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某化学课外兴趣小组为探究铜与浓硫酸反应气体产物的性质,拟用如图所示的装置的组合进行实验.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X的名称为 ______
              (2)Y溶液可以是 ______ ,相应的实验现象是 ______
              (3)丙装置的作用是 ______ .写出丙装置中反应方程式 ______
              (4)写出铜与浓硫酸反应方程式 ______
            • 2.
              某校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在学习了金属的知识后,探究铜的常见化合物性质。过程如下:
              【提出问题】
              \(\rm{①}\)在周期表中,\(\rm{Cu}\)、\(\rm{Al}\)位置接近。\(\rm{Cu}\)不如\(\rm{Al}\)活泼,\(\rm{Al(OH)_{3}}\)既能体现碱性也能在一定条件下体现酸的性质,该性质称为\(\rm{Al(OH)_{3}}\)的两性,\(\rm{Cu(OH)_{2}}\)也具有两性吗?
              \(\rm{②}\)通常情况下,\(\rm{+2}\)价\(\rm{Fe}\)的稳定性小于\(\rm{+3}\)价\(\rm{Fe}\),\(\rm{+1}\)价\(\rm{Cu}\)的稳定性也小于\(\rm{+2}\)价\(\rm{Cu}\)吗?
              \(\rm{③CuO}\)能被\(\rm{H_{2}}\)、\(\rm{CO}\)等还原,也能被\(\rm{NH_{3}}\)还原吗?
              【实验方案】
              \(\rm{(1)}\)解决问题\(\rm{①}\)需用到的药品有\(\rm{CuSO_{4}}\)溶液、 ______ 、 ______ ,同时进行相关实验。
              \(\rm{(2)}\)解决问题\(\rm{②}\)的实验步骤和现象如下:取\(\rm{98g}\) \(\rm{Cu(OH)_{2}}\)固体,加热至\(\rm{80℃~100℃}\)时,得到黑色固体粉末,继续加热到\(\rm{1000℃}\)以上,黑色粉末全部变成红色粉末\(\rm{A.}\)冷却后称量,\(\rm{A}\)的质量为\(\rm{72g}\),\(\rm{A}\)的化学式为 ______ 。
              向\(\rm{A}\)中加入足量的稀硫酸,得到蓝色溶液,同时观察到容器中还有红色固体存在。写出\(\rm{A}\)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
              \(\rm{(3)}\)为解决问题\(\rm{③}\),设计的实验装置如下\(\rm{(}\)夹持装置未画出\(\rm{)}\):

              实验中观察到\(\rm{CuO}\)变为红色物质。查资料可知,反应产物中还有一种无污染的气体,试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
              【实验结论】
              \(\rm{(1)Cu(OH)_{2}}\)具有两性。
              证明\(\rm{Cu(OH)_{2}}\)具有酸性的化学反应是\(\rm{Cu(OH)_{2}+2NaOH=Na_{2}[Cu(OH)_{4}]}\),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rm{Cu(OH)_{2}+2OH^{-}=[Cu(OH)_{4}]^{2-}.}\)请将下表中的实验操作步骤、现象及结论填写完整。
              实验操作步骤 现象 结论
              \(\rm{①}\)分别取两份\(\rm{CuSO_{4}}\)溶液于试管中,分别向其中滴加适量\(\rm{NaOH}\)溶液。 两支试管中均出现蓝色沉淀 \(\rm{Cu^{2+}+2OH^{-}=Cu(OH)_{2}↓}\)
              \(\rm{②}\)向第一支试管中加入 ______
              ______
              \(\rm{Cu(OH)_{2}}\)具有碱性
              \(\rm{③}\)向第二支试管中加入 ______
              ______
              \(\rm{Cu(OH)_{2}}\)具有酸性
              总结:\(\rm{Cu(OH)_{2}}\)具有两性。
              \(\rm{(2)}\)根据实验方案\(\rm{(2)}\),得出的\(\rm{+1}\)价\(\rm{Cu}\)和\(\rm{+2}\)价\(\rm{Cu}\)稳定性大小的结论是:
              高温时 ______ 更稳定;在酸性溶液中 ______ 更稳定。\(\rm{(}\)填“\(\rm{+1}\)价\(\rm{Cu}\)”或“\(\rm{+2}\)价\(\rm{Cu}\)”\(\rm{)}\)
              \(\rm{(3)CuO}\)能被\(\rm{NH_{3}}\)还原。
              【问题讨论】
              有同学认为\(\rm{NH_{3}}\)与\(\rm{CuO}\)反应后生成的红色物质是\(\rm{Cu}\),也有同学认为\(\rm{NH_{3}}\)与\(\rm{CuO}\)反应后生成的红色物质是\(\rm{Cu}\)和\(\rm{A}\)的混合物。请你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检验\(\rm{NH_{3}}\)与\(\rm{CuO}\)反应后生成的红色物质中是否含有\(\rm{A}\)?\(\rm{(}\)要求写出操作、现象和结论\(\rm{)}\) ______ 。
            • 3.
              某化学课外兴趣小组为探究铜与浓硫酸反应气体产物的性质,拟用如图所示的装置的组合进行实验.
              请回答下列问题:
              \(\rm{(1)}\)仪器\(\rm{X}\)的名称为 ______ .
              \(\rm{(2)Y}\)溶液可以是 ______ ,相应的实验现象是 ______ .
              \(\rm{(3)}\)丙装置的作用是 ______ \(\rm{.}\)写出丙装置中反应方程式 ______
              \(\rm{(4)}\)写出铜与浓硫酸反应方程式 ______ .
            • 4.
              某同学做浓硫酸与铜反应的实验过程中,观察到铜片表面变黑,于是对黑色物质的组成进行实验探究.
              \(\rm{(1)}\)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rm{1.(}\)加热和夹持仪器已略去\(\rm{)}\)
              实验\(\rm{1.}\)铜片与浓硫酸反应
              操作 现象
              加热到\(\rm{120^{o}C~250^{o}C}\) 铜片表面变黑,有大量气体产生,形成墨绿色浊液
              继续加热至\(\rm{338℃}\) 铜片上黑色消失,瓶中出现“白雾”,溶液略带蓝色,瓶底部有较多灰白色沉淀.
              \(\rm{①}\)装置\(\rm{B}\)的作用是 ______ ;装置\(\rm{C}\)的中盛放的试剂是 ______ .
              \(\rm{②}\)为证明\(\rm{A}\)装置中灰白色沉淀的主要成分为硫酸铜,实验操作及现象是 ______  
              \(\rm{(2)}\)探究实验\(\rm{1}\)中\(\rm{120^{o}C~250^{o}C}\)时所得黑色固体的成分.
              【提出猜想】黑色固体中可能含有\(\rm{CuO}\)、\(\rm{CuS}\)、\(\rm{Cu_{2}S}\)中的一种或几种.
              【查阅资料】
              资料\(\rm{1}\):亚铁氰化钾\(\rm{[K_{4}Fe(CN)_{6}]}\)是\(\rm{Cu^{2+}}\)的灵敏检测剂,向含有\(\rm{Cu^{2+}}\)的溶液中滴加亚铁氰化钾溶液,生成红棕色沉淀.
              资料\(\rm{2}\):
              \(\rm{CuS}\) \(\rm{Cu_{2}S}\)
              黑色结晶或粉末 灰黑色结晶或粉末
              难溶于稀硫酸;可溶于硝酸;微溶于浓氨水或热的浓盐酸 难溶于稀硫酸和浓盐酸;可溶于硝酸;微溶于浓氨水
              【设计并实施实验】
              实验\(\rm{2.}\)探究黑色固体中是否含\(\rm{CuO}\)
              操作 现象
              \(\rm{i.}\)取表面附着黑色固体的铜片\(\rm{5}\) 片,用清水洗干净,放入盛有\(\rm{10mL}\)试剂\(\rm{A}\)的小烧杯中,搅拌 黑色表层脱落,露出光亮的铜片
              \(\rm{ii.}\)取出铜片,待黑色沉淀沉降 上层溶液澄清、无色
              \(\rm{①}\)试剂\(\rm{A}\)是 ______ .
              \(\rm{②}\)甲认为\(\rm{ii}\)中溶液无色有可能是\(\rm{Cu^{2+}}\)浓度太小,于是补充实验确认了溶液中不含\(\rm{Cu^{2+}}\),补充的实验操作及现象是 ______ .
              实验\(\rm{3.}\)探究黑色固体中是否含\(\rm{CuS}\)、\(\rm{Cu_{2}S}\)
              操作 现象
              \(\rm{i.}\)取实验\(\rm{2}\)中黑色固体少许,加入适量浓氨水,振荡后静置 有固体剩余,固液分界线处附近的溶液呈浅蓝色
              \(\rm{ii.}\)另取实验\(\rm{2}\)中黑色固体少许,加入适量浓盐酸,微热后静置 有固体剩余,溶液变成浅绿色
              【获得结论】由实验\(\rm{2}\)和实验\(\rm{3}\)可得到的结论是:实验\(\rm{1}\)中,\(\rm{120^{o}C~250^{o}C}\)时所得黑色固体中 ______ .
              【实验反思】
              分析实验\(\rm{1}\)中\(\rm{338℃}\)时产生现象的原因,同学们认为是较低温度时产生的黑色固体与热的浓硫酸进一步反应造成\(\rm{.}\)已知反应的含硫产物除无水硫酸铜外还有二氧化硫,则黑色固体消失时可能发生的所有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
            • 5.
              \(\rm{(1)}\)浓硫酸与木炭粉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 \(\rm{.}\)试用如图所列各装置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上述反应所产生的各种产物.
              编号 \(\rm{①}\) \(\rm{②}\) \(\rm{③}\) \(\rm{④}\)
              装置
              \(\rm{(2)}\)这些装置的连接顺序\(\rm{(}\)按产物气流从左至右的方向\(\rm{)}\)是\(\rm{(}\)填装置的编号\(\rm{)}\): ______ \(\rm{→}\) ______ \(\rm{→}\) ______ \(\rm{→}\) ______ .
              \(\rm{(3)A}\)瓶溶液的作用是 ______ ,\(\rm{B}\)瓶溶液的作用是 ______ ,装置\(\rm{②}\)中所加固体药品是\(\rm{(}\)化学式\(\rm{)}\) ______ .
              \(\rm{(4)}\)装置\(\rm{③}\)中所盛溶液是 ______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rm{.}\)证明有二氧化碳生成的实验现象是 ______
              \(\rm{(5)}\)装置\(\rm{B}\)中溶液逐渐褪色,生成\(\rm{Mn^{2+}}\),同时\(\rm{pH}\)降低,则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______ .
            • 6.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为研究\(\rm{Cu}\)与浓\(\rm{H_{2}SO_{4}}\)的反应,设计如下实验探究方案\(\rm{(}\)装置中的固定仪器和酒精灯均未画出\(\rm{)}\)

              实验选用细铜丝、\(\rm{98.3\%}\) \(\rm{H_{2}SO_{4}}\)、品红溶液、澄清石灰水、\(\rm{CCl_{4}}\)、\(\rm{Ba(NO_{3})_{2}}\)、\(\rm{NaOH}\)溶液等药品,铜丝被卷成螺旋状,一端没入浓\(\rm{H_{2}SO_{4}}\)中,另一端露置在液面上方.
              \(\rm{(1)A}\)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小组交流摘录学生\(\rm{1}\):加热前,无现象发生;加热后,液面下铜丝变黑,产生气泡,有细小黑色颗粒状物质从铜丝表面进入浓硫酸中,黑色物质是什么?值得探究\(\rm{!}\)学生\(\rm{2}\):,我也观察到黑色颗粒状物质,后来逐渐转变为灰白色固体,我想该灰白色固体中的白色物质极有可能是未溶于浓硫酸的\(\rm{CuSO_{4}.}\)学生\(\rm{3}\):你们是否注意到液面以上的铜丝也发黑,而且试管上部内壁有少量淡黄色\(\rm{S}\)固体凝聚,会不会液面以上的铜丝与硫发生了反应,查资料发现:\(\rm{2Cu+S}\)  \(\rm{ \dfrac { \overset{\;\;\triangle \;\;}{}}{\;}Cu_{2}S(}\)黑色\(\rm{).Cu_{2}S}\)不溶于稀硫酸.
              \(\rm{(2)C}\)中现象是 ______ ;试管\(\rm{F}\)中\(\rm{NaOH}\)的作用 ______ .
              请根据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rm{(3)}\)对\(\rm{A}\)试管中的浓\(\rm{H_{2}SO_{4}}\)和铜丝进行加热,很快发现\(\rm{C}\)试管中品红溶液褪色,但最终未见\(\rm{D}\)试管中澄清石灰水出现浑浊或沉淀\(\rm{.}\)可能的原因是: ______ \(\rm{(}\)用离子方程式说明\(\rm{).}\)设计实验验证你的猜想 ______ .
              \(\rm{(4)}\)学生\(\rm{1}\)将浓硫酸液面下方变黑的铜丝,插入稀硫酸,黑色明显变浅,溶液呈蓝色;将溶液中的黑色颗粒状物质,经过滤、稀硫酸洗、蒸馏水洗、干燥后放入足量氧气流中充分加热,然后冷却,固体仍然为黑色,用天平称重发现质量减少\(\rm{10\%}\)左右\(\rm{.}\)将称量后固体放入稀硫酸中,发现可全部溶解,得到蓝色溶液\(\rm{.}\)则液面下方变黑的铜丝表面及进入浓硫酸中的黑色物质成分有 ______ \(\rm{.(}\)写化学式\(\rm{)}\)
            • 7. (1)写出浓硫酸与木炭粉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标出电子转移关系 ______
              (2)试用如图所示各装置设计一个实验,验证上述反应所产生的各种产物.这些装置的连接顺序(按产物气体从左至右的流向)是(填装置的编号):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3)实验室可观察到装置①中A瓶的溶液褪色,C瓶的溶液不褪色,A瓶溶液的作用是 ______ ,B瓶溶液的作用是 ______ ,C瓶溶液的作用是 ______
              (4)装置②中所加的固体药品是 ______ ,可确证的产物是 ______ ,确定装置②在整套装置中的位置的理由是 ______
              (5)装置③中所盛溶液是 ______ ,可验证的产物是 ______
            • 8. 某校课外活动小组同学设计实验,探究木炭与浓硫酸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气体的成分.
              【实验探究】
              (1)木炭与浓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2H2SO4(浓)═CO2↑+2SO2↑+2H2O,其中浓H2 S04所起的作用是 ______ (填“氧化剂”或“还原剂”).
              (2)A装置中品红溶液颜色 ______ (填“褪色”或“不褪色”),证明含有 ______  气体.
              (3)实验过程中,装置C将观察到的现象是 ______
              【实验讨论】
              (4)有同学对B装置能否除尽SO2气体有疑义.你认为应该在B、C装置之间连接如图中 ______ 装置,以确认S02是否除尽.

              【联系实际】
              (5)煤和石油的燃烧过程中都有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排放,其中二氧化硫造成的环境影响主要是 ______ ,二氧化碳造成的环境影响主要是 ______ .(每空格只填一个选项)
              A.酸雨        B.破坏臭氧层        C.温室效应.
            • 9. 某化学兴趣小组欲探究浓硫酸的性质,请帮助他们完成相关实验报告:
              (1)浓硫酸与木炭粉在加热条件下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2)已知KMnO4酸性溶液可以吸收SO2,试用图中各装置设计一个实验,验证上述反应所产生的各种产物.这些装置的连接顺序(按产物气流从左到右的方向)是(填装置的编号):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编号
              装置
              (3)实验时可观察到装置①中A瓶的溶液褪色,C瓶的溶液不褪色.A瓶溶液的作用是: ______ ,B瓶溶液的作用是 ______ ,C瓶溶液的作用是 ______
              (4)装置②中所加的固体药品是 ______ ,可确证的产物是: ______ .确定装置②在整套装置中位置的理由是 ______
              (5)装置③中所盛溶液是 ______ ,可验证的产物是 ______
            • 10.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为研究 Cu 与浓 H2SO4的反应,设计如下实验探究方案(装置中的固定仪器和酒精灯均未画出):实验选用细铜丝、98.3%H2SO4、品红溶液、澄清石灰水、CCl4(SO2难溶于CCl4)、NaOH 溶液等药品.以下是该学习小组部分交流记录及后续探究实验的记录.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开始前应检查整套装置的气密性,方法是 ______
              (2)D、E 两容器中 CCl4的作用是 ______
              (3)加热过程中,观察到 A 容器中出现大量白色烟雾,随着反应的进行,三颈烧瓶下有白色沉淀生成,你认为该沉淀物是 ______ ,(填化学式)装置 A 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4)对 A 容器中的浓 H2SO4和铜丝进行加热,很快发现 C 容器中品红溶液褪色,说明 SO2具有的性质是 ______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