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甲醛\(\rm{(HCHO)}\)与葡萄糖相似,具有强还原性,\(\rm{40%}\)的甲醛溶液沸点为\(\rm{96℃}\),易挥发。为探究过量甲醛和新制\(\rm{Cu(OH)_{2}}\)反应的产物,进行如下研究。

              \(\rm{(1)}\)在图\(\rm{A}\)装置中进行实验,向\(\rm{a}\)中加入\(\rm{50mL 0.5mol/L CuSO_{4}}\),溶液和\(\rm{100mL 5mol/L NaOH}\)溶液,振荡,再加入\(\rm{50mL40%}\)的甲醛溶液,缓慢加热\(\rm{a}\),在\(\rm{65℃}\)时回流\(\rm{20}\)分钟后冷却至室温。反应过程中观察到有棕色固体生成,最后变成红色,并有气体产生。


              \(\rm{①A}\)装置中仪器\(\rm{b}\)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

              \(\rm{②}\)本实验中仪器\(\rm{a}\)应该选用下列哪种规格________\(\rm{(}\)填标号\(\rm{)}\)。

              A.\(\rm{100mL}\)

              B.\(\rm{250mL}\)

              C.\(\rm{500mL}\)

              D.\(\rm{1000mL}\)

              \(\rm{(2)}\)查阅资料发现气体产物主要是由副反应产生的,为验证气体产物中含\(\rm{H_{2}}\)不含\(\rm{CO}\),将装置\(\rm{A}\)和如上图所示的装置连接后进行实验。依次连接的合理顺序为\(\rm{A→}\)____\(\rm{→}\)____\(\rm{→}\)____\(\rm{→}\)____\(\rm{→}\)____\(\rm{G}\)。

              \(\rm{F}\)中的试剂是\(\rm{CuO}\),能说明气体产物中含\(\rm{H_{2}}\)不含\(\rm{CO}\)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

              \(\rm{(3)}\)为研究红色固体产物的组成,某兴趣小组进行如下实验进行验证\(\rm{(}\)以下每步均充分反应\(\rm{)}\):

              已知:\(\rm{Cu_{2}O \xrightarrow[]{易溶于浓氨水} [Cu(NH_{3})_{4}]^{+}(}\)无色\(\rm{) \xrightarrow[]{在空气中} [Cu(NH_{3})_{4}]^{2+}(}\)蓝色\(\rm{)}\)。

              \(\rm{①}\)摇动锥形瓶\(\rm{ⅰ}\)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②}\)锥形瓶\(\rm{ⅱ}\)中固体完全溶解得到深蓝色溶液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③}\)将容量瓶\(\rm{ⅱ}\)中的溶液稀释\(\rm{10}\)倍后,溶液的颜色与容量瓶\(\rm{ⅰ}\)中的相近。由此可知固体产物的成分及物质的量之比约为______________。

            • 2.

              苯乙酸铜是合成优良催化剂、传感材料\(\rm{——}\)纳米氧化铜的重要前驱体。下面是它的一种实验室合成路线:

              制备苯乙酸的装置示意图如下\(\rm{(}\)加热和夹持装置等略\(\rm{)}\):已知:苯乙酸的熔点为\(\rm{76.5 ℃}\),微溶于冷水,溶于乙醇。


              实验步骤:

              Ⅰ\(\rm{.}\)制苯乙酸粗品         

              在\(\rm{250 mL}\)三颈瓶\(\rm{a}\)中加入\(\rm{70 mL70\%}\)硫酸,加入碎瓷片,将\(\rm{a}\)中的溶液加热至\(\rm{100 ℃}\),通过仪器\(\rm{b}\)缓缓滴加\(\rm{40 g}\) 苯乙腈到硫酸溶液中,然后升温至\(\rm{130℃}\)继续反应。反应结束后加适量冷水,立即析出苯乙酸晶体,再分离出苯乙酸粗品。

              Ⅱ\(\rm{.}\)提纯苯乙酸

              Ⅲ\(\rm{.}\)制苯乙酸铜

              将苯乙酸加入到乙醇与水的混合溶剂中,充分溶解后,加入\(\rm{Cu(OH)_{2}}\)搅拌\(\rm{30 min}\),过滤,滤液静置一段时间,析出苯乙酸铜晶体。

              回答下列问题:

              \(\rm{(1)}\)配制\(\rm{70\%}\)硫酸时,加入蒸馏水与浓硫酸的先后顺序是_________。

              \(\rm{(2)}\)加入碎瓷片的作用是____________;如果加热一段时间后发现忘记加瓷片,应该采取的正确操作是____________\(\rm{(}\)填答案标号\(\rm{)}\)。

               \(\rm{A.}\)立即补加  \(\rm{B.}\) 冷却后补加   \(\rm{C.}\) 不需补加   \(\rm{D.}\) 重新配料实验

              \(\rm{(3)}\)仪器\(\rm{c}\)的名称是 ______ ,其作用是________ 。

              \(\rm{(4)}\)下列仪器中,不能用于分离苯乙酸粗品的是___________  。

              A.蒸馏烧瓶 \(\rm{B.}\)漏斗   \(\rm{C.}\)烧杯   \(\rm{D.}\)玻璃棒

              \(\rm{(5)}\)提纯粗苯乙酸操作的方法名称是____ ,最终得到\(\rm{44g}\)纯品,则苯乙酸的产率是_____ \(\rm{\%(}\)小数点后保留一位有效数字\(\rm{)}\)。

              \(\rm{(6)}\)制苯乙酸铜时,混合溶剂中乙醇的作用是 _______。

            • 3.

              某同学根据下列实验目的,从图中选择装置设计实验方案:

              \(\rm{(}\)Ⅰ\(\rm{)}\)为了制取纯净的乙炔\(\rm{(}\)不考虑杂质水蒸气\(\rm{)}\),设计实验方案:

              \(\rm{①}\)写出电石中的杂质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rm{②}\)如图所示装置中可用来收集乙炔的装置是________\(\rm{(}\)填字母代号\(\rm{)}\)。

              \(\rm{③}\)选择装置,连接管口顺序\(\rm{a→}\)________\(\rm{(}\)气流方向从左至右\(\rm{)}\)。

              \(\rm{(2)}\)为探究乙炔与溴反应的本质。某同学设计的方案是\(\rm{A→F→C→B}\)。

              \(\rm{①}\)能证明乙炔与溴水发生反应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

              \(\rm{②}\)为了探究乙炔与溴水发生的反应是加成反应还是取代反应,该同学进行如下操作:

              \(\rm{a.}\)测定反应前\(\rm{B}\)瓶溴水的\(\rm{pH}\);

              \(\rm{b.}\)连接装置将纯净的乙炔通入\(\rm{B}\)瓶;

              \(\rm{c.}\)________。

              他的实验依据是________\(\rm{(}\)结合必要文字和化学方程式说明\(\rm{)}\)。

            • 4.

              \(\rm{(1)}\)实验前必须对整套装置进行气密性检验,操作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

              \(\rm{(2)}\)圆底烧瓶中盛装水,该装置受热后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rm{;}\)烧瓶底部放置了几片碎瓷片,碎瓷片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

            • 5.

              硫酸亚铁铵\(\rm{[(NH_{4})_{2}Fe(SO_{4})_{2}]}\)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用途十分广泛。它可以作净水剂,在无机化学工业中,它是制取其它铁化合物的原料。

              【査阅资料】隔绝空气加热至\(\rm{500℃}\)时硫酸亚铁铵能完全分解,分解产物中含有铁氧化物、硫氧化物、氨气和水蒸气等。

              【实验探究】某化学小组选用下图所示部分装置进行实验\(\rm{(}\)部分夹持装置略\(\rm{)}\)

              \(\rm{(1)}\)验证分解产物中含有氨气和水蒸气,并探究残留固体成分。

              \(\rm{①}\)所选用装置的正确连接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rm{(}\)填装置的字母序号\(\rm{)}\)。

              \(\rm{②A}\)中固体完全分解后变为红棕色粉末,设计实验证明\(\rm{A}\)中残留固体仅为\(\rm{Fe_{2}O_{3}}\),而不含\(\rm{FeO}\)或\(\rm{Fe_{3}O_{4}}\):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rm{(2)}\)探究分解产物中的硫氧化物,连接装置\(\rm{A—E—F—B}\)进行实验。

              \(\rm{①}\)实验过程中观察到:\(\rm{E}\)中没有明显现象,\(\rm{F}\)中溶液褪色,据此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                                                   

              \(\rm{②}\)实验证明\(\rm{(NH_{4})_{2}Fe(SO_{4})_{2}}\)受热分解除上述产物外,还有\(\rm{N_{2}}\)生成,写出\(\rm{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3)}\)已知\(\rm{BaSO_{3}}\)、\(\rm{BaSO_{4}}\)均难溶于水,化学小组利用上述实验分离出的\(\rm{SO_{2}}\)气体,进行与可溶性钡盐溶液反应的探究实验。

              序号

              步骤

              现象

              \(\rm{I}\)

              向上述装置内充\(\rm{SO_{2}}\)气体

              \(\rm{G}\)中:有气泡冒出,产生白色沉淀;\(\rm{H}\)中:有气泡冒出,产生白色沉淀;液面上方先略显红棕色,后逐渐消失

              从\(\rm{G}\)、\(\rm{H}\)中过滤出白色沉淀,分别加入稀盐酸中

              G、\(\rm{H}\)中的白色沉淀均不溶解

              \(\rm{①}\)步骤Ⅱ的现象说明实验中产生的白色沉淀是__________\(\rm{(}\)填化学式\(\rm{)}\)。

              \(\rm{②}\)关于\(\rm{G}\)中有白色沉淀产生的原因,你认为可能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③}\)写出\(\rm{H}\)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

              硼位于Ⅲ\(\rm{A}\)族,三卤化硼是结构化学的研究热点,也是重要的化工原料\(\rm{.}\)三氯化硼\(\rm{(BCl_{3})}\)

              可用于制取乙硼烷\(\rm{(B_{2}H_{6})}\),也可作有机合成的催化剂.

              查阅资料:\(\rm{①BCl_{3}}\)的沸点为\(\rm{12.5℃}\),熔点为\(\rm{-107.3℃}\); \(\rm{②2B+6HCl═2BCl_{3}↑+3H_{2}↑}\)

              \(\rm{③}\)硼与铝的性质相似,也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设计实验:某同学设计如图所示装置利用氯气和单质硼反应制备三氯化硼.

                  

              请回答下列问题:

              \(\rm{(1)}\)常温下,高锰酸钾固体粉末与浓盐酸的反应可替代\(\rm{A}\)装置中的反应,且不需要加热,两反应产物中锰的价态相同\(\rm{.}\)写出高锰酸钾固体粉末与浓盐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rm{(2)E}\)装置的作用是            \(\rm{.}\)如果拆去\(\rm{B}\)装置,可能的后果是         

              \(\rm{(3)}\)可用一个盛装        \(\rm{(}\)填试剂名称\(\rm{)}\)的干燥管代替\(\rm{F}\)和\(\rm{G}\)装置,使实验更简便.

              \(\rm{(4)}\)三氯化硼遇水剧烈反应生成硼酸\(\rm{(H_{3}BO_{3})}\)和白雾,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rm{(5)}\)为了顺利完成实验,正确的操作是   \(\rm{(}\)填序号\(\rm{)}\)

              \(\rm{①}\)先点燃\(\rm{A}\)处酒精灯,后点燃\(\rm{D}\)处酒精灯     \(\rm{②}\)同时点燃\(\rm{A}\)、\(\rm{D}\)处酒精灯

              \(\rm{③}\)先点燃\(\rm{D}\)处酒精灯,后点燃\(\rm{A}\)处酒精灯

              \(\rm{(6)}\)请补充完整下面的实验,以验证制得产品中是否含硼粉: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滴加浓      \(\rm{(}\)填化学式\(\rm{)}\)溶液,若有气泡,则样品中含有硼粉;若无气泡,则样品中不含硼粉.

            • 7.

              正丁醚常用作有机反应的溶剂。实验室制备正丁醚的反应和主要实验装置如下:

              \(\rm{2C{H}_{3}C{H}_{2}C{H}_{2}C{H}_{2}OH \underset{浓硫酸}{\overset{{135}^{o}C}{⇌}}{\left(C{H}_{3}C{H}_{2}C{H}_{2}C{H}_{2}\right)}_{2}O+{H}_{2}O}\)



              反应物和产物的相关数据如下:

               

              相对分子质量

              沸点\(\rm{/℃}\)

              密度\(\rm{/(g·cm^{-3})}\)

              水中溶解性

              正丁醇

              \(\rm{74}\)

              \(\rm{117.2}\)

              \(\rm{0.8109}\)

              微溶

              正丁醚

              \(\rm{130}\)

              \(\rm{142.0}\)

              \(\rm{0.7704}\)

              几乎不溶

              实验步骤:

              \(\rm{①}\)将一定量的浓硫酸和正丁醇,按一定顺序添加到\(\rm{A}\)中,并加几粒沸石。

              \(\rm{②}\)加热\(\rm{A}\)中反应液,迅速升温至\(\rm{135℃}\),维持反应一段时间。分离提纯:

              \(\rm{③}\)待\(\rm{A}\)中液体冷却后将其缓慢倒入盛有一定量水的分液漏斗中,振摇后静置,分液得粗产物。

              \(\rm{④}\)粗产物依次用蒸馏水、\(\rm{NaOH}\)溶液和蒸馏水洗涤,分液后再加入一定质量的无水氯化钙颗粒,静置一段时间后弃去氯化钙。

              \(\rm{⑤}\)将上述处理过的粗产物进行蒸馏,收集馏分,得正丁醚。

              请回答:

              \(\rm{(1)}\)步骤\(\rm{①}\)中浓硫酸和正丁醇的添加顺序为________。

              \(\rm{(2)}\)加热\(\rm{A}\)前,需先从________\(\rm{(}\)填“\(\rm{a}\)”或“\(\rm{b}\)”\(\rm{)}\)口向\(\rm{B}\)中通入水。

              \(\rm{(3)}\)步骤\(\rm{②}\)中,若温度控制不当,最容易产生副产物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

              \(\rm{(4)}\)分液漏斗在使用前须清洗干净并________,步骤\(\rm{③}\)中粗产物应从分液漏斗的________\(\rm{(}\)填“上”或“下”\(\rm{)}\)口分离出。

              \(\rm{(5)}\)步骤\(\rm{④}\)中加入\(\rm{NaOH}\)溶液洗涤的目的为________。

              \(\rm{(6)}\)步骤\(\rm{⑤}\)中,加热蒸馏时应收集________\(\rm{(}\)填选项字母\(\rm{)}\)左右的馏分。

              \(\rm{a.100℃}\)    \(\rm{b.117℃}\)    \(\rm{C.135℃}\)    \(\rm{d.142℃}\)

              \(\rm{(7)}\)反应过程中会观察到分水器中收集到液体物质,且分为上下两层,随着反应的进行,分水器中液体逐渐增多至充满时,上层液体会从左侧支管自动流回\(\rm{A}\)。分水器中上层液体的主要成分为________,下层液体的主要成分为________。

            • 8.

              在接触法制硫酸的生产中,\(\rm{SO_{2}}\)转化成\(\rm{SO_{3}}\)转化率的大小直接决定生产效率。某研究小组用下图装置模拟生产过程中测定\(\rm{SO_{2}}\)转化成\(\rm{SO_{3}}\)的转化率。已知\(\rm{SO_{3}}\)的熔点是\(\rm{16.8℃}\),沸点是\(\rm{44.8℃}\)。发生装置中所涉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rm{Na_{2}SO_{3}(s) + H_{2}SO_{4}(75\%)==Na_{2}SO_{4} + SO_{2}↑+ H_{2}O}\)

              \(\rm{(1)}\)Ⅱ中的试剂是              ,仪器Ⅵ的名称为                   。  

              \(\rm{(2)}\)根据实验需要,应该在Ⅳ、Ⅴ处连接合适的装置。请从下图\(\rm{A~D}\)装置中选择最适合装置并将序号填入下面的空格中,Ⅳ、Ⅴ处连接的装置分别是         

              \(\rm{(3)}\)为了提高\(\rm{SO_{2}}\)的转化率,实验时在:\(\rm{①}\)滴加浓硫酸;\(\rm{②}\)加热催化剂的步骤中,应采取的操作是先_______后_________\(\rm{(}\)填编号\(\rm{)}\)。

              \(\rm{(4)}\)实验结束后,如果把收集\(\rm{SO_{3}}\)的试管敞口露置于空气中,能够看到管口有大量的白雾,产生此现象的原因是                                                

              \(\rm{(5)}\)用\(\rm{18.9gNa_{2}SO_{3}}\)粉末与足量较浓的硫酸进行此实验,当反应结束时,继续通入\(\rm{O_{2}}\)一段时间后测得装置Ⅴ增重了\(\rm{7.2g}\),则实验测得\(\rm{SO_{2}}\)的转化率为              

            • 9.

              下图的装置可用来检验浓硫酸与木炭粉在加热条件下反应产生的所有气体产物,填写下列空白:



              \(\rm{(1)}\)浓硫酸与木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2)}\)仪器的连接顺序为_____\(\rm{→}\)_____\(\rm{→}\)_____\(\rm{→}\)_______

              \(\rm{(3)}\)装置\(\rm{②}\)中所装固体药品是________

              \(\rm{(4)}\)若没有装置\(\rm{C}\),则\(\rm{B}\)中出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现象,且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依然可以证明\(\rm{CO2}\)的存在。

              \(\rm{(5)}\)如果装置中\(\rm{①}\)、\(\rm{②}\)、\(\rm{③}\)三部分仪器的连接顺序为\(\rm{①}\)、\(\rm{②}\)、\(\rm{③}\),则可以检出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不能检出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6)}\)如果将仪器的连接顺序变为\(\rm{②}\)、\(\rm{③}\)、\(\rm{①}\),则可以检出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不能检出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7)}\)如果将仪器的连接顺序变为\(\rm{①}\)、\(\rm{③}\)、\(\rm{②}\),则可以检出的物质是\(\rm{\_}\)_____________;不能检出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8)}\)若将二氧化硫通入含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溶液红色褪去,则表现了二氧化硫的____________性质,请设计实验证明该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

              草酸\(\rm{(}\)乙二酸\(\rm{)}\)存在于自然界的植物中,其\(\rm{K_{1}=5.4×10^{-2}}\),\(\rm{K_{2}=5.4×10^{-5}}\)。草酸的钠盐和钾盐易溶于水,而其钙盐难溶于水。草酸晶体\(\rm{(H_{2}C_{2}O_{4}⋅2H_{2}O)}\)无色,熔点为\(\rm{101℃}\),易溶于水,受热脱水、升华,\(\rm{170℃}\)以上分解。请回答下列问题:

              \(\rm{(1)}\)甲组同学按照上图所示装置,通过实验检验草酸晶体的分解产物。装置\(\rm{C}\)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装置\(\rm{B}\)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__。

              \(\rm{(2)}\)乙组同学认为草酸晶体分解产物中还有\(\rm{CO}\),为进行验证,选用甲组实验中的装置\(\rm{A}\)、\(\rm{B}\)和下图所示的部分装置\(\rm{(}\)可以重复选用\(\rm{)}\)进行实验。

              \(\rm{①}\)乙组同学的实验装置中,依次连接的合理顺序为\(\rm{A}\)、\(\rm{B}\)___________\(\rm{ H }\)_____  ______。

              \(\rm{②}\)能证明草酸晶体分解产物中有\(\rm{CO}\)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

              \(\rm{(3)}\)设计实验证明:\(\rm{①}\)草酸的酸性比碳酸的强_____________。

              \(\rm{②}\)草酸为二元酸___________________。

              \(\rm{(4)}\)草酸和草酸钠\(\rm{(Na_{2}C_{2}O_{4})}\)可以在酸性条件下和\(\rm{KMnO_{4}}\)溶液反应, \(\rm{KMnO_{4}}\)溶液和草酸钠溶液在稀硫酸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

              \(\rm{(5)}\)实验室常用固体草酸钠测定\(\rm{KMnO_{4}}\)溶液的浓度。准确称取\(\rm{0.2000g}\)草酸钠,放入锥形瓶中,加入\(\rm{100mL}\)稀硫酸溶解,用配制好的\(\rm{KMnO_{4}}\)溶液滴定,三次重复实验消耗\(\rm{KMnO_{4}}\)溶液的体积分别是\(\rm{16.02mL}\)、\(\rm{16.00 mL}\)、\(\rm{16.01 mL}\),则\(\rm{KMnO_{4}}\)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式是:\(\rm{c(KMnO_{4})=}\)_______________。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