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根据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结论不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

              现象

              结论

              \(\rm{A}\)

              向酸性\(\rm{KMnO_{4}}\)溶液中通入\(\rm{SO_{2}}\)

              溶液颜色变浅

              \(\rm{SO_{2}}\)有漂白性

              \(\rm{B}\)

              将盐酸滴入\(\rm{NaHCO_{3}}\)溶液中,

              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

              澄清石灰水

              变浑浊

              元素的非金属性\(\rm{Cl > C}\)

              \(\rm{C}\)

              向\(\rm{FeCl_{2}}\)溶液中加入\(\rm{KSCN}\)溶液后,

              溶液无变化,再通入少量\(\rm{Cl_{2}}\)

              溶液变红

              \(\rm{Cl_{2}}\)将\(\rm{Fe}\)\(\rm{{\,\!}^{2}}\)\(\rm{{\,\!}^{+}}\)氧化为\(\rm{Fe}\)\(\rm{{\,\!}^{3}}\)\(\rm{{\,\!}^{+}}\)

              \(\rm{D}\)

              向锌与稀硫酸的体系中加入少量\(\rm{CuSO_{4}}\)固体

              产生气泡的速率加快

              \(\rm{CuSO_{4}}\)为该反应的

              催化剂

              A.\(\rm{A}\)  
              B.\(\rm{B}\)  
              C.\(\rm{C}\)  
              D.\(\rm{D}\)
            • 2.

              \(\rm{KAl(SO_{4})_{2}⋅12H_{2}O(}\)明矾\(\rm{)}\)是一种复盐,在造纸等方面应用广泛。实验室中,采用废易拉罐\(\rm{(}\)主要成分为\(\rm{Al}\),含有少量的\(\rm{Fe}\)、\(\rm{Mg}\)杂质\(\rm{)}\)制备明矾的过程如下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rm{(1)}\)操作\(\rm{1}\)和操作\(\rm{2}\)的名称均为________

              \(\rm{(2)}\)原料溶解过程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

              \(\rm{(3)}\)固体\(\rm{D}\)与稀硫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

              \(\rm{(4)}\)溶液\(\rm{C}\)中的主要溶质是\(\rm{(}\)填化学式\(\rm{)}\)____________

              \(\rm{(5)}\)向明矾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钡溶液使\(\rm{SO_{4}^{2-}}\)恰好沉淀完全,写出该过程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我国古代科技十分发达,下列对古文献的解释不正确的是\(\rm{(}\)    \(\rm{)}\)

              序号

              古文

              解释

              \(\rm{A}\)

              烧酒非古法也,自元时创始,其法用浓酒和糟入甑\(\rm{(}\)指蒸锅\(\rm{)}\),蒸令气上,用器承滴露

              白酒\(\rm{(}\)烧酒\(\rm{)}\)的制造过程中采用了蒸馏的方法来分离和提纯

              \(\rm{B}\)

              白青\(\rm{(}\)碱式碳酸铜\(\rm{)}\)得铁化为铜

              可以用铁来冶炼铜

              \(\rm{C}\)

              初,人不知盖泥法,元时南安有黄长者为宅煮糖,宅垣忽坏,去土而糖白,后人遂效之

              蔗糖的分离提纯采用了黄泥来吸附红糖中的色素

              \(\rm{D}\)

              丹砂烧之成水银,积变又成丹砂

              加热时丹砂\(\rm{(HgS)}\)熔融成液态,冷却时重新结晶为\(\rm{HgS}\)晶体


              A.\(\rm{A}\) 
              B.\(\rm{B}\) 
              C.\(\rm{C}\) 
              D.\(\rm{D}\)
            • 4.

              某化学小组采用类似制乙酸乙酯的装置\(\rm{(}\)如下图\(\rm{)}\)以环己醇为原料制备环己烯。


               

              密度\(\rm{(g/cm3)}\)

              熔点\(\rm{(℃)}\)

              沸点\(\rm{(℃)}\)

              溶解性

              环己醇

              \(\rm{0.96}\)

              \(\rm{25}\)

              \(\rm{161}\)

              能溶于水

              环己烯

              \(\rm{0.81}\)

              \(\rm{-103}\)

              \(\rm{83}\)

              难溶于水


              \(\rm{(1)}\)制备粗品将\(\rm{12.5 mL}\)环己醇加入试管\(\rm{A}\)中,再加入\(\rm{1 mL}\)浓硫酸,摇匀后放入碎瓷片,缓慢加热至反应完全,在试管\(\rm{C}\)内得到环己烯粗品。

              \(\rm{①A}\)中碎瓷片的作用是____________,导管\(\rm{B}\)除了导气外还具有的作用是____________。

              \(\rm{②}\)试管\(\rm{C}\)置于冰水浴中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

              \(\rm{(2)}\)制备精品

              \(\rm{①}\)环己烯粗品中含有环己醇和少量酸性杂质等。加入饱和食盐水,振荡、静置、分层,环己烯在____层\(\rm{(}\)填“上”或“下”\(\rm{)}\),分液后用________\(\rm{(}\)填入编号\(\rm{)}\)洗涤。

              \(\rm{a.KMnO_{4}}\)溶液  \(\rm{b.}\)稀\(\rm{H_{2}SO_{4}}\)  \(\rm{c.Na_{2}CO_{3}}\)溶液

              \(\rm{②}\)再将环己烯按下图装置蒸馏,冷却水从________口进入。蒸馏时要加入生石灰,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③}\)收集产品时,控制的温度应在______左右,实验制得的环己烯精品质量低于理论产量,可能的原因是\(\rm{(}\)  \(\rm{)}\)

              \(\rm{a.}\)蒸馏时从\(\rm{70℃}\)开始收集产品        \(\rm{b.}\)环己醇实际用量多了

              \(\rm{c.}\)制备粗品时环己醇随产品一起蒸出

              \(\rm{(3)}\)以下区分环己烯精品和粗品的方法,合理的是_______。

              \(\rm{a.}\)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rm{b.}\)用金属钠         \(\rm{c.}\)测定沸点

            • 5.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请你参与“研究铁与水反应所得固体物质的成分、性质及再利用”实验探究,并共同解答下列问题:
              探究一: 设计如图所示装置进行“铁与水反应”的实验\(\rm{(}\)夹持仪器略\(\rm{)}\).

              \(\rm{(1)}\)硬质玻璃管\(\rm{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rm{(2)}\)装置\(\rm{E}\)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探究二: 设计如下实验方案确定反应后硬质玻璃管\(\rm{B}\)中黑色固体的成分.
              \(\rm{(3)}\)待硬质玻璃管\(\rm{B}\)冷却后,取少许其中的固体物质溶于稀硫酸后,将所得溶液分成两份.
              \(\rm{① }\)一份滴加几滴\(\rm{KSCN}\)溶液若溶液变血红色,推断硬质玻璃管\(\rm{B}\)中固体物质的成分为______\(\rm{ (}\)选填序号\(\rm{)}\);
              A.一定有\(\rm{Fe_{3}O_{4}}\)      \(\rm{B.}\)一定有\(\rm{Fe}\)      \(\rm{C.}\)只有\(\rm{Fe_{3}O_{4}}\)       \(\rm{D.}\)只有\(\rm{Fe}\)
              \(\rm{② }\)另一份用胶头滴管滴加酸性\(\rm{KMnO_{4}}\)溶液,若溶液褪色,可以证明溶液中存在______\(\rm{(}\)填离子符号\(\rm{)}\).
              \(\rm{③ }\)下列试剂中,不能使\(\rm{Fe^{3+}}\)转化为\(\rm{Fe^{2+}}\)的是________________
              A.氯气     \(\rm{B.}\)铁粉      \(\rm{C.}\)过氧化氢         \(\rm{D.}\)稀硝酸    \(\rm{E.}\)铜

              \(\rm{(4)}\)化学实验室在保存\(\rm{FeCl_{2}}\)溶液时会向其中加入少量的铁粉,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出发生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

              下列实验的现象与对应结论均正确的是(    )

              选项

                       操作

                   现象

                     结论

              \(\rm{A}\)

              在\(\rm{AlCl_{3}}\)溶液中滴加过量氨水

              有白色沉淀生成

              实验室常用此法制备\(\rm{Al(OH)_{3}}\)

              \(\rm{B}\)

              常温下将\(\rm{Al}\)片放入盐酸中

              无明显变化

              \(\rm{Al}\)与盐酸不反应

              \(\rm{C}\)

              取少量\(\rm{Fe(NO_{3})_{2}}\)试样加水溶解

              滴加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溶液褪色

              该\(\rm{Fe(NO_{3})_{2}}\)试样已经变质

              \(\rm{D}\)

              将水蒸气通过灼热的铁粉

              粉末变红

              铁与水在高温下发生反应

              A.\(\rm{A}\)  
              B.\(\rm{B}\)  
              C.\(\rm{C}\)  
              D.\(\rm{D}\)
            • 7.

              某小组研究\(\rm{Na_{2}S}\)溶液与\(\rm{KMnO_{4}}\)溶液反应,探究过程如下。

              资料:\(\rm{ⅰ}\).\(\rm{MnO_{4}^{-} }\)在强酸性条件下被还原为\(\rm{Mn^{2+}}\),在近中性条件下被还原为\(\rm{MnO_{2}}\)。

              \(\rm{ⅱ.}\) 单质硫可溶于硫化钠溶液,溶液呈淡黄色。

              \(\rm{(1)}\)根据实验可知,\(\rm{Na_{2}S}\)具有________性。

              \(\rm{(2)}\)甲同学预测实验\(\rm{I}\)中\(\rm{S^{2–}}\)被氧化成\(\rm{SO_{3}^{2-} }\)。

              \(\rm{①}\)根据实验现象,乙同学认为甲的预测不合理,理由是________。

              \(\rm{②}\)乙同学取实验\(\rm{I}\)中少量溶液进行实验,检测到有\(\rm{SO_{4}^{2-} }\),得出\(\rm{S^{2–}}\)被氧化成\(\rm{SO_{4}^{2-} }\)的结论,丙同学否定了该结论,理由是________。

              \(\rm{③}\)同学们经讨论后,设计了如下实验,证实该条件下\(\rm{MnO_{4}^{-} }\)的确可以将\(\rm{S^{2–}}\)氧化成\(\rm{SO_{4}^{2-} }\)。

              \(\rm{a.}\)右侧烧杯中的溶液是________。

              \(\rm{b.}\)连通后电流计指针偏转,一段时间后,________\(\rm{(}\)填操作和现象\(\rm{)}\)。

              \(\rm{(3)}\)实验\(\rm{I}\)的现象与资料\(\rm{i}\)存在差异,其原因是新生成的产物\(\rm{(Mn^{2+})}\)与过量的反应物\(\rm{(MnO_{4}^{-} )}\)发生反应,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

              \(\rm{(4)}\)实验\(\rm{II}\)的现象与资料也不完全相符,丁同学猜想其原因与\(\rm{(3)}\)相似,经验证猜想成立,他的实验方案是______。

              \(\rm{(5)}\)反思该实验,反应物相同,而现象不同,体现了物质变化不仅与其自身的性质有关,还与________因素有关。

            • 8.

              中国不少古诗词清晰的描绘了当时人民的生活和社会的发展,如刘禹锡的浪淘沙“日照澄州江雾开,淘金女伴满江隈,美人首饰侯王印,尽是沙中浪底来。”下列有关本诗中蕴含的化学知识正确的是 (    )

              A.“沙中浪底来”指的是金的氧化物           
              B.淘金原理与化学上的萃取一致

              C.雾的分散质粒子直径范围是\(\rm{1-100nm}\)       
              D.沙子的主要成分是\(\rm{Si}\)
            • 9.

              氮化镁为黄绿色的粉末,与水剧烈反应。兴趣小组同学用下图所示装置\(\rm{(}\)可以重复选用\(\rm{)}\)制备氮化镁。

              已知:\(\rm{①}\)装置\(\rm{A}\)中会有少量\(\rm{HNO_{2}}\)分解:\(\rm{2HNO_{2}}\)\(\rm{NO_{2}↑+NO↑+H_{2}O}\);

              \(\rm{②FeSO_{4}+NO=Fe(NO)SO_{4}}\)。

              回答下列问题:

              \(\rm{(1)}\)反应开始前依次进行如下操作:组装仪器、________、家装药品。实验装置依次连接的合理顺序为\(\rm{A}\)、\(\rm{B}\)________。

              \(\rm{(2)}\)实验时应先点燃________\(\rm{(}\)填“\(\rm{A}\)”或“\(\rm{C}\)”\(\rm{)}\)处酒精灯。装置\(\rm{A}\)中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rm{(3)}\)装置\(\rm{B}\)中“缓冲瓶”的作用是________;装置\(\rm{C}\)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rm{(4)}\)请设计实验确定装置\(\rm{C}\)中有氮化镁生成\(\rm{(}\)写出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rm{)}\)________。

            • 10.

              足量锌与浓\(\rm{H_{2}SO_{4}}\)充分在加热下反应生成会\(\rm{SO_{2}}\)和\(\rm{H_{2}}\)的混合气体;锌和稀硫酸反应只有\(\rm{H_{2}}\)生成。现有研究小组分别实验探究:

              研究小组按下图实验验证锌与浓硫酸反应生成物中\(\rm{SO_{2}}\)和\(\rm{H_{2,\;}}\)取少量的\(\rm{Zn}\)置于\(\rm{b}\)中,向\(\rm{a}\)中加入\(\rm{100mL18.5mol·L^{-1}}\)的浓硫酸,经过一段时间反应,\(\rm{Zn}\)完全溶解



              \(\rm{①}\)填写仪器名称:\(\rm{a}\)            、\(\rm{b}\)           

              \(\rm{②}\)写出装置\(\rm{A}\)中生成能使品红溶液褪色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rm{③U}\)型管\(\rm{G}\)的作用为______________

              \(\rm{④}\)证明反应生成\(\rm{SO_{2}}\)和\(\rm{H_{2}}\)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

              \(\rm{⑤}\)若\(\rm{A}\)中生成标准状况下的气体\(\rm{33.6L}\),将\(\rm{A}\)反应后的溶液稀释到\(\rm{1L}\), 测得溶液中\(\rm{H^{+}}\)的浓度为\(\rm{0.1mol·L^{-1}}\),则稀释液中\(\rm{SO_{4}^{2-}}\)的物质的量浓度是_________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