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为了探究化学能与热能的转化,某实验小组设计了如下三套实验装置:

              \(\rm{(1)}\)上述\(\rm{3}\)个装置中,不能证明“铜与浓硝酸反应是吸热反应还是放热反应”的是 ______ .
              \(\rm{(2)}\)某同学选用装置Ⅰ进行实验\(\rm{(}\)实验前\(\rm{U}\)形管里液面左右相平\(\rm{)}\),在甲试管里加入适量氢氧化钡溶液与稀硫酸,\(\rm{U}\)形管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______ ,说明该反应属于 ______ \(\rm{(}\)填“吸热”或“放热”\(\rm{)}\)反应.
              \(\rm{(3)}\)为探究固体\(\rm{M}\)溶于水的热效应,选择装置Ⅱ进行实验\(\rm{(}\)反应在甲中进行\(\rm{).①}\)若\(\rm{M}\)为钠,则实验过程中烧杯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______ ;\(\rm{②}\)若观察到烧杯里产生气泡,则说明\(\rm{M}\)溶于水 ______ \(\rm{(}\)填“一定是放热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或“可能是放热反应”\(\rm{)}\);\(\rm{③}\)若观察到烧杯里的玻璃管内形成一段水柱,则\(\rm{M}\)可能是 ______ .
              \(\rm{(4)}\)至少有两种实验方法能证明超氧化钾与水的反应\(\rm{(4KO_{2}+2H_{2}O═4KOH+3O_{2}↑)}\)是放热反应还是吸热反应\(\rm{.}\)方法\(\rm{①}\):选择上述装置 ______ \(\rm{(}\)填“Ⅰ”“Ⅱ”或“Ⅲ”\(\rm{)}\)进行实验;方法\(\rm{②}\):取适量超氧化钾粉末用脱脂棉包裹并放在石棉网上,向脱脂棉上滴加几滴蒸馏水,片刻后,若观察到棉花燃烧,则说明该反应是 ______ 反应.
            • 2.
              为了研究化学反应\(\rm{A+B═C+D}\)的能量变化情况,某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装置\(\rm{.}\)当向盛有\(\rm{A}\)的试管中滴加试剂\(\rm{B}\)时,看到\(\rm{U}\)形管中甲处液面下降乙处液面上升\(\rm{.}\)试回答下列问题:
              \(\rm{(1)}\)该反应为 ______ 反应\(\rm{(}\)填“放热”或“吸热”\(\rm{)}\).
              \(\rm{(2)A}\)和\(\rm{B}\)的总能量比\(\rm{C}\)和\(\rm{D}\)的总能量 ______ \(\rm{(}\)填“高”或“低”\(\rm{)}\).
              \(\rm{(3)}\)物质中的化学能通过 ______ 转化成 ______ 释放出来.
              \(\rm{(4)}\)反应物化学键断裂吸收的能量 ______ \(\rm{(}\)填“高”或“低”\(\rm{)}\)于生成物化学键形成放出的能量.
              \(\rm{(5)}\)写出一个符合题中条件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
            • 3.
              在研究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时,我们通常做下面的实验:
              在一个小烧杯里,加入\(\rm{20g}\)已研磨成粉末的氢氧化钡晶体,将小烧杯放在事先已滴有\(\rm{3~4}\)滴水的玻璃片上,然后向烧杯中加入约\(\rm{10g}\) \(\rm{NH_{4}Cl}\)晶体,并立即用玻璃棒迅速搅拌.
              试回答下列问题:
              \(\rm{(1)}\)写出实验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
              \(\rm{(2)}\)实验中要立即用玻璃棒迅速搅拌的原因是 ______ .
              \(\rm{(3)}\)如果实验中没有看到“结冰”现象,可能的原因是\(\rm{(}\)答出三条原因即可\(\rm{)}\):
              \(\rm{①}\) ______ ;\(\rm{②}\) ______ ;\(\rm{③}\) ______ ;
              \(\rm{④}\) ______ ;\(\rm{⑤}\) ______ ;\(\rm{⑥}\) ______ .
              \(\rm{(4)}\)实验中即使不“结冰”,提起烧杯的时候,发现烧杯与玻璃片也“粘在一起了”,原因是 ______ .
            • 4.
              某化学兴趣小组对生石灰与水反应是显著放热反应进行了实验探究,在除了用手触摸式竹壁感觉发热外,还设计了下列几个可行性方案.
              甲方案:将温度计与盛放有生石灰的小试管用橡皮筋捆绑在一起,放入有水的小烧杯中,用胶头滴管向小试管中缓缓滴入水,看到的现象是 ______ ,说明反应放热\(\rm{.(}\)下列装置\(\rm{1}\)中支撑及捆绑等仪器己略去\(\rm{)}\)

              乙方案:将盛放有生石灰的小试管插入带支管的试管中,支管接\(\rm{①}\)或\(\rm{②}\),用胶头滴管向小试管中缓缓滴入水,看到的现象是\(\rm{(}\)接\(\rm{①)}\) ______ ;\(\rm{(}\)接\(\rm{②)}\) ______ ,说明反应放热\(\rm{.}\)丙方案:用胶头滴管向盛放有生石灰且带支管的试管中滴加水,支管接的导管中盛适量无水硫酸铜粉末,看到的现象是 ______ .
            • 5.
              在一个小烧杯里,加入\(\rm{20g}\) \(\rm{Ba(OH)_{2}.8H_{2}O}\)粉末,将小烧杯放在事先已滴有\(\rm{4~5}\)滴水的玻璃片上\(\rm{.}\)然后加入\(\rm{10g}\) \(\rm{NH_{4}Cl}\)晶体,并用玻璃棒迅速搅拌\(\rm{.}\)回答问题:
              \(\rm{(1)}\)实验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______ .
              \(\rm{(2)}\)反应方程式是 ______ .
              \(\rm{(3)}\)该反应属于 ______ \(\rm{(}\)填基本反应类型\(\rm{)}\).
              \(\rm{(4)}\)实验中观察到现象有 ______ ; ______ 和反应混合物呈糊状,呈糊状的原因是 ______
              \(\rm{(5)}\)通过 ______ 现象,说明该反应为 ______ 热反应,这是由于反应物的总能量 ______ 生成物的总能量.
            • 6. 如图所示,把试管放入盛有25度时饱和石灰水的烧杯中,试管中开始放入几小块镁片,再滴入5mL盐酸,试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______
              (2)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是 ______
              (3)由此推知,MgCl2溶液和H2的总能量 ______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镁片和盐酸的总能量.
            • 7. 盐酸或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的中和反应没有明显的现象.某学习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证明氢氧化钠溶液与盐酸或硫酸发生了反应,从中和反应的热效应出发,设计了下面几种实验方案.请回答有关问题.
              (1)方案一:如图1装好实验装置,图中小试管用细线吊着,细线的上端拴在细铁丝上.开始时使右端U形管两端红墨水相平.实验开始,向下插细铁丝,使小试管内盐酸和广口瓶内氢氧化钠溶液混合,此时观察到的现象是 ______ ,原因是 ______

              (2)方案二:该小组借助反应溶液温度的变化来判断反应的发生.如果氢氧化钠溶液与盐酸混合前后有温度的变化,则证明发生了化学反应.该小组同学将不同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和盐酸各10mL混合,用温度计测量反应前后温度的变化,测得的部分数据如下表:
              编号 盐酸 氢氧化钠 △t/℃
              1 0.1mol•L-1 0.05mol•L-1 3.5
              2 0.1mol•L-1 0.1mol•L-1 x
              3 0.2mol•L-1 0.2mol•L-1 14
              则x= ______
              (3)方案三:该小组还设计了如图2示装置来证明氢氧化钠溶液确实与稀硫酸发生了反应.他们认为若洗气瓶中导管口有气泡冒出,则说明该反应放出热量,从而证明发生了反应.
              ①实验时,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发现导管流出液体不畅,原因可能是 ______
              ②从原理上讲,该实验设计的不合理之处为 ______
              请你在此实验装置的基础上提出修改方案 ______
            • 8.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在探究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时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在小试管里加入2g 新制备的无水硫酸铜,把小试管套在具支试管内.在U形管内加入少量红墨水.打开T形管螺旋夹,使U形管内两边的液面处于同一水平面.再夹紧螺旋夹,把水滴入小试管内,使白色的无水硫酸铜完全变成蓝色的五水硫酸铜晶体,可观察到U形管右侧的液面立即下降,左侧的液面上升.
              (1)①写出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②该反应是 ______ (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③反应中的硫酸铜和水具有的总能量 ______ (填“大于”或“小于”)硫酸铜晶体的总能量.
              (2)如果U形管内两边的液面处于同一水平面后,在小试管内先加入Ba(OH)2•8H2O晶体,再加入NH4Cl固体,用玻璃棒不断搅拌,则可观察到U形管中的现象为 ______
            • 9. 某化学兴趣小组对生石灰与水反应是显著放热反应进行了实验探究,在除了用手触摸式竹壁感觉发热外,还设计了下列几个可行性方案.
              甲方案:将温度计与盛放有生石灰的小试管用橡皮筋捆绑在一起,放入有水的小烧杯中,用胶头滴管向小试管中缓缓滴入水,看到的现象是 ______ ,说明反应放热.(下列装置中支撑及捆绑等仪器己略去)

              乙方案:将盛放有生石灰的小试管插入带支管的试管中,支管接①或②,用胶头滴管向小试管中缓缓滴入水,看到的现象是(接①) ______ (接②) ______ ,说明反应放热.
              丙方案:用胶头滴管向盛放有生石灰且带支管的试管中滴加水,支管接的导管中盛适量无水硫酸铜粉末,看到的现象是 ______ ,说明反应放热,其原因是 ______
            • 10. (1)某同学做如下实验,以检验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实验中发现反应后(a)中温度升高,由此可以判断(a)中反应是 ______ 热反应;(b)中温度降低,根据能量守恒定律,(b)中反应物的总能量应该 ______ 其生成物的总能量.
              (2)下列反应:①氢氧化钠与硫酸,②一氧化碳与氧气,③八水合氢氧化钡与氯化铵,④金属铜与硝酸银.其中(用序号填空):
              能设计成原电池的反应是 ______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