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Na与FeS04溶液反应,一般很难完整地观察到反应全过程的有关现象.有人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改进:先将试管内新制备的FeS04溶液液面上覆盖一薄层汽油,然后将试管放入烧杯中,待试管内汽油层消失后,往试管内投入一小粒钠,并迅速塞上带导管的单孔塞.
              (1)实验中汽油的作用是 ______
              (2)加入钠后观察到液面上有大量气泡逸出,溶液中有 ______ 色沉淀生成.
              (3)如果往试管中加入汽油后立即投入钠粒可能发生爆炸,其原因是 ______
              (4)写出钠与FeS04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
            • 2.
              如图所示,\(\rm{①~⑦}\)均为中学化学常用的实验装置.

              \(\rm{(1)}\)若用图\(\rm{①}\)装置制备氨气,写出化学方程式 ______ .
              \(\rm{(2)}\)利用图\(\rm{②}\)装置,在实验室可制备下列哪些气体 ______ \(\rm{(}\)填字母代号\(\rm{)}\).
              \(\rm{a.C_{2}H_{4}}\)        \(\rm{b.NO_{2}}\)        \(\rm{c.H_{2}}\)      \(\rm{d.Cl_{2}}\)      \(\rm{e.CO_{2}}\).
            • 3.
              为了探究“二氧化碳是否在有水存在时才能和过氧化钠反应”,某课题研究小组的同学们设计了如图的实验装置,分别进行了甲、乙两次实验:
              实验甲:干燥的二氧化碳和过氧化钠的反应\(\rm{.}\)在干燥的试管Ⅱ中装入\(\rm{Na_{2}O_{2}}\),在通入\(\rm{CO_{2}}\)之前,关闭\(\rm{K_{1}}\)和\(\rm{K_{2}.}\)在试管Ⅰ内装入试剂\(\rm{X}\)后,打开\(\rm{K_{1}}\)和\(\rm{K_{2}}\),通入\(\rm{CO_{2}}\),几分钟后,将带火星的木条插入试管Ⅲ的液面上,观察到木条不
              复燃,且Ⅱ中的淡黄色没有变化.
              实验乙:潮湿的二氧化碳和过氧化钠的反应\(\rm{.}\)在试管Ⅰ内装入试剂\(\rm{Y}\),其他操作同实验甲,观察到木条复燃,且Ⅱ中的淡黄色变为白色.
              试回答下列问题:
              \(\rm{(1)}\)在装入\(\rm{Na_{2}O_{2}}\)后,通入\(\rm{CO_{2}}\)前,关闭\(\rm{K_{1}}\)和\(\rm{K_{2}}\)的目的是 ______ .
              \(\rm{(2)}\)在实验甲中,试剂\(\rm{X}\)是 ______ ;在实验乙中,试剂\(\rm{Y}\)是 ______ .
              \(\rm{(3)}\)根据上述两个实验现象,得到的结论是 ______ .
            • 4.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rm{(}\)  \(\rm{)}\)
              A.金属钠比铁密度小
              B.金属钠比冰熔点低
              C.如图所示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属于观察法
              D.如图所示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属于实验法
            • 5.
              在呼吸面具和潜水艇中可用过氧化钠作为供氧剂\(\rm{.}\)请选用适当的化学试剂和实验用品,用图中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证明过氧化钠可作供氧剂

              \(\rm{(1)A}\)是制取\(\rm{CO_{2}}\)的装置\(\rm{.}\)写出\(\rm{A}\)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 ;
              \(\rm{(2)}\)装置\(\rm{B}\)中盛放的是饱和\(\rm{NaHCO_{3}}\)溶液,其作用是除去挥发出来的\(\rm{HCl}\),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 ;
              \(\rm{(3)}\)装置\(\rm{C}\)中盛放的是\(\rm{Na_{2}O_{2}}\),写出此装置中发生反应的有关化学方程式: ______ 、 ______ ;
              \(\rm{(4)}\)装置\(\rm{D}\)中盛放的是\(\rm{NaOH}\)溶液,其作用是 ______ ,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 .
            • 6. 某有机物\(\rm{X}\),经过如图所示变化后可在一定条件下得到乙酸乙酯。则有机化合物\(\rm{X}\)是\(\rm{(}\)   \(\rm{)}\)。

              A.\(\rm{C_{2}H_{5}OH}\)
              B.\(\rm{C_{2}H_{4}}\)
              C.\(\rm{CH_{3}CHO}\)
              D.\(\rm{CH_{3}COOH}\)
            • 7. 在课堂上,老师演示了金属Na与CuSO4溶液反应的实验,同学们观察到该反应中生成了蓝色的Cu(OH)2沉淀而没有发现Cu单质生成.但某同学心中在想,会不会是因为生成的Cu较少而被蓝色沉淀所覆盖从而没有被发现呢?于是想课后到实验室继续研究,希望进一步用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
              假如该同学是你,请你写一份实验准备单交给老师,要求老师提供必需的用品.
              (1)实验探究的目的: ______
              (2)探究所依据的化学原理: ______
              (3)实验必需的用品:小刀、玻璃片、滤纸、 ______ ______ ;金属Na、 ______ ______
              该同学在探究实验中意外地发现生成的蓝色的沉淀中混有少量的黑色沉淀,而所使用的药品均没有问题.你认为该黑色难溶物是 ______ ,生成该黑色难溶物的原因是 ______
            • 8.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为了探究过氧化钠的强氧化性,设计了如图的实验装置.
              实验步骤及现象如下:
              ①检查装置气密性后,装入药品并连接仪器.
              ②缓慢通入一定量的N2后,将装置D连接好(导管末端未伸入集气瓶中),再向圆底烧瓶中缓慢滴加浓盐酸,反应剧烈,产生黄绿色气体.
              ③一段时间后,将导管末端伸入集气瓶中收集气体.装置D中收集到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无色气体.
              ④反应结束后,关闭分液漏斗的活塞,再通入一定量的N2,至装置中气体变为无色.
              菁优网
              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B中的湿润的红色纸条褪色,证明A中反应有 ______ (填化学式)生成.若B中改放湿润的淀粉KI试纸,仅凭试纸变蓝的现象不能证明上述结论,请用离子方程式说明原因: ______
              (2)装置C的作用是 ______
              (3)甲同学认为O2是Na2O2被盐酸中的HCl还原所得.乙同学认为此结论不正确,他可能的理由为① ______ ;② ______
              (4)实验证明,Na2O2与干燥的HCl能反应,完成并配平该化学方程式.Na2O2+HCl--Cl2+NaCl+ ______
              该反应 ______ (填“能”或“不能”)用于实验室快速制取纯净的Cl2,理由是 ______ .(要求答出要点)
            • 9. 如图是实验室研究潜水艇中供氧体系反应机理的装置图(夹持仪器略).

              (1)B装置可除去A装置中可能挥发出的 ______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______
              (2)C装置为O2的发生装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______
              (3)D装置可除去C装置中未反应的 ______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______
              (4)C装置中固体由淡黄色完全变为白色,检验固体成分的实验方案为取少量C装置中反应后的固体溶于水,向溶液中滴入过量 ______ 溶液,若有白色沉淀生成,则证明固体中含有 ______ ;过滤,向滤液中滴入几滴酚酞试液,若 ______ 且不褪色,则证明固体中含有 ______
            • 10. 选择正确的编号填空,使图示的内容与名称相匹配.

              \(\rm{(1)}\)蒸发\(\rm{──}\)图 ______ ;\(\rm{(2)}\)喷泉实验\(\rm{──}\)图 ______ ;\(\rm{(3)}\)过滤\(\rm{──}\)图 ______ ;
              \(\rm{(4)}\)蒸馏\(\rm{──}\)图 ______ ;\(\rm{(5)}\)焰色反应\(\rm{──}\)图 ______ .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