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下列除杂的方法错误的是

               

              物质

              杂质

              除杂试剂

              主要操作

              \(\rm{A}\)

              \(\rm{SiO}\)

              \(\rm{Fe_{2}O_{3}}\)

              盐酸

              过滤

              \(\rm{B}\)

              \(\rm{Mg}\)

              \(\rm{AI}\)

              \(\rm{NaOH}\)溶液

              过滤

              \(\rm{C}\)

              \(\rm{NaCl}\)

              泥沙

              加水

              溶解、过滤、蒸发

              \(\rm{D}\)

              \(\rm{FeCl_{2}}\)

              \(\rm{FeCl_{3}}\)

              \(\rm{Cu}\)

              过滤

              A.\(\rm{A}\)
              B.\(\rm{B}\)
              C.\(\rm{C}\)
              D.\(\rm{D}\)
            • 2.

              某学习小组利用纯净的\(\rm{NO}\)和\(\rm{C1_{2}}\)在常温常压下制备亚硝酰氯\(\rm{(NOCl}\):遇水易水解\(\rm{)}\),实验室所用装置如图所示。已如:


               

              \(\rm{NOCl}\)

              \(\rm{Cl_{2}}\)

              \(\rm{NO}\)

              熔点

              \(\rm{-64.5℃}\)

              \(\rm{-101℃}\)

              \(\rm{-163.6℃}\)

              沸点

              \(\rm{-5.5℃}\)

              \(\rm{-34℃}\)

              \(\rm{-151℃}\)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rm{(}\)    \(\rm{)}\)



              A.装置连接顺序可为\(\rm{a→e→f→b→c→d}\)

              B.装置\(\rm{I}\)和Ⅱ除可干燥气体外,还可调节气体流速

              C.为防止尾气污染空气,\(\rm{Cl_{2}}\)和\(\rm{NO}\)通入比例略大于\(\rm{1:2}\)

              D.装置\(\rm{V}\)中\(\rm{NOCl}\)发生反应生成\(\rm{NaCl}\)和\(\rm{NaNO_{3}}\)
            • 3.

              某兴趣小组制备氢氧化亚铁沉淀。



              \(\rm{(1)}\)实验\(\rm{1}\)中产生白色沉淀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

              \(\rm{(2)}\)为了探究沉淀变灰绿色的原因,该小组同学展开如下探究:

                      \(\rm{①}\) 甲同学推测灰绿色物质为\(\rm{Fe(OH)_{2}}\)和\(\rm{Fe(OH)_{3}}\)混合物。查阅资料后根据调色原理认为白色和红褐色的调和色不可能是灰绿色,并设计实验证实灰绿色物质中不含有\(\rm{Fe(OH)_{3}}\),方案是_________。

                     \(\rm{②}\) 乙同学查阅文献:\(\rm{Fe(OH)_{2}}\)在大量\(\rm{SO_{4}^{2}}\)存在的情况下形成\(\rm{Fe_{6}(SO_{4})_{2}(OH)_{4}O_{3}(}\)一种氧 基碱式复盐\(\rm{)}\)。并设计对比实验证实该假设:向试管中加入____________,再往试管中加入___________,振荡,现象与实验\(\rm{1}\)相同,结论是该假设不成立。

                     \(\rm{③}\) 乙同学继续查阅文献:\(\rm{Fe(OH)_{2}}\)沉淀具有较强的吸附性能,灰绿色可能是由\(\rm{Fe(OH)_{2\;\;}}\)表面吸附\(\rm{Fe^{2+}}\)引起。推测所用的硫酸亚铁溶液的浓度应越小越好;氢氧化钠溶液浓度应越大越好。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试管中\(\rm{10 mL}\)

              \(\rm{NaOH}\)溶液

              滴加

              \(\rm{FeSO_{4}}\)溶液

              实验现象

              实验\(\rm{2}\)

              \(\rm{6 mol/L}\)

              \(\rm{NaOH}\)溶液

              \(\rm{0.2mol/L FeSO_{4}}\)溶液

              产生悬浮于液面的白色沉淀\(\rm{(}\)带有少量灰绿色\(\rm{)}\) ,沉淀下沉后,大部分灰绿色变为白色沉淀

              实验\(\rm{3}\)

              \(\rm{6 mol/L}\)

              \(\rm{NaOH}\)溶液

              \(\rm{0.1mol/L FeSO_{4}}\)溶液

              产生悬浮于液面的白色沉淀\(\rm{(}\)带有极少量灰绿色\(\rm{)}\) ,沉淀下沉后,底部都为白色沉淀


              该实验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能说明灰绿色是由\(\rm{Fe(OH)_{2}}\)表面吸附\(\rm{Fe^{2+}}\)引起的证据是___________。丙同学认为该实验方案不足以证明灰绿色是由\(\rm{Fe(OH)_{2}}\)表面吸附\(\rm{Fe^{2+}}\)引起的,还需补充的实验是_______________,证明该假设成立。

              \(\rm{(3)}\)丙同学探究温度对氢氧化亚铁制备实验的影响:取少量灰绿色沉淀,在水浴中加热,颜色由灰绿变白,且有絮状白色沉淀下沉,原因为____________。

              \(\rm{(4)}\)根据以上实验探究,若尽可能制得白色\(\rm{Fe(OH)_{2}}\)沉淀,需要控制的实验条件___________。

            • 4.

              以废旧锌锰电池初步处理分选出的含锰废料\(\rm{(MnO_{2}}\)、\(\rm{MnOOH}\)、\(\rm{MnO}\)及少量\(\rm{Fe}\)、\(\rm{Pb}\)等\(\rm{)}\)为原料制备高纯\(\rm{MnCl_{2}·xH_{2}O}\),实现锰的再生利用。其工作流程如下:

              资料\(\rm{a.Mn}\)的金属活动性强于\(\rm{Fe}\);

              \(\rm{Mn^{2+}}\)在酸性条件下比较稳定,\(\rm{pH}\)高于\(\rm{5.5}\)时易被\(\rm{O_{2}}\)氧化。

              资料\(\rm{b}\).

              生成氢氧化物沉淀的\(\rm{pH}\)

               

              \(\rm{Mn(OH)_{2}}\)

              \(\rm{Pb(OH)_{2}}\)

              \(\rm{Fe(OH)_{3}}\)

              开始沉淀时

              \(\rm{8.1}\)

              \(\rm{6.5}\)

              \(\rm{1.9}\)

              完全沉淀时

              \(\rm{1}\)

              \(\rm{8.5}\)

              \(\rm{3.2}\)

              注:金属离子的起始浓度为\(\rm{0.1 mol·L^{-1}}\)

              \(\rm{(1)}\)过程Ⅰ的目的是浸出锰。经检验滤液\(\rm{1}\)中含有的阳离子为\(\rm{Mn^{2+}}\) 、\(\rm{Fe^{3+}}\) 、\(\rm{Pb^{2+}}\)和\(\rm{H^{+}}\)。

              \(\rm{①MnO_{2}}\)与浓盐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

              \(\rm{②}\)检验滤液\(\rm{1}\)中只含\(\rm{Fe^{3+}}\)不含\(\rm{Fe^{2+}}\)的操作和现象是:取少量滤液\(\rm{1}\)于试管中,滴入铁氰化钾溶液,无蓝色沉淀生成\(\rm{;}\)另取少量滤液\(\rm{1}\)于试管中,______。

              \(\rm{③Fe^{3+}}\)由\(\rm{Fe^{2+}}\)转化而成,可能发生的反应有:

               \(\rm{a.2Fe^{2+}+ Cl_{2}= 2Fe^{3+}+ 2Cl^{-}}\)

              \(\rm{b.4Fe^{2+}+ O_{2} + 4H^{+}= 2Fe^{3+}+ 2H_{2}O}\)

              \(\rm{c. ......}\)

              写出\(\rm{c}\)的离子方程式:______。

              \(\rm{(2)}\)过程Ⅱ的目的是除铁。有如下两种方法:

              \(\rm{ⅰ.}\)氨水法:将滤液\(\rm{1}\)先稀释,再加适量\(\rm{10\%}\)的氨水,过滤。

              \(\rm{ⅱ.}\)焙烧法:将滤液\(\rm{1}\)浓缩得到的固体于\(\rm{290℃}\)焙烧,冷却,取焙烧物\(\rm{......}\)。

              已知:焙烧中发生的主要反应为\(\rm{2FeCl_{3}+ 3O_{2}= 2Fe_{2}O_{3} + 3Cl_{2}}\),\(\rm{MnCl_{2}}\)和\(\rm{PbCl_{2}}\)不发生变化。

              \(\rm{①}\)氨水法除铁时,溶液\(\rm{pH}\)应控制在______之间。

              \(\rm{②}\)补全\(\rm{ⅱ}\)中的操作:______。

              \(\rm{③}\)两种方法比较,氨水法除铁的缺点是______。

              \(\rm{(3)}\)过程Ⅲ的目的是除铅。加入的试剂是______。

              \(\rm{(4)}\)过程Ⅳ所得固体中的\(\rm{x}\)的测定如下:取\(\rm{m_{1}g}\)样品,置于氮气氛围中加热至失去全部结晶水时,质量变为\(\rm{m_{2}g}\)。则\(\rm{x=}\)______。

            • 5.

              资料显示“\(\rm{O_{2}}\)的氧化性随溶液\(\rm{pH}\)的增大逐渐减弱”。某兴趣小组探究不同条件下\(\rm{KI}\)与\(\rm{O_{2}}\)反应,实验如下。

              装置

              烧杯中的液体

              现象\(\rm{(5}\)分钟后\(\rm{)}\)

            • 6.

              过氧化钙微溶于水,溶于酸,可作分析试剂、医用防腐剂、消毒剂。以下是一种制备过氧化钙的实验方法。回答下列问题:

              \(\rm{(}\)一\(\rm{)}\)碳酸钙的制备


              \(\rm{(1)}\)步骤\(\rm{①}\)加入氨水的目的是_______。小火煮沸的作用是使沉淀颗粒长大,有利于____。

              \(\rm{(2)}\)如图是某学生的过滤操作示意图,其操作不规范的是______\(\rm{(}\)填标号\(\rm{)}\)。


              \(\rm{a.}\) 漏斗末端颈尖未紧靠烧杯壁 \(\rm{b.}\)玻璃棒用作引流

              \(\rm{c.}\)将滤纸湿润,使其紧贴漏斗壁  \(\rm{d.}\)滤纸边缘高出漏斗

              \(\rm{e.}\)用玻璃棒在漏斗中轻轻搅动以加快过滤速度

              \(\rm{(}\)二\(\rm{)}\)过氧化钙的制备

              \(\rm{CaCO_{3} \xrightarrow[②]{稀盐酸,煮沸,过滤} }\)滤液\(\rm{ \xrightarrow[冰浴③]{氨水和双氧水} }\) \(\rm{ \xrightarrow[]{过滤} }\) 白色晶体

              \(\rm{(3)}\)步骤\(\rm{②}\)的具体操作为逐滴加入稀盐酸,至溶液中尚存有少量固体,此时溶液呈____性\(\rm{(}\)填“酸”、“碱”或“中”。将溶液煮沸,趁热过滤。将溶液煮沸的作用是___________。

              \(\rm{(4)}\)步骤\(\rm{③}\)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该反应需要在冰浴下进行,原因是_________。

              \(\rm{(5)}\)将过滤得到的白色结晶依次使用蒸馏水、乙醇洗涤,使用乙醇洗涤的目的是_______。

              \(\rm{(6)}\)制备过氧化钙的另一种方法是:将石灰石煅烧后,直接加入双氧水反应,过滤后可得到过氧化钙产品。该工艺方法的优点是______,产品的缺点是_______。

            • 7.

              实验室从海带中提取碘的操作过程中,仪器选用错误的是(    )


              选项

              \(\rm{A}\)

              \(\rm{B}\)

              \(\rm{C}\)

              \(\rm{D}\)

              操作

              称取\(\rm{3 g}\)左右的剪碎了的干海带

              灼烧干海带碎片至完全变成灰烬

              过滤煮沸后的海带灰与水的混合液

              用四氯化碳从氧化后的海带灰浸取液中提取碘

              仪器


              A.\(\rm{A}\)
              B.\(\rm{B}\)
              C.\(\rm{C}\)
              D.\(\rm{D}\)
            • 8.

              \(\rm{4.}\)下列实验方案中,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rm{A}\)

              检验\(\rm{CH_{3}CH_{2}Br}\)在\(\rm{NaOH}\)溶液中是否发生水解

              将\(\rm{CH_{3}CH_{2}Br}\)与\(\rm{NaOH}\)溶液共热。冷却后,取出上层水溶液用稀\(\rm{HNO_{3}}\)酸化加入\(\rm{AgNO_{3}}\)溶液,观察是否产生淡黄色沉淀

              \(\rm{B}\)

              检验\(\rm{Fe(NO_{3})_{2}}\)晶体是否已氧化变质

              将\(\rm{Fe(NO_{3})_{2}}\)样品溶于稀\(\rm{H_{2}SO_{4}}\)后,滴加\(\rm{KSCN}\)溶液,观察溶液是否变红

              \(\rm{C}\)

              验证\(\rm{Br_{2}}\)的氧化性强于\(\rm{I_{2}}\)

              将少量溴水加入\(\rm{KI}\)溶液中,再加入\(\rm{CCl_{4}}\),振荡,静置。可观察到下层液体呈紫色

              \(\rm{D}\)

              验证\(\rm{Fe(OH)_{3}}\)的溶解度小于\(\rm{Mg(OH)_{2}}\)

              将\(\rm{FeCl_{3}}\)溶液加入\(\rm{Mg(OH)_{2}}\)悬浊液中,振荡,可观察到沉淀由白色变为红褐色

              A.\(\rm{A}\)          
              B.\(\rm{B}\)      
              C.\(\rm{C}\)        
              D.\(\rm{D}\)
            • 9.

              \(\rm{Li_{3}N}\)是一种储氢材料,可以用\(\rm{Li}\)和\(\rm{N_{2}}\)在\(\rm{450℃}\)反应制备。已知\(\rm{Li_{3}N}\)易水解,细粉状的\(\rm{Li_{3}N}\)在空气中加热可发生剧烈燃烧。下图是某实验小组设计的实验室制备少量\(\rm{Li_{3}N}\)的装置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rm{(1)B}\)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如果\(\rm{B}\)装置中玻璃管两端没有玻璃棉可能造成的后果是_______。

              \(\rm{(2)D}\)装置中的试剂是_______,作用是_______。

              \(\rm{(3)C}\)装置的小盘中放有少量\(\rm{Li}\)的作用是_______。

              \(\rm{(4)}\)实验步骤如下:安装好仪器,检查装置气密性,装入药品;_______。

              \(\rm{(}\)请按正确的顺序填入下列步骤的标号\(\rm{)}\);拆除装置,取出产物。

              \(\rm{①}\)点燃\(\rm{B}\)中酒精灯加热\(\rm{B}\)中试管;

              \(\rm{②}\)打开活塞\(\rm{K}\);

              \(\rm{③}\)关闭电加热装置停,充分冷却;

              \(\rm{④}\)调节电加热装置控制温度为\(\rm{450℃}\);

              \(\rm{⑤}\)关闭活塞\(\rm{K}\);

              \(\rm{⑥}\)熄灭\(\rm{B}\)中酒精灯;

              \(\rm{(5)}\)请你设计一个实验,用化学方法区分\(\rm{Li}\)与\(\rm{Li_{3}N}\),写出实验简要步骤及观察到的现象。

              \(\rm{(6)Li_{3}N}\)在\(\rm{H_{2}}\)中加热时可得到氨基锂\(\rm{(LiNH_{2})}\),该反应在\(\rm{270℃}\)可逆,所以\(\rm{Li_{3}N}\)可作为储氢材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 10.

              下列实验方案中,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rm{A}\)

              检验\(\rm{CH_{3}CH_{2}Br}\)在\(\rm{NaOH}\)溶液中是否发生水解

              将\(\rm{CH_{3}CH_{2}Br}\)与\(\rm{NaOH}\)溶液共热。冷却后,取出上层水溶液,用稀\(\rm{HNO_{3}}\)酸化,加入\(\rm{AgNO_{3}}\)溶液,观察是否产生淡黄色沉淀

              \(\rm{B}\)

              检验\(\rm{Fe(NO_{3})_{2}}\)晶体是否已氧化变质

              将\(\rm{Fe(NO_{3})_{2}}\)样品溶于稀\(\rm{H_{2}SO_{4}}\)后,滴加\(\rm{KSCN}\)溶液,观察溶液是否变红

              \(\rm{C}\)

              验证\(\rm{Br_{2}}\)的氧化性强于\(\rm{I_{2}}\)

              将少量溴水加入\(\rm{KI}\)溶液中,再加入\(\rm{CCl_{4}}\),振荡,静置,可观察到下层液体呈紫色

              \(\rm{D}\)

              验证\(\rm{AgI}\)的溶解度小于\(\rm{AgCl}\)

              将\(\rm{NaI}\)浓溶液加入\(\rm{AgCl}\)悬浊液中,振荡,

              可观察到沉淀由白色变为黄色

              A.\(\rm{A}\)
              B.\(\rm{B}\)
              C.\(\rm{C}\)
              D.\(\rm{D}\)
            •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