\rm{{\,\!}_{2}}\)\(\rm{+Cl}\)\(\rm{{\,\!}_{2}}\)\(\rm{+SCl}\)\(\rm{{\,\!}_{2}}\)\(\rm{═2SOCl}\)\(\rm{{\,\!}_{2}}\),部分装置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rm{(1)}\)实验室制取\(\rm{SOCl}\)\(\rm{{\,\!}_{2}}\)时,所选仪器的连接顺序是\(\rm{⑥→}\)________\(\rm{→①②←}\)________\(\rm{(}\)某些仪器可以多次使用\(\rm{)}\)。
              \(\rm{(2)}\)冷凝管口\(\rm{③}\)是________\(\rm{(}\)填“进水”或“出水”\(\rm{)}\)口,冷凝管上连接干燥管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3)}\)本实验中制取\(\rm{Cl}\)\(\rm{{\,\!}_{2}}\)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m{SOCl}\)\(\rm{{\,\!}_{2}}\)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4)}\)已知\(\rm{SCl}\)\(\rm{{\,\!}_{2}}\)的沸点为\(\rm{50 ℃}\)。实验结束后,将三颈烧瓶中的混合物分离开的实验操作名称是________。若反应中消耗的\(\rm{Cl}\)\(\rm{{\,\!}_{2}}\)的体积为\(\rm{896 mL(}\)已转化为标准状况,且\(\rm{SO}\)\(\rm{{\,\!}_{2}}\)足量\(\rm{)}\),最后得到纯净的\(\rm{SOCl}\)\(\rm{{\,\!}_{2}}\) \(\rm{6.76 g}\),则\(\rm{SOCl}\)\(\rm{{\,\!}_{2}}\)的产率为________\(\rm{(}\)保留两位有效数字\(\rm{)}\)。
              \(\rm{(5)}\)取少量三颈烧瓶中充分反应后的液体,加入足量\(\rm{NaOH}\)溶液,振荡、静置得到无色溶液,检验溶液中存在\(\rm{Cl}\)\(\rm{{\,\!}^{-}}\)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 一种以黄铜矿和硫磺为原料制取铜和其他产物的新工艺,原料的综合利用率较高。其主要流程如下:

              注:反应Ⅰ的化学方程式为\(\rm{FeCuS_{2}+S═══FeS_{2}+CuS}\),\(\rm{FeCuS_{2}}\)中的\(\rm{S}\)化合物价为\(\rm{-2}\)价。反应Ⅱ滤液的主要成分为\(\rm{CuCl\rlap{_{2}}{^{-}}}\)。

              \(\rm{(1)}\)为使反应Ⅰ充分进行,工业上可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反应Ⅰ生成\(\rm{12 g FeS_{2}}\)转移的电子数为_______。

              \(\rm{(2)}\)反应Ⅱ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rm{(3)}\)反应Ⅲ通入空气的目的是__________。一定温度下,在反应Ⅲ所得的溶液中加入稀硫酸,可以析出硫酸铜晶体,其原因是_______。

              \(\rm{(4)}\)以黄铜矿\(\rm{(}\)主要成分\(\rm{FeCuS_{2})}\)为原料制备铜,也可以采用“火法熔炼工艺”。“火法熔炼工艺”中的“焙烧”程序,是在高温下通入少量空气使黄铜矿部分脱硫生成焙砂\(\rm{(}\)主要成分是\(\rm{Cu_{2}S}\)和\(\rm{FeO)}\)和\(\rm{SO_{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

              乙酸乙酯是一种用途广泛的精细化工产品\(\rm{.}\)某课外小组设计实验室制取乙酸乙酯的方案如下:

              已知: 有关有机物的沸点:

              试剂

              乙醇

              乙酸

              乙酸乙酯

              沸点\(\rm{/℃}\)

              \(\rm{78.5}\)

              \(\rm{118}\)

              \(\rm{77.1}\)

              装置如图所示,\(\rm{A}\)中放有浓硫酸,\(\rm{B}\)中放有\(\rm{9.5}\)\(\rm{m}\)\(\rm{L}\)无水乙醇和\(\rm{6}\)\(\rm{m}\)\(\rm{L}\)冰醋酸.


              \(\rm{(1)}\)写出乙酸与乙醇发生酯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rm{(2)}\)实验过程中滴加大约\(\rm{3}\) \(\rm{m}\)\(\rm{L}\)浓硫酸,\(\rm{B}\)的容积最合适的是______\(\rm{(}\)填入正确选项前的字母\(\rm{)}\)
                  \(\rm{A.25}\) \(\rm{m}\)\(\rm{L}\)  \(\rm{B.50}\) \(\rm{m}\)\(\rm{L}\)    \(\rm{C.250}\) \(\rm{m}\)\(\rm{L}\)   \(\rm{D.500}\) \(\rm{m}\)\(\rm{L}\)
              \(\rm{(3)}\)球形干燥管的主要作用是 ______.
               \(\rm{(4)}\) 制得的乙酸乙酯中常含有杂质,通常可用 ______\(\rm{(}\)填一种试剂的名称\(\rm{)}\)把乙酸乙酯分离出来,过程中应采用的实验操作是 ______\(\rm{(}\)填操作名称\(\rm{)}\),用到的主要玻璃仪器为 ______.
            • 8.

              某化学兴趣小组试利用镁铝合金废料制备硫酸铝晶体,并对硫酸铝晶体进行热重分析,其实验流程如下:





               

              \(\rm{(1)}\)在镁铝合金中加入\(\rm{NaOH}\)溶液,只有铝会反应,写出铝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固体\(\rm{B}\)的化学式__________。

              \(\rm{(2)}\)操作Ⅱ包含的实验步骤有:蒸发浓缩、____________、___________、洗涤、干燥。

              \(\rm{(3)}\)操作Ⅱ中常用无水乙醇对晶体进行洗涤,选用无水乙醇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rm{(4)}\)若初始时称取的镁铝合金废料的质量为\(\rm{9.00 g}\),得到固体\(\rm{A}\)的质量为\(\rm{4.95 g}\),硫酸铝晶体的质量为\(\rm{49.95 g(}\)假设每一步的转化率均为\(\rm{100\%}\),合金废料中不含溶于碱的杂质\(\rm{)}\)。计算得硫酸铝晶体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 。

            • 9. \(\rm{FeSO_{4}}\)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
              \(\rm{2FeSO_{4}\overset{\triangle }{=\!=\!=\!=}Fe_{2}O_{3}+SO_{2}↑+SO_{3}↑}\)

              请回答:

              \(\rm{(1)}\)将\(\rm{FeSO_{4}}\)受热产生的气体按图示装置进行实验,证实含有\(\rm{SO_{3}}\)和\(\rm{SO_{2}}\)。能说明\(\rm{SO_{2}}\)存在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为测定\(\rm{BaSO_{4}}\)沉淀的质量,后续的操作步骤依次为________、洗涤、干燥、称重。


              \(\rm{(2)}\)设计一个实验方案,用化学方法验证\(\rm{FeSO_{4}}\)受热后固体的成分\(\rm{(}\)不考虑其他反应\(\rm{)}\)________。

            • 10.

              硫酸亚铁铵\(\rm{[(NH_{4})_{2}Fe(SO_{4})_{2}]}\)是分析化学中的重要试剂,在不同温度下加热分解产物不同。设计如图实验装置\(\rm{(}\)夹持装置略去\(\rm{)}\),在\(\rm{500℃}\)时隔绝空气加热\(\rm{A}\)中的硫酸亚铁铵至分解完全,确定分解产物的成分。

              \(\rm{(1)B}\)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

              \(\rm{(2)}\)实验中,观察到\(\rm{C}\)中无明显现象,\(\rm{D}\)中有白色沉淀生成,可确定产物中一定有________气体产生,写出\(\rm{D}\)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若去掉\(\rm{C}\),是否能得出同样结论并解释其原因________。

              \(\rm{(3)A}\)中固体完全分解后变为红棕色粉末,某同学设计实验验证固体残留物仅为\(\rm{Fe_{2}O_{3}}\),而不含\(\rm{FeO}\),请完成表中内容。\(\rm{(}\)试剂,仪器和用品自选\(\rm{)}\)

              实验步骤

              预期现象

              结论

              取少量\(\rm{A}\)中残留物于试管中,加入适量稀硫酸,充分振荡使其

              完全溶解;________

              ________

              固体残留物仅为\(\rm{Fe_{2}O_{3}}\)

              \(\rm{(4)}\)若\(\rm{E}\)中收集到的气体只有\(\rm{N_{2}}\),其物质的量为\(\rm{xmol}\),固体残留物\(\rm{Fe_{2}O_{3}}\)的物质的量为\(\rm{ymol}\),\(\rm{D}\)中沉淀物质的量为\(\rm{zmol}\),根据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规律,\(\rm{x}\)、\(\rm{y}\)和\(\rm{z}\)应满足的关系为________。

              \(\rm{(5)}\)结合上述实验现象和相关数据的分析,完成硫酸亚铁铵\(\rm{[(NH_{4})_{2}Fe(SO_{4})_{2}]}\)在\(\rm{500℃}\)时隔绝空气加热完全分解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rm{(6)}\)用氧化还原滴定法测定制备得到的\(\rm{TiO_{2}}\)试样中的\(\rm{TiO_{2}}\)的质量分数:在一定条件下,将\(\rm{TiO_{2}}\)溶解并还原为\(\rm{Ti^{3+}}\),再以\(\rm{KSCN}\)溶液作为指示剂,用硫酸铁铵\(\rm{[NH_{4}Fe(SO_{4})_{2}]}\)标准溶液滴定\(\rm{Ti^{3+}}\)至全部生成\(\rm{Ti^{4+}}\)。

              \(\rm{①TiCl_{4}}\)水解生成\(\rm{TiO_{2}·xH_{2}O}\)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rm{②}\)滴定终点的现象是________。

              \(\rm{③}\)滴定分析时,称取\(\rm{TiO_{2}}\)试样\(\rm{0.2g}\),消耗\(\rm{0.1mol·L^{-1}NH_{4}Fe(SO_{4})_{2}}\)标准溶液\(\rm{20mL}\),则\(\rm{TiO_{2}}\)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

              \(\rm{④}\)若在滴定终点读取滴定管刻度时,俯视标准溶液的液面,使其测定结果________\(\rm{(}\)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rm{)}\)。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