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在滴有石蕊试液的碳酸钠溶液中,加入过量盐酸,加盐酸前后溶液的颜色依次为(  )
              A.紫色、红色
              B.红色、蓝色
              C.蓝色、红色
              D.红色、无色
            • 2. 下列各组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时,硝酸或硫酸既表现出氧化性又表现出酸性的是(  )
              A.稀硝酸和碳酸钠
              B.氧化铜和稀硝酸
              C.碳和浓硫酸
              D.铜和浓硝酸
            • 3. 我国清代《本草纲目拾遗》中记叙无机药物335种,其中“强水”条目下写道:“性最烈,能蚀五金…其水甚强,五金八石皆能穿第,惟玻璃可盛.”这里的“强水”是指(  )
              A.氨水
              B.盐酸
              C.醋酸
              D.硝酸
            • 4. 下列关于硝酸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将分别蘸有浓硝酸和浓氨水的玻璃棒相互靠近时,有白烟生成
              B.硝酸具有酸的通性,如果与活泼金属反应,会有H2生成
              C.浓硝酸能使活泼金属如铝、镁、锌、铁等发生“钝化”
              D.常温下,铜与稀HNO3反应很慢,是因为发生了“钝化”
            • 5. 等物质的量的含氮化合物发生下列反应,转移电子数最少的是(  )
              A.NO2和H2O
              B.NH3和O2
              C.Fe和稀HNO3
              D.NO和O2
            • 6.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标准状况下,1molNa2O2和22.4LCO2反应,转移电子数为1mol
              B.将钠投入到CuSO4溶液中,可以置换生成Cu
              C.将Na2O2投入到FeSO4溶液中,可生成红褐色沉淀
              D.常温下铜与稀硫酸不反应,加入KNO3晶体后,可生成气体
            • 7.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NH3易液化,液氨常用作制冷剂
              B.与金属反应时,稀HNO3可能被还原为更低价态,则稀HNO3氧化性强于浓HNO3
              C.二氧化硅是生产光导纤维的重要原料
              D.稀HNO3和活泼金属反应时不能得到氢气
            • 8. 将铜粉放入稀硫酸中,加热无明显现象发生,当加入下列一种物质后,铜粉的质量减小,溶液呈蓝色,同时有气体逸出,该物质是(  )
              A.Fe2(SO43
              B.KNO3
              C.Na2SO4
              D.FeSO4
            • 9.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几项(  )
              ①钠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淡黄色的Na2O2
              ②配制480mL0.5mol/L的NaOH溶液,需要用托盘天平称量氢氧化钠固体9.6g
              ③盐酸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④Fe(OH)3、FeCl2、H2SiO3都不直接用化合反应制备
              ⑤SO2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所以它具有漂白性
              ⑥将质量分数为5%和25%的氨水等体积混合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于15%
              ⑦干燥的Cl2和氯水均能使鲜花褪色
              ⑧中和热测定实验中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只有烧杯、温度计和环形玻璃搅拌棒三种
              ⑨纯银器在空气中久置变黑是因为发生了化学腐蚀.
              A.3项
              B.4项
              C.5项
              D.6项
            • 10. 常温下向稀硫酸中加入铜片,无现象,向溶液中继续加入下列物质(温度不改变),铜片溶解,并有气泡产生,则该物质为(  )
              A.FeCl3
              B.浓硫酸
              C.NaCl
              D.NaNO3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