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某固体混合物X可能是由Na2SiO3、Fe、Na2CO3、BaCl2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某兴趣小组为探究该固体混合物的组成,设计实验方案如图所示(所加试剂均过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气体A一定是混合气体
              B.沉淀A一定是H2SiO3
              C.白色沉淀B在空气中逐渐变灰绿色,最后变红褐色
              D.该固体混合物一定含有Fe、Na2CO3、BaCl2
            • 2.

              \(\rm{SO_{2}}\)是常见的大气污染物之一,我国规定空气中\(\rm{SO_{2}}\)含量不得超过\(\rm{0.02 mg/L}\)。

                  \(\rm{(1)}\)酸雨是降水呈酸性\(\rm{(pH}\)小于\(\rm{5.6)}\)的统称,个别地方甚至低于\(\rm{2.1(}\)食醋的\(\rm{pH=3)}\)。引起酸雨的罪魁祸首是大气中的\(\rm{SO_{2}}\)和氮的氧化物。它们的主要来源是煤和石油的燃烧,全世界每年排放\(\rm{1.5}\)亿吨的\(\rm{SO_{2}}\)。

                  \(\rm{①SO_{2}}\)可在空气中受光照等因素作用而被氧化,最终与雨水形成硫酸型酸雨。试写出这两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

                  \(\rm{②}\)汽车排放的尾气、硝酸厂和化肥厂的废气中都含有氮的氧化物,全世界每年排放量约为\(\rm{5×10^{7} kg}\)。\(\rm{NO_{2}}\)溶于水生成_________和\(\rm{NO}\)。

                  \(\rm{③}\)酸雨可导致的危害有_________\(\rm{(}\)填序号\(\rm{)}\)。

                  \(\rm{A.}\)腐蚀建筑物    \(\rm{B.}\)导致树木枯萎

                  \(\rm{C.}\)造成洪涝灾害  \(\rm{D.}\)恶化人类环境

                  \(\rm{④}\)为了减少酸雨的形成,必须减少\(\rm{SO_{2}}\)的排放量,对燃料中的硫化物进行_________,对废气中的氮的氧化物用_________吸收。

                  \(\rm{(2)}\)某化学兴趣小组选用下图实验装置,测定工业原料气\(\rm{(}\)含\(\rm{SO_{2}}\)、\(\rm{N_{2}}\)、\(\rm{O_{2})}\)中\(\rm{SO_{2}}\)的含量\(\rm{(}\)已知碘能氧化\(\rm{H_{2}SO_{3}}\),生成\(\rm{H_{2}SO_{4})}\)。

                  \(\rm{①}\)若原料气从左向右流时,上述装置连接的顺序是:原料气__________________\(\rm{(}\)用字母和箭头表示\(\rm{)}\)。

                  \(\rm{②}\)装置\(\rm{②}\)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当装置\(\rm{②}\)中出现_________现象时,立即停止通气。

                  \(\rm{③}\)你认为下列试剂中,可以用来代替试管中的碘\(\rm{—}\)淀粉溶液的是_________。

                  \(\rm{A.}\)酸性\(\rm{KMnO_{4}}\)溶液  \(\rm{B.NaOH}\)溶液

                  \(\rm{C.}\)溴水             \(\rm{D.}\)氨水

                  \(\rm{④}\)若碘溶液的浓度为\(\rm{0.05 mol/L}\),体积为\(\rm{20 mL}\),收集到的\(\rm{N_{2}}\)与\(\rm{O_{2}}\)的体积为\(\rm{297.6 mL(}\)已折算为标准状况下的体积\(\rm{)}\)。那么,\(\rm{SO_{2}}\)的含量是否超标_________?\(\rm{(}\)填“超标”或“不超标”\(\rm{)}\)。

            • 3.

              为测定\(\rm{Na_{2}CO_{3}}\)与\(\rm{Na_{2}SO_{3}}\)混合物中各组分的含量,取样品\(\rm{23.2g}\)按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rm{(}\)铁架台、铁夹等仪器未在图中画出\(\rm{)}\)

              \(\rm{(1)}\)将仪器连接好以后,必须进行的第一步操作是________。

              \(\rm{(2)}\)此实验还必须用到的最重要的仪器是________;装置\(\rm{F}\)的作用是________。

              \(\rm{(3)}\)已知仪器\(\rm{C}\)中装有品红溶液,其作用是________,有人提出用该套装置进行实验可能引起\(\rm{Na_{2}CO_{3}}\)含量的测量结果比实际值偏低,理由是________.

              \(\rm{(4)}\)实验室中备有以下常用试剂:\(\rm{a.}\)浓硫酸

              \(\rm{b.}\)品红溶液

              \(\rm{c.}\)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rm{d.}\)氢氧化钠溶液

              \(\rm{e.}\)无水硫酸铜

              \(\rm{f.}\)碱石灰

              \(\rm{g.}\)五氧化二磷

              \(\rm{h.}\)无水氯化钙

              请将下列容器中应盛放的试剂序号填入相应空格:

              \(\rm{B}\)中________,\(\rm{D}\)中________,\(\rm{E}\)中________。

              实验过程中,当仪器\(\rm{A}\)内的固体反应完全后,需打开活塞\(\rm{K}\),向\(\rm{A}\)中通入大量的空气。这样做的目的是使\(\rm{A}\),\(\rm{B}\),\(\rm{C}\),\(\rm{D}\)各仪器中残留的\(\rm{CO_{2}}\)进入\(\rm{E}\)被充分吸收\(\rm{.}\)所通空气应先经过试剂________\(\rm{(}\)填上述所供试剂的序号\(\rm{)}\)处理,否则可能引起\(\rm{Na_{2}SO_{3}}\)含量的测量结果比实际值________\(\rm{(}\)填\(\rm{"}\)偏高\(\rm{""}\)偏低\(\rm{"}\)或\(\rm{"}\)没影响\(\rm{")}\).

              \(\rm{(5)}\)若仪器\(\rm{E}\)在实验完成时增重\(\rm{4.4g}\),则\(\rm{Na_{2}CO_{3}}\)与\(\rm{Na_{2}SO_{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

            • 4.
              化学小组设计以下实验方案,测定某部分变质为碳酸钠的小苏打样品中\(\rm{NaHCO_{3}}\)的质量分数.
              \(\rm{(1)}\)方案一:称取一定质量样品,置于仪器\(\rm{a}\)中用酒精灯加热至恒重,冷却,用托盘天平称量剩余固体质量\(\rm{.}\)重复操作,计算\(\rm{.}\)仪器\(\rm{a}\)的名称是 ______ ;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rm{.}\)实验中为保证\(\rm{NaHCO_{3}}\)分解完全需加热至恒重,判断方法是 ______
              \(\rm{(2)}\)方案二:称取一定质量样品,置于小烧杯中,加适量水溶解;向小烧杯中加入足量\(\rm{Ba(OH)_{2}}\)溶液,待沉淀后,过滤,洗涤,干燥,称量固体质量,计算.
              写出\(\rm{NaHCO_{3}}\)与足量\(\rm{Ba(OH)_{2}}\)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 ;实验中判断沉淀是否完全的方法是 ______ \(\rm{.}\)过滤操作中,除烧杯、漏斗外,还要用到的玻璃仪器为 ______
              \(\rm{(3)}\)方案三:称取一定质量样品,按如图装置进行实验:

              \(\rm{B}\)装置内所盛试剂是 ______ ;\(\rm{D}\)装置的作用是 ______
              实验前称取\(\rm{17.9g}\)样品,实验后测得\(\rm{C}\)装置增重\(\rm{8.8g}\),则样品中\(\rm{NaHCO_{3}}\)的质量分数为 ______
              某同学认为上述测定结果 ______ \(\rm{(}\)填“偏高”或“偏低”\(\rm{)}\),因为实验装置还存在一个明显的缺陷是 ______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