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过氧化钙晶体\(\rm{(CaO_{2}·8H_{2}O)}\)在常温下为白色,能溶于酸,难溶于水、乙醇,是一种温和的氧化剂,常用于鱼类长途运输的增氧剂等。

                  \(\rm{(1)}\)过氧化钙晶体可用下列方法制备:

              \(\rm{CaCl_{2}+H_{2}O_{2}+2NH_{3}+8H_{2}O═══CaO_{2}·8H_{2}O↓+2NH_{4}Cl}\)

                  用如下制取装置制备过氧化钙晶体。

                  \(\rm{①}\)装置\(\rm{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仪器\(\rm{X}\)的名称为_________。

                  \(\rm{②}\)装置\(\rm{C}\)采用冰水浴控制温度在\(\rm{0℃}\)左右,可能的原因主要有:

                  Ⅰ\(\rm{.}\)该反应是放热反应,温度低有利于提高\(\rm{CaO_{2}·8H_{2}O}\)产率;

                  Ⅱ\(\rm{.}\)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③}\)反应结束后,经过滤、洗涤、低温烘干可获得\(\rm{CaO_{2}·8H_{2}O}\)。检验晶体已洗涤干净的操作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2)}\)测定产品中\(\rm{CaO_{2}·8H_{2}O}\)含量的实验步骤如下:

                  步骤一:准确称取\(\rm{a g}\)产品于有塞锥形瓶中,加入适量蒸馏水和过量的\(\rm{b g KI}\)晶体,再滴入\(\rm{2 mol·L^{-1}}\)的硫酸溶液,充分反应。

                  步骤二:向上述锥形瓶中加入几滴_________溶液。

                  步骤三:逐滴加入浓度为\(\rm{c mol·L^{-1}}\)的\(\rm{Na_{2}S_{2}O_{3}}\)溶液至反应完全,滴定至终点,记录数据,再重复上述操作\(\rm{2}\)次,得出三次平均消耗\(\rm{Na_{2}S_{2}O_{3}}\)溶液体积为\(\rm{V mL}\)。产品中\(\rm{CaO_{2}·8H_{2}O}\)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rm{(}\)用字母表示\(\rm{)}\)。

                  \(\rm{[}\)已知:\(\rm{{I}_{2}+2{S}_{2}O_{3}^{2-}=2{I}^{-}+{S}_{4}O_{6}^{2-} ]}\)

                  \(\rm{(3)}\)钙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氮化钙\(\rm{(Ca_{3}N_{2})}\),同时可能会生成\(\rm{CaO_{2}}\)。请限用下列试剂,设计实验检验钙在空气中燃烧所得固体中是否含有\(\rm{CaO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m{(}\)简要说明实验步骤、现象和结论\(\rm{)}\)。限用试剂:稀盐酸、\(\rm{MnO}\)\(\rm{{\,\!}_{2}}\)

            • 2.

              过氧化钙晶体\(\rm{(CaO_{2}·8H_{2}O)}\)常温下为白色,能溶于酸,难溶于水、乙醇,是一种温和的氧化剂,常用于鱼类长途运输的增氧剂等。

              \(\rm{(1)}\)过氧化钙晶体可用下列方法制备:\(\rm{CaCl_{2}+H_{2}O_{2}+2NH_{3}+8H_{2}O═CaO_{2}·8H_{2}O↓+2NH_{4}Cl}\)

              用如下装置制备过氧化钙晶体:

              \(\rm{①}\)装置\(\rm{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仪器\(\rm{X}\)的名称为_________。

              \(\rm{②}\)装置\(\rm{C}\)采用冰水浴将温度控制在\(\rm{0℃}\)左右,可能的原因主要有:

              Ⅰ\(\rm{.}\)该反应是放热反应,温度低有利于提高\(\rm{CaO_{2}·8H_{2}O}\)产率;

              Ⅱ\(\rm{.}\)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③}\)反应结束后,经过滤、洗涤、低温烘干可获得\(\rm{CaO_{2}·8H_{2}O}\)。检验晶体已洗涤干净的操作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2)}\)测定产品中\(\rm{CaO_{2}·8H_{2}O}\)含量的实验步骤如下:

              步骤一:准确称取\(\rm{a g}\)产品于有塞锥形瓶中,加入适量蒸馏水和过量的\(\rm{KI}\)晶体\(\rm{b g}\),再滴入\(\rm{2 mol·L^{-1}}\)的硫酸溶液,充分反应。

              步骤二:向上述锥形瓶中加入几滴_________溶液。

              步骤三:逐滴加入浓度为\(\rm{c mol·L^{-1}}\)的\(\rm{Na_{2}S_{2}O_{3}}\)溶液至反应完全,滴定至终点,记录数据,再重复上述操作\(\rm{2}\)次,得出三次平均消耗\(\rm{Na_{2}S_{2}O_{3}}\)溶液体积为\(\rm{V mL}\)。

              则产品中\(\rm{CaO_{2}·8H_{2}O}\)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rm{(}\)用字母表示\(\rm{)}\)。\(\rm{(}\)已知:\(\rm{{I}_{2}+2{S}_{2}O_{3}^{2−}=2{I}^{−}+{S}_{4}O_{6}^{2−} )}\)

              \(\rm{(3)}\)钙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氮化钙\(\rm{(Ca_{3}N_{2})}\),同时可能会生成\(\rm{CaO_{2}}\)。请限用下列试剂,设计实验检验钙在空气中燃烧所得固体中是否含有\(\rm{CaO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m{(}\)简要说明实验步骤、现象和结论\(\rm{)}\)。限用试剂:稀盐酸、\(\rm{MnO_{2}}\)。

            • 3.

              资料显示“强酸性或强碱性溶液可使品红溶液褪色”。某兴趣小组探究\(\rm{SO}\)\(\rm{{\,\!}_{2}}\)使品红溶液褪色的原因,实验如下。

                  \(\rm{I.}\)探究体现漂白性的主要微粒

              实验一:将\(\rm{SO_{2}}\)分别通入\(\rm{0.1\%}\)品红水溶液和\(\rm{0.1\%}\)品红乙醇溶液中,观察到前者褪色而后者不褪色。

              实验二:



              \(\rm{(1)SO}\)
              \(\rm{{\,\!}_{2}}\) 水溶液中含\(\rm{\overset{+4}{{{S}}}\,}\) 的微粒有________。

              \(\rm{(2)NaHSO_{3}}\)溶液显酸性的原因是________\(\rm{(}\)用化学平衡原理解释\(\rm{)}\)。

              \(\rm{(3)}\)实验\(\rm{d}\)的目的是________。

              \(\rm{(4)}\)由实验一、二可知:该实验条件下,\(\rm{SO_{2}}\)使品红溶液褪色时起主要作用的微粒是________。

              \(\rm{II.}\)探究褪色过程的可逆

              \(\rm{(5)}\)甲同学:向\(\rm{a}\)实验后的无色溶液中滴入\(\rm{NaOH}\)溶液至\(\rm{pH=10}\)时,溶液颜色不变。乙同学:向\(\rm{a}\)实验后的无色溶液中滴入\(\rm{Ba(OH)_{2}}\)溶液至\(\rm{pH=10}\)时,生成白色沉淀,溶液变红。实验方案合理的是_____\(\rm{(}\)填“甲”或“乙”\(\rm{)}\),结合离子方程式说明其原因是_____。

                 \(\rm{(6)}\)丙同学利用\(\rm{SO_{2}}\)的还原性设计并完成了下列实验,得出结论:该褪色过程可逆。

                        步骤一:

                       步骤二:

              \(\rm{②}\)  步骤一,\(\rm{ⅰ}\)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

              \(\rm{②}\)将步骤二中的实验方案补充完整\(\rm{(}\)按步骤一的形式呈现\(\rm{)}\)。

            • 4.

              甲同学向做过银镜反应的试管\(\rm{0.1mol/L}\)的\(\rm{Fe(NO_{3})_{3}}\)溶液\(\rm{(pH=2)}\),发现银镜部分溶解,和大家一起分析原因:

              甲同学认为:\(\rm{Fe^{3+}}\)具有氧化性, 能够溶解单质\(\rm{Ag}\)

              乙同学认为:\(\rm{Fe(NO_{3})_{3}}\)溶液显酸性,该条件下\(\rm{NO_{3}^{—}}\)也能氧化单质\(\rm{Ag}\)。

              丙同学认为:\(\rm{Fe^{3+}}\)和\(\rm{NO_{3}^{—}}\)均能把\(\rm{Ag}\)氧化而溶解。

              \(\rm{(1)}\)生成银镜反应过程中银氨溶液发生________\(\rm{(}\)氧化、还原\(\rm{)}\)反应。

              \(\rm{(2)}\)为得出正确结论,只需设计两个实验验证即可。

              实验Ⅰ:向溶解了银镜的\(\rm{Fe(NO_{3})_{3}}\)的溶液中加入 _______\(\rm{(}\)填序号,\(\rm{①KSCN}\)溶液、\(\rm{②K_{3}[Fe(CN)_{6}]}\)溶液、\(\rm{③}\)稀\(\rm{HCl)}\),现象为__________ ,证明甲的结论正确。

              实验Ⅱ:向附有银镜的试管中加入_______________ 溶液,观察银镜是否溶解。

              两个实验结果证明了丙同学的结论

              \(\rm{(3)}\)丙同学又把\(\rm{5mlFeSO_{4}}\)溶液分成两份:

              第一份滴加\(\rm{2}\)滴\(\rm{KSCN}\)溶液无变化;第二份加入\(\rm{1ml0.1mol/LAgNO_{3}}\)溶液,出现白色沉淀,随后有黑色固体产生\(\rm{(}\)经验证黑色固体为\(\rm{Ag}\)颗粒\(\rm{)}\),再取上层溶液滴加\(\rm{KSCN}\)溶液变红。根据上述的实验情况,用离子方程式表示\(\rm{Fe^{3+}}\)、\(\rm{Fe^{2+}}\)、\(\rm{Ag^{+}}\)、\(\rm{Ag}\)之间的反应关系__________ 。

              \(\rm{(4)}\)丁同学改用下图实验装置做进一步探究:

              \(\rm{① K}\)刚闭合时,指针向左偏转,此时石墨作___________ ,\(\rm{(}\)填“正极”或“负极”\(\rm{)}\)。此过程氧化性:\(\rm{Fe^{3+}}\)_____ \(\rm{Ag^{+}(}\)填“\(\rm{ > }\)”或“\(\rm{ < }\)”\(\rm{)}\)。

              \(\rm{②}\)当指针归零后,向右烧杯中滴加几滴饱和\(\rm{AgNO_{3}}\)溶液,指针向右偏转。此过程氧化性:\(\rm{Fe}\)\(\rm{{\,\!}^{3+}}\)_____ \(\rm{Ag}\)\(\rm{{\,\!}^{+}}\)\(\rm{(}\)填“\(\rm{ > }\)”或“\(\rm{ < }\)”\(\rm{)}\)。

              由\(\rm{①}\)和\(\rm{②}\)的实验,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

            • 5.

              工业以软锰矿\(\rm{(}\)主要成分是\(\rm{MnO_{2}}\),含有\(\rm{SiO_{2}}\)、\(\rm{Fe_{2}O_{3}}\)等少量杂质\(\rm{)}\)为主要原料制备高性能的磁性材料碳酸锰\(\rm{(MnCO_{3})}\)。其工业流程如下:

              \(\rm{(1)}\)浸锰过程中\(\rm{Fe_{2}O_{3}}\)与\(\rm{SO_{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rm{Fe_{2}O_{3}+ SO_{2}+2H^{+}=2Fe^{2+}+ SO_{4}^{2-}+ H_{2}O}\),该反应是经历以下两步反应实现的。写出\(\rm{ⅱ}\)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ⅰ}\):\(\rm{Fe_{2}O_{3}+ 6H^{+}= 2Fe^{3+}+3H_{2}O}\)     

                  \(\rm{ⅱ}\):\(\rm{……}\)

              \(\rm{(2)}\)过滤Ⅰ所得滤液中主要存在的两种金属阳离子为_____________\(\rm{(}\)填离子符号\(\rm{)}\)。

              \(\rm{(3)}\)写出氧化过程中\(\rm{MnO_{2}}\)与\(\rm{SO_{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4)}\)“浸锰”反应中往往有副产物\(\rm{MnS_{2}O_{6}}\)生成,温度对“浸锰”反应的影响如下图所示,为减少\(\rm{MnS_{2}O_{6}}\)的生成,“浸锰”的适宜温度是________;向过滤Ⅱ所得的滤液中加入\(\rm{NH_{4}HCO_{3}}\)溶液时温度不宜太高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rm{(5)}\)加入\(\rm{NH_{4}HCO_{3}}\)溶液后,生成\(\rm{MnCO_{3}}\)沉淀,同时还有气体生成,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6)}\)生成的\(\rm{MnCO_{3}}\)沉淀需经充分洗涤,检验洗涤是否完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

              以\(\rm{Al}\)和不同的铜盐溶液间的反应为实验对象,探索\(\rm{Al}\)与不同铜盐溶液反应的多样性。


              \(\rm{(1)}\)对实验Ⅰ进行研究

              \(\rm{①}\)实验Ⅰ中生成红色物质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

              \(\rm{②}\)经检验实验Ⅰ中产生的气体为氢气,用离子方程式解释溶液中存在\(\rm{H^{+}}\)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

              \(\rm{③}\)请写出\(\rm{60s}\)后反应进一步加快可能的原因\(\rm{(}\)写出两条\(\rm{)}\)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2)}\)对实验Ⅱ进行研究

              实验Ⅱ反应明显比实验Ⅰ缓慢,说明\(\rm{Al}\)与不同的铜盐溶液反应呈现多样性,其原因可能有:

              假设一:\(\rm{SO_{4}^{2-}}\)对\(\rm{Al}\)与\(\rm{Cu^{2+}}\)的置换反应存在一定的抑制作用。

              假设二:_____________

              \(\rm{(3)}\)为进一步研究上述假设,设计如下实验:


              实验Ⅵ的设计目的是:_____________

              其中,实验Ⅰ与实验Ⅲ、Ⅳ做对比,结论为:______________

              其中,实验Ⅱ与实验Ⅴ、Ⅵ做对比,结论为:_____________

              \(\rm{(4)}\)请设计实验证明\(\rm{Cl^{-}}\)对\(\rm{Al}\)与\(\rm{H^{+}}\)的反应同样起到相似的作用:_______________

            • 7.

              为探究铝片与不同浓度氯化铜溶液的反应,某学习小组将打磨好的同样大小的小块铝片放入\(\rm{3mL}\)不同浓度\(\rm{CuCl_{2}}\)溶液中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

              \(\rm{c (CuCl_{2})}\)

              实验现象

              \(\rm{I}\)

              \(\rm{0.25 mol/L}\)

              有红色固体析出,有气泡冒出,一段时间内出气速率加快。

              \(\rm{II}\)

              \(\rm{2.00 mol/L}\)

              反应剧烈,有红色固体析出,产生大量气泡,有白色难溶物,试管外壁温度明显升高,一段时间内出气速率加快。

              \(\rm{(1)①}\)推测红色固体是铜,写出生成铜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

              \(\rm{②}\)部分同学提出假设,认为红色固体中可能含有红色的氧化亚铜,查阅资料:

              \(\rm{i.}\) 氧化亚铜能溶于氯化铁溶液生成铜盐。

              \(\rm{ii.}\)氧化亚铜能溶于浓氨水形成无色配合物\(\rm{[Cu(NH_{3})_{2}]^{+}}\),其在空气中易被氧化成蓝色的 \(\rm{[Cu(NH_{3})_{4}(H_{2}O)_{2}]^{2+}}\)。

              进行如下实验:将实验\(\rm{I}\)所得溶液过滤,洗涤,加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证明红色固体中不含氧化亚铜。

              \(\rm{(2)}\)推测气体是氢气,写出氯化铜溶液显酸性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

              试从以下角度分析开始一段时间内产生气体的速率不断加快的原因:

              \(\rm{①}\)浓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②}\)能量:因反应放热,温度升高,产生氢气的速率加快。

              \(\rm{③}\)电化学: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3)}\)探究白色沉淀的成分:

              取实验\(\rm{ii}\)所得混合液过滤,洗涤。将所得固体分成两份,一份加入浓盐酸,震荡白色沉淀消失:另一份加入浓氨水溶液,白色沉淀消失。

              资料\(\rm{1}\):\(\rm{CuCl}\)为白色固体,难溶于水,溶于浓盐酸,溶于浓氨水成无色溶液;\(\rm{CuCl}\)与氢氧化钠反应转化为\(\rm{CuOH}\)为橙黄色沉淀。

              资料\(\rm{2}\):制备\(\rm{CuCl}\)的方法有二

               \(\rm{i.Cu}\)和\(\rm{CuCl_{2}}\)在浓盐酸中反应,将得到的溶液稀释后生成\(\rm{CuCl}\)

               \(\rm{ii.Cu}\)和\(\rm{CuCl_{2}}\)溶液加热即可得到\(\rm{CuCl}\)

              \(\rm{①}\)推测白色沉淀中不含\(\rm{Al(OH)_{3}}\),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

              \(\rm{②}\)推测白色沉淀是\(\rm{CuCl}\),探究白色沉淀的形成过程。设计实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证明该白色沉淀的生成与铝和氯化铝无关。

              \(\rm{③}\) 在白色沉淀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产生橙黄色沉淀,从平衡移动角度进行解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

              过氧化钙晶体\(\rm{(CaO_{2}·8H_{2}O)}\)常温下为白色,能溶于酸,难溶于水、乙醇,是一种温和的氧化剂,常用于鱼类长途运输的增氧剂等。

              \(\rm{(1)}\)过氧化钙晶体可用下列方法制备:

              \(\rm{CaCl_{2}+H_{2}O_{2}+2NH_{3}+8H_{2}O═CaO_{2}·8H_{2}O↓+2NH_{4}Cl}\)。

              用如下制取装置制备过氧化钙晶体。

               \(\rm{A}\)           \(\rm{B}\)

               

              \(\rm{①}\)装置\(\rm{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仪器\(\rm{X}\)的名称为________。

              \(\rm{②}\)装置\(\rm{C}\)采用冰水浴控制温度在\(\rm{0℃}\)左右,可能的原因主要有:

              Ⅰ\(\rm{.}\)该反应是放热反应,温度低有利于提高\(\rm{CaO_{2}·8H_{2}O}\)产率;

              Ⅱ\(\rm{.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③}\)反应结束后,经过滤、洗涤、低温烘干可获得\(\rm{CaO_{2}·8H_{2}O}\)。检验晶体已洗涤干净的操作为________。

              \(\rm{(2)}\)测定产品中\(\rm{CaO_{2}·8H_{2}O}\)含量的实验步骤如下:

              步骤一:准确称取\(\rm{a g}\)产品于有塞锥形瓶中,加入适量蒸馏水和过量的\(\rm{b g KI}\)晶体,再滴入\(\rm{2 mol·L^{-1}}\)的硫酸溶液,充分反应。

              步骤二:向上述锥形瓶中加入几滴________溶液。

              步骤三:逐滴加入浓度为\(\rm{c mol·L^{-1}}\)的\(\rm{Na_{2}S_{2}O_{3}}\)溶液至反应完全,滴定至终点,记录数据,再重复上述操作\(\rm{2}\)次,得出三次平均消耗\(\rm{Na_{2}S_{2}O_{3}}\)溶液体积为\(\rm{V mL}\)。产品中\(\rm{CaO_{2}·8H_{2}O}\)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rm{(}\)用字母表示\(\rm{)}\)

              \(\rm{[}\)已知:\(\rm{I_{2}+2S_{2}O\rlap{_{3}}{^{2-}}═2I^{-}+S_{4}OO_{6}^{2-} ]}\)

              \(\rm{(3)}\)钙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氮化钙\(\rm{(Ca_{3}N_{2})}\),同时可能会生成\(\rm{CaO_{2}}\)。请限用下列试剂,设计实验检验钙在空气中燃烧所得固体中是否含有\(\rm{CaO_{2}}\):________\(\rm{(}\)简要说明实验步骤、现象和结论\(\rm{)}\)。

              限用试剂:稀盐酸、\(\rm{MnO_{2}}\)。

            • 9.

              固体酒精因储存和运输方便而被广泛使用。其制备方法之一如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将酒精加热到\(\rm{60℃}\)的目的是使更多的硬脂酸溶解在其中

              B.上述过程中,有酸碱中和反应发生

              C.上述过程中,加入\(\rm{NaOH}\)发生皂化反应

              D.常温下,硬脂酸钠在酒精中的溶解度小于在水中的溶解度
            • 10.

              某小组为探究\(\rm{AgNO_{3}}\)溶液和不同类型盐溶液反应的多样性,设计如下实验:

              已知:\(\rm{AgSCN}\)为白色难溶物;\(\rm{(SCN)_{2}}\)与卤素单质性质相似,\(\rm{(SCN)_{2}}\)为有色物质。

              \(\rm{(1)①}\)中的白色沉淀是___________________。

              \(\rm{(2)}\)分离并洗涤\(\rm{①}\)的沉淀,滴加\(\rm{0.5mol/L KI}\)溶液,白色沉淀转变为黄色沉淀,用离子方程式解释上述变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3)②}\)中可能发生的离子反应有________________。

              \(\rm{(4)}\)实验\(\rm{①}\)的设计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5)}\)对于\(\rm{③}\)中红色褪去的原因及\(\rm{Ag^{+}}\)与\(\rm{SCN^{-}}\)反应的情况,小组进行以下分析和设计:

              Ⅰ\(\rm{.}\)甲同学认为,红色褪去的原因与平衡移动原理有关,解释为________________。

              Ⅱ\(\rm{.}\)乙同学为了探究\(\rm{③}\)中是否发生\(\rm{Ag^{+}}\)氧化\(\rm{SCN^{-}}\)的反应,又设计以下对比实验:

              现象:生成白色沉淀,长时间观察,溶液和沉淀均未发生颜色改变。

              Ⅲ\(\rm{.}\)丙同学认为,理论上\(\rm{Ag^{+}}\)能够氧化\(\rm{SCN^{-}}\),为证明其猜想,设计如下实验:

              现象:电流计指针发生偏转,\(\rm{a}\)电极上产生具有金属光泽的物质,\(\rm{b}\)电极附近的溶液发生颜色变化。

              丙同学的设计在证明氧化还原反应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6)}\)通过以上探究,得出\(\rm{AgNO_{3}}\)溶液和不同类型盐溶液反应多样性的结论是______。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