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氨和联氨\(\rm{[}\)又称“肼”,可看成是氨分子内的一个氢原子被氨基\(\rm{(—NH}\)\(\rm{{\,\!}_{2}}\)\(\rm{)}\)所取代的衍生物\(\rm{]}\)是氮元素的两种重要的氢化物。
              \(\rm{(1)N}\)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的________区,与其同主族的第四周期元素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
              \(\rm{(2)}\)联氨分子中氮原子的杂化方式为_______________,氮原子采取该杂化方式后的价层电子排布图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3)}\)肼的稳定性比氨的稳定性差的原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4)}\)氨和联氨与盐酸反应分别生成\(\rm{NH}\)\(\rm{{\,\!}_{4}}\)\(\rm{Cl}\)和\(\rm{N}\)\(\rm{{\,\!}_{2}}\)\(\rm{H}\)\(\rm{{\,\!}_{6}}\)\(\rm{Cl}\)\(\rm{{\,\!}_{2}}\)\(\rm{(}\)盐酸肼\(\rm{)}\)。

              \(\rm{①}\)请写出盐酸肼中阳离子的电子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②N_{2}H_{6}Cl_{2}}\)的水解原理与\(\rm{NH_{4}Cl}\)的水解原理相似,则\(\rm{N_{2}H_{6}Cl_{2}}\)第一步水解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5)}\)氨和联氨均可以作配体与某些金属形成配合物,如\(\rm{Pt(NH_{3})_{2}Cl_{2}}\)、\(\rm{[Pt(NH_{3})_{2}(N_{2}H_{4})_{2}]Cl_{2}}\)。由于配体在空间的排列方式不同,\(\rm{Pt(NH_{3})_{2}Cl_{2}}\)可形成\(\rm{A}\)、\(\rm{B}\)两种同分异构体,其性质对比如下。

              \(\rm{①Pt(NH_{3})_{2}Cl_{2}}\)的空间构型为______________\(\rm{(}\)填字母\(\rm{)}\)。

              \(\rm{a.}\)平面四边形 \(\rm{b.}\)四面体形

              \(\rm{②}\)淡黄色固体分子的几何构型图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③}\)该配合物的中心原子铂\(\rm{(Pt)}\)形成单质时,原子的堆积方式与金、银原子的堆积方式相同,该堆积方式的名称为_______________,铂晶胞的空间利用率为_______________。

            • 2.

              已知\(\rm{A}\)、\(\rm{B}\)、\(\rm{C}\)、\(\rm{D}\)四种元素均为短周期元素,原子序数依次递增,\(\rm{E}\)为前\(\rm{30}\)号元素\(\rm{.5}\)种元素的部分特点:

              元素

              特点

              \(\rm{A}\)

              其气态氢化物呈三角锥形,水溶液显碱性

              \(\rm{B}\)

              基态原子核外有三个能级,其中最外层电子数等于次外层电子数的\(\rm{3}\)倍

              \(\rm{C}\)

              基态原子占据两种形状的原子轨道,且最外层电子数等于最内层电子数

              \(\rm{D}\)

              元素原子的外围电子层排布式为\(\rm{ns^{n-1}np^{n-1}}\)

              \(\rm{E}\)

              原子\(\rm{M}\)能级层为全充满状态且核外的未成对电子只有一个

              \(\rm{(1)AF_{3}}\)分子中\(\rm{A}\)的杂化类型为________,该分子的空间构型为________.

              \(\rm{(2)}\)基态\(\rm{E}\)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rm{.}\)第一电离能:\(\rm{A}\)________\(\rm{B(}\)填“\(\rm{ > }\)”或“\(\rm{ < }\)”“\(\rm{=}\)”\(\rm{)}\).

              \(\rm{(3)A}\)、\(\rm{B}\)、\(\rm{D}\)电负性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rm{(}\)用元素符号表示\(\rm{)}\).

              \(\rm{(4)D}\)和\(\rm{A}\)形成的化合物常用作高温耐火材料,化学性质稳定,据此推测它应属于________晶体.

              \(\rm{(5)E}\)元素与\(\rm{A}\)元素形成某种化合物的晶胞结构如图所示\(\rm{(}\)大黑球代表\(\rm{E}\)原子\(\rm{)}\),若该晶体的密度为\(\rm{ρg·cm^{-3}}\),则该晶胞的体积是________\(\rm{cm^{3}}\).

            • 3.

              铀是原子反应堆的原料,常见铀的化合物有\(\rm{UF_{4}}\)、\(\rm{UO_{2}}\)及\(\rm{(NH_{4})_{4}[UO_{2}(CO_{3})_{3}]}\)等。

              回答下列问题:

              \(\rm{(1)UF_{4}}\)用\(\rm{Mg}\) 或\(\rm{Ca}\)还原可得金属铀。与钙同周期基态原子的未成对电子数为\(\rm{2}\) 的元素共有___种;原子序数为镁元素的二倍的元素的基态原子价电子排布图为_______。

              \(\rm{(2)}\)已知:\(\rm{2UO_{2}+5NH_{4}HF_{2}}\) \(\rm{\xrightarrow[]{{150}^{0}C} 2UF_{4}·NH_{4}F+3NH_{3}↑+}\) \(\rm{4H_{2}O}\) \(\rm{↑}\)

              \(\rm{HF_{2}^{-}}\)的结构为\(\rm{[F-H…F]^{-}}\)

              \(\rm{①NH_{4}HF_{2}}\)中含有的化学键有__\(\rm{(}\)填选项字母\(\rm{)}\)。

              A.氢键      \(\rm{B.}\)配位键     \(\rm{C.}\)共价键     \(\rm{D.}\)离子键     \(\rm{E.}\)金属键

              \(\rm{②}\)与氧同周期,且第一电离能比氧大的元素有______种。

              \(\rm{(3)}\)已知:\(\rm{3(NH_{4})_{4}[UO_{2}(CO_{3})_{3}]\xrightarrow[]{{800}^{0}C} 3UO_{2}+10NH_{3}↑+9CO_{2}↑+N_{2}↑+9H_{2}O}\) \(\rm{↑}\)

              \(\rm{①}\)写出与\(\rm{NH_{4}^{+}}\)互为等电子体的一种分子和一种离子的化学式______、_______。

              \(\rm{②}\)物质中与\(\rm{CO_{3}^{2-}}\) 的碳原子杂化类型相同和不同的碳原子的个数比为______。

              \(\rm{③}\)分解所得的气态化合物的分子键角由小到大的顺序为_________\(\rm{(}\)填化学式\(\rm{)}\)

              \(\rm{(4)C}\)元素与\(\rm{N}\)元素形成的某种晶体的晶胞如图所示\(\rm{(8}\)个碳原子位于立方体的顶点,\(\rm{4}\) 个碳原子位于立方体的面心,\(\rm{4}\) 个氮原子在立方体内\(\rm{)}\),该晶体硬度超过金刚石,成为首屈一指的超硬新材料。

              \(\rm{①}\)晶胞中\(\rm{C}\) 原子的配位数为______。该晶体硬度超过金刚石的原因是_________。

              \(\rm{②}\)已知该晶胞的密度为\(\rm{d}\) \(\rm{g/cm^{3}}\),\(\rm{N}\)原子的半径为\(\rm{r_{1}cm}\),\(\rm{C}\)原子的半径为\(\rm{r_{2}cm}\),设\(\rm{N_{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则该晶胞的空间利用率为_______\(\rm{(}\)用含\(\rm{d}\)、\(\rm{r_{1}}\)、\(\rm{r_{2}}\)、\(\rm{N_{A}}\)的代数式表示,不必化简\(\rm{)}\)。
            • 4.

              图表法、图像法是常用的科学研究方法。

              \(\rm{(1)}\)短周期某主族元素\(\rm{M}\)的电离能情况如下图所示。则\(\rm{M}\)元素位于周期表的第________族。

                                       

              \(\rm{(2)}\)下图是研究部分主族元素氢化物的沸点变化规律的图像,折线\(\rm{c}\)可以表达出第________族元素气态氢化物的沸点变化规律。两位同学对某主族元素氢化物的沸点的变化趋势画出了两条折线\(\rm{(a}\)和\(\rm{b)}\),你认为正确的是折线___________\(\rm{(}\)填\(\rm{a}\)或\(\rm{b)}\)。

            • 5.

              根据下列五种元素的第一至第四电离能数据\(\rm{(}\)单位:\(\rm{kJ·mol^{-1})}\),回答下列各题:

              元素代号

              \(\rm{I}\)\(\rm{{\,\!}_{1}}\)

              \(\rm{I}\)\(\rm{{\,\!}_{2}}\)

               

               \(\rm{I}\)\(\rm{{\,\!}_{3}}\)

              \(\rm{I}\)\(\rm{{\,\!}_{4}}\)

              \(\rm{Q}\)

              \(\rm{2080}\)

              \(\rm{4000}\)

              \(\rm{6100}\)

              \(\rm{9400}\)

              \(\rm{R}\)

              \(\rm{500}\)

              \(\rm{4600}\)

              \(\rm{69}\) \(\rm{00}\)

              \(\rm{9500}\)

              \(\rm{S}\)

              \(\rm{740}\)

              \(\rm{1500}\)

              \(\rm{7700}\)

              \(\rm{10500}\)

              \(\rm{T}\)

              \(\rm{580}\)

              \(\rm{1800}\)

              \(\rm{2700}\)

              \(\rm{11600}\)

              \(\rm{U}\)

              \(\rm{420}\)

              \(\rm{3100}\)

              \(\rm{4400}\)

              \(\rm{5900}\)


              \(\rm{(1)}\)在周期表中,最可能处于同一族的是________。

              A.\(\rm{Q}\)和\(\rm{R}\)         \(\rm{B.S}\)和\(\rm{T}\)

              C.\(\rm{T}\)和\(\rm{U}\)         \(\rm{D.R}\)和\(\rm{T}\)          \(\rm{E.R}\)和\(\rm{U}\)

              \(\rm{(2)}\)下列离子的氧化性最弱的是________。

              A.\(\rm{S^{2+}}\)          \(\rm{B.R^{2+\;\;\;\;\;\;\;\;\;\;\;\;\;\;\;}}\)C.\(\rm{T^{3+}}\)          \(\rm{D.U^{+}}\)

              \(\rm{(3)}\)下列元素中,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与\(\rm{Q}\)元素最相似的是________。

              A.硼           \(\rm{B.}\)铍        \(\rm{C.}\)氦          \(\rm{D.}\)氢

              \(\rm{(4)}\)每种元素都出现相邻两个电离能的数据相差较大的情况,这一事实从一个侧面说明:__________

              如果\(\rm{U}\)元素是短周期元素,你估计它的第\(\rm{2}\)次电离能飞跃数据将发生在失去第______个电子时。

              \(\rm{(5)}\)如果\(\rm{R}\)、\(\rm{S}\)、\(\rm{T}\)是同周期的三种主族元素,则它们的原子序数由小到大的顺序是__________,其中元素________的第一电离能异常高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

              有\(\rm{A}\)、\(\rm{B}\)、\(\rm{C}\)、\(\rm{D}\)、\(\rm{E}\)、\(\rm{F}\)六种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元素\(\rm{(}\)原子序数均小于\(\rm{36)}\)。\(\rm{A}\)的基态原子\(\rm{2p}\)能级有\(\rm{3}\)个单电子\(\rm{;C}\)的基态原子\(\rm{2p}\)能级有\(\rm{1}\)个单电子\(\rm{;E}\)的\(\rm{d}\)能级有一对成对电子\(\rm{;D}\)元素与\(\rm{E}\)同周期,价电子数为\(\rm{2;F}\)元素与\(\rm{B}\)同主族。则:

              \(\rm{(1)}\)写出与\(\rm{F}\)元素同族,比\(\rm{F}\)元素多两个周期的元素的基态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式 _______________

              \(\rm{(2)A}\)、\(\rm{B}\)、\(\rm{C}\)三元素第一电离能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rm{(}\)用元素符号表示\(\rm{)}\)。

              \(\rm{(3)A}\)元素的一种氢化物为\(\rm{A_{2}H_{4}}\),其中\(\rm{A}\)原子的杂化类型是_______________,

              \(\rm{(4)}\)写出由短周期元素形成的两种与\(\rm{AB_{2}^{-}}\)互为等电子体的分子的化学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5)E}\)元素有\(\rm{δ}\)、\(\rm{γ}\)、\(\rm{α}\)三种同素异形体,晶胞结构如下图所示。三种晶体的晶胞中所含有的\(\rm{E}\)原子数之比为___________________

            • 7.

              \(\rm{(1)A}\)、\(\rm{B}\)均为短周期金属元素。依据下表数据,写出\(\rm{B}\)原子的电子排布式__________。

              电离能\(\rm{/kJ⋅mol^{-1}}\)

              \(\rm{I}\)1

              \(\rm{I}\)2

              \(\rm{I}\)3

              \(\rm{I}\)4

              \(\rm{A}\)

              \(\rm{932}\)

              \(\rm{1821}\)

              \(\rm{15390}\)

              \(\rm{21771}\)

              \(\rm{B}\)

              \(\rm{738}\)

              \(\rm{1451}\)

              \(\rm{7733}\)

              \(\rm{10540}\)

              \(\rm{(2)}\)甲硅烷\(\rm{(SiH_{4})}\)的结构与甲烷相似。\(\rm{SiH_{4}}\)分子中\(\rm{H}\)原子的\(\rm{1s}\)轨道与\(\rm{Si}\)原子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轨道重叠形成\(\rm{Si—H σ}\)键;甲硅烷能与硝酸银发生如下反应:\(\rm{SiH_{4}+8AgNO_{3}+2H_{2}O = 8Ag↓+SiO_{2}↓+8HNO_{3}}\)该反应中氢元素被氧化,由此可判断电负性:\(\rm{Si}\)________\(\rm{H(}\)填“\(\rm{ > }\)”、“\(\rm{ < }\)”或“\(\rm{=}\)”\(\rm{)}\)。

              \(\rm{(3)CO}\)的结构可表示为\(\rm{C≡O}\),\(\rm{N_{2}}\)的结构可表示为\(\rm{N≡N}\)。下表是两者的键能数据:\(\rm{(}\)单位:\(\rm{kJ·mol}\)\(\rm{{\,\!}^{-1}}\)\(\rm{)}\)

               

              \(\rm{A—B}\)

              \(\rm{A}\) \(\rm{B}\)

              \(\rm{A≡B}\)

              \(\rm{CO}\)

              \(\rm{357.7}\)

              \(\rm{798.9}\)

              \(\rm{1 071.9}\)

              \(\rm{N_{2}}\)

              \(\rm{154.8}\)

              \(\rm{418.4}\)

              \(\rm{941.7}\)

              结合数据说明\(\rm{CO}\)比\(\rm{N_{2}}\)活泼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4)}\)已知若\(\rm{d}\)轨道参与杂化,能大大提高中心原子的成键能力。试解释为什么\(\rm{BF_{3}}\)、\(\rm{SiF_{4}}\)水解的产物中,除了相应的酸外,前者生成\(\rm{BF_{4}^{-}}\)后者却是生成\(\rm{SiF_{6}^{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

              金属互化物属于合金的一种,大多数以金属键结合,如\(\rm{Cu_{9}Al_{4}}\)、\(\rm{Cu_{5}Zn_{8}}\)等,它们的合成对超导材料、贮氢合金的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

              \(\rm{(1)}\)某金属互化物具有自范性,原子在三维空间里呈周期性有序排列,该金属互化物属于______\(\rm{(}\)填“晶体”或“非晶体”\(\rm{)}\)。

              \(\rm{(2)}\)基态铜原子核外有_____种运动状态的电子,基态铝原子有____个未成对电子。

              \(\rm{(3)}\)锌能与类卤素\(\rm{(CN)_{2}}\)反应生成\(\rm{Zn(CN)_{2}}\)。写出\(\rm{(CN)_{2}}\)的结构式__________,\(\rm{1mol(CN)_{2}}\)分子中含有\(\rm{π}\)键的数目为______。

              \(\rm{(4)}\)配合物\(\rm{[Cu(En)_{2}]SO_{4}}\)的名称是硫酸二乙二胺合铜\(\rm{(}\)Ⅱ\(\rm{)}\),是铜的一种重要化合物。其中\(\rm{En}\) 是乙二胺\(\rm{(H_{2}N-CH_{2}-CH_{2}-NH_{2})}\)的简写。

              \(\rm{①}\)该配合物中含有化学键有________\(\rm{(}\)填字母编号\(\rm{)}\)。

              A.离子键    \(\rm{B.}\)极性共价键      \(\rm{C.}\)非极性共价键     \(\rm{D.}\)配位键     \(\rm{E.}\)金属键

              \(\rm{②}\)配体乙二胺分子中氮原子、碳原子轨道的杂化类型分别为_____、____。

              \(\rm{③}\)乙二胺和甲胺\(\rm{[N(CH_{3})_{3}]}\)均属于胺,且相对分子质量相近,但乙二胺比三甲胺的沸点高得多,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rm{(5)}\)铜与金形成的金属互化物的晶胞结构如图所示,其化学式为__________,每个金原子周围与之最近且等距的金原子有_____个。其晶胞边长为\(\rm{anm}\),该金属互化物的密度为______________\(\rm{g·cm^{-3}(}\)用含\(\rm{a}\)、\(\rm{N_{A}}\)的代数式表示\(\rm{)}\)。

            • 9.

              自然界中不存在氟的单质,得到单质氟共经历了一百多年时间,不少科学家为此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在\(\rm{1886}\)年法国的化学家\(\rm{Moissa}\)终于发明了摩式电炉,用电解法成功的制取了单质氟,因此荣获\(\rm{1906}\)年诺贝尔化学奖,氟及其化合物在生产及生活中有着广泛的用途,请回答下列问题:

              \(\rm{(1)}\)氟磷灰石可用于制取磷肥,其中\(\rm{Ca}\)原子的\(\rm{L}\)层电子排布式为______。\(\rm{P}\)原子有个未成对电子,\(\rm{PO_{4}^{3-}}\)的中心\(\rm{P}\)原子的杂化方式为______。

              \(\rm{(2)}\)氟气可以用于制取火箭燃料的氧化剂\(\rm{ClF_{3}}\)和\(\rm{BrF_{3}}\),其中沸点较高的是______\(\rm{(}\)填化学式\(\rm{)}\),原因是____________。

              \(\rm{(3)}\)氟气可以用于制取惰性强于\(\rm{N_{2}}\)的保护气\(\rm{SF_{6}}\);可以用于制取聚合反应的催化剂\(\rm{PF_{3}}\),可以作为工业制取硅单质的中间\(\rm{(SiCl_{4})}\)的原料。

                  \(\rm{①SiCl_{4}}\)分子的空间构型为__________________。

                  \(\rm{②F}\)、\(\rm{S}\)、\(\rm{P}\)、\(\rm{Si}\)的第一电离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

              \(\rm{(4)}\)氟气可以用于制取高化学稳定性材料聚四氟乙烯的原料四氟乙烯\(\rm{(CF_{2}=CF_{2})}\),\(\rm{50g}\)四氟乙烯含\(\rm{σ}\)键的数目为__________________。

              \(\rm{(5)}\)工业上电解\(\rm{Al_{2}O_{3}}\)制取单质铝,常利用冰晶石\(\rm{NaAlF_{6}}\)降低\(\rm{Al_{2}O_{3}}\)的熔点。\(\rm{Na}\)、\(\rm{Al}\)、\(\rm{F}\)的电负性由小到大的顺序为______,工业上不用电解\(\rm{AlCl_{3}}\)制取铝的原因为__________________。

              \(\rm{(6)}\)已知\(\rm{CaF_{2}}\)晶体常用于助熔剂,其晶胞结构如图所示。

              已知\(\rm{F}\)原子和\(\rm{Ca}\)原子之间的距离为\(\rm{a pm}\),在晶胞体对角线的\(\rm{1/4}\)、\(\rm{3/4}\)两点分别有一个\(\rm{F^{-}}\),阿伏加德罗常数为\(\rm{N_{A}}\),则晶体的密度为______ \(\rm{g·cm^{-3}}\)。

            • 10.

              过渡元素及其化合物具有广泛的用途。

              图甲                                              图乙                           图丙

              \(\rm{(1)}\)丁二酮肟镍是一种鲜红色沉淀,可用来检验\(\rm{Ni^{2+}}\),其分子结构见图甲。分子内微粒之间存在的作用力有          \(\rm{(}\)填字母\(\rm{)}\)。

              \(\rm{a.}\)离子键 \(\rm{b.}\)共价键 \(\rm{c.}\)配位键 \(\rm{d.}\)氢键

              \(\rm{(2)}\)铁元素的三价离子可与\(\rm{KSCN}\)、苯酚溶液发生显色反应。

              \(\rm{①}\)从结构角度分析\(\rm{Fe^{3+}}\)较\(\rm{Fe^{2+}}\)稳定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②}\)图乙是\(\rm{SCN^{-}}\)与\(\rm{Fe^{3+}}\)形成的一种配合物,画出该配合物中的配位键\(\rm{(}\)以箭头表示\(\rm{)}\)。

              \(\rm{③}\)铁和氨气在\(\rm{640℃}\)可发生置换反应,产物之一的晶胞结构如图丙所示,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rm{④}\)写出\(\rm{FeCl3}\)与苯酚反应生成 \(\rm{[Fe(OC6H5)6]3-}\)的化学方程式: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