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某校化学课外小组为了鉴别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两种白色固体,用不同的方法做了以下实验,如图Ⅰ\(\rm{{~}}\)Ⅳ所示。


              \(\rm{(1)}\) 只根据图Ⅰ、Ⅱ所示实验,能够达到实验目的是填装置序号______ 。

              \(\rm{(2)}\) 图Ⅲ、Ⅳ所示实验均能鉴别这两种物质,与实验Ⅲ相比,实验Ⅳ的优点是\(\rm{(}\)填选项序号\(\rm{)}\)______ 。
              A. Ⅳ比Ⅲ复杂               \(\rm{B.}\) Ⅳ比Ⅲ安全

              C. Ⅳ可以做到用一套装置同时进行两个对比实验,而Ⅲ不行

              \(\rm{(3)}\) 若用实验Ⅳ验证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稳定性,则试管\(\rm{B}\)中装入的固体最好是\(\rm{(}\)填化学式\(\rm{)}\)______ 。

              \(\rm{(4)}\) 有同学认为,除上述试验方法外,向两种固体配成的溶液中加入澄清石灰水也可以区分它们,这种说法是______\(\rm{(}\)填“正确”或“错误”\(\rm{)}\)的。其中向\(\rm{NaHCO_{3}}\)溶液中加入足量澄清石灰水,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rm{(5)}\) 另有两瓶溶液,已知分别是\(\rm{K_{2}CO_{3}}\)溶液和\(\rm{NaHCO_{3}}\)溶液,请你写出鉴别方法:_________________。

            • 2.

              “套管实验”是将一支较小的试管装入另一试管中,经组装来完成原来需要两只或更多试管进行的实验。因其有许多优点,近年来被广泛开发并应用于化学实验中。下面这个实验为“套管实验”,实验装置如下图,小试管中部有沾上无水硫酸铜粉末的脱脂棉。请 观察实验装置,分析实验原理,并回答下列问题:


              \(\rm{(1)}\)整个实验过程中,能观察到的现象为

              \(\rm{①}\)烧杯\(\rm{A}\)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rm{②}\)小试管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③}\)烧杯\(\rm{B}\)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2)}\)实验结束时,在操作上要特别注意的问题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3)}\)写出小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有一含\(\rm{NaCl}\)、\(\rm{Na_{2}CO_{3}⋅10H_{2}O}\)和\(\rm{NaHCO_{3}}\)的混合物,某同学设计如下实验,通过测量反应前后\(\rm{C}\)、\(\rm{D}\)装置质量的变化,测定该混合物中各组分的质量分数。

              \(\rm{(1)}\)加热前通入空气的目的是 ______ ,操作方法为 ______ ;
              \(\rm{(2)}\)装置\(\rm{A}\)、\(\rm{C}\)、\(\rm{D}\)中盛放的试剂分别为:\(\rm{A}\) ______ ,\(\rm{C}\) ______ ,\(\rm{D}\) ______ ;
              \(\rm{(3)}\)若将\(\rm{A}\)装置换成盛放\(\rm{NaOH}\)溶液的洗气瓶,则测得的\(\rm{NaCl}\)的含量将 ______ \(\rm{(}\)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下同\(\rm{)}\);若\(\rm{B}\)中反应管右侧有水蒸气冷凝,则测定结果中\(\rm{NaHCO_{3}}\)的含量将 ______ ;若撤去\(\rm{E}\)装置,则测得\(\rm{Na_{2}CO_{3}⋅10H_{2}O}\)的含量将 ______ ;
              \(\rm{(4)}\)若样品质量为\(\rm{wg}\),反应后\(\rm{C}\)、\(\rm{D}\)增加的质量分别为\(\rm{m_{1}g}\)、\(\rm{m_{2}g}\),由此可知混合物中\(\rm{NaHCO_{3}}\)的质量分数为 ______ \(\rm{(}\)用含\(\rm{w}\)、\(\rm{m_{1}}\)、\(\rm{m_{2}}\)的代数式表示\(\rm{)}\)。
            • 4. 某校课外小组为测定某\(\rm{Na_{2}CO_{3}}\)和\(\rm{NaHCO_{3}}\)混合物中\(\rm{Na_{2}CO_{3}}\)的质量分数,甲、乙两组同学分别进行了下列相关实验.
              方案Ⅰ\(\rm{.}\)甲组同学用沉淀分析法,按如下图所示的实验流程进行实验:
              称量样品\(\rm{→}\)溶解\(\rm{→}\)加入过量\(\rm{BaCl_{2}}\)溶液\(\rm{→}\)过滤出沉淀\(\rm{B→}\)烘干称量\(\rm{→}\)处理实验数据得出结果 
              \(\rm{(1)}\)实验时,过滤操作中,除了烧杯、漏斗外,还要用到的玻璃仪器为 ______ ;
              \(\rm{(2)}\)若实验中测得样品质量为\(\rm{mg}\),沉淀质量为\(\rm{ng}\),则\(\rm{Na_{2}CO_{3}}\)的质量分数为 ______ .
              方案Ⅱ\(\rm{.}\)乙组同学的主要实验流程图如下:
              称量样品\(\rm{→}\)称量\(\rm{C→}\)逐滴加入稀\(\rm{H_{2}SO_{4}}\)至过量\(\rm{→}\)净化吸收气体\(\rm{→}\)再称量\(\rm{C→}\)处理实验数据得出结果按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rm{(3)}\)该实验中装置\(\rm{B}\)盛放的物质是 ______ ,分液漏斗中 ______ \(\rm{(}\)填“能”或“不能”\(\rm{)}\)用盐酸代替稀硫酸进行实验,在\(\rm{C}\)中装碱石灰来吸收净化后的气体.
              \(\rm{(4)}\)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越大,则实验中吸收净化后气体的干燥管在充分吸收气体前后的质量差 ______ \(\rm{(}\)填“越大”、“越小”或“一样”\(\rm{)}\).
              \(\rm{(5)D}\)装置的作用是 ______
              \(\rm{(6)}\)有的同学认为,在反应前后都要通入\(\rm{N_{2}}\),反应后通入\(\rm{N_{2}}\)的目的是 ______ .
            • 5. \(\rm{.}\)如图甲是演示金属钠与水的反应的重要实验,为收集检验气体产物,某兴趣小组将甲装置改进成如下乙或丙,请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rm{(1)}\)写出钠与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2)}\)按乙装置实验,液体添加完毕后,关闭活塞,打开右边胶塞,向煤油中加入一小块钠,立即塞好胶塞,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rm{(}\)填字母\(\rm{)}\)。
              A.钠块始终保持在\(\rm{a}\)处,直至完全消失
              B.钠沉入\(\rm{U}\)形管\(\rm{b}\)处而后又慢慢浮到\(\rm{a}\)处
              C.钠处于煤油和水的交界处上下浮动
              D.随反应的进行煤油与胶塞处液面下降,漏斗中液面上升
              E.最终钠块在煤油中燃烧起来
              \(\rm{(3)}\)乙装置中漏斗在反应过程中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4)}\)用乙装置实验,点燃气体产物时,是否需要检验纯度?________\(\rm{(}\)填“是”或“否”\(\rm{)}\)。
              \(\rm{(5)}\)按图丙所示方法来收集产生的气体,需将钠包好,再放入水中。取相同质量的钠按下列两种情况收集产生的气体在相同条件下体积的关系是________\(\rm{(}\)填字母\(\rm{)}\)。
              \(\rm{①}\)用铝箔包住钠 \(\rm{②}\)用铜箔包住钠
              \(\rm{a.}\)二者收集气体一样多
              \(\rm{b.①}\)收集气体体积较大

              \(\rm{c.②}\)收集气体体积较大

            • 6.
              为定性探究乙醇的性质,某化学课外小组通过查阅资料并设计了实验方案进行探究.
              方案Ⅰ:在盛有少量无水乙醇的试管中,加入一粒除去煤油的金属钠,在试管口迅速塞上配有尖嘴导管的单孔塞,点燃放出的气体,并把一干燥的小烧杯罩在火焰上,在烧杯壁上出现液滴后,迅速倒转烧杯,向烧杯中加入少量的澄清石灰水,观察有无混浊产生.
              \(\rm{(1)}\)以上实验设计因缺少必要的步骤而存在安全隐患,请你指出所缺少必要的步骤是 ______ .
              \(\rm{(2)}\)若向烧杯中加入少量澄清石灰水后发现有混浊,则燃烧产生\(\rm{CO_{2}}\)的物质最可能是
              ______ \(\rm{(}\)写名称\(\rm{)}\).
              方案Ⅱ:\(\rm{(1)}\)取一根铜丝,把其中一端绕成螺旋状\(\rm{(}\)增大接触面积\(\rm{).}\)点燃一盏酒精灯,把绕成螺旋状一端的铜丝移到酒精灯外焰上灼烧\(\rm{(}\)如右图\(\rm{1)}\),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______ .
              \(\rm{(2)}\)把螺旋状铜丝往酒精灯内焰移动,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______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该现象产生的原理: ______ .
            • 7.
              在实验室里,某同学取一小块金属钠做钠与水反应的实验\(\rm{.}\)试完成下列问题:
              \(\rm{(1)}\)切开的金属钠暴露在空气中,观察到的现象及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 .
              \(\rm{(2)}\)将钠投入水中后,钠熔化成一个小球,根据这一现象你能得出的结论是 ______ .
              将一小块钠投入盛有饱和石灰水的烧杯中,不可能观察到的现象是 ______
              A.有气体生成                     \(\rm{B.}\)钠熔化成小球并在液面上游动
              C.烧杯底部有银白色的金属钙生成   \(\rm{D.}\)溶液变浑浊
              \(\rm{(3)}\)钠与水反应过程中,若生成标准状况下\(\rm{224mL}\)的\(\rm{H_{2}}\),则转移的电子的物质的量为 ______ .
              \(\rm{(4)}\)根据上述实验过程中钠所发生的有关变化,试说明金属钠保存在煤油中的目的是 ______ .
            • 8.
              化学活动课上,三组学生分别用图示甲、乙两装置,探究“\(\rm{NaHCO_{3}}\)和\(\rm{Na_{2}CO_{3}}\)与稀盐酸的反应”,按表中的试剂用量,在相同条件下,将两个气球中的固体粉末同时倒入试管中\(\rm{(}\)装置的气密性良好\(\rm{).}\)请回答:
              \(\rm{(1)}\)各组反应开始时, ______ \(\rm{(}\)甲、乙\(\rm{)}\)装置中的气球体积先变大,该装置中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 ______ 。
              \(\rm{(2)}\)当试管中不再有气体生成时,三组实验出现不同现象,试分析原因并填写表的空格。
                试剂用量 实验现象
              \(\rm{(}\)气球体积变化\(\rm{)}\)
              分析原因
              第\(\rm{①}\)组 \(\rm{0.42gNaHCO_{3}}\)
              \(\rm{0.53gNa_{2}CO_{3}}\)
              \(\rm{3mL4mol⋅L^{-1}}\)盐酸
              甲中气球与乙中气球的体积相等 甲、乙盐酸均过量
              \(\rm{n(NaHCO_{3})=n(Na_{2}CO_{3})}\)
              \(\rm{V_{甲}(CO_{2})=V_{乙}(CO_{2})}\)
              第\(\rm{②}\)组 \(\rm{0.3gNaHCO_{3}}\)
              \(\rm{0.3gNa_{2}CO_{3}}\)
              \(\rm{3mL 4mol⋅L^{-1}}\)盐酸
              甲中气球比乙中气球的体积大 \(\rm{A}\): ______
              第\(\rm{③}\)组 \(\rm{0.6gNaHCO_{3}}\)
              \(\rm{0.6gNa_{2}CO_{3}}\)
              \(\rm{3mL 2mol⋅L^{-1}}\)盐酸
              甲中气球比乙中气球的体积大 \(\rm{B}\): ______
              片刻后,乙中气球又缩小,甲中气球的体积基本不变 \(\rm{(}\)用化学方程式表示\(\rm{)}\)
              \(\rm{C}\): ______
            • 9.

              实验题\(\rm{.}\)某中学用研究性学习小组为探究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两种物质的某些性质、进行了如下实验,如图\(\rm{I~IV}\)所示。

              \(\rm{(1)}\)若用来验证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热稳定性,则试管\(\rm{B}\)中装入的固体最好是_________,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

              \(\rm{(2)}\)若用实验来鉴别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两种固体,除\(\rm{IV}\)外还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rm{(}\)填装置序号\(\rm{)}\)________。

              \(\rm{(3)}\)实验\(\rm{III}\)中发生的有关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4)}\)为测定\(\rm{Na_{2}CO_{3}}\)和\(\rm{NaHCO_{3}}\)混合物中\(\rm{Na_{2}CO_{3}}\)分数,采用实验\(\rm{III}\)进行实验,取\(\rm{a}\)克混合物充分加热,最后固体质量为\(\rm{b}\)克,则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rm{ (}\)用含有\(\rm{a}\)、\(\rm{b}\)的化学式表示\(\rm{)}\)。

            • 10.

              Ⅰ\(\rm{.}\)为探究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的性质,某同学设计如下实验,请根据题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rm{(1)}\)如图所示,试管中装乙醇,据此,请你任写一点该探究实验产生的现象________。

              \(\rm{(2)}\)用食醋浸泡附有水垢\(\rm{(}\)主要成分\(\rm{CaCO_{3})}\)的水壶,可以除去水垢,说明酸性:醋酸________碳酸\(\rm{(}\)填“\(\rm{ > }\)”或“\(\rm{ < }\)”\(\rm{)}\)。

              Ⅱ\(\rm{.}\)某校化学兴趣小组,通过如图所示装置探究\(\rm{Na_{2}CO_{3}}\)和\(\rm{NaHCO_{3}}\)的热稳定性,探究方案设计如下,请你参与并完成该探究方案。




              \(\rm{(1)}\)提出假设:\(\rm{Na_{2}CO_{3}}\)或\(\rm{NaHCO_{3}}\)加热分解时可能有\(\rm{CO_{2}}\)生成。

              \(\rm{(2)}\)设计实验:\(\rm{①}\)利用如图装置分别对试管\(\rm{A}\)中一定量的\(\rm{Na_{2}CO_{3}}\)和\(\rm{NaHCO_{3}}\)进行加热;\(\rm{②}\)为了检验\(\rm{CO_{2}}\)的生成,试管\(\rm{B}\)中应加入的物质是________\(\rm{(}\)填“澄清石灰水”或“\(\rm{NaOH}\)溶液”\(\rm{)}\)。

              \(\rm{(3)}\)现象与结论:同学们发现只有在加热\(\rm{NaHCO_{3}}\)时,试管\(\rm{B}\)中既能看到气泡又能看到有白色沉淀产生,说明\(\rm{Na_{2}CO_{3}}\)和\(\rm{NaHCO_{3}}\)的热稳定性:\(\rm{Na_{2}CO_{3}}\)________\(\rm{NaHCO_{3}(}\)填“\(\rm{ > }\)”或“\(\rm{ < }\)”\(\rm{)}\)。

              \(\rm{(4)}\)某同学称取\(\rm{8.4gNaHCO_{3}}\),充分加热,理论上产生\(\rm{CO_{2}}\)气体的体积在标准状态下为________\(\rm{L}\)。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