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除去工业尾气中的氮氧化物,常用氨催化吸收法。原理是\(\rm{NH_{3}}\)与\(\rm{NO_{x}}\)反应生成无毒物质。某同学采用以下装置和步骤模拟工业上氮氧化物的处理过程。

              \(\rm{(}\)一\(\rm{)}\)提供的装置

              \(\rm{(}\)二\(\rm{)NH_{3}}\)的制取

              \(\rm{(1)}\)下列有关实验室制备气体的说法正确的有________\(\rm{(}\)填序号\(\rm{)}\)

              \(\rm{①}\)用赤热的炭与水蒸气反应制取氢气

              \(\rm{②}\)用排饱和食盐水的方法收集氯气

              \(\rm{③}\)实验室制氧气有时需要加热,有时不需要加热

              \(\rm{④}\)用无水氯化钙干燥氨气

              \(\rm{(2)}\)若选择装置\(\rm{G}\)制取氨气,则分液漏斗中盛装的液体试剂是________________。

              \(\rm{(3)}\)若选择装置\(\rm{C}\)制取氨气,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三\(\rm{)}\)模拟尾气的处理

              选用上述部分装置,按下列顺序连接成模拟尾气处理装置,回答有关问题:


              \(\rm{(4)A}\)装置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5)D}\)装置中的液体可换成________\(\rm{(}\)填字母\(\rm{)}\)。

              \(\rm{a.CuSO_{4}}\)   \(\rm{B.H_{2}O}\)        \(\rm{C.CCl_{4}}\)       \(\rm{D.}\)浓硫酸

              \(\rm{(6)}\)该同学所设计的模拟尾气处理实验存在的明显缺陷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一种以黄铜矿和硫磺为原料制取铜和其他产物的新工艺,原料的综合利用率较高。其主要流程如下:

              注:反应Ⅰ的化学方程式为\(\rm{FeCuS_{2}+S═══FeS_{2}+CuS}\),\(\rm{FeCuS_{2}}\)中的\(\rm{S}\)化合物价为\(\rm{-2}\)价。反应Ⅱ滤液的主要成分为\(\rm{CuCl\rlap{_{2}}{^{-}}}\)。

              \(\rm{(1)}\)为使反应Ⅰ充分进行,工业上可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反应Ⅰ生成\(\rm{12 g FeS_{2}}\)转移的电子数为_______。

              \(\rm{(2)}\)反应Ⅱ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rm{(3)}\)反应Ⅲ通入空气的目的是__________。一定温度下,在反应Ⅲ所得的溶液中加入稀硫酸,可以析出硫酸铜晶体,其原因是_______。

              \(\rm{(4)}\)以黄铜矿\(\rm{(}\)主要成分\(\rm{FeCuS_{2})}\)为原料制备铜,也可以采用“火法熔炼工艺”。“火法熔炼工艺”中的“焙烧”程序,是在高温下通入少量空气使黄铜矿部分脱硫生成焙砂\(\rm{(}\)主要成分是\(\rm{Cu_{2}S}\)和\(\rm{FeO)}\)和\(\rm{SO_{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某同学为探究元素周期表中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设计了如下系列实验。

              Ⅰ:验证同周期主族元素非金属性的变化规律。

              \(\rm{(1)}\)将钠、镁、铝各\(\rm{1 mol}\)分别投入到足量的同浓度的盐酸中,试预测实验结果:______与盐酸反应最剧烈,_______与盐酸反应产生的气体最多。

              \(\rm{(2)}\)向\(\rm{Na_{2}S}\)溶液中通入氯气出现黄色浑浊,可证明\(\rm{Cl}\)的非金属性比\(\rm{S}\)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利用下图装置验证同主族元素非金属性的变化规律。


              \(\rm{(3)}\)仪器\(\rm{B}\)的名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干燥管\(\rm{D}\)的作用为防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4)}\)若要证明非金属性:\(\rm{Cl > I}\),则\(\rm{A}\)中加浓盐酸,\(\rm{B}\)中加\(\rm{KMnO_{4}(KMnO_{4}}\)与浓盐酸常温下反应生成氯气\(\rm{)}\),\(\rm{C}\)中加淀粉碘化钾混合溶液,观察到\(\rm{C}\)中溶液______________的现象,即可证明。从环境保护观点考虑,此装置缺少尾气处理装置,可用______溶液吸收尾气。

              \(\rm{(5)}\)若要证明非金属性:\(\rm{C > Si}\),则在\(\rm{A}\)中加盐酸、\(\rm{B}\)中加\(\rm{CaCO_{3}}\)、\(\rm{C}\)中加\(\rm{Na_{2}SiO_{3}}\)溶液观察到\(\rm{C}\)中溶液___________________的现象,即可证明。但有的同学认为盐酸具有挥发性,可进入\(\rm{C}\)中干扰实验,应在两装置间添加装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溶液的洗气瓶除去。

            • 4.

              无水\(\rm{CaCl_{2}}\)具有强烈的吸湿性,在空气中易潮解,可用作干燥剂、脱水剂、混凝防冻剂等。以工业碳酸钙矿石\(\rm{(}\)含有少量\(\rm{SiO_{2}}\) 、\(\rm{Fe_{2}O_{3}}\)、\(\rm{Al_{2}O_{3}}\)、\(\rm{FeCO_{3}}\)等杂质\(\rm{)}\)生产无水氯化钙的主要流程如下:

              \(\rm{(1)}\)为了提高步骤\(\rm{①}\)的反应速率,可以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写出\(\rm{Al_{2}O_{3}}\)在酸浸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2)}\)滤渣Ⅰ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_。

              \(\rm{(3)}\)写出步骤\(\rm{②}\)发生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4)}\)已知\(\rm{A1^{3+}}\)、\(\rm{Fe^{2+}}\)、\(\rm{Fe^{3+}}\)生成氢氧化物沉淀的\(\rm{pH}\) 如下:

               

              \(\rm{Al (OH)_{3}}\)

              \(\rm{Fe(OH)_{2}}\)

              \(\rm{Fe(OH)_{3}}\)

              开始沉淀

              \(\rm{3.7}\)

              开始溶解

              \(\rm{7.8}\)

              \(\rm{6.5}\)

              \(\rm{1.5}\)

              沉淀完全

              \(\rm{5.3}\)

              完全溶解

              \(\rm{10.0}\)

              \(\rm{9.7}\)

              \(\rm{3.3}\)

              加入试剂\(\rm{a}\)的目的是调节溶液的\(\rm{pH}\),调节\(\rm{pH}\) 的范围为____________________。

              \(\rm{(5)}\)加入试剂\(\rm{b}\) 的目的是使溶液酸化,试剂\(\rm{b}\) 可以选择下列试剂__________\(\rm{(}\)填序号\(\rm{)}\)。

              A.硫酸                \(\rm{B.}\)硝酸                \(\rm{C.}\)氢硫酸               \(\rm{D.}\)盐酸

              \(\rm{(6)}\)步骤\(\rm{⑤}\)用到的操作方法有蒸发浓缩、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rm{(7)}\)已知某一温度时\(\rm{K_{sp}[Fe(OH)_{3}]=8.0×10^{-38}}\),向\(\rm{0.01 mol·L^{-1}}\)的\(\rm{FeCl_{3}}\) 溶液中加入\(\rm{NaOH}\) 固体,假设溶液的体积不变,要生成\(\rm{Fe(OH)_{3}}\)沉淀,应使溶液中的\(\rm{c(OH^{-})}\)最小为__________\(\rm{mol·L^{-1}}\)。

              \(\rm{(8)}\)测定样品中\(\rm{Cl^{-}}\)含量的方法:\(\rm{A.}\)称取\(\rm{0.7500g}\) 样品,溶解,在\(\rm{250mL}\) 容量瓶中定容;\(\rm{B.}\)量取\(\rm{25.00mL}\) 待测液于锥形瓶中; \(\rm{C.}\)用\(\rm{0.05000mol·L^{-1}AgNO_{3}}\)滴定至终点,消耗\(\rm{AgNO_{3}}\)溶液的平均体积为\(\rm{25.00mL}\)。计算上述样品中\(\rm{CaCl_{2}}\) 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

            • 5.

              氯离子插层镁铝水滑石是一种新型的离子交换材料。制备这种水滑石的过程是:将\(\rm{MgCl_{2}}\)、\(\rm{AlCl_{3}}\)、\(\rm{NaOH}\)、\(\rm{NaCl}\)溶液按一定比例混合,在\(\rm{65℃}\)充分反应后,经过滤、洗涤、干燥得到该水滑石。为确定该水滑石的成分,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rm{1:}\)取\(\rm{26.65g}\)样品,在高温下使其充分分解,得到金属氧化物和气体,气体依次通过足量的浓硫酸和浓氢氧化钠溶液,这两种液体分别增重\(\rm{9.9g}\)和\(\rm{3.65g;}\)将金属氧化物在无色火焰上灼烧,火焰无色。

              实验\(\rm{2:}\)另取\(\rm{26.65g}\)样品,加入足量的稀硝酸,使其完全溶解,再加入\(\rm{NaOH}\)溶液至过量,最终得到\(\rm{11.6g}\) 白色沉淀。

              \(\rm{(1)}\) 由实验\(\rm{1}\)可知水滑石肯定不含____元素。 

              \(\rm{(2)}\) 写出实验\(\rm{2}\)中生成白色沉淀的离子方程式:\(\rm{\_}\)。 

              \(\rm{(3)}\) 通过计算确定水滑石的化学式\(\rm{(}\)写出计算过程\(\rm{)}\)。

            • 6. 平板电视显示屏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的废玻璃粉末\(\rm{(}\)含\(\rm{SiO_{2}}\)、\(\rm{Fe_{2}O_{3}}\)、\(\rm{CeO_{2}}\)、\(\rm{FeO}\)等物质\(\rm{)}\)。某课题以此粉末为原料,设计如图工艺流程对资源进行回收,得到\(\rm{Ce(OH)_{4}}\)和硫酸铁铵: 



              己知:
              I.酸性条件下,铈在水溶液中有\(\rm{Ce^{3+}}\)、\(\rm{Ce^{4+}}\)两种主要存在形式;
              \(\rm{II.CeO_{2}}\)不溶于稀硫酸;利用有机溶剂可分离稀土元素如\(\rm{Ce}\)等化合物。
              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rm{(1)Ce}\)的原子序数为\(\rm{58}\),它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________周期。   

              \(\rm{(2)}\)步骤\(\rm{①}\)、\(\rm{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3)}\)检验滤渣\(\rm{B}\)洗涤干净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4)}\)步骤\(\rm{③}\)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5)}\)操作\(\rm{X}\)名称为________________。

              \(\rm{(6)}\)在滤液\(\rm{B}\)中加过量铁粉于\(\rm{50^{\circ}C}\)水浴中加热充分反应后趁热过滤,滤液移至试管中,用橡胶塞塞紧试管口,静置、冷却一段时间后收集得产品绿矾。静置冷却一段时间后,在试管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

              为探究氯气的性质,某同学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将少量试剂分别放入培养皿中的相应位置,已知:\(\rm{KClO_{3}+6HCl(}\)浓\(\rm{)=KCl+3Cl_{2}↑+3H_{2}O}\),实验时将浓盐酸滴在\(\rm{KClO_{3}}\)晶体上,并用表面皿盖好。请回答下列问题:

              \(\rm{(1)}\)用单线桥表示生成氯气的反应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rm{KClO_{3}+6HCl(}\)浓\(\rm{)=KCl+3Cl_{2}↑+3H_{2}O}\)

              \(\rm{(2)}\)实验\(\rm{A}\)的现象是________,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

              \(\rm{(3)}\)实验\(\rm{D}\)的现象是________,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这一实验说明氧化性\(\rm{Cl_{2}}\)________\(\rm{I_{2}(}\)填“\(\rm{ > }\)”或“\(\rm{ < }\)”\(\rm{)}\)。

              \(\rm{(4)}\)实验\(\rm{C}\)的现象是紫色石蕊溶液先变红。后褪色,使石蕊试液变红的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为了探究褪色原因,这位同学又做了如图所示实验,将干燥的氯气通入双通管中,其中\(\rm{a}\)为干燥的红纸条。\(\rm{b}\)为湿润的红纸条。

              \(\rm{①}\)实验现象是:\(\rm{a}\)________,\(\rm{b}\)________。\(\rm{NaOH}\)溶液的作用________。

              \(\rm{②}\)该实验说明具有漂白作用的物质是________。

              \(\rm{③}\)将氯气通入水中形成黄绿色的氯水,见光放置数天后黄绿色会褪去,同时失去漂白作用,原因是________\(\rm{(}\)用化学方程式表示\(\rm{)}\)。

              \(\rm{(5)}\)实验\(\rm{B}\)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工业上利用与实验\(\rm{B}\)类似的反应制备漂白粉,制漂白粉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 8.

              某研究小组利用下图装置探究\(\rm{SO_{2}}\)和\(\rm{Fe(NO_{3})_{3}}\)溶液的反应原理。已知:\(\rm{0.4mol/L}\)的\(\rm{Fe(NO_{3})_{3}}\)溶液的\(\rm{pH=1}\)。

              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rm{(1)}\)检验装置\(\rm{A}\)气密性的操作方法:在\(\rm{B}\)中加入适量水,连接好装置\(\rm{A}\)、\(\rm{B}\),________,则气密性好。装置\(\rm{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

              \(\rm{(2)}\)为排除空气对实验的干扰,滴加浓硫酸之前应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

              \(\rm{(3)}\)在\(\rm{c}\)处虚线框内画出尾气吸收的装置图\(\rm{(}\)标注试剂\(\rm{)}\)。

              \(\rm{(4)}\)装置\(\rm{B}\)中产生了白色沉淀,其成分是________,说明\(\rm{SO_{2}}\)具有________性。

              \(\rm{(5)}\)猜想\(\rm{B}\)中产生白色沉淀的原因:

              猜想\(\rm{1}\):________;

              猜想\(\rm{2}\):由于\(\rm{SO_{2}}\)与\(\rm{F^{3+}}\)反应;

              猜想\(\rm{3}\):由于在酸性条件下\(\rm{SO_{2}}\)与\(\rm{{NO}_{3}^{-}}\)反应。

              \(\rm{①}\)若猜想\(\rm{2}\)成立,装置\(\rm{B}\)中依次可能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

              \(\rm{②}\)为验证猜想\(\rm{3}\)成立,可在相同条件下进行实验,将装置\(\rm{B}\)中的\(\rm{Fe(NO_{3})_{3}}\)溶液替换为下列试剂是\(\rm{(}\)填序号\(\rm{)}\)________。

              \(\rm{a.5mL2.4mol/L}\)稀硝酸

              \(\rm{b.5mL0.8mol/LFeCl_{3}}\)溶液

              \(\rm{c.2.5mL0.4mol/L}\)盐酸和\(\rm{2.5mL4.8mol/LNaNO_{3}}\)溶液

            • 9.

              某研究小组欲探究\(\rm{Na_{2}O_{2}}\)与水的反应,可供使用的试剂有:\(\rm{Na_{2}O_{2}}\)、蒸馏水、\(\rm{KMnO_{4}}\)酸性溶液、\(\rm{MnO_{2}}\)。\(\rm{Na_{2}O_{2}}\)样品与过量水反应,待完全反应不再产生氧气后,得溶液\(\rm{X}\)。查阅资料表明,\(\rm{Na_{2}O_{2}}\)与水反应还可生成\(\rm{H_{2}O_{2}}\)。

              \(\rm{(1)}\)写出\(\rm{Na_{2}O_{2}}\)与水生成\(\rm{O_{2}}\)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每生成\(\rm{1mol O_{2}}\),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______。

              \(\rm{(2)Na_{2}O_{2}}\)与水反应生成\(\rm{H_{2}O_{2}}\)的反应是否属于氧化还原反应_______\(\rm{(}\)填是、否\(\rm{)}\)

              \(\rm{(3)}\)取少量溶液\(\rm{X}\)于试管中,滴加\(\rm{FeSO_{4}}\)溶液,立即生成红褐色沉淀,则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4)}\)若已知溶液\(\rm{X}\)可使酸性\(\rm{KMnO_{4}}\)溶液褪色,同时放出氧气,完成并配平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rm{MnO_{4}^{-}+}\)____\(\rm{H_{2}O_{2}+}\)____\(\rm{H^{+}—}\)____\(\rm{Mn^{2+}+}\)____\(\rm{O_{2}↑+}\)_________     

              \(\rm{(5)}\)取\(\rm{40 gNa_{2}O_{2}}\)固体粉末与一定量二氧化碳反应后,固体质量变为\(\rm{47g}\),则该反应中消耗\(\rm{Na_{2}O_{2}}\)的质量是________\(\rm{g}\)。

            • 10.

              \(\rm{ClO_{2}}\)作为一种广谱型的消毒剂,将逐渐用来取代\(\rm{Cl_{2}}\)成为自来水的消毒剂。已知\(\rm{ClO_{2}}\)是一种易溶于水而难溶于有机溶剂的气体,实验室制备\(\rm{ClO_{2}}\)的原理是用亚氯酸钠固体与氯气反应 :\(\rm{2NaClO_{2}+ Cl_{2} ═2ClO_{2} + 2NaCl}\)。

              下图是实验室用于制备和收集一定量较纯净的\(\rm{ClO_{2}}\)的装置\(\rm{(}\)某些夹持装置和垫持用品省略\(\rm{)}\)。其中\(\rm{E}\)中盛有\(\rm{CCl_{4}}\)液体\(\rm{(}\)用于除去\(\rm{ClO_{2}}\)中的未反应的\(\rm{Cl_{2})}\)。

              \(\rm{(1)}\)仪器\(\rm{P}\)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2)}\)写出装置\(\rm{A}\)中烧瓶内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

              \(\rm{(3)B}\)装置中所盛试剂是____________________。

              \(\rm{(4)F}\)为\(\rm{ClO_{2}}\)收集装置,应选用的装置是_____\(\rm{(}\)填序号\(\rm{)}\),其中与\(\rm{E}\)装置导管相连的导管口是______\(\rm{(}\)填接口字母\(\rm{)}\)。



              \(\rm{(5)}\)若用\(\rm{100 mL 2 mol·L^{-1}}\)的浓盐酸与足量的\(\rm{MnO_{2}}\)制备\(\rm{Cl_{2}}\),则被氧化的\(\rm{HCl}\)的物质的量是________\(\rm{(}\)填序号\(\rm{)}\)。

              A.\(\rm{ > 0.1 mol B.0.1 mol C. < 0.1 mol D.}\)无法判断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