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已知\(\rm{A}\)、\(\rm{B}\)、\(\rm{C}\)、\(\rm{D}\)、\(\rm{E}\)都是周期表中前四周期的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中\(\rm{A}\)、\(\rm{C}\)原子的\(\rm{L}\)层有\(\rm{2}\)个未成对电子。基态\(\rm{D}\)原子有五个能级,且\(\rm{P}\)能级的电子数比\(\rm{S}\)能级的电子数多\(\rm{1}\)个;\(\rm{E^{2+}}\)离子\(\rm{M}\)层\(\rm{3d}\)轨道电子为半满状态。据此,回答下列问题:\(\rm{(}\)答题时,用所对应的元素符号表示\(\rm{)}\)

              \(\rm{(1)}\)写出基态\(\rm{E}\)原子的电子排布式______  。

              \(\rm{(2)A}\)、\(\rm{B}\)、\(\rm{C}\)的第一电离能由小到大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电负性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

              \(\rm{(3)}\)已知无水\(\rm{DCl_{3}}\)晶体在\(\rm{178℃}\)会升华,则无水\(\rm{DCl_{3}}\)晶体为_____________ 晶体。

              \(\rm{(4)H_{2}S}\)和\(\rm{C}\)元素的氢化物\(\rm{(}\)分子式为\(\rm{H_{2}C_{2})}\)的主要物理性质比较如下:\(\rm{H}\)\(\rm{2}\)\(\rm{S}\)和\(\rm{H}\)\(\rm{2}\)\(\rm{C}\)\(\rm{2}\)的相对分子质量基本相同,造成上述物理性质差异的主要原因_____________ 。

               

              熔点\(\rm{/K}\)

              沸点\(\rm{/K}\)

              \(\rm{H_{2}S}\)

              \(\rm{187}\)

              \(\rm{202}\)

              \(\rm{H_{2}C_{2}}\)

              \(\rm{272}\)

              \(\rm{423}\)

            • 2. Ⅰ\(\rm{.}\)化学的学科素养之一为“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即能观察识别物质的宏观现象初步掌握其性质,并能从微观层面理解其组成、结构。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在下列变化中:

              \(\rm{①}\)碘的升华          \(\rm{②}\)烧碱熔化      \(\rm{③MgCl_{2}}\)溶于水    \(\rm{④HCl}\)溶于水        \(\rm{⑤O}\)\(\rm{{\,\!}_{2}}\)溶于水

              \(\rm{(1)}\)未发生化学键破坏的是_______,仅发生共价键破坏的是_______。\(\rm{(}\)填写序号\(\rm{)}\)

              \(\rm{(2)}\)以上变化涉及的物质中:属于离子化合物的有__________________,属于共价化合物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rm{(}\)填写化学式\(\rm{)}\)

              \(\rm{II.}\)“实验探究与创新意识”也是化学人必备的素养。某化学兴趣小组为探究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设计了如下实验。请根据下图所示装置图回答问题。


              \(\rm{(1)}\)图中装置\(\rm{A}\)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干燥管\(\rm{D}\)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

              \(\rm{(2)}\)甲同学要用此装置证明酸性:\(\rm{HNO_{3} > H_{2}CO_{3} > H_{2}SiO_{3}}\),进而证明非金属性:\(\rm{N > C > Si}\),并从以下所给物质中选出设计实验所用到的物质: 

              \(\rm{①}\)稀\(\rm{HNO_{3}}\)溶液     \(\rm{②}\)稀盐酸       \(\rm{③}\)碳酸钙      \(\rm{④Na_{2}SiO_{3}}\) 溶液        \(\rm{⑤SiO_{2}}\)

              则试剂\(\rm{A}\)与\(\rm{C}\)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rm{(}\)填序号\(\rm{)}\);试管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有同学认为此实验不能说明\(\rm{N}\)、\(\rm{C}\)、\(\rm{Si}\)的非金属性强弱,你认为原因是:______________。

            • 3.

              \(\rm{(1)}\)氯酸钾熔化,粒子间克服了________的作用力;二氧化硅熔化,粒子间克服了________的作用力;碘的升华,粒子间克服了________的作用力。

              \(\rm{(2)}\)下列六种晶体:\(\rm{①CO_{2}}\) \(\rm{②NaCl}\) \(\rm{③Na}\) \(\rm{④Si⑤CS_{2}}\) \(\rm{⑥}\)金刚石,它们的熔点从低到高的顺序为___________\(\rm{(}\)填编号\(\rm{)}\)。

              \(\rm{(3)}\)在\(\rm{H_{2}}\)、\(\rm{(NH_{4})_{2}SO_{4}}\)、\(\rm{SiC}\)、\(\rm{CO_{2}}\)、\(\rm{HF}\)中,由极性键形成的非极性分子有________,由非极性键形成的非极性分子有______,属于离子晶体的是________,属于原子晶体的是________。

            • 4.

              太阳能电池是通过光电效应或者光化学效应直接把光能转化成电能的装置。其材料有单晶硅,还有铜、锗、镓、硒等化合物。


              \(\rm{(1)}\)亚铜离子\(\rm{(Cu^{+})}\)基态时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其电子占据的原子轨道数目为________个。\(\rm{(2)}\)左下图表示碳、硅和磷元素的四级电离能变化趋势,其中表示磷的曲线是________\(\rm{(}\)填标号\(\rm{a}\),\(\rm{b}\),\(\rm{c)}\)。


              \(\rm{(3)}\)单晶硅可由二氧化硅制得,二氧化硅晶体结构如图所示,在二氧化硅晶体中,\(\rm{Si}\)、\(\rm{O}\)原子所连接的最小环为十二元环,则每个\(\rm{Si}\)原子连接________个十二元环。

              \(\rm{(4)}\)氮化镓\(\rm{(GaN)}\)的晶体结构如图所示。常压下,该晶体熔点\(\rm{1700℃}\),故其晶体类型为________;判断该晶体结构中存在配位键的依据是________。

              \(\rm{(5)}\)与镓元素处于同一主族的硼元素具有缺电子性,因而硼酸\(\rm{(H_{3}BO_{3})}\)在水溶液中能与水反应生成\(\rm{[B(OH)_{4}]^{-}}\)。\(\rm{[B(OH)_{4}]^{-}}\)中\(\rm{B}\)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为________;不考虑空间构型,\(\rm{[B(OH)_{4}]^{-}}\)中原子的成键方式用结构简式表示为________;

              \(\rm{(6)}\)某光电材料由锗的氧化物与铜的氧化物按一定比例熔合而成,其中锗的氧化物晶胞结构如图所示,该物质的化学式为________。已知该晶体密度为\(\rm{ρg·cm^{-3}}\),晶胞边长为\(\rm{apm}\)。则锗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____\(\rm{(}\)用含\(\rm{ρ}\)与\(\rm{a}\)的关系式表示\(\rm{)}\)。

            • 5. \(\rm{23}\)、\(\rm{(10}\)分\(\rm{)A}\)、\(\rm{B}\)、\(\rm{C}\)、\(\rm{D}\)、\(\rm{E}\)、\(\rm{F}\)为六种短周期元素,它们核电荷数依次递增。已知:\(\rm{B}\)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两倍,电子总数是\(\rm{E}\)电子总数的\(\rm{1/2}\),\(\rm{F}\)是同周期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rm{D^{2-}}\)与\(\rm{E^{2+}}\)的电子层结构相同。\(\rm{B}\)与\(\rm{D}\)可以形成三原子化合物甲。\(\rm{A}\)是非金属元素,且\(\rm{A}\)、\(\rm{C}\)、\(\rm{F}\)可形成离子化合物乙。请回答:

              \(\rm{(1)C}\)单质的电子式     ,\(\rm{F}\)元素原子的电子排布式___________ ,\(\rm{E}\)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是      

              \(\rm{(2)}\)化合物乙中含有的化学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3)}\)化合物甲为固体时属于________晶体。

            • 6. \(\rm{(9}\)分\(\rm{)A}\)、\(\rm{B}\)、\(\rm{C}\)、\(\rm{D}\)、\(\rm{E}\)  \(\rm{5}\)种元素,\(\rm{A}\)元素所处的周期数、主族序数、原子序数均相等;\(\rm{B}\)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rm{C}\)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比次外层少\(\rm{2}\)个;\(\rm{C}\)的阴离子与\(\rm{D}\)的阳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排布,两元素可形成化合物\(\rm{D_{2}}\)C.\(\rm{E}\)的单质既能与强酸反应,又能与强碱反应放出氢气。 \(\rm{(1) B}\)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                    

              \(\rm{(2) C}\)的气态氢化物的电子式:            

              \(\rm{(3) C}\)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稀溶液与\(\rm{E}\)单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rm{(4)}\) 在\(\rm{①A_{2}}\)B、\(\rm{②D_{2}}\)B、\(\rm{③DBA}\) 、\(\rm{④B_{2}}\)、\(\rm{⑤DACB_{4}}\)、\(\rm{⑥D_{2}C}\)这\(\rm{6}\)种物质中,只含共价键的是___________\(\rm{(}\)填序号\(\rm{)}\);只含离子键的是__________\(\rm{(}\)填序号\(\rm{)}\);是共价化合物的是________________\(\rm{(}\)填序号\(\rm{)}\)。
              \(\rm{(5)}\)在\(\rm{B}\)、\(\rm{C}\)、\(\rm{E}\)中原子半径从大到小的顺序是\(\rm{(}\)用元素符号表示\(\rm{)}\)____________________。

            • 7.
              磷的单质和化合物有着重要的应用。磷酸铁\(\rm{(FePO_{4}·2H_{2}O}\),难溶于水的米白色固体\(\rm{)}\)可用于药物、食品添加剂和锂离子电池的正极材料,下列实验可制备磷酸铁。

              \(\rm{(1)}\)称取一定量已除去油污的废铁屑,加入稍过量的稀硫酸,加热、搅拌,反应一段时间后过滤,反应加热的目的是          

              \(\rm{(2)}\)为了使滤液中的\(\rm{Fe^{2+}}\)完全被\(\rm{H_{2}O_{2}}\)氧化,下列实验条件控制正确的是           \(\rm{(}\)填序号\(\rm{)}\)。

              A.加入适当过量的\(\rm{H_{2}O_{2}}\)溶液            \(\rm{B.}\)缓慢滴加\(\rm{H_{2}O_{2}}\)溶液并搅拌

              C.加热,使反应在较高温度下进行     \(\rm{D.}\)用氨水调节\(\rm{pH=7}\)

              \(\rm{(3)}\)将一定量的\(\rm{Na_{2}HPO_{4}}\)溶液\(\rm{(}\)溶液显碱性\(\rm{)}\)加入含有\(\rm{Fe^{3+}}\)的溶液中,搅拌、过滤、洗涤、干燥得到\(\rm{FePO_{4}·2H_{2}O}\) 。若反应得到的\(\rm{FePO_{4}·2H_{2}O}\)固体呈棕黄色,则磷酸铁中混有的杂质可能为           \(\rm{(}\)写化学式\(\rm{)}\)。

              \(\rm{(4)}\)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rm{(Δ}\)\(\rm{H}\)\(\rm{)}\)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键能有关。键能可简单的理解为断开\(\rm{1}\) \(\rm{mol}\) 化学键时所吸收的能量。下表是部分化学键的键能数据:

              化学键

              \(\rm{P-P}\)

              \(\rm{P-O}\)

              \(\rm{O=O}\)

              \(\rm{P=O}\)

              键能\(\rm{/ kJ·mol^{–1}}\)

              \(\rm{197}\)

              \(\rm{360}\)

              \(\rm{499}\)

              \(\rm{X}\)

              已知白磷固体\(\rm{(P_{4}}\)结构如图所示\(\rm{)}\)的燃烧热为\(\rm{2378.0}\)  \(\rm{kJ/mol}\),白磷完全燃烧的固体产物结构如图所示,则白磷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上表中\(\rm{X=}\)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