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rm{(1)}\)一定温度下,将一定量的\(\rm{N_{2}}\)和\(\rm{H_{2}}\)充入固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rm{N}\)\(\rm{{\,\!}_{2}}\)\(\rm{(g)+3H}\)\(\rm{{\,\!}_{2}}\)\(\rm{(g)}\)\(\rm{\underset{催化剂}{\overset{高温高压}{⇌}}}\)\(\rm{2NH}\)\(\rm{{\,\!}_{3}}\)\(\rm{(g)}\)。

              \(\rm{①}\)若起始时向容器中充入\(\rm{10mol·L^{-1}}\)的\(\rm{N_{2}}\)和\(\rm{15mol·L^{-1}}\)的\(\rm{H_{2}}\),\(\rm{10min}\)时测得容器内\(\rm{NH_{3}}\)的浓度为\(\rm{1.5mol·L^{-1}}\)。\(\rm{10min}\) 内\(\rm{N_{2}}\) 表示的反应速率为__________;此时\(\rm{H_{2}}\)的转化率为__________。

              \(\rm{②}\)下列描述能说明该可逆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有_______。

              A.容器内的压强不变

              B.容器内气体的密度不变

              C.相同时间内有\(\rm{3}\) \(\rm{mol}\) \(\rm{H-H}\) 键断裂,有\(\rm{6molN-H}\)键形成

              D.\(\rm{c(N_{2})}\):\(\rm{c(H_{2})}\):\(\rm{c(NH_{3})=1}\):\(\rm{3}\):\(\rm{2}\)

              E.\(\rm{NH_{3\;}}\)的质量分数不再改变

              \(\rm{(2)}\)探究\(\rm{KI}\)和\(\rm{FeCl_{3}}\)混合时生成\(\rm{KCl}\)、\(\rm{I_{2}}\)和\(\rm{FeCl_{2}}\)的反应存在一定的限度。

              实验步骤:

              \(\rm{ⅰ.}\)向\(\rm{5mL0.1mol/L KI}\)溶液中滴加\(\rm{5~6}\)滴\(\rm{0.1mol/L FeCl_{3}}\)溶液,充分反应后,将所得溶液分成甲、乙、丙三等份;

              \(\rm{ⅱ.}\)向甲中滴加\(\rm{CCl_{4}}\),充分振荡;

              \(\rm{ⅲ.}\)向乙中滴加试剂\(\rm{X}\)。

              \(\rm{①}\)  写出\(\rm{KI}\)和\(\rm{FeCl_{3}}\)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②}\)  步骤\(\rm{ⅲ}\)中,试剂\(\rm{X}\)是______________。

              \(\rm{③}\)步骤\(\rm{ⅱ}\)和\(\rm{ⅲ}\)中的实验现象说明\(\rm{KI}\)和\(\rm{FeCl_{3}}\)混合时生成\(\rm{KCI}\)、\(\rm{I_{2}}\)和\(\rm{FeCl_{2}}\)的反应存在一定的限度,该实验现象是:

              \(\rm{ⅱ}\)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ⅲ}\)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硒\(\rm{(Se)}\)及其化合物在工农业生产中有许多用途。以铜阳极泥\(\rm{(}\)主要成分为\(\rm{Ag_{2}Se}\)、\(\rm{Cu_{2}Se}\)和银、金、铂等\(\rm{)}\)为原料制备纯硒的工艺流程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rm{(1)}\)“焙烧”时的硫酸浓度最好为            \(\rm{(}\)填标号\(\rm{)}\)。

                  \(\rm{A.}\)浓硫酸            \(\rm{B.20%}\)硫酸    

                  \(\rm{C.50%}\)硫酸          \(\rm{D.80\%}\)硫酸

              \(\rm{(2)}\)“焙烧”过程中\(\rm{Cu_{2}Se}\)参与反应时,该反应的氧化产物是            

              \(\rm{(3)}\)“水吸收”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rm{(4)}\)“过滤”所得粗硒可采用真空蒸馏的方法进行提纯,获得纯硒。真空蒸馏的挥发物中硒含量与温度的关系如图所示:

              蒸馏操作中控制的最佳温度是            \(\rm{(}\)填标号\(\rm{)}\)。

                  \(\rm{A.455℃}\)          \(\rm{B.462℃}\)        

                  \(\rm{C.475℃}\)          \(\rm{D.515℃}\)

              \(\rm{(5)}\)“水浸出”中的炉渣需粉碎,且加入温水进行浸泡,目的是                         ,“浸渣”中含有的金属单质是                    

              \(\rm{(6)}\)若“浸出液”中,\(\rm{c(Ag^{+})=3.0×10^{-2}mol/L}\),则溶液中\(\rm{c(SO_{4}^{2-})}\)最大为                 \(\rm{(}\)已知:\(\rm{K_{sp}(Ag_{2}SO_{4})=1.4×10^{-5}}\),计算结果保留\(\rm{2}\)位有效数字\(\rm{)}\)。

            • 3. 为检验浓硫酸与木炭在加热条件下反应产生\(\rm{SO_{2}}\)和\(\rm{CO_{2}}\)气体,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装置,\(\rm{a}\)、\(\rm{b}\)、\(\rm{c}\)为止水夹,\(\rm{B}\)是用于储气的气囊,\(\rm{D}\)中放有用\(\rm{I_{2}}\)和淀粉的蓝色溶液浸湿的脱脂棉。

              请回答下列问题:

              \(\rm{(1)}\)实验前欲检查装置\(\rm{A}\)的气密性,可以采取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2)}\)此实验成败的关键在于控制反应产生气体的速率不能过快,由此设计了虚框部分的装置,则正确的操作顺序是________\(\rm{(}\)用操作编号填写\(\rm{)}\)。

              \(\rm{①}\)向\(\rm{A}\)装置中加入浓硫酸,加热,使\(\rm{A}\)中产生的气体进入气囊\(\rm{B}\),当气囊中充入一定量气体时,停止加热;\(\rm{②}\)待装置\(\rm{A}\)冷却,且气囊\(\rm{B}\)的体积不再变化后,关闭止水夹\(\rm{a}\),打开止水夹\(\rm{b}\),慢慢挤压气囊,使气囊\(\rm{B}\)中气体慢慢进入装置\(\rm{C}\)中,待达到实验目的后,关闭止水夹\(\rm{b}\);\(\rm{③}\)打开止水夹\(\rm{a}\)和\(\rm{c}\),关闭止水夹\(\rm{b}\)。

              \(\rm{(3)}\)实验时,装置\(\rm{C}\)中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4)}\)当\(\rm{D}\)中产生______\(\rm{(}\)填序号\(\rm{)}\)现象时,可以说明使\(\rm{E}\)中澄清石灰水变浑的是\(\rm{CO_{2}}\),而不是\(\rm{SO_{2}}\)。

              A.进气口一端脱脂棉蓝色变浅,出气口一端脱脂棉蓝色不变

              B.脱脂棉上蓝色均变浅    \(\rm{C.}\)脱脂棉上蓝色褪去    \(\rm{D.}\)脱脂棉上蓝色不变

              则装置\(\rm{D}\)的作用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

              \(\rm{(1)}\)分子式为\(\rm{C}\)\(\rm{{\,\!}_{5}}\)\(\rm{H}\)\(\rm{{\,\!}_{12}}\)\(\rm{O}\)的醇催化氧化得到的有机物不能发生银镜反应的醇有________种;

              \(\rm{(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____________;

              A. 有机物均易燃烧

              B. 苯酚酸性比碳酸弱,故苯酚不能与碳酸钠溶液反应

              C. 冰醋酸是电解质

              D. 石油分馏得到的汽油是纯净物

              \(\rm{(3)}\)分子式为\(\rm{C_{5}H_{9}ClO_{2}}\)的同分异构体甚多,其中能与\(\rm{NaHCO_{3}}\)发生反应产生\(\rm{CO_{2}}\)的同分异构体共有________种;

              \(\rm{(4)}\)分子式为\(\rm{C_{3}H_{6}O_{2}}\)的链状有机物,核磁共振氢谱上峰的数目及强度比分别为: \(\rm{①3∶3 ②3∶2∶1 ③3∶1∶1∶1 ④2∶2∶ 1∶1}\) ,则它们可能的结构简式依次为:

              \(\rm{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②}\)_____________________;\(\rm{(}\)任写一种\(\rm{)}\)

              \(\rm{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④}\)_____________________。

              \(\rm{(5)}\)苯氧乙酸\(\rm{(}\)\(\rm{)}\)有多种酯类的同分异构体,其中能与\(\rm{FeCl_{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且苯环上有\(\rm{2}\)种一硝基取代物的同分异构体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rm{(}\)写出符合题意的任意\(\rm{2}\)种结构简式\(\rm{)}\)

            • 5.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______ \(\rm{(}\)填写序号\(\rm{)}\).
              A、金属钠着火时使用泡沫灭火器灭火
              B、用试管加热碳酸氢钠固体时使试管口竖直向上
              C、将\(\rm{0.2mol⋅L^{-1}FeCl_{3}}\)溶液滴加到沸水中,然后继续加热并不断搅拌可制得氢氧化铁胶体.
              D、稀释浓硫酸时,应将水沿器壁缓缓加入浓硫酸中,并不断用玻璃棒搅拌.
              E、容量瓶中含有少量蒸馏水,对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硫酸溶液无影响.
              F、使用容量瓶、分液漏斗时,首先应检验是否漏水.
              G、在粗盐的提纯实验中,溶解、过滤、蒸发都用到了玻璃棒.
            • 6.

              某化学课外兴趣小组探究铜与浓硫酸的反应情况。甲、乙、丙三位同学进行了下列实验:取\(\rm{12.8 g}\)铜片和\(\rm{20 mL 18 mol/L}\)的浓硫酸放在圆底烧瓶中共热,直至反应完毕,最后发现烧瓶中还有铜片剩余,同时根据所学的知识同学们认为还有较多的硫酸剩余。

              \(\rm{(1)}\)为什么较多的余酸不再与铜片继续反应?简述理由:________________。可以证明有余酸的实验方案是________\(\rm{(}\)填字母\(\rm{)}\)。

              \(\rm{a.}\)再加入铁粉 \(\rm{b.}\)再滴入\(\rm{BaCl_{2}}\)溶液   \(\rm{c.}\)再加入银   \(\rm{d.}\)再滴入\(\rm{Na_{2}CO_{3}}\)溶液

              \(\rm{(2)}\)甲同学设计求余酸浓度的实验方案是测定产生气体的量。其方法有多种,请问下列方案中不可行的是________\(\rm{(}\)填字母\(\rm{)}\)。

              \(\rm{a.}\)将产生的气体缓缓通过预先称量的盛有碱石灰的干燥管,结束反应后再次称量

              \(\rm{b.}\)将产生的气体缓缓通入高锰酸钾溶液,再加入足量\(\rm{BaCl_{2}}\)溶液,过滤、洗涤、干燥、称量沉淀

              \(\rm{c.}\)用排水法测定其产生气体的体积\(\rm{(}\)折算成标准状况\(\rm{)}\)

              \(\rm{d.}\)用排饱和\(\rm{NaHSO_{3}}\)溶液的方法测出其产生气体的体积\(\rm{(}\)折算成标准状况\(\rm{)}\)

              \(\rm{(3)}\)乙同学设计测定余酸浓度的实验方案是:测定反应后的混合液中\(\rm{Cu^{2+}}\)的量。在反应后的溶液中加蒸馏水稀释至\(\rm{100 mL}\),加入足量\(\rm{Na_{2}S}\)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干燥、称量沉淀。请写出生成沉淀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4)}\)根据甲、乙两同学的实验方案,除测算产生气体的物质的量或反应掉的铜的物质的量外,尚缺少的测量数据是________。

              \(\rm{(5)}\)丙同学提出甲、乙两同学的实验方案较复杂,为此他设计了下列较为简易的实验方案:取出反应后的铜片,进行洗涤、干燥、称量。若称得剩余铜片的质量为\(\rm{W}\)\(\rm{g}\),测得反应后溶液的体积为\(\rm{V}\)\(\rm{mL}\),请计算剩余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rm{=}\)________\(\rm{mol/L(}\)用含\(\rm{W}\)\(\rm{V}\)的代数式表示\(\rm{)}\)。

            • 7. 氮的氧化物\(\rm{(NO }\)\(\rm{{\,\!}_{x}}\)\(\rm{)}\)是大气污染物之一,工业上在一定温度和催化剂条件下用\(\rm{NH_{3}}\)将\(\rm{NO}\) \(\rm{{\,\!}_{x}}\)还原生成\(\rm{N_{2}}\)。某同学在实验室中对\(\rm{NH_{3}}\)与\(\rm{NO_{2}}\)反应进行了探究。回答下列问题:
              \(\rm{(1)}\)氨气的制备\(\rm{①}\)氨气的发生装置可以选择下图中的\(\rm{­­}\)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rm{②}\)欲收集一瓶干燥的氨气,选择下图中的装置,其连接顺序为:发生装置\(\rm{→}\)_______\(\rm{(}\)按气流方向,用小写字母表示\(\rm{)}\)。

              \(\rm{(2)}\)氨气与二氧化氮的反应

              实验现象 解释原因
              打开\(\rm{K_{1}}\),推动注射器活塞,使\(\rm{X}\)中的气体缓慢充入\(\rm{Y}\)管中 \(\rm{①Y}\)管中___________ \(\rm{②}\)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将注射器活塞退回原处并固定,待装置恢复到室温 \(\rm{Y}\)管中有少量水珠 生成的气态水凝聚
              打开\(\rm{K_{2}}\) \(\rm{③}\)____________________ \(\rm{④}\)____________________

               将上述收集到的\(\rm{NH_{3}}\)充入注射器\(\rm{X}\)中,硬质玻璃管\(\rm{Y}\)中加入少量催化剂,充入\(\rm{NO_{2}(}\)两端用夹子\(\rm{K_{1}}\)、\(\rm{K_{2}}\)夹好\(\rm{)}\)。在一定温度下按图示装置进行实验。
            • 8.

              乙酸异戊酯是组成蜜蜂信息素的成分之一,具有香蕉的香味。实验室制备乙酸异戊酯的反应、装置示意图和有关数据如下:


               

               

              相对分子质量

              密度\(\rm{/(g⋅cm^{−3})}\)

              沸点\(\rm{/℃}\)

              水中溶解性

              异戊醇

              \(\rm{88}\)

              \(\rm{0.8123}\)

              \(\rm{131}\)

              微溶

              乙酸

              \(\rm{60}\)

              \(\rm{1.0492}\)

              \(\rm{118}\)

              乙酸异戊酯

              \(\rm{130}\)

              \(\rm{0.8670}\)

              \(\rm{142}\)

              难溶

              实验步骤:

              在\(\rm{A}\)中加入\(\rm{4.4 g}\)的异戊醇,\(\rm{6.0 g}\)的乙酸、数滴浓硫酸和\(\rm{2~3}\)片碎瓷片,开始缓慢加热\(\rm{A}\),回流\(\rm{50min}\),反应液冷至室温后倒入分液漏斗中,分别用少量水,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和水洗涤,分出的产物加入少量无水\(\rm{MgSO_{4}}\)固体,静置片刻,过滤除去\(\rm{MgSO_{4}}\)固体,进行蒸馏纯化,收集\(\rm{140~143 ℃}\)馏分,得乙酸异戊酯\(\rm{3.9 g}\)。

              回答下列问题:

              \(\rm{(1)}\) 仪器\(\rm{B}\)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

              \(\rm{(2)}\) 在洗涤操作中,第一次水洗的主要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 ;第二次水洗的主要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

              \(\rm{(3)}\) 在洗涤、分液操作中,应充分振荡,然后静置,待分层后________\(\rm{(}\)填标号\(\rm{)}\)。

              \(\rm{a.}\) 直接将乙酸异戊酯从分液漏斗上口倒出

              \(\rm{b.}\) 直接将乙酸异戊酯从分液漏斗下口放出

              \(\rm{c.}\) 先将水层从分液漏斗的下口放出,再将乙酸异戊酯从下口放出

              \(\rm{d.}\) 先将水层从分液漏斗的下口放出,再将乙酸异戊酯从上口放出

              \(\rm{(4)}\) 本实验中加入过量乙酸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5)}\) 实验中加入少量无水\(\rm{MgSO_{4}}\)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6)}\) 在蒸馏操作中,仪器选择及安装都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_\(\rm{ (}\)填标号\(\rm{)}\)。


              \(\rm{(7)}\) 本实验的产率是:________________\(\rm{(}\)填标号\(\rm{)}\)。

              \(\rm{a. 30\%}\)                  \(\rm{b. 40\%}\)              \(\rm{c. 50\%}\)                \(\rm{d. 60\%}\)

              \(\rm{(8)}\) 在进行蒸馏操作时,若从\(\rm{130℃}\)便开始收集馏分,会使实验的产率偏______\(\rm{ (}\)填“高”或“低”\(\rm{)}\),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

              为达到下表中的实验目的,请选择合适的试剂及实验方法,将其标号填入对应的空格。

              序号

              实验目的

              试剂及方法

              \(\rm{(1)}\)

              鉴别\(\rm{CO_{2}}\)和\(\rm{SO_{2}}\)气体

               

              \(\rm{(2)}\)

              除去食盐中混有的少量碘

               

              \(\rm{(3)}\)

              检验\(\rm{Na_{2}SO_{3}}\)溶液中是否含有\(\rm{Na_{2}SO_{4}}\)

               

              \(\rm{(4)}\)

              除去\(\rm{NaHCO_{3}}\)溶液中混有的\(\rm{Na_{2}CO_{3}}\)

               

              供选择的化学试剂及实验方法有:

              A.加热升华

              B.向溶液中通入足量的\(\rm{CO_{2}}\)气体

              C.分别通入品红溶液中,观察现象

              D.取样,加盐酸酸化的\(\rm{BaCl_{2}}\)溶液,观察现象

            • 10.

              某同学利用下图装置来验证同主族元素非金属性的变化规律。

              \(\rm{(1)}\)仪器\(\rm{B}\)的名称为           ,干燥管\(\rm{D}\)的作用为           

              \(\rm{(2)}\)若要证明非金属性\(\rm{Cl > I}\),则\(\rm{A}\)中加浓盐酸,\(\rm{B}\)中加\(\rm{KMnO_{4}}\),\(\rm{(KMnO_{4}}\)与浓盐酸常温下反应生成氯气\(\rm{)}\),\(\rm{C}\)中加入淀粉碘化钾混合溶液,观察到\(\rm{C}\)中溶液出现的现象是             ,即可证明。

              \(\rm{(3)}\)若要证明非金属性:\(\rm{C > Si}\),则在\(\rm{A}\)中加盐酸、\(\rm{B}\)中加\(\rm{CaCO_{3}}\)、\(\rm{C}\)中加\(\rm{Na_{2}SiO_{3}}\)溶液,观察到\(\rm{C}\)中溶液出现的现象是        ,即可证明。但有的同学认为盐酸具有挥发性,可进入\(\rm{C}\)中干扰实验,应在两装置间添加装有         溶液的洗气瓶。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