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某校化学兴趣小组,通过下列装置探究\(\rm{Na_{2}CO_{3}}\)和\(\rm{NaHCO_{3}}\)的热稳定性,设计如下的探究方案,请你参与并完成该探究方案。


              \(\rm{(1)}\)提出假设:\(\rm{Na_{2}CO_{3}}\)或\(\rm{NaHCO_{3}}\)加热分解时可能有\(\rm{CO_{2}}\)生成。

              \(\rm{(2)}\)设计实验:\(\rm{①}\)利用如图装置分别对一定量的\(\rm{Na_{2}CO_{3}}\)和\(\rm{NaHCO_{3}}\)进行加热;\(\rm{②}\)为了检验\(\rm{CO_{2}}\)的生成,试管\(\rm{B}\)中应加入的物质是__________\(\rm{(}\)填“澄清石灰水”或“\(\rm{NaOH}\)溶液”\(\rm{)}\)。

              \(\rm{(3)}\)现象与结论:同学们发现只有在加热\(\rm{NaHCO_{3}}\)时,试管\(\rm{B}\)中才有气泡产生且有_____\(\rm{\_}\)沉淀生成\(\rm{(}\)填沉淀的颜色\(\rm{)}\),说明\(\rm{Na_{2}CO_{3}}\)或\(\rm{NaHCO_{3}}\)的热稳定性是:\(\rm{Na_{2}CO_{3}\_}\)_____\(\rm{NaHCO_{3}(}\)填“\(\rm{ < }\)”或“\(\rm{ > }\)”\(\rm{)}\)。

              \(\rm{(4)}\)某同学在探究\(\rm{NaHCO_{3}}\)的热稳定性时,称取了\(\rm{8.4 g NaHCO_{3}}\),充分加热,请你计算理论上可产生\(\rm{CO_{2}}\)气体的体积为\(\rm{\_}\)__________\(\rm{L(}\)标准状况\(\rm{)}\)。

            • 2. 某学习小组的同学在实验室研究\(\rm{Na_{2}CO_{3}}\)与\(\rm{NaHCO_{3}}\)的性质。

              实验\(\rm{I}\):
              \(\rm{(1)}\)产生气体的速率\(\rm{A}\)______ \(\rm{B(}\)填“\(\rm{ > }\)”或“\(\rm{ < }\)”或“\(\rm{=}\)”\(\rm{)}\),结合化学用语说明原因______。
              \(\rm{(2)}\)产生气体的体积\(\rm{A}\)______ \(\rm{B}\) \(\rm{(}\)填“\(\rm{ > }\)“或“\(\rm{ < }\)”或“\(\rm{=}\)”\(\rm{)}\),标准状况下,\(\rm{A}\)烧杯中产生气体的体积为
              ______\(\rm{L}\)。
              \(\rm{(3)}\)任意写出一种将\(\rm{NaHCO_{3}}\)转变为\(\rm{Na_{2}CO_{3}}\)的方法______\(\rm{(}\)用化学方程式表示\(\rm{)}\)。
              实验Ⅱ:\(\rm{1mL0.1mol/LNaHCO_{3}}\)溶液与\(\rm{lmL.0.01mol/LCa(OH)_{2}}\)溶液混合产生\(\rm{CaCO_{3}}\)白色沉淀。
              \(\rm{(4)}\)同学们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验证上述反应过程,请将方案补充完整:
              实验步骤
              实验現象
              \(\rm{i.}\)取\(\rm{lmL0.1mol/LNaHCO_{3}}\)溶液。向其中加入\(\rm{1mL}\) \(\rm{0.0}\) \(\rm{1mol/L}\) \(\rm{CaCl_{2}}\)溶液
              无明显现象
              \(\rm{ⅱ.}\)向上述溶液中滴加______。
            • 3.

              某校化学课外小组为了鉴别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两种白色固体,用不同的方法做了以下实验,如图Ⅰ \(\rm{~}\)Ⅳ所示.

              \(\rm{(1)}\)根据图Ⅰ、Ⅱ所示实验,共同到的实验仪器是 \(\rm{(}\)填装置名称\(\rm{) }\)______ .

              \(\rm{(2)}\)图Ⅲ、Ⅳ所示实验均能鉴别这两种物质,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rm{(}\)任写一个\(\rm{) }\)______ ;

              与实验Ⅲ相比,实验Ⅳ的优点是 \(\rm{(}\)填选项序号 \(\rm{)}\)______ .

              A.Ⅳ比Ⅲ复杂        \(\rm{B.}\)Ⅳ比Ⅲ安全

              C.Ⅳ可以做到用一套装置同时进行两个对比实验,而Ⅲ不行

              \(\rm{(3)}\)若用实验Ⅳ验证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稳定性,则试管 \(\rm{B}\)中装入的固体最好是 \(\rm{(}\)填名称 \(\rm{) }\)______ .

            • 4. 某校化学课外小组为了鉴别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两种白色固体,用不同的方法做了以下实验,如图所示.

              \(\rm{(1)}\)只根据图Ⅰ、Ⅱ所示实验,能够达到实验目的是\(\rm{(}\)填装置序号\(\rm{)}\) ______ ;
              \(\rm{(2)}\)图Ⅲ、Ⅳ所示实验均能鉴别这两种物质,其都发生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与实验Ⅲ相比,实验Ⅳ的优点是 ______ ;
              \(\rm{(3)}\)若用实验Ⅳ验证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稳定性,则试管\(\rm{B}\)中装入的固体最好是 ______ ;
              \(\rm{(4)}\)有同学认为,除上述试验方法外,向两种固体配成的溶液中加入澄清石灰水也可以区分它们,这种说法是 ______ \(\rm{(}\)填“正确”或“错误”\(\rm{)}\)的.
              \(\rm{(5)}\)另有两瓶溶液,已知分别是\(\rm{K_{2}CO_{3}}\)和\(\rm{NaHCO_{3}}\),请你写出两种不同的鉴别方法.
              \(\rm{①}\) ______
              \(\rm{②}\) ______ .
              \(\rm{(6)}\)加热\(\rm{10.0g}\)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混合物至质量不在变化,剩余固体的质量为\(\rm{8.45g}\),求混合物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______ .
            • 5. 某校化学课外小组为了鉴别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两种白色固体,用不同的方法做了以下实验,如图Ⅰ\(\rm{~}\)Ⅳ所示.
               
              \(\rm{(1)}\)只根据图Ⅰ、Ⅱ所示实验,能够达到实验目的是\(\rm{(}\)填装置序号\(\rm{)}\) ______
              \(\rm{(2)}\)图Ⅲ、Ⅳ所示实验均能鉴别这两种物质,图中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m{\_}\) ;与实验Ⅲ相比,实验Ⅳ的优点是\(\rm{(}\)填选项序号 \(\rm{) }\)______
              A.Ⅳ比Ⅲ复杂       \(\rm{B.}\)Ⅳ比Ⅲ安全   \(\rm{C.}\)Ⅳ可以做到用一套装置同时进行两个对比实验,而Ⅲ不行
              \(\rm{(3)}\)若用实验Ⅳ验证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稳定性,则试管\(\rm{B}\)中装入的固体最好是\(\rm{(}\)填化学式\(\rm{)}\) ______
            • 6.

              侯氏制碱法:

              Ⅰ、原理分析

              碳酸氢铵与饱和食盐水反应,能析出碳酸氢钠晶体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rm{a}\)、碳酸氢钠难溶于水     \(\rm{b}\)、碳酸氢钠受热易分解

              \(\rm{c}\)、碳酸氢钠的溶解度相对较小,在溶液中首先结晶析出

              Ⅱ\(\rm{.}\)实验探究

              \(\rm{(1)}\)一位同学将二氧化碳气体通入含氨的饱和食盐水中制备碳酸氢钠,实验装置如图所示\(\rm{(}\)图中夹持、固定用的仪器未画出\(\rm{)}\)。

              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rm{①}\)乙装置中的试剂是________________; 

              \(\rm{②}\)丁装置中稀硫酸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 

              \(\rm{③}\)实验结束后,分离出\(\rm{NaHCO_{3}}\)晶体的操作是________\(\rm{(}\)填分离操作的名称\(\rm{)}\)。 

              \(\rm{(2)}\)另一位同学用图中戊装置\(\rm{(}\)其他装置未画出\(\rm{)}\)进行实验。

              \(\rm{①}\)实验时,须先从_________管通入_________气体,再从________管中通入________气体。 

              \(\rm{②}\)有同学建议在戊装置的\(\rm{b}\)导管下端连接己装置,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3)}\)请再写出一种实验室制取少量碳酸氢钠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

              在实验室里,某同学取一小块金属钠做钠与水反应的实验\(\rm{.}\)试完成下列问题:


              \(\rm{(1)}\)切开的金属钠暴露在空气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2)}\)将钠投入水中后,钠熔化成一个小球,根据这一现象你能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
              \(\rm{(3)}\)钠与水反应过程中,若生成标准状况下\(\rm{224mL}\)的\(\rm{H_{2}}\),则转移的电子的物质的量为______.

              \(\rm{(4)}\)根据上述实验过程中钠所发生的有关变化,试说明金属钠保存在煤油中的目的是______.

            • 8. 同学们在学习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时,老师强调:“金属\(\rm{K}\)、\(\rm{Ca}\)、\(\rm{Na}\)必须除外\(\rm{.}\)”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对此产生了兴趣,并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将金属钠投入到硫酸铜溶液中,结果会怎样?
              【查找资料】\(\rm{(1)}\)少量钠通常保存在煤油中
              \(\rm{(2)}\)钠是银白色的软金属,可用小刀切割,熔点\(\rm{97.81℃}\),沸点\(\rm{882.9℃}\),密度为\(\rm{0.97g/cm^{3}}\)
              \(\rm{(3)}\)钠是一种很活泼的金属,遇水发生剧烈反应,\(\rm{2Na+2H_{2}O=2NaOH+H_{2}↑}\)
              【做出猜想】猜想Ⅰ:放出气体,生成蓝色沉淀,能置换出铜;
              猜想Ⅱ:放出气体,生成蓝色沉淀,不能置换出铜.
              【实验探究】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rm{①}\)取\(\rm{10ml}\)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硫酸铜溶液,倒入\(\rm{50ml}\)的烧杯里
              \(\rm{②}\)取一块钠,用滤纸吸干表面煤油,再切取绿豆大小的一块,投入溶液中
              钠浮在液面上,熔化成闪亮小球,钠球游动,发出“嘶嘶”的声响,析出蓝色沉淀
              【现象分析】\(\rm{(1)}\)钠熔成小球是因为 ______.
              \(\rm{(2)}\)钠球游动,发出“嘶嘶”声响说明有气体产生.
              \(\rm{(3)}\)析出蓝色沉淀是因为______\(\rm{(}\)用化学方程式表示\(\rm{)}\).
              【继续探究】有部分同学认为置换出的铜可能被蓝色沉淀掩盖,于是他们进一步探究: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取烧杯中少许沉淀于试管中,再向其中加入过量的稀硫酸 沉淀全部溶解,溶液变蓝色 ______
              【实验结论】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位于前面的金属\(\rm{(K}\)、\(\rm{Ca}\)、\(\rm{Na}\)必须除外\(\rm{)}\)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盐的溶液里置换出来\(\rm{.K}\)、\(\rm{Ca}\)、\(\rm{Na}\)必须除外是因为______.
            • 9.

              有一含\(\rm{NaCl}\)、\(\rm{Na_{2}CO_{3}·10H_{2}O}\)和\(\rm{NaHCO_{3}}\)的混合物,某同学设计如下实验,通过加热一定质量的混合物,测量反应前后\(\rm{C}\)、\(\rm{D}\)装置质量的变化,测定该混合物中各组分的质量分数。

              \(\rm{(1)}\)加热前关闭弹簧夹\(\rm{b}\)打开\(\rm{a}\)通入空气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反应结束后通入空气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rm{(2)}\)装置\(\rm{A}\)、\(\rm{C}\)、\(\rm{D}\)中盛放的试剂分别为:\(\rm{A}\)______________,\(\rm{C}\)______________,\(\rm{D}\)________________。

              \(\rm{(3)}\)若将\(\rm{A}\)装置换成盛放\(\rm{NaOH}\)溶液的洗气瓶,则测得的\(\rm{NaHCO_{3}}\)的含量将________\(\rm{(}\)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下同\(\rm{)}\);若撤去\(\rm{E}\)装置,则测得的\(\rm{Na_{2}CO_{3}·10H_{2}O}\)含量将________。

            • 10.

              某同学将一小块钠投入到硫酸铜溶液中,观察到与钠跟水反应相同的现象是                                                                                                      ,钠在硫酸铜溶液中还可观察到                                                              。该同学用到的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有                                        

              写出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rm{(1)}\)                                                 

              \(\rm{(2)}\)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