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rm{X}\)、\(\rm{Y}\)、\(\rm{Z}\)、\(\rm{W}\)是元素周期表中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四种短周期元素,其相关信息如下表:

              元素

              相关信息

              \(\rm{X}\)

              \(\rm{X}\)的单质为密度最小的气体

              \(\rm{Y}\)

              \(\rm{Y}\)的氢化物的水溶液呈碱性

              \(\rm{Z}\)

              \(\rm{Z}\)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

              \(\rm{W}\)

              \(\rm{W}\)的一种核素的质量数为\(\rm{35}\),中子数为\(\rm{18}\)


              \(\rm{(1)W}\)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________________

              \(\rm{(2)X}\)与\(\rm{Y}\)可形成一种化合物\(\rm{Y_{2}X_{4}}\),请写出该化合物的电子式__________,工业合成\(\rm{Y}\)的简单氢化物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

              \(\rm{(3)X}\)和\(\rm{Z}\)组成的既含有极性共价键又含有非极性共价键的化合物的结构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化合物还可将碱性工业废水中的\(\rm{CN^{-}}\)氧化为碳酸盐和氨,相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4)}\)写出铜和\(\rm{Y}\)的最髙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稀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

              \(\rm{(5)W}\)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浓溶液不稳定,受热可分解,产物之一是黄绿色气体,且当有\(\rm{28 mol}\)电子发生转移时,共产生\(\rm{9 mol}\)气体,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

            • 2.

              某混合物的水溶液,可能含有以下离子中的若干种:\(\rm{K^{+}}\)、\(\rm{NH\rlap{_{4}}{^{+}}}\)、\(\rm{Al^{3+}}\)、\(\rm{Ba^{2+}}\)、\(\rm{CO\rlap{_{3}}{^{2-}}}\)、\(\rm{SO\rlap{_{4}}{^{2-}}}\)、\(\rm{Cl^{-}}\)、\(\rm{Br^{-}}\)。现分别取\(\rm{100 mL}\)的三等份溶液进行如下实验:

              \(\rm{①}\)第一份加过量浓\(\rm{NaOH}\)溶液加热,没有气体和沉淀,只得到澄清溶液甲。再向甲溶液中通入过量的\(\rm{CO_{2}}\),生成白色沉淀,沉淀经过滤、洗涤、干燥、灼烧后,得到\(\rm{1.02 g}\)固体。

              \(\rm{②}\)第二份加入足量盐酸酸化的\(\rm{BaCl_{2}}\)溶液,经过滤、洗涤、干燥后,得到沉淀的质量为\(\rm{11.65 g}\)。

              \(\rm{③}\)第三份加氯的\(\rm{CCl_{4}}\)溶液,振荡后静置,\(\rm{CCl_{4}}\)层未变色。

              依据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rm{(1)}\)写出每一实验可以确定离子一定存在或不存在的种类。

              实验\(\rm{①}\)可以确定一定存在的离子有________,一定不存在的离子有________;

              实验\(\rm{②}\)可以确定一定存在的离子有________,一定不存在的离子有________;

              实验\(\rm{③}\)可以确定一定不存在的离子有________。

              \(\rm{(2)}\)综合以上实验可判断:溶液\(\rm{pH}\)_______\(\rm{7}\),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还有离子无法确定,验证其是否存在的方法是_________。

            • 3.

              下表是\(\rm{25℃}\)时三种弱酸的电离平衡常数:

              化学式

              \(\rm{HA(A}\)代表某种酸根\(\rm{)}\)

              \(\rm{HNO_{2}}\)

              \(\rm{H_{2}CO_{3}}\)

              \(\rm{K_{a}}\)

              \(\rm{K_{a}=4.9×10^{-10}}\)

              \(\rm{K_{a}=4.6×10^{-4}}\)

              \(\rm{K_{a1}=4.1×10^{-7}}\)

              \(\rm{K_{a2}=5.6×10^{-11}}\)

              回答下列问题:

              \(\rm{(1)}\)用离子方程式表示\(\rm{NaNO_{2}}\)溶液呈碱性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

              \(\rm{(2)A^{-}}\)、\(\rm{CO_{3}^{2-}}\)、\(\rm{HCO_{3}^{-}}\)在水中结合\(\rm{H^{+}}\)的能力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____。

              \(\rm{(3)25℃}\)时,等物质的量浓度的\(\rm{HA}\)和\(\rm{NaA}\)的混合溶液呈碱性,则该混合溶液中各离子浓度大小关系为________________,解释混合溶液呈碱性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

              \(\rm{(4)}\)写出\(\rm{NaA}\)溶液中通少量\(\rm{CO_{2}}\)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5)}\)某同学用\(\rm{Na_{2}CO_{3}}\)和\(\rm{NaHCO_{3}}\)溶液进行如下图所示实验:

               

              \(\rm{①}\) 充分反应后\(\rm{a}\)试管中大量存在的离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②}\) 用离子方程式表示\(\rm{b}\)试管中发生的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

              离子方程式\(\rm{CO_{3}^{2-}+2H^{+}=CO_{2}↑+H_{2}O}\)表示的意义是__                     ,写出实现该离子反应的一个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

              有一瓶澄清溶液,其中可能含有\(\rm{NH^{+}_{4}}\)、\(\rm{K^{+}}\)、\(\rm{Na^{+}}\)、\(\rm{Mg^{2+}}\)、\(\rm{Ba^{2+}}\)、\(\rm{Al^{3+}}\)、\(\rm{Fe^{3+}}\)、\(\rm{Cl^{-}}\)、\(\rm{I^{-}}\)、\(\rm{NO^{-}_{3}}\)、\(\rm{CO^{2}_{3}}\)、\(\rm{SO^{2}_{4}}\)中的几种。取该溶液进行以下实验:

              \(\rm{(1)}\)用\(\rm{pH}\)试纸检验,表明溶液呈强酸性。排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存在。

              \(\rm{(2)}\)取出部分溶液,加入少量\(\rm{CCl_{4}}\)及数滴新制氯水,经振荡,\(\rm{CCl_{4}}\)层呈紫红色。排除___________存在。

              \(\rm{(3)}\)另取部分溶液,逐渐向其中加入\(\rm{NaOH}\)溶液,使溶液从酸性逐渐变为碱性,在滴加过程中和滴加完毕后,均无沉淀产生。则可排除_____________存在。取部分碱性溶液加热,有气体放出,该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rm{(4)}\)另取部分上述碱性溶液,向其中加入\(\rm{Na_{2}CO_{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证明___________存在,又排除___________________存在。

              \(\rm{(5)}\)根据上述实验事实确定:\(\rm{①}\)该溶液中肯定存在的离子是______________;\(\rm{②}\)还不能确定是否存在的离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 6.

              有一条鱼虾绝迹的小河边有四座工厂甲、乙、丙、丁\(\rm{(}\)如图所示\(\rm{)}\),经处理,每个工厂里排出的废液只含有\(\rm{Na_{2}CO_{3}}\)、\(\rm{FeCl_{3}}\)、\(\rm{Ca(OH)_{2}}\)、\(\rm{HCl}\)当中的一种。某中学的环保小组取河水进行检验时发现:\(\rm{①}\)甲处河水呈乳白色;\(\rm{②}\)乙处河水呈浑浊的红褐色;\(\rm{③}\)丙处河水由浑变清。\(\rm{④}\)丁处河水产生气泡,河水仍清澈。回答下列问题。


              \(\rm{(1)}\)写出下列工厂排出的废液里的污染物:丁_________。

              \(\rm{(2)}\)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乙处形成浑浊红褐色河水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推测该处混合物的分散质粒子接近以下哪个范围。____________

              A.\(\rm{0.01nm}\)    \(\rm{B.5~15nm}\)    \(\rm{C. 20~100nm}\)    \(\rm{D.2.5µm(}\)微米\(\rm{)}\)

              \(\rm{(3)}\)用离子方程式解释丙处可观察到的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

              以绿矾\(\rm{(FeSO_{4}·7H_{2}O)}\)为原料制备高铁酸钾\(\rm{(K_{2}FeO_{4})}\)的流程如下:


              \(\rm{(1)}\) “氧化”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rm{(2)}\) “合成”时生成\(\rm{Na_{2}FeO_{4}}\)的离子方程式为             。不同温度和\(\rm{pH}\)下\(\rm{FeO_{4}^{2} }\)在水溶液中的稳定性如下图所示。


              为了提高“合成”时\(\rm{Na_{2}FeO_{4}}\)的产率,下列措施可行的是                \(\rm{(}\)填字母\(\rm{)}\)。

              A.充分搅拌反应液

              B.控制反应在\(\rm{60℃}\)左右进行

              C.将氧化后所得溶液分多次加入\(\rm{NaClO}\)和\(\rm{NaOH}\)混合溶液中

              D.将\(\rm{NaClO}\)和\(\rm{NaOH}\)混合溶液分多次加入氧化后所得溶液中

              \(\rm{(3)}\) “滤渣”的主要成分为            \(\rm{(}\)填化学式\(\rm{)}\)。

              \(\rm{(4)}\)向\(\rm{"}\)过滤\(\rm{"}\)后的滤液中加入饱和\(\rm{KOH}\)溶液可析出\(\rm{K_{2}FeO_{4}}\)晶体,说明该温度下两者饱和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rm{c}\)\(\rm{(K_{2}FeO_{4})}\)                     \(\rm{c}\)\(\rm{(Na_{2}FeO_{4})(}\)填\(\rm{" < "}\)、\(\rm{" > "}\)或\(\rm{"=");}\)此时母液中的阴离子除\(\rm{FeO_{4}^{2} }\)和\(\rm{OH^{-}}\)外,一定还含有         

            • 8.

              \(\rm{(1)}\)已知某溶液中只存在\(\rm{H^{+}}\)、\(\rm{OH^{-}}\)、\(\rm{NH_{4}^{+}}\)、\(\rm{Cl^{-}}\)四种离子,某同学推测该溶液中各离子浓度大小顺序可能有如下四种关系:

               \(\rm{A.c(Cl^{-}) > c(NH_{4}^{+}) > c(H^{+}) > c(OH^{-})B.c(Cl^{-}) > c(NH_{4}^{+}) > c(OH^{-}) > c(H^{+})}\)
              C.\(\rm{c(Cl^{-}) > c(H^{+}) > c(NH_{4}^{+}) > c(OH^{-})D.c(NH_{4}^{+}) > c(Cl^{-}) > c(OH^{-}) > c(H^{+})}\)
              \(\rm{①}\)若溶液中只溶解了一种溶质,该溶质的名称 为________,上述离子浓度大小顺序关系中正确的 是________\(\rm{(}\)填序号\(\rm{)}\);
              \(\rm{②}\)若上述关系中\(\rm{C}\)是正确的,则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为 ________
              \(\rm{③}\)若该溶液由体积相等的稀盐酸和氨水混合而成,且恰好呈中性,则混合后溶液中\(\rm{c(NH_{4}^{+} }\)\(\rm{)}\)________\(\rm{c(Cl^{-})(}\)填\(\rm{ > }\)、\(\rm{ < }\)或\(\rm{=).}\)   

              \(\rm{(2)}\)常温下,\(\rm{HNO_{2}}\)的电离平衡常数为\(\rm{K=4.6×10^{-4}(}\)已知\(\rm{ \sqrt{4.6} =2.14)}\),向\(\rm{20mL0.01mol⋅L^{-1}}\)的\(\rm{HNO_{2}}\)溶液中逐滴加入相同浓度的\(\rm{NaOH}\)溶液至滴定终点,测得混合液的\(\rm{pH}\)随\(\rm{NaOH}\)溶液体积的变化如图所示,\(\rm{①}\)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rm{HNO_{2}}\)的电离方程式为\(\rm{HNO_{2}=NO_{2}^{-}+H^{+}}\)
              B.\(\rm{a}\)点\(\rm{H_{2}O}\)电离出的\(\rm{c(H^{+})=2.14×10^{-3}mol⋅L^{-1}}\)
              C.\(\rm{b}\)点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关系为\(\rm{c(NO_{2}^{-}) > c(Na^{+}) > c(H^{+}) > c(OH^{-})}\)
              D.\(\rm{X}\)值等于\(\rm{20}\)

              \(\rm{②}\)水的电离程度最大的点是:________\(\rm{(}\)填\(\rm{a}\),\(\rm{b}\),\(\rm{c}\),或\(\rm{d)}\)

            • 9. \(\rm{I}\)某无色废水中可能含有\(\rm{H^{+}}\)、\(\rm{NH_{4}^{+}}\)、\(\rm{Fe^{3+}}\)、\(\rm{Al^{3+}}\)、\(\rm{Mg^{2+}}\)、\(\rm{Na^{+}}\)、\(\rm{NO_{3}^{-}}\)、\(\rm{CO_{3}^{2-}}\)、\(\rm{SO_{4}^{2-}}\)中的几种,为分析其成分,分别取废水样品\(\rm{100mL}\),进行了三组实验,其操作和有关图象如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rm{(1)}\)根据上述\(\rm{3}\)组实验可以分析废水中一定不存在的离子有:                         
              \(\rm{(2)}\)写出实验\(\rm{③}\)图象中沉淀溶解阶段发生的离子反应方程式:                          

              \(\rm{(3)}\)分析图象,在原溶液中\(\rm{c(NH_{4}^{+})}\)与\(\rm{c(Al^{3+})}\)的比值为        \(\rm{.NO_{3}^{-}}\)是否存在?    填\(\rm{(}\)“存在”“不存在”或“不确定”\(\rm{)}\).

              \(\rm{II}\)现有\(\rm{A}\)、\(\rm{B}\)、\(\rm{C}\)、\(\rm{D}\)、\(\rm{E}\)五种可溶性强电解质,它们在水中可电离产生下列离子\(\rm{(}\)各离子不重复\(\rm{)}\):阳离子:\(\rm{H^{+}}\)、\(\rm{Na^{+}}\)、\(\rm{Al^{3+}}\)、\(\rm{Ag^{+}}\)、\(\rm{Ba^{2+}}\)   阴离子:\(\rm{OH^{-}}\)、\(\rm{Cl^{-}}\)、\(\rm{CO_{3}^{2-}}\)、\(\rm{NO_{3}^{-}}\)、\(\rm{SO_{4}^{2-}}\) ,已知:

              \(\rm{①A}\)、\(\rm{B}\)两溶液呈碱性,\(\rm{C}\)、\(\rm{D}\)、\(\rm{E}\)溶液呈酸性。
              \(\rm{②}\)向\(\rm{E}\)溶液中逐滴滴加\(\rm{B}\)溶液至过量,沉淀量先增加后减少但不消失。
              \(\rm{③D}\)溶液与另外四种溶液反应都能产生沉淀。
              请回答下列问题:
              \(\rm{(4)}\)写出\(\rm{B}\)与\(\rm{D}\)的化学式:\(\rm{B }\)______________,\(\rm{D}\)_______________。
              \(\rm{(5)}\)写出\(\rm{A}\)与\(\rm{E}\)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

              甲、乙、丙、丁四种易溶于水的物质,分别由\(\rm{NH_{4}^{+}}\)、\(\rm{Ba^{2+}}\)、\(\rm{Mg^{2+}}\)、\(\rm{H^{+}}\)、\(\rm{OH^{-}}\)、\(\rm{Cl^{-}}\)、\(\rm{CO_{3}^{2-}}\)、\(\rm{SO_{4}^{2-}}\)中的不同阳、阴离子各一种组成,已知:

              \(\rm{①}\)将甲溶液分别与其他三种物质的溶液混合,均有白色沉淀生成;

              \(\rm{②0.1mol/L}\)乙溶液中\(\rm{c(H^{+}) > 0.1mol/L}\);

              \(\rm{③}\)向丙容器中滴入\(\rm{AgNO_{3}}\)溶液有不溶于稀\(\rm{HNO_{3}}\)的白色沉淀生成.

              \(\rm{(1)}\)甲是_________,乙是_______,丙是_________,丁是___________.

              \(\rm{(2)}\)写出\(\rm{①③}\)相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