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工业上常用铁制容器盛装冷浓硫酸。为研究铁制材料与热浓硫酸的反应,某学习小组进行了以下探究活动:

              \(\rm{[}\)探究一\(\rm{]}\)

              \(\rm{(1)}\)第一步:将已去除表面氧化物的铁钉\(\rm{(}\)含少量碳元素\(\rm{)}\)放入冷浓硫酸中,第二步:\(\rm{10}\)分钟后移入硫酸铜溶液中,片刻后取出观察,铁钉表现________________\(\rm{(}\)填写第二步的实验现象,若有则写出具体现象,若无则写“无明显变化”\(\rm{)}\),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rm{(2)}\)另称取铁钉\(\rm{6.0 g}\)放入\(\rm{15.0 mL}\)浓硫酸中,加热充分反应后得到溶液\(\rm{X}\)并收集到气体\(\rm{Y}\)。
              \(\rm{①}\)甲同学认为\(\rm{X}\)中除\(\rm{Fe}\)\(\rm{{\,\!}^{3+}}\)外还可能含有\(\rm{Fe}\)\(\rm{{\,\!}^{2+}}\),若要确认其中有\(\rm{Fe}\)\(\rm{{\,\!}^{2+}}\),应用________\(\rm{(}\)选填序号\(\rm{)}\)检验。
              \(\rm{a.KSCN}\)溶液和氯水  \(\rm{b.}\)铁粉和\(\rm{KSCN}\)溶液    \(\rm{c.}\)酸性\(\rm{KMnO}\)\(\rm{{\,\!}_{4}}\)溶液    \(\rm{d.}\)浓氨水

              铁粉与溶液\(\rm{X}\)反应可制得一种补血剂,写出其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②}\)乙同学取\(\rm{336 mL(}\)标准状况\(\rm{)}\)气体\(\rm{Y}\)通入足量溴水中,发生反应:\(\rm{SO_{2}+Br_{2}+2H_{2}O═2HBr+H_{2}SO_{4}}\),然后加入足量\(\rm{BaCl_{2}}\)溶液,经适当操作后得到干燥固体\(\rm{2.33 g}\)。则气体\(\rm{Y}\)中\(\rm{SO_{2}}\)的体积分数为____。

              \(\rm{[}\)探究二\(\rm{]}\)分析上述实验中\(\rm{SO_{2}}\)的体积分数的结果,丙同学认为气体\(\rm{Y}\)中还可能含有\(\rm{H_{2}}\)和\(\rm{Q}\)气体。为此设计了下列探究实验装置\(\rm{(}\)图中夹持仪器省略\(\rm{)}\)。

              \(\rm{(3)}\)装置\(\rm{B}\)中试剂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4)}\)认为气体\(\rm{Y}\)中还含有\(\rm{Q}\)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用化学方程式表示\(\rm{)}\)。

              \(\rm{(5)}\)为确认\(\rm{Q}\)的存在,需在装置中添加装置\(\rm{M}\)于________\(\rm{(}\)填序号\(\rm{)}\)。

              \(\rm{a.A}\)之前        \(\rm{b.A-B}\)间           \(\rm{c.B-C}\)间          \(\rm{d.C-D}\)间

              \(\rm{(6)}\)如果气体\(\rm{Y}\)中含有\(\rm{H_{2}}\),预计实验现象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某同学为了检验浓硫酸与木炭粉在加热条件下反应产生的所有气体产物,选用了下图所示实验装置.

              \(\rm{(1)}\)写出浓硫酸和木炭粉在加热条件下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rm{(2){①}}\)中无水硫酸铜的作用是______.
              \(\rm{(3){②}}\)中酸性\(\rm{{KMn}O_{4}}\)溶液的作用是______,其其中发生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
              \(\rm{(4){②}}\)中两次用到品红溶液,它们的作用分别是\(\rm{A}\)______、\(\rm{B}\)______.
              \(\rm{(5){③}}\)中出现的现象是______,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
            • 3.

              下列实验中,对应的现象以及结论都正确且两者具有因果关系的是(    )

              选项

              实验

              现象

              结论

              \(\rm{A}\)

              将稀硝酸加入过量铁粉中,充分反应后滴加\(\rm{KSCN}\)溶液

              有气体生成,溶液呈血红色

              稀硝酸将\(\rm{Fe}\)氧化为

              \(\rm{Fe^{3+}}\) 

              \(\rm{B}\)

              将铜粉加入\(\rm{1.0 mol·L^{-1} Fe_{2}(SO_{4})_{3}}\)溶液中

              溶液变蓝、有黑色固体出现

              金属铁比铜活泼

              \(\rm{C}\)

              向蔗糖中加入浓硫酸

              蔗糖变黑,并放出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浓硫酸具有脱水性和强氧化性

              \(\rm{D}\)

              将铜片放入浓硫酸中

              无明显现象

              铜片发生了钝化

              A.\(\rm{A}\)  
              B.\(\rm{B}\)  
              C.\(\rm{C}\)  
              D.\(\rm{D}\)
            • 4.

              为研究铜与浓硫酸的反应,某化学兴趣小组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Ⅰ 反应产物的定性探究

              实验装置如图所示。\(\rm{(}\)固定装置已略去\(\rm{)}\)




              \(\rm{(1)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

              \(\rm{(2)F}\)烧杯中的溶液通常是________________。

              \(\rm{(3)}\)实验过程中,能证明浓硫酸中硫元素的氧化性强于氢元素的现象是______。

              \(\rm{(4)}\)实验结束后,证明\(\rm{A}\)装置试管中反应所得产物是否含有铜离子的操作方法是______。

              \(\rm{(5)}\)为说明浓硫酸中的水是否影响\(\rm{B}\)装置现象的判断,还须进行一次实验。实验方案为_______。

              实验Ⅱ 反应产物的定量探究

              \(\rm{(6)}\)在铜与浓硫酸反应的过程中,发现有黑色物质出现,经查阅文献获得下列资料。

              资料\(\rm{1}\):

              硫酸\(\rm{/mol·L^{-1}}\)

              黑色物质出现的温度\(\rm{/℃}\)

              黑色物质消失的温度\(\rm{/℃}\)

              \(\rm{15}\)

              约\(\rm{150}\)

              约\(\rm{236}\)

              \(\rm{16}\)

              约\(\rm{140}\)

              约\(\rm{250}\)

              \(\rm{18}\)

              约\(\rm{120}\)

              不消失

              资料\(\rm{2}\):\(\rm{X}\)射线晶体分析表明,铜与浓硫酸反应生成的黑色物质为\(\rm{Cu_{2}S}\)、\(\rm{CuS}\)、\(\rm{Cu_{7}S_{4}}\)中的一种或几种。仅由上述资料可得出的正确结论是_________。

              \(\rm{a.}\)铜与浓硫酸反应时所涉及的反应可能不止一个

              \(\rm{b.}\)硫酸浓度选择适当,可避免最后产物中出现黑色物质

              \(\rm{c.}\)该反应发生的条件之一是硫酸浓度\(\rm{\geqslant 15 mol·L^{-1}}\)

              \(\rm{d.}\)硫酸浓度越大,黑色物质越快出现、越难消失

              \(\rm{(7)}\)为测出硫酸铜的产率,将该反应所得溶液中和后配制成\(\rm{250.00 mL}\)溶液,取该溶液\(\rm{25.00 mL}\)加入足量\(\rm{KI}\)溶液振荡,以淀粉溶液为指示剂,用\(\rm{b mol·L^{-1}Na_{2}S_{2}O_{3}}\)溶液滴定生成的\(\rm{I_{2}}\),\(\rm{3}\)次实验平均消耗该\(\rm{Na_{2}S_{2}O_{3}}\)溶液\(\rm{V mL}\)。若反应消耗铜的质量为\(\rm{a g}\),则硫酸铜的产率为________。\(\rm{(}\)已知:\(\rm{2Cu^{2+}+4I^{-}=2CuI+I_{2}}\),\(\rm{2S_{2}O_{3}^{2-}+I_{2}=S_{4}O_{6}^{2-}+2I^{-})}\)

            • 5.

              如图是木炭与浓硫酸反应并检验反应产物的装置图,根据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



              \(\rm{(1)}\)写出烧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rm{(2)}\)无水硫酸铜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以检验________的生成;

              \(\rm{(3)A}\)中品红溶液的现象是 ________________,说明生成__________________;

              \(\rm{(4)B}\)中\(\rm{KMnO_{4}}\)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 

              \(\rm{(5)}\)某同学认为两次出现品红溶液不必要,你认为__________\(\rm{(}\)填能或不能\(\rm{)}\)去掉\(\rm{C}\),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

              为研究铜与浓硫酸的反应,某化学兴趣小组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rm{I}\):反应产物的定性探究 按如图装置\(\rm{(}\)固定装置已略去\(\rm{)}\)进行实验:

                 \(\rm{(1) F}\)装置的烧杯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rm{B}\)装置中的现象是\(\rm{\_}\)                                                   __。

                 \(\rm{(2)}\) 实验过程中,能证明浓硫酸中硫元素的氧化性强于氢元素的现象是                                                              

                 \(\rm{(3)}\) 实验结束时,撤去所有酒精灯之前必须完成的实验操作是                                                                          

                 \(\rm{(4)}\) 实验结束后,证明\(\rm{A}\)装置试管中反应所得产物是否含有铜离子的操作方法是                                                                         

                实验Ⅱ:反应产物的定量探究

                \(\rm{(5)}\) 在铜与浓硫酸反应的过程中,发现有黑色物质出现,且黑色物质为\(\rm{Cu_{2}S}\)。产生\(\rm{Cu_{2}S}\)的反应为。\(\rm{aCu + bH}\)\(\rm{{\,\!}_{2}}\)\(\rm{SO}\)\(\rm{{\,\!}_{4}}\) \(\rm{ \overset{∆}{=} }\) \(\rm{cCu}\)\(\rm{{\,\!}_{2}}\)\(\rm{S + dCuSO}\)\(\rm{{\,\!}_{4}}\) \(\rm{+ eH}\)\(\rm{{\,\!}_{2}}\)\(\rm{O}\),则\(\rm{a∶b=}\)                             


                \(\rm{(6)}\) 为测定硫酸铜的产率,将该反应所得溶液中和后配制成\(\rm{250.00 mL}\)溶液,取该溶液\(\rm{25.00 mL}\)加入足量\(\rm{KI}\)溶液中振荡,以淀粉溶液为指示剂,用\(\rm{0.36 mol/L}\)的\(\rm{Na}\)\(\rm{{\,\!}_{2}}\)\(\rm{S}\)\(\rm{{\,\!}_{2}}\)\(\rm{O}\)\(\rm{{\,\!}_{3}}\)溶液滴定生成的\(\rm{I}\)\(\rm{{\,\!}_{2}}\),\(\rm{3}\)次实验平均消耗该\(\rm{Na}\)\(\rm{{\,\!}_{2}}\)\(\rm{S}\)\(\rm{{\,\!}_{2}}\)\(\rm{O}\)\(\rm{{\,\!}_{3}}\)溶液\(\rm{25.00 mL}\)。若反应消耗铜的质量为\(\rm{6.4 g}\),则硫酸铜的产率为                        \(\rm{(}\)已知\(\rm{2Cu^{2+} + 4I^{—} = 2CuI + I_{2}}\) ;\(\rm{2S_{2}O_{3}^{2—} + I_{2} = S_{4}O_{6}^{2—} + 2I^{—})}\)

            • 7.

              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如下装置来验证浓硫酸与木炭在加热条件下的产物中含有\(\rm{SO_{2}}\)和\(\rm{CO_{2}}\)。同学们查阅资料得知二氧化硫可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化学方程式为:\(\rm{2KMnO_{4}+5SO_{2}+2H_{2}O=K_{2}SO_{4}+2MnSO_{4}+2H_{2}SO_{4}}\)

              \(\rm{(1)}\) 实验时,反应产生的气体应从__________端通入装置\(\rm{(}\)用“\(\rm{a}\)”或“\(\rm{b}\)”填空\(\rm{)}\)。

              \(\rm{(2)A}\)瓶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rm{A}\)瓶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rm{B}\)瓶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rm{C}\)瓶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

              \(\rm{(3)}\)要证明产物中含有\(\rm{CO_{2}}\)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 在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中,实验开始一段时间后,对看到的现象叙述不正确的是\(\rm{(}\)  \(\rm{)}\)

              A.苹果块会干瘪              
              B.胆矾晶体表面有“白斑”
              C.小试管内有晶体析出        
              D.\(\rm{pH}\)试纸变红
            • 9. 某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在实验室做锌与浓硫酸反应的实验时,甲同学认为产生的气体是二氧化硫,而乙同学认为除二氧化硫气体外,还可能产生氢气。为了验证甲、乙两位同学的判断是否正确,丙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rm{(}\)锌与浓硫酸共热时产生的气体为\(\rm{X}\),反应装置略去\(\rm{)}\)。试回答下列问题:

              \(\rm{(1)}\)上述反应中生成二氧化硫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2)}\)乙同学认为还可能产生氢气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3)}\)丙同学在安装好装置后,必不可少的一步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4)A}\)中试剂是__________,\(\rm{D}\)中试剂是___________;

              \(\rm{(5)E}\)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6)}\)可以证明气体\(\rm{X}\)中含有氢气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 下图为铜丝与浓硫酸反应并验证其产物性质的实验装置。

              \(\rm{(1)①}\)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2)②}\)中饱和\(\rm{NaHSO_{3}}\)溶液的作用是除去\(\rm{①}\)中挥发出的硫酸。加热一段时间后,\(\rm{③}\)中溶液依然澄清,\(\rm{④}\)中溶液褪色。想要立即终止铜与硫酸的反应,最简单恰当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

              \(\rm{(3)④}\)中棉花团的作用是___________,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

              \(\rm{(4)}\)上述实验结束后,发现\(\rm{①}\)中试管内有少量白色固体出现,冷却后将试管中的物质缓缓倒入水中,溶液呈蓝色。取少量蓝色溶液于试管中,滴加\(\rm{NaOH}\)溶液至过量,出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