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2016•樟树市模拟)X、Y、Z三种短周期元素,其单质在常温下均为无色气体,它们的原子序数之和为16,在适当条件下三种单质两两直接化合,可发生如图所示变化.已知一个B分子中含有Z元素的原子个数比C分子中的Z元素的原子个数少一个.请回答下列问题:
              (1)Y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为    
              (2)X的单质与Z的单质可制成新型的化学电源(KOH溶液作电解质溶液),两个电极均由多孔碳制成,通入的气体由孔隙中逸出,并在电极表面放电,则正极通入的物质名称是    负极电极反应式为    
              (3)X、Y、Z三种元素可组成一种强酸W,C在适当条件下被W溶液吸收生成一种盐.该盐水溶液pH    7(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其原因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该溶液中所有离子浓度大小顺序为    
              (4)试写出实验室制取C的化学方程式    
            • 2. A、B、C、D、E、F、G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已知B原子最外层有3个未成对电子,C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与核外电子总数之比为3:4,E与C同主族,F-、D+、A+离子的半径逐渐减小,化合物AF常温下为气体,G的基态原子核外M能层填满电子,N能层只有1个电子.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D元素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    ;B、C、E三种元素的第一电离能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用元素符号表示)    
              (2)A与C可形成18电子分子,其水溶液中滴入少量氯化铁溶液时有大量气泡逸出,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某化合物由上述七种元素中的三种元素组成,为常见家用消毒剂的主要成分,其中化学键类型为    ;该化合物水溶液不呈中性的原因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4)0.3 mol G的低价氧化物能与    mol B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溶液恰好完全反应(设还原产物只有BO).
              (5)卫星发射时可用B2A4为燃料,1 mol气态B2A4在适量C2中燃烧,生成B2和气态A2C,放出534 kJ的热量,1 mol液态A2C完全气化需吸收44 kJ热量.请写出气态B2A4在C2中燃烧生成B2和液态A2C时的热化学方程式    
            • 3. X、Y、Z、W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四种短周期元素,甲、乙、丙、戊是由其中的两种或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丁是由Z元素形成的单质.已知:甲+丙→丁+己,甲+乙→戊+丁;25℃时0.01mol•L-1己溶液的pH为1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1.0L 0.1mol•L-1戊溶液中阴离子总的物质的量大于0.1mol
              B.将足量甲加入到酚酞试液中,溶液先变红后褪色
              C.X与W构成的化合物、戊、己均为离子化合物
              D.W的简单离子半径大于Z的简单离子半径
            • 4. 有A、B、C、D、E五种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是短周期中族序数等于周期数的非金属元素;B元素的原子既不易失去也不易得到电子,其基态原子中每种能级电子数相同;C元素的价电子构型为nsnnpn+1;D的最外层电子数与电子层数之比为3:1;E元素是我国最早使用的合金的主要成分元素.
              (1)E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E元素价电子排布式为    
              (2)A分别与B、C、D能形成电子总数为10的化合物,它们的沸点由高到低的顺序是    (写分子式).
              (3)A与D形成的含有非极性键的分子的电子式为    ,其中中心原子的杂化方式为    
              (4)B、C、D三种元素的第一电离能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用元素符号表示).
              (5)含有A、C、D三种元素的化合物有多种,常温下,水溶液PH>7且能抑制水电离的弱电解质是    ,水溶液PH<7且能促进水电离的强电解质是    ,将这两种化合物按物质的量之比1:1混合于水中,所得水溶液PH=10,该溶液中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6)已知在25℃、101kPa下:ABC(aq)+A2D(1)=BC-(aq)+A3D+(aq)△H=+45.6kJ•mol-1
              A3D+(aq)+DA-(aq)=2A2D(1)△H=-57.3kJ•mol-1
              则在25℃、101kPa的稀溶液中,ABC与DA-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是(以离子方程式表示):    
            • 5. A、B、C、D、E、F是六种短周期主族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中A、D及C、F分别是同一主族元素,A、F两元素的原子核中质子数之和比C、D两元素原子核中质子数之和少2,F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0.75倍.又知B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电子数的2倍,E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等于其电子层数.请回答:
              (1)1 mol由E、F二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跟由A、C、D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发生反应,完全反应后消耗后者的物质的量为    
              (2)A、C、F间可形成甲、乙两种微粒,它们均为负一价双原子阴离子,甲有18个电子,乙有10个电子,则甲与乙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3)单质B的燃烧热a kJ/mol.由B、C二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BC14 g完全燃烧放出b kJ热量,写出单质B和单质C反应生成BC的热化学方程式:    
              (4)工业上在高温的条件下,可以用A2C和BC反应制取单质A2.在等体积的Ⅰ、Ⅱ两个密闭容器中分别充入1 mol A2C和1 mol BC、2 mol A2C和2 mol BC.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后分别达到平衡(两容器温度相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达到平衡所需要的时间:Ⅰ>Ⅱ
              B.达到平衡后A2C的转化率:Ⅰ=Ⅱ
              C.达到平衡后BC的物质的量:Ⅰ>Ⅱ
              D.达到平衡后A2的体积分数:Ⅰ<Ⅱ
              E.达到平衡后吸收或放出的热量:Ⅰ=Ⅱ
              F.达到平衡后体系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Ⅰ<Ⅱ
              (5)用B元素的单质与E元素的单质可以制成电极浸入由A、C、D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溶液中构成电池,则电池负极的电极反应式是    
            • 6. 短周期元素X、Y、Z、W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其中Z所处的族序数是周期序数的2倍.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A.最高正化合价:X<Y<Z
              B.原子半径:X<Y<Z
              C.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Z<W
              D.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X<Z
            • 7. (2016•辽宁校级模拟)A、B、X、Y、Z为周期表前四周期元素,原子序数依次递增.已知:
              ①A为周期表中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
              ②B的基态原子中电子占据三种能量不同的原子轨道,且每种轨道中的电子总数相同;
              ③Y的基态原子的核外成对电子数是未成对电子数的3倍;
              ④A、B、Y三种元素组成的一种化合物M是新装修居室中常含有的一种有害气体,A、B两种元素组成的原子个数比为1:1的化合物N是中学化学中常见的有机溶剂;
              ⑤Z有“生物金属”之称,Z4+离子和氩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
              请回答下列问题:(答题时,A、B、X、Y、Z用所对应的元素符号表示)
              (1)化合物M的空间构型为    ,其中心原子采取    杂化;化合物N的固态时的晶体类型为    
              (2)B、X、Y三种元素的第一电离能由小到大的顺序为    
              (3)由上述一种或多种元素组成的与BY2互为等电子体的分子为    (写分子式).
              (4)由B、X、Y三种元素所组成的BXY-离子在酸性条件下可与NaClO反应,生成X2、BY2等物质.上述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5)Z原子基态时的外围电子排布式为    ,Z的一种含氧酸钡盐的晶胞结构如图所示,晶体内与每个“Z”原子等距离且最近的氧原子数为    
            • 8. 已知A、B、C、D、E是短周期中的五种非金属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元素原子形成的离子就是一个质子,C、D在元素周期表中处于相邻的位置,B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电子数的2倍.E元素与D元素同主族;E的单质为黄色晶体,易溶入CS2
              (1)请写出元素符号:B    ;C    
              (2)画出E的阴离子结构示意图:    
              (3)A单质和C单质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化合物X,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将9gB单质在足量的D单质中燃烧,所得气体通入1L 1mol/L的NaOH溶液中,完全吸收后,溶液中(除Na+外)浓度最大的离子是    
            • 9. I.2015年国产C919大型客机正式下线,标志着我国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具有自行研制大型飞机的国家之一,标志着我国航空工业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1)飞机的外壳通常采用镁-铝合金材料,铝的价电子排布图为    ,第一电离能:镁    (填“大于”或“小于”)铝.
              (2)现代飞机为了减轻质量而不减轻外壳承压能力,通常采用复合材料--玻璃纤维增强塑料,其成分之一为环氧树脂,常见的E51型环氧树脂中部分结构如1图所示:

              其中碳原子的杂化方式为    ,个数比为    
              II.大型飞机的发动机被誉为航空工业皇冠上的“宝石”.制造过程中通常采用碳化钨做关键部位的材料.
              (3)钨元素位于周期表的第六周期第VIB族,请写出其外围电子排布式    
              (4)图2为碳化钨晶体的一部分结构,碳原子嵌入金属钨的晶格的间隙,并不破坏原有金属的晶格,形成填隙+固溶体,也称为填隙化合物.在此结构中,其中钨原子有    个,1个钨原子周围距离钨原子最近的碳原子有    个,下列金属元素的堆积方式与碳化钨晶胞中碳原子和钨原子所处位置类似的是    
              A.Fe  CuB.Ti  AuC.Mg  ZnD.Cu  Ag
              (5)假设该部分晶体的体积为Vcm3,碳化钨的摩尔质量为M g/mol,密度为b g/cm3,则阿伏加德罗常数NA用上述数据可以表示为    
            • 10. 碳酸亚铁(FeCO3)是菱铁矿的主要成分,将FeCO3加热到200℃开始分解为FeO和CO2,若在空气中高温煅烧FeCO3则生成Fe2O3.据报道,一定条件下Fe2O3可被甲烷还原为“纳米级”的金属铁.其反应为:Fe2O3(s)+3CH4(g)⇌2Fe(s)+3CO(g)+6H2(g)-Q
              (1)原子序数为26的铁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    周期    族.
              (2)反应在5L的密闭容器中进行,2min后达到平衡,测得Fe2O3在反应中质量减少4.8g.则该段时间内H2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3)将固定质量的Fe2O3(s)和CH4(g)置于恒温恒压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反应,能表明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A、CH4的转化率等于CO的产率                   B、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
              C、v(CO):v(H2)=1:2                  D、固体的总质量不变
              (4)FeO可用CO进行还原,已知:t℃时,FeO(s)+CO(g)⇌Fe(s)+CO2(g)   K=0.5
              若在1 L密闭容器中加入0.04 mol FeO(s),并通入x molCO,t℃时反应达到平衡.此时FeO(s)的转化率为50%,则x=    
              (5)Fe2O3还可用来制备FeCl3,FeCl3在水溶液中的水解分三步:
              Fe3++H2O⇌Fe(OH)2++H+      K1
              Fe(OH)2++H2O⇌Fe(OH)2++H+  K2
              Fe(OH)2++H2O⇌Fe(OH)3 +H+     K3
              以上水解反应的平衡常数K1K2K3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通过控制条件,以上水解产物聚合生成聚合物的离子方程式为:
              xFe3++yH2O⇌Fex(OH)(3x-y)+ y+yH+
              欲使平衡正向移动可采用的方法是    (填字母 ).
              A、加水稀释                       B、加入少量NaCl固体
              C、升温                           D、加入少量Na2CO3固体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