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某学生在实验室制取乙酸丁酯\(\rm{(}\)已知乙酸丁酯的沸点\(\rm{℃124~126}\),反应温度\(\rm{115~125℃)}\),其反应装置应选择\(\rm{(}\)  \(\rm{)}\)
              A.
              B.
              C.
              D.
            • 2.
              有关实验室制备乙酸乙酯和乙酸丁酯的描述错误的是\(\rm{(}\)  \(\rm{)}\)
              A.两反应均需使用浓硫酸、乙酸
              B.过量乙酸可提高\(\rm{1-}\)丁醇的转化率
              C.制备乙酸乙酯时乙醇应过量
              D.提纯乙酸丁酯时,需过滤、洗涤等操作
            • 3.
              乙酸乙酯是重要的有机合成中间体,广泛应用于化学工业。
              \(\rm{(1)}\)写出实验室制备乙酸乙酯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
              \(\rm{(2)}\)乙醇、乙酸和浓硫酸的加入顺序是 ______ 。
              \(\rm{(3)}\)为证明浓硫酸在该反应中起到了催化剂和吸水剂的作用,某同学利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了以下四个实验。实验开始先用酒精灯微热\(\rm{3min}\),再加热使之微微沸腾\(\rm{3min.}\)实验结束后充分振荡小试管\(\rm{II}\)再测有机层的厚度,实验记录如下:
              实验编号 试管\(\rm{I}\)中的试剂 试管\(\rm{II}\)中的试剂 测得有机层的厚度\(\rm{/cm}\)
              \(\rm{A}\) \(\rm{2mL}\)乙醇、\(\rm{2mL}\)乙酸、\(\rm{1mL18mo/L}\)浓硫酸 \(\rm{5.0}\)
              \(\rm{B}\) \(\rm{3mL}\)乙醇、\(\rm{2mL}\)乙酸 饱和碳酸钠溶液 \(\rm{0.1}\)
              \(\rm{C}\) \(\rm{3mL}\)乙醇、\(\rm{2mL}\)乙酸、\(\rm{6mL3mol/L}\)硫酸 \(\rm{1.2}\)
              \(\rm{D}\) \(\rm{3mL}\)乙醇、\(\rm{2mL}\)乙酸、盐酸 \(\rm{1.2}\)
              \(\rm{①}\)实验\(\rm{D}\)的目的是与实验\(\rm{C}\)相对照,证明\(\rm{H^{+}}\)对酯化反应具有催化作用。实验\(\rm{D}\)中应加入盐酸的体积和浓度分别是 ______ \(\rm{mL}\)和 ______ \(\rm{mol/L}\)。
              \(\rm{②}\)分析实验 ______ \(\rm{(}\)填实验编号\(\rm{)}\)的数据,可以推测出浓硫酸的吸水性提高了乙酸乙酯的产率。浓硫酸的吸水性能够提高乙酸乙酯产率的原因是 ______ 。
              \(\rm{(4)}\)饱和碳酸钠溶液的作用是溶解没有反应的乙醇,除去没有反应的乙酸和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如何检验酯层中没有乙酸 ______ 。
              \(\rm{(5)}\)加热有利于提高乙酸乙酯的产率,但实验发现温度过高乙酸乙酯的产率反而降低,一个可能的原因是 ______ 。
              \(\rm{(6)}\)分离碳酸钠溶液和乙酸乙酯的方法是 ______ ,操作过程为 ______ 。
            • 4.
              下列关于实验室制备乙酸乙酯和乙酸丁酯的描述正确的是\(\rm{(}\)  \(\rm{)}\)
              A.均采用水浴加热
              B.均采用边反应边蒸馏的方法
              C.制备乙酸乙酯时乙醇过量
              D.制备乙酸丁酯时正丁醇过量
            • 5.
              制备乙酸丁酯实验装置正确的是\(\rm{(}\)  \(\rm{)}\)
              A.
              B.
              C.
              D.
            • 6.
              实验室制备乙酸丁酯的装置如图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rm{(}\)  \(\rm{)}\)
              A.导气管\(\rm{a}\)起到冷凝回流的作用
              B.反应后生成的乙酸丁酯仍在试管中
              C.充分反应后在试管中得到纯净的乙酸丁酯
              D.制乙酸丁酯的反应温度超过\(\rm{100℃}\)不能用水浴加热
            • 7.

              某同学利用下图所示装置在实验室制备乙酸乙酯。

              \(\rm{(1)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

              \(\rm{(2)B}\)中盛放的试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3)}\)反应结束后分离试管\(\rm{b}\)中的混合液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

            • 8.
              实验室制取乙酸丁酯的实验装置有如图\(\rm{1}\)所示两种装置供选用\(\rm{.}\)其有关物质的物理性质如下表:
              乙酸 \(\rm{1-}\)丁醇 乙酸丁酯
              熔点\(\rm{(℃)}\) \(\rm{16.6}\) \(\rm{-89.5}\) \(\rm{-73.5}\)
              沸点\(\rm{(℃)}\) \(\rm{117.9}\) \(\rm{117}\) \(\rm{126.3}\)
              密度\(\rm{(g/cm^{3})}\) \(\rm{1.05}\) \(\rm{0.81}\) \(\rm{0.88}\)
              水溶性 互溶 可溶\(\rm{(9g/100g}\)水\(\rm{)}\) 微溶
              \(\rm{(1)}\)制取乙酸丁酯的装置应选用 ______ \(\rm{(}\)选填“甲”或“乙”\(\rm{).}\)不选另一种装置的理由是 ______ .
              \(\rm{(2)}\)该实验生成物中除了主产物乙酸丁酯外,还可能生成的有机副产物有\(\rm{(}\)写出结构简式\(\rm{)}\)
              ______ 、 ______ .
              \(\rm{(3)}\)酯化反应是一个可逆反应,为提高\(\rm{1-}\)丁醇的利用率,可采取的措施是 ______ .
              \(\rm{(4)}\)从制备乙酸丁酯所得的混合物中分离、提纯乙酸丁酯时,需要经过多步操作,下列图\(\rm{2}\)示的操作中,肯定需要的化学操作是 ______ \(\rm{(}\)选填编号\(\rm{)}\).
              \(\rm{(5)}\)有机物的分离操作中,经常需要使用分液漏斗等仪器\(\rm{.}\)使用分液漏斗前必须 ______
              ______ \(\rm{(}\)填写操作\(\rm{)}\);某同学在进行分液操作时,若发现液体流不下来,其可能原因除分液漏斗活塞堵塞外,还可能 ______ \(\rm{(}\)写出一点\(\rm{)}\).
            • 9.
              某课外小组设计的实验室制取乙酸乙酯的装置如图\(\rm{1}\):
              己知:\(\rm{A}\)中放有浓硫酸;\(\rm{B}\)中放有乙醇、无水碳酸钠;\(\rm{D}\)中放有饱和碳酸钠溶液.
              有关有机物的沸点.
              试剂 乙醚 乙醇 乙酸 乙酸乙酯
              沸点\(\rm{/℃}\) \(\rm{34.7}\) \(\rm{78.5}\) \(\rm{118}\) \(\rm{77.1}\)
              请回答:
              \(\rm{(1)}\)浓硫酸的作用:催化剂和 ______ ;反应中加入过量的乙醇,目的是 ______ .
              \(\rm{(2)}\)仪器\(\rm{C}\)的名称是 ______ ,其作用有冷凝乙酸乙酯和 ______ ,若反应前向\(\rm{D}\)中加入几滴酚酞,溶液呈红色\(\rm{.}\)实验完毕后,将烧杯\(\rm{D}\)中的溶液充分振荡、静止,现象为 ______ .
              \(\rm{(3)}\)若用同位素\(\rm{18O}\)示踪法确定反应产物水分子中氧原子的提供者,写出能表示\(\rm{18O}\)位置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
              \(\rm{(4)}\)现拟分离乙酸乙酯\(\rm{(}\)含少量乙醇和乙酸\(\rm{)}\)粗产品,如图\(\rm{2}\)是分离操作步骤流程图:

              则试剂\(\rm{a}\)是: ______ ,试剂\(\rm{b}\)是: ______ \(\rm{.}\)分离方法\(\rm{I}\)是 ______ ,分离方法\(\rm{II}\)是 ______ .
              \(\rm{(5)}\)甲、乙两位同学欲将所得含有乙醇、乙酸和水的乙酸乙酯粗产品提纯,在未用指示剂的情况下,他们都先加\(\rm{NaOH}\)溶液中和酯中过量的酸,然后用蒸馏水将酯分离出来\(\rm{.}\)甲、乙两人实验结果如下:甲得到了显酸性的酯的混合物;乙得到了大量水溶性的物质;丙同学分析了上述实验目标产物后认为甲、乙的实验没有成功.
              试解答下列问题:
              \(\rm{①}\)甲实验失败的原因是: ______ .
              \(\rm{②}\)乙实验失败的原因是: ______ .
            • 10.
              实验室制备乙酸乙酯和乙酸丁酯采用的相同措施是\(\rm{(}\)  \(\rm{)}\)
              A.水浴加热
              B.冷凝回流
              C.用浓硫酸做脱水剂和催化剂
              D.乙酸过量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