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为研究浓硫酸的性质,某同学进行如下实验:
              (1)称取铁和碳固体混合物12.0g放入30.0mL浓硫酸中,加热,充分反应后得到溶液X并收集到气体Y.取896mL(标准状况)气体Y通入足量溴水中,发生反应:
              SO2+Br2+2H2O=2HBr+H2SO4然后加入足量BaCl2溶液,经适当操作后得到干燥固体4.66g.据此推知气体Y 中SO2的体积分数为 ______
              (2)分析上述实验中SO2体积分数的结果,该同学认为气体Y中还可能含有H2和CO2气体.为此设计了下列探究实验装置(图中夹持仪器省略).

              ①写出产生CO2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②装置A中试剂的作用是 ______ ,装置B的作用是 ______
              ③简述确认气体Y中含有CO2的实验现象 ______ .如果气体Y中含有H2,预计实验现象应是 ______
            • 2. 为了验证木炭可被浓硫酸氧化成CO2,选用如图所示装置(内含物质)进行实验.

              (1)如按气流由左向右的流向,连接如图所示装置的正确顺序是A接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填字母)
              (2)若实验检验出有CO2生成,则装置乙、丙中的现象分别为装置乙中 ______ ,装置丙中 ______
              (3)装置丁中酸性KMnO4溶液的作用是 ______
              (4)写出装置甲中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 3. 硫酸性质是中学化学学习的重点.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中学化学中利用物质与浓硫酸共热可制备SO2气体,写出用浓硫酸还可制备不同类别的气体的名称: ______ (写一种).
              (2)某化学兴趣小组为探究铜与浓硫酸的反应以及SO2的性质,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有关实验.

              ①装置B的作用是贮存多余的气体.B中应放置的液体是 ______ (填序号)
              a.饱和Na2SO3溶液             b.酸性 KMnO4溶液
              c.浓溴水                     d.饱和NaHSO3溶液
              ②反应完毕后,烧瓶中还有一定量的余酸,使用足量的下列药品不能用来证明反应结束后的烧瓶中的确有余酸的是 ______ (填序号).
              a.Fe粉b.BaCl2溶液       c.CuO    d.Na2CO3溶液
              ③实验中某学生向A中反应后溶液中通入一种常见气体单质,使铜片全部溶解且仅生成硫酸铜溶液,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
              ④为验证二氧化硫的还原性,C中盛有氯水,充分反应后,取C中的溶液分成三份,分别进行如下实验:
              方案I:向第一份溶液中加入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方案Ⅱ:向第二份溶液加入品红溶液,红色褪去
              方案Ⅲ:向第三份溶液加入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上述方案中合理的是 ______ (填“I”、“Ⅱ”或“Ⅲ”);C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______ .D中盛有氢氧化钠溶液,当通入二氧化硫至试管D中溶液显中性时,该溶液中c(Na+)= ______ (用含硫微粒浓度的代数式表示).
              (3)利用FeCl3溶液的氧化性也可以吸收SO2.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______ .检验FeCl3是否完全被还原的方法为 ______
            • 4. 某学校课外活动小组针对教材中铜与浓硫酸反应,提出了“能够与铜反应的硫酸的最低浓度是多少?”的探究课题,并设计了如下方案进行实验:实验试剂:18mol/L硫酸20mL,纯铜粉足量,足量2mol/LNaOH溶液.请根据实验回答问题:
              (1)首先根据图所示,组装实验装置,并在加入试剂前先进行 ______ 操作.
              (2)烧杯中用NaOH溶液吸收的物质是 ______  利用倒置的漏斗而不是将导气管直接伸入烧杯中的目的是: ______
              (3)加热烧瓶20分钟,烧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
              (4)将充分反应后的烧杯取下,向其中加入足量的双氧水,再加入足量的BaCl2溶液,再进行 ______ ______ ______ 后称量固体的质量为13.98g,请计算能与铜反应的硫酸的最低浓度是 ______
            • 5. 实验室常用如图装置来进行铜跟浓硫酸反应等一系列实验.
              (1)根据什么现象可判断铜跟浓硫酸反应有SO2气体生成 ______
              (2)写出甲装置中发生的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3)用单线桥法标注发生主要反应的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______
              (4)装置乙的试管口部放有一团浸有碱液的棉花,其作用是 ______
              (5)若把产生的SO2气体通入酸性KMnO4溶液中,看到的现象是 ______ ,由此现象说明SO2具有 ______ 性.
            • 6. 如图是某同学研究铜与浓硫酸的反应装置:
              完成下列填空:
              (1)写出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采用可抽动铜丝进行实验的优点是 ______
              (2)反应一段时间后,可观察到B试管中的现象为 ______
              (3)从C试管的直立导管中向BaCl2溶液中通入另一种气体,产生白色沉淀,则气体可以是 ______
              ______ .(要求填一种化合物和一种单质的化学式)
              (4)反应完毕,将A中的混合物倒入水中,得到呈酸性的蓝色溶液与少量黑色不溶物,分离出该不溶物的操作是 ______ .该黑色不溶物不可能是CuO,理由是 ______
              (5)对铜与浓硫酸反应产生的黑色不溶物进行探究,实验装置及现象如下:
              实验装置 实验现象
              品红褪色
              ①根据实验现象可判断黑色不溶物中一定含有 ______ 元素.
              ②若该黑色不溶物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在反应前后质量保持不变,推测其化学式为 ______
            • 7. 某化学兴趣小组为探究铜与浓硫酸的反应,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有关实验. 甲同学取Cu 片和12ml 18mol/L浓H2SO4放入圆底烧瓶中加热,直到反应完毕,最后发现烧瓶中还有一定量的H2SO4和Cu剩余.

              (1)Cu与浓H2SO4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
              (2)装置D盛有品红溶液,当C中气体集满后,D中有可能观察到的现象是 ______ ,装置D中试管口放置的棉花中应浸一种液体,该液体是 ______ ,其作用是 ______
              (3)装置B的作用是贮存多余的气体.当D处有明显现象后,关闭旋塞K,移去酒精灯,但由于余热的作用,A处仍有气体产生,此时B中试剂瓶中液面下降,长颈漏斗中液面上升.B中应放置的液体是 ______ (填序号).
              a.饱和Na2SO3溶液   b.酸性 KMnO4溶液   c.浓溴水  d.饱和NaHSO3溶液
              (4)实验中某学生向A中反应后溶液中通入一种常见气体单质,使铜片全部溶解且仅生成硫酸铜溶液,请问该气体单质是 ______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
            • 8. 硫酸性质是中学化学学习的重点.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中学化学中利用物质与浓硫酸共热可制备SO2气体,写出用浓硫酸还可制备不同类别的气体的名称: ______ (写一种).
              (2)某化学兴趣小组为探究铜与浓硫酸的反应以及SO2的性质,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有关实验.

              ①装置B的作用是贮存多余的气体.B中应放置的液体是 ______ (填序号).
              a.饱和Na2SO3溶液             b.酸性 KMnO4溶液
              c.浓溴水                     d.饱和NaHSO3溶液
              ②反应完毕后,烧瓶中还有一定量的余酸,使用足量的下列药品不能用来证明反应结束后的烧瓶中的确有余酸的是 ______ (填序号).
              a.Fe粉b.BaCl2溶液       c.CuO    d.Na2CO3溶液
              ③实验中某学生向A中反应后溶液中通入一种常见气体单质,使铜片全部溶解且仅生成硫酸铜溶液,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 .                       
              ④为验证二氧化硫的还原性,C中盛有氯水,充分反应后,取C中的溶液分成三份,分别进行如下实验:
              方案I:向第一份溶液中加入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方案Ⅱ:向第二份溶液加入品红溶液,红色褪去
              方案Ⅲ:向第三份溶液加入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上述方案中合理的是 ______ (填“I”、“Ⅱ”或“Ⅲ”);C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______ .D中盛有氢氧化钠溶液,当通入二氧化硫至试管D中溶液显中性时,该溶液中c(Na+)= ______ (用含硫微粒浓度的代数式表示).
              (3)利用FeCl3溶液的氧化性也可以吸收SO2
              ①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______ .检验FeCl3是否完全被还原的方法为 ______
              ②为验证FeCl3溶液与SO2的反应:同学们将SO2通入0.05mol•L-1 FeCl3溶液中,溶液很快由黄色变为红褐色; 将溶液长时间放置后,最终变为浅绿色. 关于红褐色液体,以下是同学们的分析推测及实验.
              分析推测 实验步骤及现象
              甲:生成了Fe(OH) 3胶体
              乙:经查阅资料,可能发生反应:Fe3++6SO2⇌Fe(SO263+ (反应b)
              ⅰ.制备Fe(OH) 3胶体并检验
              ⅱ.分别向Fe(OH) 3胶体和该红褐色液体中加入适量铁粉,振荡后前者不变色,后者变为浅绿色
              利用胶体的 ______ (填性质) 可以检验步骤ⅰ中是否得到了Fe(OH) 3胶体.
              根据反应b,说明步骤ⅱ中液体颜色变化的原因是 ______ (用离子方程式结合必要的文字说明).
            • 9. 某校化学兴趣小组为探究铁与浓硫酸反应,设计了图1、图2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1)比较两实验装置,图2所示装置的优点是
              ①能更好地吸收有毒气体SO2,防止其污染环境;
              ______
              (2)能说明有SO2气体产生的实验现象是 ______
              (3)反应一段时间后,用滴管吸取A试管中的溶液滴入适量水中为试样,试样中所含金属离子的成分有以下三种可能:
              Ⅰ:只含有Fe3+;Ⅱ:只含有Fe2+;Ⅲ:既有Fe3+又有Fe2+
              为验证Ⅱ、Ⅲ的可能性,选用如下试剂:
              A.稀盐酸 B.稀硫酸 C.KSCN溶液D.KMnO4溶液 E.NaOH溶液 F.淀粉KI溶液
              G.H2O2溶液
              验证Ⅱ:取试样,先滴加少量的 ______ (填试剂序号,下同),振荡,再滴加少量的 ______ ,根据溶液颜色的变化可确定假设Ⅱ是否正确.
              验证Ⅲ:步骤1.取试样,滴加少量的 ______ (填试剂序号),溶液的颜色 ______ ,则试样中含有Fe3+,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______
              步骤2.再取适量的试样滴加少量的 ______ (填试剂序号),溶液的颜色变为 ______ 色,则试样中含有Fe2+
            • 10. 某校化学兴趣小组为探究铁与浓硫酸反应,设计了图1、图2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1)比较两实验装置,图2所示装置的优点是:
              ①能更好地吸收有毒气体SO2,防止其污染环境;
              ______
              (2)能说明有SO2气体产生的实验现象是 ______
              (3)反应一段时间后,用滴管吸取A试管中的溶液滴入适量水中为试样,试样中所含金属离子的成分有以下三种可能:
              Ⅰ:只含有Fe3+;Ⅱ:只含有Fe2+;Ⅲ:既有Fe3+又有Fe2+
              为验证Ⅱ、Ⅲ的可能性,选用如下试剂,填写下列空格:
              A.稀盐酸溶液  B.稀硫酸溶液    C.KSCN溶液  D.KMnO4溶液
              E.NaOH溶液      F.淀粉KI溶液   G.H2O2溶液
              验证Ⅱ:取试样,先滴加少量的 ______ (填试剂序号,下同),振荡,再滴加少量的 ______ ,根据溶液颜色的变化可确定假设Ⅱ是否正确.
              验证Ⅲ:步骤1.取试样,滴加少量的 ______ (填试剂序号),溶液的颜色变 ______ 色则试样中含有Fe3+
              步骤2.再取适量的试样滴加少量的 ______ (填试剂序号),溶液的颜色变浅,则试样中含有Fe2+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