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二氧化氮\(\rm{(NO_{2})}\)是一种具有高度活性的气态物质,\(\rm{N0_{2}}\)与\(\rm{Na_{2}0_{2}}\)均具有较强的氧 化性,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对二者能否发生反应进行探究.
              【实验】
              下列关于实验室制备\(\rm{NO2}\)的说法正确的是 ______
              \(\rm{a.}\)实验室常用铜和浓硝酸反应制取二氧化氮
              \(\rm{b.}\)二氧化氮常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
              \(\rm{c.}\)二氧化氮易溶于水,尾气可用水吸收.
              \(\rm{d.}\)用注射器收集的二氧化氮,压缩后颜色变浅
              \(\rm{e.}\)实验后容器中残留液需用碱液处理
              【提出假设】
              假设一:\(\rm{N0_{2}}\)与\(\rm{Na_{2}0_{2}}\)二者不反应;
              假设二:\(\rm{N0_{2}}\)能被\(\rm{Na_{2}0_{2}}\)氧化;
              假设三: ______
              【查阅文献】
              \(\rm{N0_{2}}\)在反应中能生成\(\rm{HN0_{3}}\)和\(\rm{HN0_{2}}\); \(\rm{HN0_{2}}\)旣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能被强氧化剂 如\(\rm{KMnO_{4}}\)氧化.
              【设计实验】
              \(\rm{(1)}\)实验时,将\(\rm{N0_{2}}\)气体通入盛有\(\rm{Na_{2}0_{2}}\)的玻璃管中,淡黄色粉末完全变成白色,说明 假设 ______ 不成立.
              \(\rm{(2)}\)若假设二成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 .
              \(\rm{(3)}\)为验证假设二是否成立,该小组同学做了如下定性实验研究,请完成表格内容.
              实验步骤 预期的实验现象及结论
              取适量的白色固体于试管中,\(\rm{…}\) ______
              【定量分析】
              若实验前该小组同学用托盘天平称量过氧化钠的质量为\(\rm{3.9g}\),充分反应后白色固体质 量为\(\rm{8.4g}\),该小组同学得出假设\(\rm{2}\)不成立的结论\(\rm{.}\)你是否同意他们的结论,并简述理 由: ______ .
            • 2.

              某兴趣小组为探究氮的化合物的性质,设计了如下图所示实验装置,\(\rm{A}\)为气体发生装置。


              按上图连接好各仪器,检查装置气密性后,先将\(\rm{C}\)处铂丝网加热至红热,再将\(\rm{A}\)处产生的无色气体通过后面装置。片刻后可观察到\(\rm{F}\)中铜片慢慢溶解。请回答下列问题:


              \(\rm{(1)A}\)制备气体\(\rm{(A}\)中所用试剂,从下列固体物质中选取:\(\rm{①NH_{4}HCO_{3}}\)、\(\rm{②NH_{4}Cl}\)、\(\rm{③Ca(OH)_{2})}\)相对应的装置可以是\(\rm{\_}\)_________\(\rm{(}\)填字母\(\rm{)}\)。


              \(\rm{(2)}\)写出题干装置\(\rm{C}\)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rm{C}\)处加热片刻后撤去酒精灯,铂丝仍保持红热,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3)}\)铜片完全溶解后,发现\(\rm{F}\)装置中溶液呈绿色,加水稀释后呈蓝色,有同学得出两种结论:\(\rm{①}\)浓\(\rm{Cu(NO_{3})_{2}}\)溶液呈绿色,稀\(\rm{Cu(NO_{3})_{2}}\)溶液呈蓝色;\(\rm{②Cu(NO_{3})_{2}}\)溶液呈蓝色,呈绿色是由于溶液溶解过量的\(\rm{NO_{2}}\)。试设计实验验证哪一种结论正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m{\_}\)。

              \(\rm{(4)}\)该兴趣小组同学共同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利用装置

                                  

              Ⅰ、Ⅱ制取气体,请回答下列问题:

              \(\rm{①}\)甲同学认为:利用装置Ⅱ可以收集\(\rm{H_{2}}\)、\(\rm{NH_{3}}\)等气体,但不能收集\(\rm{O_{2}}\)和\(\rm{NO}\),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②}\)乙同学认为:利用装置Ⅱ作简易改进\(\rm{(}\)不改变仪器装置\(\rm{)}\),可收集\(\rm{NO}\)、\(\rm{O_{2}}\),改进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氮及其化合物与生产生活关系密切。请完成下列填空:

              \(\rm{(1)}\)某学校化学学习小组为探究二氧化氮的性质,按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rm{①}\)装置甲中盛放浓硝酸的仪器\(\rm{A}\)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 装置丙中的试管内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②}\)实验过程中装置乙、丙中出现的现象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2)NO}\)在医疗上有重要的应用,曾被科学家作为研究的重要物质。现有容积为\(\rm{aL}\)的试管盛满\(\rm{NO}\)后倒扣于水槽中,再向试管中通入一定体积\(\rm{O_{2}}\)后,试管内气体的体积为试管容积的一半,则通入的\(\rm{O_{2}}\)的在相同条件下体积为____________。

              A.\(\rm{0.75aL}\)    \(\rm{B.0.375aL}\)    \(\rm{C.0.625aL}\)    \(\rm{D.1.25aL}\)

              \(\rm{(3)}\)在盛有一定量浓硝酸的试管中加入\(\rm{12.8g}\)的铜片发生反应。请回答下列问题:

              \(\rm{①}\)开始阶段,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后一阶段生成的气体为_______,若整个反应过程共产生标准状况下气体\(\rm{2.24L}\),则反应过程中被还原的\(\rm{HNO}\)\(\rm{{\,\!}_{3}}\)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__\(\rm{ mol.}\),参加反应的\(\rm{HNO}\)\(\rm{{\,\!}_{3}}\)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__\(\rm{ mol.}\)。

              \(\rm{②}\)反应结束后铜片有剩余,再加入少量\(\rm{20\%}\)的稀硫酸,这时铜片上又有气泡产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

              下述实验中均有红棕色气体产生,对比分析所得结论不正确的是

              \(\rm{①}\)

              \(\rm{②}\)

              \(\rm{③}\)

              A.由\(\rm{①}\)中的红棕色气体,推断产生的气体一定是混合气体
              B.红棕色气体不能表明\(\rm{②}\)中木炭与浓硝酸发生了反应
              C.由\(\rm{③}\)说明浓硝酸具有挥发性,生成的红棕色气体为还原产物
              D.\(\rm{③}\)的气体产物中检测出\(\rm{CO_{2}}\),由此说明木炭一定与浓硝酸发生了反应
            • 5.

              装置\(\rm{a}\)、\(\rm{b}\)、\(\rm{c}\)中分别盛有试剂\(\rm{1}\)、\(\rm{2}\)、\(\rm{3}\),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rm{(}\)夹持仪器略去,必要时可加热\(\rm{)}\),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试剂\(\rm{1}\)

              试剂\(\rm{2}\)

              试剂\(\rm{3}\)

              实验目的

              装置

              \(\rm{A}\)

              浓\(\rm{HNO_{3}}\)

              \(\rm{Cu}\)片

              \(\rm{KI-}\)淀粉溶液

              验证\(\rm{NO_{2}}\)的氧化性

              \(\rm{B}\)

              盐酸

              石灰石

              饱和\(\rm{NaHCO_{3}}\)溶液

              制备\(\rm{CO_{2}}\)

              \(\rm{C}\)

              稀硫酸

              溶液\(\rm{X}\)

              澄清石灰水

              验证溶液\(\rm{X}\)中是否有\(\rm{CO_{3}^{2-}}\)

              \(\rm{D}\)

              \(\rm{70\%}\)硫酸

              \(\rm{Na_{2}SO_{3}}\)

              酸性\(\rm{KMnO_{4}}\)溶液

              证明\(\rm{SO_{2}}\)具有漂白性

              A.\(\rm{A}\)
              B.\(\rm{B}\)
              C.\(\rm{C}\)
              D.\(\rm{D}\)
            • 6.

              下述实验中均有红棕色气体产生,对比分析所得结论不正确的是(    )

              \(\rm{①}\)

              \(\rm{②}\)

              \(\rm{③}\)

              A.由\(\rm{①}\)中的红棕色气体,推断产生的气体一定是混合气体
              B.红棕色气体不能表明\(\rm{②}\)中木炭与浓硝酸发生了反应
              C.由\(\rm{③}\)说明浓硝酸具有挥发性,生成的红棕色气体为还原产物
              D.\(\rm{③}\)的气体产物中检测出\(\rm{CO_{2}}\),由此说明木炭一定与浓硝酸发生了反应
            • 7.

              下述实验中均有红棕色气体产生,对比分析所得结论不正确的是(    )

              \(\rm{①}\)

              \(\rm{②}\)

              \(\rm{③}\)

              A.由\(\rm{①}\)中的红棕色气体,推断产生的气体一定是混合气体

              B.红棕色气体不能表明\(\rm{②}\)中木炭与浓硝酸发生了反应

              C.由\(\rm{③}\)说明浓硝酸具有挥发性,生成的红棕色气体为还原产物

              D.\(\rm{③}\)的气体产物中检测出\(\rm{CO_{2}}\),由此说明木炭一定与浓硝酸发生了反应
            • 8.

              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选择使用下列仪器和药品,验证由铜和适量浓硝酸反应产生的气体中含有\(\rm{NO(}\)实验中使用的\(\rm{N_{2}}\)和\(\rm{O_{2}}\)的用量可自由控制\(\rm{)}\)。


              已知:\(\rm{①NO+NO_{2}+2OH^{-}═2NO+H_{2}O}\);

              \(\rm{②}\)气体液化温度:\(\rm{NO_{2}}\):\(\rm{21}\) \(\rm{℃}\)、\(\rm{NO}\):\(\rm{-152}\) \(\rm{℃}\)。

              \(\rm{(1)}\)现有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设计了以下三个实验方案\(\rm{(}\)用仪器的连接顺序表示\(\rm{)}\)。

              甲:\(\rm{A→C→F→D→B}\);乙:\(\rm{A→B→C→E}\);丙:\(\rm{A→F→D→B}\)。

              甲,乙,丙三位同学提出的实验方案是否能验证\(\rm{Cu}\)与适量浓硝酸反应产生的气体中含有\(\rm{NO}\)?甲:________\(\rm{;}\)乙:________\(\rm{;}\)丙:________。\(\rm{(}\)填\(\rm{"}\)能\(\rm{"}\)或\(\rm{"}\)不能\(\rm{")}\)

              具体说明不能验证的主要原因\(\rm{(}\)能验证的方案,不必回答原因\(\rm{)}\):

              甲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丙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2)}\)实验开始时首先通入足量的\(\rm{N_{2}}\),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3)}\)确认气体中含\(\rm{NO}\)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4)}\)如果\(\rm{O_{2}}\)过量,则\(\rm{B}\)装置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 \(\rm{2015}\)年冬天,我国多地发生了严重的雾霾天气,这种天气的形成与汽车尾气排放有关。汽车尾气中常含有\(\rm{CO}\)、\(\rm{NO}\) \(\rm{{\,\!}_{x}}\)等气体,为减轻污染,一般汽车都加装了“催化净化器”,可将汽车尾气中的有毒气体转化为无污染的气体。某化学兴趣小组在实验室模拟汽车尾气处理,设计了下图所示装置\(\rm{(}\)部分夹持装置已略去\(\rm{)}\)。

              \(\rm{(1)}\)装置\(\rm{(}\)Ⅲ\(\rm{)}\)的主要作用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2)}\)停止加热,打开活塞\(\rm{K}\),放入适量氧气时,装置\(\rm{(}\)Ⅱ\(\rm{)}\)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3)}\)该套装置中有不完善之处,还应在装置\(\rm{(}\)Ⅳ\(\rm{)}\)后补充________。

              \(\rm{(4)}\)工业上常用纯碱液来吸收\(\rm{NO}\)\(\rm{{\,\!}_{x}}\),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rm{2NO_{2}+Na_{2}CO_{3}===NaNO_{2}+NaNO_{3}+CO_{2}}\)、\(\rm{NO_{2}+NO+Na_{2}CO_{3}===2NaNO_{2}+CO_{2}}\)。现有标准状况下\(\rm{a}\)\(\rm{L NO_{2}}\)和\(\rm{b}\)\(\rm{L NO}\)的混合气体恰好被\(\rm{200 mL Na_{2}CO_{3}}\)溶液完全吸收,则\(\rm{a}\)\(\rm{b}\)应满足的关系为________。\(\rm{Na_{2}CO_{3}}\)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rm{mol·L^{-1}(}\)不必化简\(\rm{)}\)。

            • 10. 四支试管分别充满\(\rm{O_{2}}\)、\(\rm{NO_{2}}\)、\(\rm{C}\) \(\rm{l}\)\(\rm{{\,\!}_{2}}\)、\(\rm{NH_{3}}\)四种气体,把它们分别倒立于盛有下列各种液体的水槽中,发生的现象如图所示,其中充满\(\rm{C}\) \(\rm{l}\)\(\rm{{\,\!}_{2}}\)的试管是(    )
              A. 
              B. 
              C. 
              D.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