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有关硝酸的性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稀硝酸能使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B.硝酸能与Na2CO3反应,但不能生成CO2
              C.硝酸的氧化性很强,能氧化所有金属
              D.浓硝酸因分解放出NO2又溶解于硝酸而呈黄色
            • 2. 浓硫酸和浓硝酸是实验室常用的酸,下列关于它们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浓硫酸和浓硝酸都不能用来直接跟锌粒反应制氢气
              B.浓硫酸和浓硝酸都能与金属铜反应
              C.浓硫酸和浓硝酸加水稀释后都能与金属铜反应
              D.浓硫酸和浓硝酸在常温下都能用金属铝或铁制容器盛放
            • 3. 从降低成本和减少环境污染的角度考虑,制取硝酸铜最好的方法是(   )
              A.铜和浓硝酸反应
              B.铜和稀硝酸反应
              C.氧化铜和硝酸反应
              D.氯化铜和硝酸银反应
            • 4. 将22.4g铁粉逐渐加入到含HNO3 0.8mol的稀硝酸中,反应生成的气体的物质的量(x)随消耗铁粉的物质的量(y)变化关系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 5. 用内置有螺旋状铜丝的胶头滴管小心吸取一滴管浓硝酸后迅速插入细口瓶中(如右图),滴管与瓶口接触处垫一小块滤纸使滴管与瓶口留少量空隙,依次观察到如下现象:①滴管内产生红棕色气体,液面下降;②滴管内液面上升,气体变成无色;③滴管内液面再次下降.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现象①中产生的红棕色气体为NO2
              B.产生现象②的原因是NO2与水反应
              C.产生现象③的原因是铜与稀硝酸反应
              D.最终瓶内溶液中的溶质只有Cu(NO32
            • 6.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标准状况下,1molNa2O2和22.4LCO2反应,转移电子数为1mol
              B.将钠投入到CuSO4溶液中,可以置换生成Cu
              C.将Na2O2投入到FeSO4溶液中,可生成红褐色沉淀
              D.常温下铜与稀硫酸不反应,加入KNO3晶体后,可生成气体
            • 7. 下列关于浓硝酸和浓硫酸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常温下都用铜容器贮存
              B.露置在空气中,容器内酸液的质量都减轻
              C.常温下都能与铜较快反应
              D.露置在空气中,容器内酸液的浓度都降低
            • 8. 下列物质之间的反应没有明显反应现象的是(   )
              A.常温下,铁放入浓硝酸中
              B.用玻璃棒分别蘸取浓盐酸和浓氨水并相互靠近
              C.二氧化硫通入到品红溶液中
              D.将氯化氢气体通入滴有酚酞的烧碱溶液中
            • 9. 进行化学实验,观测实验现象,通过分析推理得出正确的结论是化学学习的方法之一.对下列实验事实的解释正确的是(   )
              A.浓硝酸在光照条件下变黄,说明浓硝酸不稳定生成有色产物能溶于浓硝酸
              B.在KI淀粉溶液中通入氯气,溶液变蓝,说明氯气能与淀粉发生显色反应
              C.在某溶液中加入硝酸酸化的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含SO42
              D.将铜片放入浓硫酸中,无明显实验现象,说明铜在冷的浓硫酸中发生钝化
            • 10. 物质氧化性、还原性的强弱,不仅与物质的结构有关,还与物质的浓度和反应温度有关.下列各组物质:①Cu与HNO3溶液  ②Cu与FeCl3溶液 ③Zn与H2SO4溶液  ④Fe与HCl溶液 由于浓度不同而能发生不同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
              A.①③
              B.③④
              C.①②
              D.①③④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