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氨气极易溶于水,所以它是农业上常用的氮肥

              B.工业上用\(\rm{H_{2}}\)和\(\rm{N_{2}}\)合成氨与自然界中放电时\(\rm{O_{2}}\)和\(\rm{N_{2}}\)反应都属于氮的固定

              C.大型中央空调的致冷剂可用液氨

              D.铵盐易溶于水,且可与强碱发生复分解反应
            • 2.

              下列转变过程属于氮的固定的是(    )

              A.工业上用\(\rm{N_{2}}\)和\(\rm{H_{2}}\)合成氨

              B.氨气和\(\rm{HCl}\)气体混合生成\(\rm{NH_{4}Cl}\)固体     

              C.氨的催化氧化

              D.\(\rm{NO}\)遇到空气变为红棕色
            • 3.
              下列有关氨和铵盐的说法正确的是\(\rm{(}\)  \(\rm{)}\)
              A.氨和铵盐都易溶于水,都能生成\(\rm{NH_{4}^{+}}\)
              B.铵态氮肥与碱性物质如草木灰混合施用肥效更高
              C.实验室制备氨气的试剂和装置可为如图装置
              D.工业上用氨气液化需吸收热量的过程做制冷剂
            • 4.

              下列实验装置、试剂选用或操作正确的是(    )

                           

              A.干燥\(\rm{Cl_{2}}\)

              B.除去\(\rm{CO_{2}}\)中的\(\rm{HCl}\)

              C.稀释浓硫酸

              D.制取少量氨气

            • 5.

              \(\rm{(1)NH_{3}}\)是一种重要的化工产品,是制造铵盐的原料。\(\rm{NH_{3}}\)的电子式为________。

              \(\rm{(2)}\)实验室用图甲所示装置制备氨气,该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检验氨气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

              \(\rm{(3)}\)实验室也常用图乙所示的简易装置制备氨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rm{(}\)填字母序号\(\rm{)}\)。

              \(\rm{a.}\)锥形瓶中加入的固体物质可以是碱石灰     \(\rm{b.}\)制得的氨气可用碱石灰来干燥

              \(\rm{c.}\)可用图丙装置和试剂对氨气进行尾气处理

            • 6.

              某学习兴趣小组探究氨气的制取实验:

              \(\rm{(1)}\)甲同学拟用下列实验方法制备氨气,其中合理的是       \(\rm{(}\)填序号,下同\(\rm{)}\)。 

              A.将氯化铵固体加热分解\(\rm{B.}\)将浓氨水滴入氢氧化钠固体中\(\rm{C.}\)将氢氧化钠固体加入\(\rm{NH_{4}NO_{3}}\)溶液中\(\rm{D.}\)将氯化铵稀溶液滴入氢氧化钠固体中

              \(\rm{(2)}\)根据上述正确的制备原理,该同学欲用下列常见的实验室制气装置制取氨气,适宜的装置是        。 

              \(\rm{(3)}\)气体的性质是选择气体收集方法的主要依据,下列性质与收集方法无关的是 。 

              \(\rm{①}\)密度 \(\rm{②}\)颜色 \(\rm{③}\)溶解性 \(\rm{④}\)热稳定性 \(\rm{⑤}\)与氧气反应

              \(\rm{(4)}\)下图是甲同学设计收集氨气的几种装置,其中可行的是 ,集气的原理是    。 

            • 7.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氨气密度比空气小,易液化
              B.氨极易溶于水,所以可以形成红色喷泉,且溶液呈碱性
              C.浓氨水和浓盐酸相遇冒白雾
              D.氨是工业、有机合成工业的原料
            • 8.

              下列物质与其用途完全符合的有(    )

              \(\rm{①Na_{2}CO_{3}—}\)制玻璃    \(\rm{②SiO_{2}—}\)太阳能电池    \(\rm{③AgI—}\)人工降雨    \(\rm{④NaCl—}\)制纯碱    \(\rm{⑤Al_{2}O_{3}—}\)焊接钢轨    \(\rm{⑥NaClO—}\)消毒剂、漂白织物    \(\rm{⑦Fe_{2}O_{3}—}\)红色油漆或涂料    \(\rm{⑧MgO—}\)耐火材料

              A.\(\rm{7}\)个
              B.\(\rm{6}\)个
              C.\(\rm{5}\)个
              D.\(\rm{4}\)个
            • 9.

              为探究\(\rm{NH_{3}}\)的溶解性,某兴趣小组按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rm{(f}\)为止水夹\(\rm{)}\),请回答下列问题:


               \(\rm{(1)}\)写出实验室制取氨气的化学方程式                       

               \(\rm{(2)}\)要得到干燥的氨气可选用             作干燥剂; 

               \(\rm{A.}\)碱石灰\(\rm{(CaO}\)和\(\rm{NaOH}\)的混合物\(\rm{)}\) \(\rm{B.}\)浓硫酸

               \(\rm{C.}\)浓硝酸                          \(\rm{D.}\)氢氧化钠溶液

               \(\rm{(3)}\)用如图装置进行喷泉实验,烧瓶中已装满干燥氨气,引发水上喷的操作是                                

               \(\rm{(4)}\)实验结束后,液体充满烧瓶,烧瓶体积为\(\rm{1L(}\)实验过程都是在标准状况下进行的\(\rm{)}\),则烧瓶中氨水的物质的量浓度是       

            • 10.

              氨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某学习小组欲制取氨气并探究其性质。请回答:

              \(\rm{(1)}\)实验室制取氨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2)}\)下图是进行氨气喷泉实验的装置,引发喷泉的操作步骤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3)}\)该小组同学设计了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rm{(}\)部分夹持仪器未画出\(\rm{)}\),探究氨气的还原性并检验产物。



              \(\rm{①}\)实验现象:黑色\(\rm{CuO}\)变为红色;白色无水\(\rm{CuSO_{4}}\)粉末变为蓝色;同时生成一种无色气体,该气体无污染。请写出氨气与\(\rm{Cu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②}\)碱石灰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③}\)该装置存在明显缺陷,请指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意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4)}\)工业废气中的氮氧化物是主要的大气污染物之一。为了治理污染,工业上常用氨气与之发生反应:\(\rm{NO}\)\(\rm{{\,\!}_{x}}\)\(\rm{+NH_{3}—→N_{2}+H_{2}O}\),使其转化为无毒的\(\rm{N_{2}}\)。现有\(\rm{NO_{2}}\)和\(\rm{NO}\)的混合气体\(\rm{3.0 L}\),跟\(\rm{3.2 L(}\)同温同压下\(\rm{)NH_{3}}\)反应,恰好使其全部转化为氮气,则原混合气体中,\(\rm{NO_{2}}\)与\(\rm{NO}\)的体积比是______________。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