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欲测定室温下\(\rm{(25 ℃}\)、\(\rm{101 kPa)}\)的气体摩尔体积,请回答以下问题。该小组设计的简易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

              该实验的主要操作步骤如下:

              \(\rm{①}\)配制\(\rm{100 mL 1.0 mol·L^{-1}}\)的盐酸;

              \(\rm{②}\)量取\(\rm{10.0 mL 1.0 mol·L^{-1}}\)的盐酸加入锥形瓶中;

              \(\rm{③}\)称取\(\rm{a g}\)已除去表面氧化膜的镁条,并系于铜丝末端,为使\(\rm{HCl}\)全部参加反应,\(\rm{a}\)的数值至少为________\(\rm{(}\)保留两位有效数字\(\rm{)}\);

              \(\rm{④}\)往广口瓶中装入足量水,按上图连接好装置,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rm{⑤}\)反应结束后待体系温度恢复至室温,读取量筒中水的体积为\(\rm{V mL}\)。

              请将上述步骤补充完整并回答下列问题。

              \(\rm{(1)}\)实验步骤\(\rm{⑤}\)中应选用________\(\rm{(}\)填序号\(\rm{)}\)的量筒。

              A.\(\rm{100 mL}\)   \(\rm{B.200 mL}\)   \(\rm{C.500 mL}\)

              读数时应注意冷却到室温、视线与凹液面最低点相切外,还要注意_____。

              \(\rm{(2)}\)若忽略水蒸气的影响,在实验条件下测得气体摩尔体积的计算公式为\(\rm{V_{m}=}\)_____,若未除去镁条表面的氧化膜,则测量结果_____\(\rm{(}\)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rm{)}\)。

            • 2.

              某学习小组用如图所示装置测定铝镁合金中铝的质量分数和铝的相对原子质量。


              \(\rm{(1)A}\)中试剂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2)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3)}\)若实验用铝镁合金的质量为\(\rm{a g}\),测得氢气体积为\(\rm{b mL(}\)已换算为标准状况\(\rm{)}\),\(\rm{B}\)中剩余固体的质量为\(\rm{c g}\),则铝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__。

              \(\rm{(4)}\)实验过程中,若未洗涤过滤所得的不溶物,则测得铝的质量分数将________\(\rm{(}\)填“偏大”“偏小”或“不受影响”\(\rm{)}\)。

            • 3. 根据氨气还原氧化铜的反应,可设计测定铜元素相对原子质量\(\rm{A_{r}(Cu)(}\)近似值\(\rm{)}\)的实验。先称量反应物氧化铜的质量\(\rm{m(CuO)}\),反应完全后测定生成物水的质量\(\rm{m(H_{2}O)}\),由此计算\(\rm{A_{r} (Cu)}\)。为此,提供的实验仪器及试剂如下\(\rm{(}\)根据需要可重复选用,加入的\(\rm{NH_{4}C1}\)与\(\rm{Ca(OH)_{2}}\)的量足以产生使\(\rm{CuO}\)完全还原的氨气\(\rm{)}\):

              请回答下列问题:
              \(\rm{(1)}\)氨气还原炽热氧化铜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2)}\)从所提供的仪器\(\rm{(}\)可重复选择\(\rm{)}\)及试剂中选择并组装本实验的一套合理\(\rm{.}\)简单的装置,按气流方向的连接顺序为\(\rm{(}\)用图中标注的导管口符号表示\(\rm{)a→}\)__________________;
              \(\rm{(3)}\)在本实验中,若测得\(\rm{m(CuO)=a g}\),\(\rm{m(H}\)\(\rm{{\,\!}_{2}}\)\(\rm{O)= b g}\),则\(\rm{A}\)\(\rm{{\,\!}_{r}}\)\(\rm{(Cu)= }\)_______________;
              \(\rm{(4)}\)在本实验中,使测定结果\(\rm{A}\)\(\rm{{\,\!}_{r}}\)\(\rm{(Cu)}\)偏大的是_______________\(\rm{ (}\)填序号\(\rm{)}\);
              \(\rm{①CuO}\)未完全起反应 \(\rm{② CuO}\)不干燥 \(\rm{③CuO}\)中混有不反应的杂质\(\rm{④}\) 碱石灰不干燥  \(\rm{⑤NH}\)\(\rm{{\,\!}_{4}}\)\(\rm{C1}\)与\(\rm{Ca(OH)}\)\(\rm{{\,\!}_{2}}\)混合物不干燥

              \(\rm{(5)}\)在本实验中,还可通过测定\(\rm{m(CuO)}\)和\(\rm{m(Cu)}\),或_____和______达到实验目的

            • 4. 某化学小组拟采用如下装置(夹持和加热仪器已略去)来电解饱和食盐水,并用电解产生的H2还原CuO粉末来测定Cu的相对原子质量,同时检验氯气的氧化性.

              (1)为完成上述实验,正确的连接顺序为 ______  接A,B接 ______ (填写连接的字母).
              (2)对硬质玻璃管里的氧化铜粉末加热前,需要的操作为 ______
              (3)若检验氯气的氧化性,则乙装置的a瓶中溶液及对应的现象是 ______
              (4)为测定Cu的相对原子质量,设计了如下甲、乙两个实验方案精确测量硬质玻璃管的质量为a g,放入CuO后,精确测量硬质玻璃管和CuO的总质量为b g,实验完毕后
              甲方案:通过精确测量硬质玻璃管和Cu粉的总质量为c g,进而确定Cu的相对原子质量.
              乙方案:通过精确测定生成水的质量d g,进而确定Cu的相对原子质量.
              ①请你分析并回答:你认为不合理的方案及其不足之处是 ______
              ②按测得结果更准确的方案进行计算,Cu的相对原子质量 ______
            • 5. 在化学研究领域,经常需要对一些物质进行性质的确定.如利用下列装置(夹持仪器已略去)测出一定质量镁与盐酸反应放出的气体体积,对金属镁的相对原子质量进行测定,实验步骤如下:
              ①准确称量m g金属镁(已除去表面氧化膜),用铜网包住放入干净的试管中;
              ②按图示组装好装置,然后在关闭活塞的分液漏斗中装入一定体积2mol/L的盐酸;
              ③调整右边玻璃管(带均匀刻度值),让U型管两端液面在同一水平面,读出右边玻璃管的液面刻度值为V1mL;
              ④打开分液漏斗活塞,让一定量的盐酸进入试管中后立即关闭活塞;
              ⑤当镁条反应完后, ______ ,读出右边玻璃管的液面刻度为V2mL,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你认为步骤⑤中空格应进行的操作 ______
              (2)若V1、V2均是折算为标况下的值,则镁的相对原子质量Ar(Mg)的实验测定表达式为Ar(Mg)= ______ ,你认为此表达式求出的值是否准确? ______ (填‘是’或‘不’),主要问题为 ______ (若回答‘是’则此空不填).
              (3)步骤①中,为什么要用铜网包住镁条? ______
            • 6.
              实验室用氨气还原氧化铜的方法测定铜的近似相对原子质量,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rm{2NH_{3}+3CuO \dfrac { \overset{\;\;\triangle \;\;}{}}{\;}N_{2}+3Cu+3H_{2}O}\)试回答:
              \(\rm{(1)}\)如果选用测定反应物\(\rm{CuO}\)和生成物\(\rm{H_{2}O}\)的质量\(\rm{[m(CuO)}\)、\(\rm{m(H_{2}O)]}\)时,请用下列仪器设计一个简单的试验方案.

              \(\rm{①}\)仪器连接的顺序\(\rm{(}\)用字母编号表示,仪器可重复使用\(\rm{)}\) ______ ;\(\rm{d}\)中浓硫酸的作用是 ______ , ______ ;   实验完毕时观察到\(\rm{a}\)中的现象是 ______ ;
              \(\rm{②}\)列出计算\(\rm{Cu}\)的相对原子质量的表达式 ______ ;
              \(\rm{③}\)下列情况将使测定结果偏大的是 ______ \(\rm{.(}\)以下选择填空不限\(\rm{1}\)个正确答案,均用字母编号填写\(\rm{)}\)
              A.\(\rm{CuO}\)未全部还原为\(\rm{Cu}\)            \(\rm{B.CuO}\)受潮          \(\rm{C.CuO}\)中混有\(\rm{Cu}\)
              \(\rm{(2)}\)如果仍采用上述仪器装置,其它方案可选用测定的物理量有 ______
              A.\(\rm{m(Cu)}\)和\(\rm{m(CuO)}\)        \(\rm{B.m(N_{2})}\)和\(\rm{m(H_{2}O)}\)
              C.\(\rm{m(Cu)m(H_{2}O)}\)                \(\rm{D.m(NH_{3})}\)和\(\rm{m(H_{2}O)}\)
            • 7.
              某同学利用氯酸钾分解制氧气的反应,测定氧气的摩尔质量\(\rm{.}\)实验步骤如下:
              \(\rm{①}\)把适量的氯酸钾粉末和少量二氧化锰粉末混合均匀,放入干燥的试管中,准确称量,质量为\(\rm{ag}\).
              \(\rm{②}\)装好实验装置.
              \(\rm{③}\)检查装置气密性.
              \(\rm{④}\)加热,开始反应,直到产生一定量的气体.
              \(\rm{⑤}\)停止加热\(\rm{(}\)如图所示,导管出口高于液面\(\rm{)}\).
              \(\rm{⑥}\)测量收集到的气体的体积.
              \(\rm{⑦}\)准确称量试管和残留物的质量为\(\rm{bg}\).
              \(\rm{⑧}\)测量实验室的温度.
              \(\rm{⑨}\)把残留物倒入指定的容器中,洗净仪器,放回原处,把实验桌面收拾干净.
              \(\rm{⑩}\)处理实验数据,求出氧气的摩尔质量.
              回答下列问题:
              \(\rm{(1)}\)如何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______
              \(\rm{(2)}\)以下是测量收集到的气体体积必须包括的几个步骤:
              \(\rm{①}\)调整量筒内外液面高度使之相同;\(\rm{②}\)使试管和量筒内的气体都冷却至室温;\(\rm{③}\)读取量筒内气体的体积\(\rm{.}\)这三步操作的正确顺序是\(\rm{(}\)请填写步骤代号\(\rm{)}\) ______
              \(\rm{(3)}\)如果实验中得到的氧气体积是\(\rm{cL(}\)已换算为标准状况\(\rm{)}\),水蒸气的影响忽略不计,氧气的摩尔质量的计算式为\(\rm{(}\)含\(\rm{a}\)、\(\rm{b}\)、\(\rm{c}\),不必化简\(\rm{)M(O_{2})=}\) ______
            • 8.
              现有药品和如图装置:\(\rm{mg}\)锌片、铁片、稀硫酸、水,设计一个实验,测定锌的相对原子质量\(\rm{(}\)实验是在通常状况下进行的\(\rm{).}\)请完成下列实验:

              \(\rm{(1)}\)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
              \(\rm{(2)}\)所选用装置的连接顺序为\(\rm{(}\)填接口字母\(\rm{)}\) ______ .
              \(\rm{(3)}\)取\(\rm{Wg}\)纯铁片与稀硫酸反应测得生成气体\(\rm{V_{1}mL}\),该步骤的目的是 ______ .
              \(\rm{(4)}\)实验结束时,在读取测量实验中生成氢气的体积时,你认为合理的是 ______ .
              A.待实验装置冷却后再读数
              B.上下移动量筒\(\rm{④}\),使其中液面与广口瓶中液面相平
              C.上下移动量筒\(\rm{⑤}\),使其中液面与广口瓶中液面相平
              D.视线与凹液面的最低点水平读取量筒中水的体积
              \(\rm{(5)mg}\)锌片与稀硫酸反应测得生成气体\(\rm{V_{2}mL}\),则\(\rm{Zn}\)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数学表达式为 ______ \(\rm{(}\)用上述字母表示\(\rm{)}\).
              \(\rm{(6)}\)假设锌片中含不与酸反应的杂质,实验测得锌的相对原子质量可能比真实值\(\rm{(}\)填“偏大”、“偏小”或“不变”,下同\(\rm{)}\) ______ ;实验结束时,仰视量筒读数,测得值 ______ .
            • 9.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欲测定室温下\(\rm{(25 ℃}\)、\(\rm{101 kPa)}\)的气体摩尔体积,请回答以下问题。该小组设计的简易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该实验的主要操作步骤如下:

              \(\rm{(1)}\)配制\(\rm{80 mL 1.0 mol·L^{-1}}\)的硫酸溶液:

              \(\rm{①}\)通过计算,需用量筒量取\(\rm{18mol/L}\)的浓硫酸的体积为____\(\rm{mL}\)

              \(\rm{②}\)在配置稀硫酸的过程中,所需要的实验仪器有:烧杯、量筒、玻璃棒、__、___

              \(\rm{③}\)下列操作能造成所配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偏大的是______

              A.    转移溶液时不慎有少量液体洒在容量瓶外面

              B.     转移前,容量瓶中有少量蒸馏水

              C.     定容时,眼睛俯视刻度线

              D.    定容后,上下摇匀后液面下降,补充少量水

              \(\rm{(2)}\)用量筒量取\(\rm{25.0 mL 1.0 mol·L^{-1}}\)的硫酸溶液加入锥形瓶中;并称取\(\rm{a g}\)已除去表面氧化膜的镁条,并系于铜丝末端,为使\(\rm{H_{2}SO_{4}}\)全部参加反应,\(\rm{a}\)的数值至少为____;

              \(\rm{(3)}\)往广口瓶中装入足量水,按上图连接好装置,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反应结束后待体系温度恢复到室温,读出量筒中水的体积为\(\rm{V mL}\)。读数时除恢复至室温外,还要注意:_____________________,且该步骤应选用____\(\rm{(}\)填序号\(\rm{)}\)的量筒。

              A.\(\rm{100 mL B.200 mL C.500 mL D.1000 mL}\)

              \(\rm{(4)}\)若忽略水蒸气的影响,在实验条件下测得气体摩尔体积的计算式为\(\rm{Vm=}\)__\(\rm{(}\)用\(\rm{V}\)表示\(\rm{)}\),若未除去镁条表面的氧化膜,则测量结果__\(\rm{(}\)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rm{)}\)。

            • 10. 某化学小组采用如图装置模拟电解饱和食盐水制备氢气,通过氢气还原氧化铜测定Cu的相对原子质量,同时检验氯气的氧化性(图中夹持和加热仪器已经略去).

              (1)写出装置甲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 ;为完成上述实验,正确的连按方式为a连接 ______ ,b连接 ______ (填字母);
              (2)①装置乙烧杯中液体的作用是 ______ .A瓶内盛装的溶液可以是 ______ (填字母);
              a.I-淀粉溶液    b.NaOH溶液  c.FeCl2与KSCN混合溶液    d.Na2SO3溶液
              ②加热装置丙中的氧化铜粉末之前,除了要检查该装置的气密性还需进行的必要操作是 ______
              (3)利用装置丙测定Cu的相对原子质量,现有两种方案:
              ①测得反应前后洗气瓶B及其中液体质量差m1,②测得反应前后U形管及其中固体质量差m2
              你认为合理的方案为 ______ (填“①”或“②”).若采用测得反应后硬质玻璃管中剩余固体的质量m3的方案,已知O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6,实验中氧化铜样品质量为m,则测定所得Cu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______ ,该方案在反应后硬质玻璃管冷却过程中没有一直通氢气,会导致测定Cu的相对原子质量 ______ (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理由是 ______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