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过氧化钙晶体\(\rm{(CaO_{2}·8H_{2}O)}\)在常温下为白色,能溶于酸,难溶于水、乙醇,是一种温和的氧化剂,常用于鱼类长途运输的增氧剂等。

                  \(\rm{(1)}\)过氧化钙晶体可用下列方法制备:

              \(\rm{CaCl_{2}+H_{2}O_{2}+2NH_{3}+8H_{2}O═══CaO_{2}·8H_{2}O↓+2NH_{4}Cl}\)

                  用如下制取装置制备过氧化钙晶体。

                  \(\rm{①}\)装置\(\rm{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仪器\(\rm{X}\)的名称为_________。

                  \(\rm{②}\)装置\(\rm{C}\)采用冰水浴控制温度在\(\rm{0℃}\)左右,可能的原因主要有:

                  Ⅰ\(\rm{.}\)该反应是放热反应,温度低有利于提高\(\rm{CaO_{2}·8H_{2}O}\)产率;

                  Ⅱ\(\rm{.}\)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③}\)反应结束后,经过滤、洗涤、低温烘干可获得\(\rm{CaO_{2}·8H_{2}O}\)。检验晶体已洗涤干净的操作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2)}\)测定产品中\(\rm{CaO_{2}·8H_{2}O}\)含量的实验步骤如下:

                  步骤一:准确称取\(\rm{a g}\)产品于有塞锥形瓶中,加入适量蒸馏水和过量的\(\rm{b g KI}\)晶体,再滴入\(\rm{2 mol·L^{-1}}\)的硫酸溶液,充分反应。

                  步骤二:向上述锥形瓶中加入几滴_________溶液。

                  步骤三:逐滴加入浓度为\(\rm{c mol·L^{-1}}\)的\(\rm{Na_{2}S_{2}O_{3}}\)溶液至反应完全,滴定至终点,记录数据,再重复上述操作\(\rm{2}\)次,得出三次平均消耗\(\rm{Na_{2}S_{2}O_{3}}\)溶液体积为\(\rm{V mL}\)。产品中\(\rm{CaO_{2}·8H_{2}O}\)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rm{(}\)用字母表示\(\rm{)}\)。

                  \(\rm{[}\)已知:\(\rm{{I}_{2}+2{S}_{2}O_{3}^{2-}=2{I}^{-}+{S}_{4}O_{6}^{2-} ]}\)

                  \(\rm{(3)}\)钙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氮化钙\(\rm{(Ca_{3}N_{2})}\),同时可能会生成\(\rm{CaO_{2}}\)。请限用下列试剂,设计实验检验钙在空气中燃烧所得固体中是否含有\(\rm{CaO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m{(}\)简要说明实验步骤、现象和结论\(\rm{)}\)。限用试剂:稀盐酸、\(\rm{MnO}\)\(\rm{{\,\!}_{2}}\)

            • 2.

              过氧化钙晶体\(\rm{(CaO_{2}·8H_{2}O)}\)常温下为白色,能溶于酸,难溶于水、乙醇,是一种温和的氧化剂,常用于鱼类长途运输的增氧剂等。

              \(\rm{(1)}\)过氧化钙晶体可用下列方法制备:\(\rm{CaCl_{2}+H_{2}O_{2}+2NH_{3}+8H_{2}O═CaO_{2}·8H_{2}O↓+2NH_{4}Cl}\)

              用如下装置制备过氧化钙晶体:

              \(\rm{①}\)装置\(\rm{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仪器\(\rm{X}\)的名称为_________。

              \(\rm{②}\)装置\(\rm{C}\)采用冰水浴将温度控制在\(\rm{0℃}\)左右,可能的原因主要有:

              Ⅰ\(\rm{.}\)该反应是放热反应,温度低有利于提高\(\rm{CaO_{2}·8H_{2}O}\)产率;

              Ⅱ\(\rm{.}\)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③}\)反应结束后,经过滤、洗涤、低温烘干可获得\(\rm{CaO_{2}·8H_{2}O}\)。检验晶体已洗涤干净的操作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2)}\)测定产品中\(\rm{CaO_{2}·8H_{2}O}\)含量的实验步骤如下:

              步骤一:准确称取\(\rm{a g}\)产品于有塞锥形瓶中,加入适量蒸馏水和过量的\(\rm{KI}\)晶体\(\rm{b g}\),再滴入\(\rm{2 mol·L^{-1}}\)的硫酸溶液,充分反应。

              步骤二:向上述锥形瓶中加入几滴_________溶液。

              步骤三:逐滴加入浓度为\(\rm{c mol·L^{-1}}\)的\(\rm{Na_{2}S_{2}O_{3}}\)溶液至反应完全,滴定至终点,记录数据,再重复上述操作\(\rm{2}\)次,得出三次平均消耗\(\rm{Na_{2}S_{2}O_{3}}\)溶液体积为\(\rm{V mL}\)。

              则产品中\(\rm{CaO_{2}·8H_{2}O}\)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rm{(}\)用字母表示\(\rm{)}\)。\(\rm{(}\)已知:\(\rm{{I}_{2}+2{S}_{2}O_{3}^{2−}=2{I}^{−}+{S}_{4}O_{6}^{2−} )}\)

              \(\rm{(3)}\)钙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氮化钙\(\rm{(Ca_{3}N_{2})}\),同时可能会生成\(\rm{CaO_{2}}\)。请限用下列试剂,设计实验检验钙在空气中燃烧所得固体中是否含有\(\rm{CaO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m{(}\)简要说明实验步骤、现象和结论\(\rm{)}\)。限用试剂:稀盐酸、\(\rm{MnO_{2}}\)。

            • 3.

              氯化亚铜是有机合成中应用广泛的催化剂。硝酸法制备氯化亚铜的实验过程如下:

              \(\rm{①}\)加热至\(\rm{50℃}\),铜丝表面产生无色气泡,液面上方变为红棕色;

              \(\rm{②}\)通入并调节氧气的量维持三颈瓶内压强不变。停止加热,反应继续进行,且越来越剧烈;

              \(\rm{③}\)反应停止后冷却至室温,待气囊变瘪、瓶内红棕色气体消失时关闭\(\rm{K}\);

              \(\rm{④}\)将液体\(\rm{(}\)含\(\rm{CuCl_{3}^{2-}}\)等\(\rm{)}\)转移至烧杯中用蒸馏水稀释,产生白色沉淀,过滤得氯化亚铜粗品和滤液;

              \(\rm{⑤}\)氯化亚铜粗品经洗涤、烘干得氯化亚铜。

              已知:\(\rm{Cu}\)\(\rm{{\,\!}^{2+}}\) \(\rm{+ Cu + 6Cl}\)\(\rm{{\,\!}^{-}}\)\(\rm{= CuCl}\)\(\rm{{\,\!}_{3}^{2-}}\)

              \(\rm{(1)①}\)中铜丝表面产生无色气泡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

              \(\rm{(2)②}\)中停止加热后,反应越来越剧烈的原因是________。

              \(\rm{(3)}\)瓶内红棕色气体消失的原因是________。

              \(\rm{(4)④}\)中产生白色沉淀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

              \(\rm{(5)④}\)所得滤液经浓缩后可返回至烧瓶继续使用,此时需向烧瓶内补充的物质有________。

              \(\rm{(6) ⑤}\)中粗品用蒸馏水洗涤时,表面会产生黄色固体\(\rm{CuOH}\)。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白色固体变黄的原因是________。

            • 4.
              溴乙烷是一种重要的液体化工原料,沸点\(\rm{38.4℃}\),难溶于水且非电解质,可与碱溶液反应\(\rm{.}\)实验室中可利用如下原理制取少量溴乙烷:\(\rm{NaBr+H_{2}SO_{4}(}\)浓\(\rm{)+C_{2}H_{5}OH→NaHSO_{4}+C_{2}H_{5}Br}\)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rm{(}\)支持及加热仪器已省略\(\rm{)}\)来制备溴乙烷,并验证有副产物\(\rm{SO_{2}}\)、\(\rm{CO_{2}}\)生成\(\rm{(SO_{2}}\)沸点为\(\rm{-10℃)}\)

              \(\rm{(1)}\)仪器\(\rm{B}\)的名称是 ______ ,装置\(\rm{D}\)用来检验并除去乙烯,则\(\rm{D}\)中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rm{.F}\)的作用是 ______ \(\rm{.}\)证明一定有\(\rm{CO_{2}}\)生成的现象是 ______ .
              \(\rm{(2)C}\)中所得到的溴乙烷中含有少量的乙醇、\(\rm{Br_{2}}\)、\(\rm{HBr.}\)为得到纯净的溴乙烷,该同学取出\(\rm{C}\)中的液体依次用水洗\(\rm{→}\) ______ 洗\(\rm{→}\)水洗,再用无水\(\rm{CaCl_{2}}\)干燥,最后进行蒸馏\(\rm{.}\)洗涤实验中,所用的玻璃仪器除烧杯外还一定需要的仪器名称是 ______ .
              \(\rm{(3)}\)假设上述实验都得到了预期的实验现象,写出乙醇与浓硫酸反应生成上述无机气体时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
              \(\rm{(4)}\)设计一种实验方案,利用化学方法证明\(\rm{C}\)中的液体中含有单质溴: ______ .
            • 5.

              \(\rm{Na_{2}O_{2}}\)是一种常见的过氧化物,具有强氧化性和漂白性。\(\rm{{\,\!}}\)通常可用作漂白剂和呼吸面具中的供氧剂。

              \(\rm{(1)}\)某实验小组通过下列实验探究过氧化钠与水的反应:

                  

              \(\rm{①}\)用化学方程式解释使酚酞试液变红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依据实验现象推测红色褪去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②}\)加入\(\rm{MnO_{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2)}\)实验小组两名同学共同设计如下装置探究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硫的反应。通入\(\rm{SO_{2}}\),将带余烬的木条插入试管\(\rm{C}\)中,木条复燃。

              请回答下列问题:

              \(\rm{①}\)甲同学认为\(\rm{Na_{2}O_{2}}\)与\(\rm{SO_{2}}\)反应生成了\(\rm{Na_{2}SO_{3}}\)和\(\rm{O_{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检验反应后\(\rm{B}\)中的白色固体含有\(\rm{Na}\)\(\rm{{\,\!}_{2}}\)\(\rm{SO}\)\(\rm{{\,\!}_{3}}\)的方法是:______。

              \(\rm{②}\)乙同学认为反应的后\(\rm{B}\)中有\(\rm{Na_{2}SO_{3}}\)还会有\(\rm{Na_{2}SO_{4}}\)。乙同学猜想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检验产物中\(\rm{Na_{2}SO_{4}}\)的存在乙同学设计并实施了如下实验方案:

                        

              甲同学认为该实验方案的现象不能证明有\(\rm{Na_{2}SO_{4}}\)生成,其理由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③}\)请补充完整实验小组测定\(\rm{B}\)中反应完全后固体组成的实验方案。称取样品\(\rm{a}\)克加水溶解,__________,烘干,称量沉淀质量为\(\rm{b}\)克,计算含量。

            • 6.

              以\(\rm{Al}\)和不同的铜盐溶液间的反应为实验对象,探索\(\rm{Al}\)与不同铜盐溶液反应的多样性。


              \(\rm{(1)}\)对实验Ⅰ进行研究

              \(\rm{①}\)实验Ⅰ中生成红色物质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

              \(\rm{②}\)经检验实验Ⅰ中产生的气体为氢气,用离子方程式解释溶液中存在\(\rm{H^{+}}\)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

              \(\rm{③}\)请写出\(\rm{60s}\)后反应进一步加快可能的原因\(\rm{(}\)写出两条\(\rm{)}\)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2)}\)对实验Ⅱ进行研究

              实验Ⅱ反应明显比实验Ⅰ缓慢,说明\(\rm{Al}\)与不同的铜盐溶液反应呈现多样性,其原因可能有:

              假设一:\(\rm{SO_{4}^{2-}}\)对\(\rm{Al}\)与\(\rm{Cu^{2+}}\)的置换反应存在一定的抑制作用。

              假设二:_____________

              \(\rm{(3)}\)为进一步研究上述假设,设计如下实验:


              实验Ⅵ的设计目的是:_____________

              其中,实验Ⅰ与实验Ⅲ、Ⅳ做对比,结论为:______________

              其中,实验Ⅱ与实验Ⅴ、Ⅵ做对比,结论为:_____________

              \(\rm{(4)}\)请设计实验证明\(\rm{Cl^{-}}\)对\(\rm{Al}\)与\(\rm{H^{+}}\)的反应同样起到相似的作用:_______________

            • 7.

              为探究铝片与不同浓度氯化铜溶液的反应,某学习小组将打磨好的同样大小的小块铝片放入\(\rm{3mL}\)不同浓度\(\rm{CuCl_{2}}\)溶液中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

              \(\rm{c (CuCl_{2})}\)

              实验现象

              \(\rm{I}\)

              \(\rm{0.25 mol/L}\)

              有红色固体析出,有气泡冒出,一段时间内出气速率加快。

              \(\rm{II}\)

              \(\rm{2.00 mol/L}\)

              反应剧烈,有红色固体析出,产生大量气泡,有白色难溶物,试管外壁温度明显升高,一段时间内出气速率加快。

              \(\rm{(1)①}\)推测红色固体是铜,写出生成铜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

              \(\rm{②}\)部分同学提出假设,认为红色固体中可能含有红色的氧化亚铜,查阅资料:

              \(\rm{i.}\) 氧化亚铜能溶于氯化铁溶液生成铜盐。

              \(\rm{ii.}\)氧化亚铜能溶于浓氨水形成无色配合物\(\rm{[Cu(NH_{3})_{2}]^{+}}\),其在空气中易被氧化成蓝色的 \(\rm{[Cu(NH_{3})_{4}(H_{2}O)_{2}]^{2+}}\)。

              进行如下实验:将实验\(\rm{I}\)所得溶液过滤,洗涤,加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证明红色固体中不含氧化亚铜。

              \(\rm{(2)}\)推测气体是氢气,写出氯化铜溶液显酸性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

              试从以下角度分析开始一段时间内产生气体的速率不断加快的原因:

              \(\rm{①}\)浓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②}\)能量:因反应放热,温度升高,产生氢气的速率加快。

              \(\rm{③}\)电化学: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3)}\)探究白色沉淀的成分:

              取实验\(\rm{ii}\)所得混合液过滤,洗涤。将所得固体分成两份,一份加入浓盐酸,震荡白色沉淀消失:另一份加入浓氨水溶液,白色沉淀消失。

              资料\(\rm{1}\):\(\rm{CuCl}\)为白色固体,难溶于水,溶于浓盐酸,溶于浓氨水成无色溶液;\(\rm{CuCl}\)与氢氧化钠反应转化为\(\rm{CuOH}\)为橙黄色沉淀。

              资料\(\rm{2}\):制备\(\rm{CuCl}\)的方法有二

               \(\rm{i.Cu}\)和\(\rm{CuCl_{2}}\)在浓盐酸中反应,将得到的溶液稀释后生成\(\rm{CuCl}\)

               \(\rm{ii.Cu}\)和\(\rm{CuCl_{2}}\)溶液加热即可得到\(\rm{CuCl}\)

              \(\rm{①}\)推测白色沉淀中不含\(\rm{Al(OH)_{3}}\),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

              \(\rm{②}\)推测白色沉淀是\(\rm{CuCl}\),探究白色沉淀的形成过程。设计实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证明该白色沉淀的生成与铝和氯化铝无关。

              \(\rm{③}\) 在白色沉淀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产生橙黄色沉淀,从平衡移动角度进行解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

              过氧化钙晶体\(\rm{(CaO_{2}·8H_{2}O)}\)常温下为白色,能溶于酸,难溶于水、乙醇,是一种温和的氧化剂,常用于鱼类长途运输的增氧剂等。

              \(\rm{(1)}\)过氧化钙晶体可用下列方法制备:

              \(\rm{CaCl_{2}+H_{2}O_{2}+2NH_{3}+8H_{2}O═CaO_{2}·8H_{2}O↓+2NH_{4}Cl}\)。

              用如下制取装置制备过氧化钙晶体。

               \(\rm{A}\)           \(\rm{B}\)

               

              \(\rm{①}\)装置\(\rm{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仪器\(\rm{X}\)的名称为________。

              \(\rm{②}\)装置\(\rm{C}\)采用冰水浴控制温度在\(\rm{0℃}\)左右,可能的原因主要有:

              Ⅰ\(\rm{.}\)该反应是放热反应,温度低有利于提高\(\rm{CaO_{2}·8H_{2}O}\)产率;

              Ⅱ\(\rm{.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③}\)反应结束后,经过滤、洗涤、低温烘干可获得\(\rm{CaO_{2}·8H_{2}O}\)。检验晶体已洗涤干净的操作为________。

              \(\rm{(2)}\)测定产品中\(\rm{CaO_{2}·8H_{2}O}\)含量的实验步骤如下:

              步骤一:准确称取\(\rm{a g}\)产品于有塞锥形瓶中,加入适量蒸馏水和过量的\(\rm{b g KI}\)晶体,再滴入\(\rm{2 mol·L^{-1}}\)的硫酸溶液,充分反应。

              步骤二:向上述锥形瓶中加入几滴________溶液。

              步骤三:逐滴加入浓度为\(\rm{c mol·L^{-1}}\)的\(\rm{Na_{2}S_{2}O_{3}}\)溶液至反应完全,滴定至终点,记录数据,再重复上述操作\(\rm{2}\)次,得出三次平均消耗\(\rm{Na_{2}S_{2}O_{3}}\)溶液体积为\(\rm{V mL}\)。产品中\(\rm{CaO_{2}·8H_{2}O}\)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rm{(}\)用字母表示\(\rm{)}\)

              \(\rm{[}\)已知:\(\rm{I_{2}+2S_{2}O\rlap{_{3}}{^{2-}}═2I^{-}+S_{4}OO_{6}^{2-} ]}\)

              \(\rm{(3)}\)钙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氮化钙\(\rm{(Ca_{3}N_{2})}\),同时可能会生成\(\rm{CaO_{2}}\)。请限用下列试剂,设计实验检验钙在空气中燃烧所得固体中是否含有\(\rm{CaO_{2}}\):________\(\rm{(}\)简要说明实验步骤、现象和结论\(\rm{)}\)。

              限用试剂:稀盐酸、\(\rm{MnO_{2}}\)。

            • 9.

              \(\rm{CuCl_{2}}\)、\(\rm{CuCl}\)广泛用于有机合成的催化剂。\(\rm{CuCl_{2}}\)容易潮解; \(\rm{CuCl}\)白色粉末,微溶于水,溶于浓盐酸和氨水生成络合物,不溶于乙醇。

              已知:

                    \(\rm{i.CuCl_{2} + Cu + 2HCl(}\)浓\(\rm{)⇌ }\) \(\rm{2H[CuCl_{2}](}\)无色\(\rm{) \overset{\;稀释}{⇌} 2CuCl↓(}\)白色\(\rm{)+ 2HCl}\)

                    \(\rm{ii.}\) 副反应:  \(\rm{CuCl + H_{2}O⇌ }\) \(\rm{CuOH}\)  \(\rm{+ 2HCl}\)  ;  \(\rm{CuCl + Cl^{-}}\) \(\rm{═}\)  \(\rm{[CuCl_{2}]^{-}}\)

              \(\rm{(1)}\)制取\(\rm{CuCl_{2}}\)装置如下:

                    \(\rm{① A}\)装置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

                    \(\rm{② C}\)、\(\rm{E}\) 装置中盛放的是浓硫酸,作用是________。

                    \(\rm{③ B}\)中选择饱和食盐水而不用蒸馏水的原因是________。

                \(\rm{(2)}\)制取\(\rm{CuCl}\)流程如下:

              \(\rm{①}\) 反应\(\rm{①}\)中加入\(\rm{NaCl}\)的目的是________;但是\(\rm{Cl^{-}}\)浓度过高,\(\rm{CuCl}\)产率降低,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rm{②}\) \(\rm{CuCl}\)在潮湿的环境中易被氧化为\(\rm{Cu_{2}(OH)_{3}Cl}\),反应的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

              \(\rm{③}\) 利用膜电解法制取\(\rm{CuCl}\),阴极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

              \(\rm{④}\) 用乙醇洗涤沉淀\(\rm{Y}\)的原因为_______________。  

            • 10.

              某兴趣小组制备氢氧化亚铁沉淀。

              \(\rm{(1)}\)实验\(\rm{1}\)中产生白色沉淀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

              \(\rm{(2)}\)为了探究沉淀变灰绿色的原因,该小组同学展开如下探究:

                    \(\rm{①}\) 甲同学推测灰绿色物质为\(\rm{Fe(OH)_{2}}\)和\(\rm{Fe(OH)_{3}}\)混合物。查阅资料后根据调色原理认为白色和红褐色的调和色不可能是灰绿色,并设计实验证实灰绿色物质中不含有\(\rm{Fe(OH)_{3}}\),方案是_________。

                     \(\rm{②}\) 乙同学查阅文献:\(\rm{Fe(OH)_{2}}\)在大量\(\rm{SO_{4}^{2}}\)存在的情况下形成\(\rm{Fe_{6}(SO_{4})_{2}(OH)_{4}O_{3}(}\)一种氧基碱式复盐\(\rm{)}\)。并设计对比实验证实该假设:向试管中加入____________,再往试管中加入___________,振荡,现象与实验\(\rm{1}\)相同,结论是该假设不成立。

                     \(\rm{③}\) 乙同学继续查阅文献:\(\rm{Fe(OH)_{2}}\)沉淀具有较强的吸附性能,灰绿色可能是由\(\rm{Fe(OH)_{2}}\)表面吸附\(\rm{Fe^{2+}}\)引起。推测所用的硫酸亚铁溶液的浓度应越小越好;氢氧化钠溶液浓度应越大越好。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试管中\(\rm{10 mL}\)

              \(\rm{NaOH}\)溶液

              滴加

              \(\rm{FeSO_{4}}\)溶液

              实验现象

              实验\(\rm{2}\)

              \(\rm{6 mol/L}\)

              \(\rm{NaOH}\)溶液

              \(\rm{0.2mol/L FeSO_{4}}\)溶液

              产生悬浮于液面的白色沉淀\(\rm{(}\)带有少量灰绿色\(\rm{)}\) ,沉淀下沉后,大部分灰绿色变为白色沉淀

              实验\(\rm{3}\)

              \(\rm{6 mol/L}\)

              \(\rm{NaOH}\)溶液

              \(\rm{0.1mol/L FeSO_{4}}\)溶液

              产生悬浮于液面的白色沉淀\(\rm{(}\)带有极少量灰绿色\(\rm{)}\) ,沉淀下沉后,底部都为白色沉淀

                        该实验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能说明灰绿色是由\(\rm{Fe(OH)_{2}}\)表面吸附\(\rm{Fe^{2+}}\)引起的证据是___________。丙同学认为该实验方案不足以证明灰绿色是由\(\rm{Fe(OH)_{2}}\)表面吸附\(\rm{Fe^{2+}}\)引起的,还需补充的实验是_______________,证明该假设成立。

              \(\rm{(3)}\)丙同学探究温度对氢氧化亚铁制备实验的影响:取少量灰绿色沉淀,在水浴中加热,颜色由灰绿变白,且有絮状白色沉淀下沉,原因为___。

              \(\rm{(4)}\)根据以上实验探究,若尽可能制得白色\(\rm{Fe(OH)_{2}}\)沉淀,需要控制的实验条件___________。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