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某化学兴趣小组用下图装置制取并探究氯气的性质。【\(\rm{A}\)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rm{2KMnO_{4}+16HCl(}\)浓\(\rm{) ══ 2KCl+2MnCl_{2} + 5Cl_{2}↑+ 8H_{2}O}\)】


              【实验探究】

                     \(\rm{(1)A}\)装置中\(\rm{a}\)仪器的名称是____________。

                     \(\rm{(2)}\)制取氯气反应中\(\rm{KMnO_{4}}\)所起的作用是____\(\rm{(}\)填“氧化剂”或“还原剂”\(\rm{)}\)。

                     \(\rm{(3)}\)实验进行一段时间后,可观察到_____\(\rm{(}\)填“\(\rm{B}\)”或“\(\rm{C}\)”\(\rm{)}\)装置中有色布条褪色,其褪色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4)}\)当氯气进入\(\rm{D}\)装置后,可观察到溶液颜色变为______\(\rm{(}\)填“红色”或“蓝色”\(\rm{)}\),写出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5)E}\)装置中\(\rm{NaOH}\)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6)}\)用\(\rm{31.6 g KMnO_{4}}\)固体与足量的浓盐酸反应,最多可生成标准状况下____\(\rm{L}\)氯气。\(\rm{(KMnO_{4}}\)的摩尔质量为\(\rm{158 g·mol^{—1})}\)

              【知识拓展】

                     \(\rm{(7)}\)近年来,某些含氯的化合物\(\rm{(}\)如\(\rm{ClO_{2}}\)、\(\rm{NaClO}\)等\(\rm{)}\)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

                  \(\rm{①}\)高效净水剂\(\rm{ClO_{2}}\)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_____。

                  \(\rm{②NaClO}\)是一种强氧化剂。某种家用洗涤剂含有\(\rm{NaClO}\),请写出\(\rm{NaCIO}\)在洗涤过程中的一种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实验室可用氯气与金属铁反应制备无水三氯化铁,该化合物是棕红色、易潮解,\(\rm{100℃}\)左右时升华。下图是两个学生设计的实验装置、图\(\rm{1}\)的反应装置相同,而图\(\rm{2}\)的产品收集装置则不同,分别如\(\rm{(}\)Ⅰ\(\rm{)}\)和\(\rm{(}\)Ⅱ\(\rm{)}\)所示。试回答:

                                     图\(\rm{1}\)                                                     图\(\rm{2}\)

              \(\rm{(1)D}\)中的反应开始前,需排除装置中的空气,应采取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rm{;}\)

              \(\rm{(2)D}\)中反应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rm{;}\)

              \(\rm{(3)}\)装置\(\rm{(}\)Ⅰ\(\rm{)}\)的主要缺点是:______________\(\rm{;}\)

              \(\rm{(4)}\)装置\(\rm{(}\)Ⅱ\(\rm{)}\)的主要缺点是:______________\(\rm{;}\)

            • 3.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得到一块软锰矿样品,其主要成分为二氧化锰和石英。为了制取氯气并进行氯气的性质实验,其装置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rm{(1)}\)取适量软锰矿置于烧瓶中,加入足量浓盐酸并加热,充分反应后烧瓶中有少量固体残留,若有\(\rm{4mol}\)浓盐酸参与反应,产生的氯气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_____\(\rm{22.4L (}\)填“等于”、“小于”或“大于”\(\rm{)}\),浓盐酸在该反应中表现出来的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2)}\)若将干燥的有色布条放入\(\rm{C}\)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m{ (}\)用文字结合化学方程式回答\(\rm{)}\);

              \(\rm{(3)}\)实验中观察到\(\rm{D}\)溶液变蓝色,写出\(\rm{D}\)装置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4)}\)为探究氯气与 \(\rm{Fe}\)反应的产物与氯气通入量的关系,设计实验,并记录现象如下: 

              实验方法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rm{1.}\)取反应初始阶段\(\rm{(}\)氯气不足量\(\rm{)F}\)中产物,用磁铁除去过量的\(\rm{Fe}\),剩余产物溶于水中,取上层溶液装入两只试管中,\(\rm{①}\)加入\(\rm{KSCN}\)溶液,\(\rm{②}\)加入\(\rm{KMnO_{4}}\)溶液

              \(\rm{①KSCN}\)溶液显红色

              \(\rm{②KMnO_{4}}\)溶液不褪色

              \(\rm{(}\)不填\(\rm{)}\)

               

              \(\rm{2.}\)取充分反应后\(\rm{(}\)氯气通入足够长时间\(\rm{)F}\)中产物,溶于水中,加入\(\rm{KMnO_{4}}\)溶液

              \(\rm{KMnO_{4}}\)溶液不褪色

              根据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写出氯气与过量\(\rm{Fe}\)粉共热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

              \(\rm{(5)}\)已知\(\rm{F}\)中的产物易潮解,在\(\rm{F}\)和\(\rm{H}\)装置之间安装\(\rm{G}\)装置,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

              已知\(\rm{Cl_{2}}\)和碱溶液在不同条件下,得到的产物不同。某兴趣小组用如图所示装置制取氯酸钾、次氯酸钠并探究氯酸钾的相关性质。\(\rm{(3Cl_{2}+6KOH \overset{\triangle }{=} KClO_{3}+5KCl+3H_{2}O)}\)

              图中:\(\rm{A}\)为氯气发生装置;\(\rm{B}\)的试管里盛有\(\rm{15mL30\% KOH}\)溶液,并置于水浴中;\(\rm{C}\)的试管里盛有\(\rm{15mL8\% NaOH}\)溶液,并置于冰水浴中;\(\rm{D}\)的试管里加有紫色石蕊试液。

              请填写下列空白:

              \(\rm{(1)}\)制取氯气时,在圆底烧瓶里加入\(\rm{ag}\)二氧化锰,通过________\(\rm{(}\)填仪器名称\(\rm{)}\)向圆底烧瓶中加入\(\rm{cLbmol·L^{-1}}\)的浓盐酸。加热二氧化锰完全溶解,反应中转移电子\(\rm{d}\)个,设\(\rm{N_{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rm{(}\)       \(\rm{)}\)

              A.反应后溶液一定显酸性             

              B.反应后的溶液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C.\(\rm{N_{A}}\)可表示为\(\rm{ \dfrac{87d}{2a}}\)                   

              D.反应后溶液中的\(\rm{H^{+}}\)数目为\(\rm{(bc-2d)}\)

              E. 可以收集到氯气\(\rm{ \dfrac{22.4d}{2N_{A}} L}\)

              \(\rm{(2)}\)装置\(\rm{C}\)中每生成\(\rm{7.45g}\)次氯酸钠转移的电子数为______,装置\(\rm{D}\)中的实验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3)}\)该小组同学发现制得的氯酸钾产量偏低,可能的一种原因是\(\rm{Cl_{2}}\)中含有\(\rm{HCl}\)气体。对此问题可以通过改进实验装置的方法进行避免。方法是____。

              \(\rm{(4)}\)请在装置图方框中画出缺少的实验装置,并注明试剂。

              \(\rm{(5)}\)在不同条件下\(\rm{KClO_{3}}\)可将\(\rm{KI}\)氧化为\(\rm{I_{2}}\)或\(\rm{KIO_{3}}\)。该小组设计了系列实验研究反应条件对反应产物的影响,其中系列\(\rm{a}\)实验的记录表如下 \(\rm{(}\)实验在室温下进行\(\rm{)}\):

              试管编号

              \(\rm{1}\)

              \(\rm{2}\)

              \(\rm{3}\)

              \(\rm{4}\)

              \(\rm{0.2mol·L^{-1} KI/mL}\)

              \(\rm{1.0}\)

              \(\rm{1.0}\)

              \(\rm{1.0}\)

              \(\rm{1.0}\)

              \(\rm{KClO_{3} (s)/g}\)

              \(\rm{0.10}\)

              \(\rm{0.10}\)

              \(\rm{0.10}\)

              \(\rm{0.10}\)

              \(\rm{6.0mol·L^{-1} H_{2}SO_{4}/mL}\)

              \(\rm{0}\)

              \(\rm{3.0}\)

              \(\rm{6.0}\)

              \(\rm{9.0}\)

              蒸馏水

              \(\rm{9.0}\)

              \(\rm{V_{1}}\)

              \(\rm{V_{2}}\)

              \(\rm{V_{3}}\)

              实验现象

               

               

               

               

              \(\rm{①}\)系列\(\rm{a}\)实验的实验目的是_______。

              \(\rm{②}\)设计\(\rm{1}\)号试管实验的作用是___________;\(\rm{V_{2}=}\)___________。

              \(\rm{③}\)若\(\rm{2}\)号试管实验现象为“黄色溶液”,取少量该溶液加入淀粉溶液显蓝色;假设氧化产物唯一,还原产物为\(\rm{KCl}\),则此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

            • 5.

              某校化学实验兴趣小组为了探究在实验室制备\(\rm{Cl_{2}}\)的过程中有水蒸气和\(\rm{HCl}\)挥发出来,同时证明氯气的某些性质,甲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rm{(}\)支撑用的铁架台省略\(\rm{)}\),按要求回答问题。


              已知:\(\rm{MnO_{2}+4HCl(}\)浓\(\rm{)\overset{\triangle }{=\!=\!=\!=\!=}MnCl_{2}+Cl_{2}↑+2H_{2}O}\)
              \(\rm{(1)}\)用含有\(\rm{0.2 mol HCl}\)的浓盐酸与足量的\(\rm{MnO}\)\(\rm{{\,\!}_{2}}\)反应制取\(\rm{Cl}\)\(\rm{{\,\!}_{2}}\),制得的\(\rm{Cl}\)\(\rm{{\,\!}_{2}}\)体积\(\rm{(}\)标准状况下\(\rm{)}\)总是小于\(\rm{1.12 L}\)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2)①}\)装置\(\rm{B}\)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②}\)装置\(\rm{D}\)和\(\rm{E}\)出现不同现象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③}\)装置\(\rm{F}\)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④}\)写出装置\(\rm{G}\)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

              \(\rm{(3)}\)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实验有缺陷,不能确保最终通入\(\rm{AgNO}\)\(\rm{{\,\!}_{3}}\)溶液中的气体只有一种,为了确保实验结论的可靠性,证明最终通入\(\rm{AgNO}\)\(\rm{{\,\!}_{3}}\)溶液的气体只有一种,乙同学提出在某两个装置之间再增加一个装置。你认为此装置应加在_______与_______之间\(\rm{(}\)填装置字母序号\(\rm{)}\),装置中应放______________\(\rm{ (}\)填写试剂或用品名称\(\rm{)}\)。

            • 6. 黄红色液体二氯化二硫可以作为贵稀金属的萃取剂,由硫与氯气在\(\rm{50~60℃}\)下直接化合而成。装置图如下:

                  \(\rm{(1)}\)二氯化二硫遇水会反应,生成硫、二氧化硫和刺鼻的酸雾,其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2)A}\)装置中所盛试剂为_________。

                  \(\rm{(3)}\)操作过程中:

                  \(\rm{①}\)先通入\(\rm{N_{2}}\),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②}\)通入少量\(\rm{Cl_{2}}\)后,装置\(\rm{B}\)采用_________\(\rm{(}\)填“水浴”或“油浴”\(\rm{)}\)加热\(\rm{1 h}\)。

                  \(\rm{③}\)停止加热,加大通入氯气量,维持\(\rm{16 h}\)。制备二氯化二硫为_________\(\rm{(}\)填“放热”或“吸热”\(\rm{)}\)反应。

                  \(\rm{(4)}\)二氯化二硫的电子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rm{(5)}\)装置\(\rm{C}\)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同时制得有价值的工业产品为_________。

                  \(\rm{(6)}\)为了得到更纯净的二硫化二氯,需要在装置\(\rm{B}\)、\(\rm{C}\)之间安装干燥管,其内盛试剂为_________。

            • 7.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得到一块软锰矿样品,其主要成分为二氧化锰和石英。为了制取氯气并进行氯气的性质实验,其装置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rm{(1)}\)取适量软锰矿置于烧瓶中,加入足量浓盐酸并加热,充分反应后烧瓶中有少量固体残留,若有\(\rm{4mol}\)浓盐酸参与反应,产生的氯气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_____\(\rm{22.4L (}\)填“等于”、“小于”或“大于”\(\rm{)}\),浓盐酸在该反应中表现出来的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2)}\)若将干燥的有色布条放入\(\rm{C}\)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rm{ (}\)用文字结合化学方程式回答\(\rm{)}\);

              \(\rm{(3)}\)实验中观察到\(\rm{D}\)溶液变蓝色,写出\(\rm{D}\)装置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4)}\)为探究氯气与 \(\rm{Fe}\)反应的产物与氯气通入量的关系,设计实验,并记录现象如下: 

              实验方法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rm{1.}\)取反应初始阶段\(\rm{(}\)氯气不足量\(\rm{)F}\)中产物,用磁铁除去过量的\(\rm{Fe}\),剩余产物溶于水中,取上层溶液装入两只试管中,\(\rm{①}\)加入\(\rm{KSCN}\)溶液,\(\rm{②}\)加入\(\rm{KMnO_{4}}\)溶液

              \(\rm{①KSCN}\)溶液显红色

              \(\rm{②KMnO_{4}}\)溶液不褪色

              \(\rm{(}\)不填\(\rm{)}\)

               

              \(\rm{2.}\)取充分反应后\(\rm{(}\)氯气通入足够长时间\(\rm{)F}\)中产物,溶于水中,加入\(\rm{KMnO_{4}}\)溶液

              \(\rm{KMnO_{4}}\)溶液不褪色

              根据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写出氯气与过量\(\rm{Fe}\)粉共热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

              \(\rm{(5)}\)已知\(\rm{F}\)中的产物易潮解,在\(\rm{F}\)和\(\rm{H}\)装置之间安装\(\rm{G}\)装置,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

              为了讲授“氯气的性质和用途”,某老师利用二氧化锰和浓盐酸为主要原料,设计一套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教学,其中\(\rm{A}\)橡皮管,连通了分液漏斗和圆底烧瓶,试回答下列问题:


                


              \(\rm{(1)}\)烧瓶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中连接橡皮管\(\rm{A}\)的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2)}\)丙中的现象是                ;丁中的现象是              ;丁中涉及的化学方程式为:              ,你认为使布条褪色的物质是_______\(\rm{(}\)填化学式\(\rm{)}\)。

              \(\rm{(3)}\)设计己装置的目的是____________;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                                                          

              \(\rm{(4)}\)将含有\(\rm{4molHCl}\)的浓盐酸加入足量的二氧化锰中充分反应,标况下收集到的氯气体积明显小于\(\rm{22.4L}\)的原因是:                                                                         

            • 9.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得到一块软锰矿样品,其主要成分为二氧化锰\(\rm{(MnO_{2})}\)和石英\(\rm{(SiO_{2})}\)。为了制取\(\rm{Cl_{2}}\)和探究氯及其化合物的相关性质,进行如下实验。

              【查阅资料】\(\rm{MnO_{2}+4HCl(}\)浓\(\rm{) \underset{∆}{\overset{}{=}} MnCl_{2}+Cl_{2}↑+2H_{2}O}\)


              【制取气体】
              \(\rm{(1)}\)取适量矿样置于烧瓶中,加入足量浓盐酸并加热,充分反应后,烧瓶中残留的固体是                        
              \(\rm{(2)}\)收集氯气应将图\(\rm{1}\)导管的\(\rm{a}\)接口与图\(\rm{2}\)的导管的                   接口连接\(\rm{(}\)填“\(\rm{b}\)”或“\(\rm{c}\)”\(\rm{)}\)

              \(\rm{(3)}\)若生成标准状况下\(\rm{11.2LCl}\)\(\rm{{\,\!}_{2}}\),则参加反应的\(\rm{MnO}\)\(\rm{{\,\!}_{2}}\)物质的量为                             \(\rm{mol}\)。

              【实验探究】
              \(\rm{(4)}\)把红热的铁丝伸入盛有氯气的集气瓶中,铁丝燃烧产生棕褐色的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rm{(5)}\)按图\(\rm{3}\)进行实验,观察到\(\rm{B}\)中的有色布条不退色,\(\rm{C}\)中的有色布条退色。由此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6)}\)写出\(\rm{C}\)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联系实际】
              \(\rm{(7)}\)某氯碱工厂的氯气管道发生泄漏,以下采取的措施正确的是_____。
              A、将人群向高处疏散       
              B、将人群向低处疏散
              C、关闭氯气管道,用碱液浸泡过的棉布覆盖泄漏部位

              D、关闭氯气管道,用饱和\(\rm{NaCl}\)溶液浸泡过的棉布覆盖泄漏部位

            • 10.

              某化学兴趣小组用下图装置制取并探究氯气的性质\(\rm{.[A}\)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rm{2KMnO_{4}+16HCl(}\)浓\(\rm{) ═ 2KCl+2MnCl_{2} + 5Cl_{2}↑+ 8H_{2}O ]}\)

              \(\rm{(1)A}\)装置中\(\rm{a}\)仪器的名称是____________。

              \(\rm{(2)}\)制取氯气反应中\(\rm{KMnO_{4}}\)所起的作用是____\(\rm{(}\)填“氧化剂”或“还原剂”\(\rm{)}\)。

              \(\rm{(3)}\)实验进行一段时间后,可观察到_____\(\rm{(}\)填“\(\rm{B}\)”或“\(\rm{C}\)”\(\rm{)}\)装置中有色布条褪色,其褪色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4)}\)当氯气进入\(\rm{D}\)装置后,可观察到溶液颜色变为______\(\rm{(}\)填“红色”或“蓝色”\(\rm{)}\),写出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5)E}\)装置中\(\rm{NaOH}\)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6)}\)用\(\rm{31.6 g KMnO_{4}}\)固体与足量的浓盐酸反应,最多可生成标准状况下____\(\rm{L}\)氯气。\(\rm{(KMnO_{4}}\)的摩尔质量为\(\rm{158 g·mol^{-1})}\)

              \(\rm{(7)}\)近年来,某些含氯的化合物\(\rm{(}\)如\(\rm{ClO_{2}}\)、\(\rm{NaClO}\)等\(\rm{)}\)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

              \(\rm{①}\)高效净水剂\(\rm{ClO_{2}}\)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_____。

              \(\rm{②NaClO}\)是一种强氧化剂。某种家用洗涤剂含有\(\rm{NaClO}\),请写出\(\rm{NaCIO}\)在洗涤过程中的一种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