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将一定量的铁与浓硫酸加热时,观察到铁完全溶解,并产生大量气体。为此,他们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验证所产生的气体成分。

              \(\rm{(1)}\)填写装置的作用:\(\rm{B}\) ______ ,\(\rm{C}\) ______ ,\(\rm{G}\) ______ 。
              \(\rm{(2)}\)证明有\(\rm{SO_{2}}\)生成的现象是 ______ 。
              \(\rm{(3)}\)可以证明所产生的气体中含有\(\rm{H_{2}}\)的实验现象是:\(\rm{E}\)中: ______ ,\(\rm{F}\)中: ______ 。如果去掉装置\(\rm{D}\),还能否根据\(\rm{F}\)中的现象判断气体中有\(\rm{H_{2}}\)? ______ \(\rm{(}\)填“能”或“不能”\(\rm{)}\),原因是 ______ 。
              \(\rm{(4)}\)反应后\(\rm{A}\)的溶液中含有\(\rm{Fe^{3+}}\)和\(\rm{Fe^{2+}}\),检验其中的\(\rm{Fe^{2+}}\)的方法是 ______ 。
              \(\rm{(5)}\)若将铁丝换成铜丝,反应后的溶液没有出现预计的蓝色溶液,而出现了大量白色固体,原因是 ______ ;要确认\(\rm{CuSO_{4}}\)生成,待试管冷却后, ______ 。写出铜与浓硫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 。
            • 2. 为了验证碳和浓硫酸反应的产物,某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装置:

              (1)实验前要进行的操作是 ______
              (2)A中反应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
              (3)B中现象为 ______ ,C装置的作用为 ______ ,E装置的作用为 ______
            • 3.

              (1)甲同学利用下列装置来进行铜跟浓硫酸反应实验.

              ①写出甲装置中发生的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②乙同学认为,若要用铜制取硫酸铜,可以先用铜和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然后利用氧化铜和稀硫酸反应可以得到硫酸铜.若要制取硫酸铜,请你从环境保护和节约资源的角度分析,比较甲同学和乙同学制取硫酸铜的方法中更合理的是 ______ ,原因是 ______

              (2)丙同学利用下图的方法实验室制取并验证SO2某些性质,并将实验情况记录在表中,请完成以下表格:

              装置序号 实验现象或作用 实验结论或化学方程式
              有气泡产生 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紫色石蕊试液变 ______ 证明SO2溶于水显酸性
              品红溶液褪色 证明SO2具有 ______
              溶液变浑浊 证明SO2具有 ______
              溴水褪色 证明SO2具有 ______
              吸收尾气 证明SO2属于 ______ 性氧化物
            • 4. 某学生做浓硫酸性质的实验:
              (1)在一个白色点滴板的二个孔穴中分别加入火柴梗、少量CuSO4•5H2O.分别滴入几滴浓硫酸,观察现象.浓硫酸滴到火柴梗上,火柴梗变 ______ (填实验现象),说明浓硫酸具有 ______ 性.浓硫酸滴入CuSO4•5H2O中,胆矾 ______ (填实验现象),说明浓硫酸具有 ______ 性.
              (2)在一支试管中放入一块很小的铜片,再加入2mL浓硫酸,然后把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加热试管.写出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反应中的浓硫酸所表现出的性质为: ______
            • 5.
              某化学兴趣小组为探究铜跟浓硫酸反应,用如图装置进行有关实验\(\rm{.}\)请回答下列问题:

              \(\rm{(1)}\)装置\(\rm{A}\)中发生的化学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
              \(\rm{(2)}\)装置\(\rm{B}\)的作用是贮存多余的气体,\(\rm{B}\)中广口瓶内应盛放的液体是 ______ \(\rm{(}\)填序号\(\rm{)}\);
              \(\rm{①}\)水  \(\rm{②}\)酸性\(\rm{KMnO_{4}}\) \(\rm{③Na_{2}CO_{3}}\)溶液 \(\rm{④}\)饱和的\(\rm{NaHSO_{3}}\)溶液
              \(\rm{(3)}\)装置\(\rm{C}\)和\(\rm{D}\)中产生的现象相同,但原因却不同\(\rm{.C}\)中是由于\(\rm{SO_{2}}\) ______ ,而\(\rm{D}\)中则是由于\(\rm{SO_{2}}\)具有 ______ ;
              \(\rm{(4)}\)装置\(\rm{D}\)中试管口塞一团棉花,棉花中应浸有一种液体,其作用是 ______ ;
              \(\rm{(5)}\)实验完毕,待\(\rm{A}\)中烧瓶内液体冷却后,过滤,向滤液中加入少量的蒸馏水稀释,溶液为蓝色,为了证明蓝色只与\(\rm{Cu^{2+}}\)有关,而与其它离子无关,某同学设计了下列实验,其中对实验目的没有意义的是 ______ \(\rm{(}\)填序号\(\rm{)}\);
              \(\rm{①}\)观察稀\(\rm{H_{2}SO_{4}}\)溶液呈无色
              \(\rm{②}\)观察\(\rm{CuSO_{4}}\)粉末呈白色
              \(\rm{③}\)稀释\(\rm{CuSO_{4}}\)溶液,溶液蓝色变浅
              \(\rm{④}\)往\(\rm{CuSO_{4}}\)溶液中加入足量\(\rm{NaOH}\)溶液,生成蓝色沉淀,过滤,滤液呈无色
              \(\rm{⑤}\)往\(\rm{CuSO_{4}}\)溶液中加入足量\(\rm{BaCl_{2}}\)的溶液,生成白色沉淀,过滤,滤液仍显蓝色
              \(\rm{(6)}\)若实验中用\(\rm{7.2g}\)铜片和\(\rm{12.5ml18.0ml⋅L^{-1}}\)的浓硫酸在加热条件充分反应,最终铜片仍有剩余\(\rm{.}\)根据所学的知识,某同学认为溶液中一定还有硫酸剩余,其理由是 ______ .
              假定反应前后溶液的体积不变,设剩余硫酸的浓度为\(\rm{amol/L}\),现向反应后溶液中缓慢加入硝酸钾固体,充分搅拌直到剩余铜片恰好完全反应,反应消耗硝酸钾 ______ \(\rm{mol(}\)用含\(\rm{a}\)的代数式表示,要化简\(\rm{)}\).
            • 6.
              某同学对教材中铜与浓硫酸的实验作了如下改进\(\rm{.}\)实验装置如图所示\(\rm{(}\)加热和夹持装置己略去\(\rm{)}\).

              实验步骤:
              \(\rm{①}\)组装仪器,检查装置气密性;
              \(\rm{②}\)加入试剂,关闭旋塞\(\rm{E}\),加热\(\rm{A}\),观察\(\rm{C}\)中溶液颜色变化;
              \(\rm{③}\)将铜丝上提离开液面,停止加热.
              \(\rm{(1)}\)检査虚线框内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 ______ .
              \(\rm{(2)}\)仪器\(\rm{A}\)的名称是 ______ ,仪器\(\rm{B}\)的作用是 ______ ,仪器\(\rm{D}\)中所盛药品是 ______ .
              \(\rm{(3)}\)装置\(\rm{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
              \(\rm{(4)}\)实验后,拆除装置前,为避免有害气体的泄漏,应当采取的操作是 ______ .
              \(\rm{(5)}\)实验后仪器\(\rm{A}\)中有白色固体产生,将仪器\(\rm{A}\)中固液混合物缓慢转移至盛有少量水的烧杯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______ ,用所得溶液做焰色反应实验时,观察到的火焰颜色为 ______ \(\rm{.}\)不可直接向仪器\(\rm{A}\)中加水的原因是 ______ .
            • 7.
              某化学兴趣小组为了探究铜与浓硫酸反应以及产物的性质,设计了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rm{(1)}\)写出装置\(\rm{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______ .
              \(\rm{(2)}\)实验过程中,装置\(\rm{B}\)中发生的现象是 ______ ,说明\(\rm{SO_{2}}\)具有的性质是 ______ ;装置\(\rm{C}\)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 .
              \(\rm{(3)}\)装置\(\rm{D}\)的目的是探究\(\rm{SO_{2}}\)与品红作用的可逆性,请写出实验操作及现象 ______ .
              \(\rm{(4)}\)尾气可采用 ______ 溶液吸收.
              \(\rm{(5)}\)装置\(\rm{A}\)中,足量的铜与浓硫酸反应结束后,烧瓶里溶液中的溶质除了\(\rm{CuSO_{4}}\)外, ______ \(\rm{(}\)选填“一定”、“可能”\(\rm{)}\)含有\(\rm{H_{2}SO_{4}.}\)下列药品中,可用来证明该观点的是 ______ \(\rm{(}\)选填字母编号\(\rm{)}\)
              A.铁粉             \(\rm{B.BaCl_{2}}\)溶液            \(\rm{C.Ag}\)
              \(\rm{‚}\)为了使反应后的铜片溶解,某同学向溶液中加入下列物质,其中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______ \(\rm{(}\)选填字母编号\(\rm{)}\).
              A.盐酸             \(\rm{B.NaCl_{2}}\)溶液            \(\rm{C.NaNO_{3}}\)溶液.
            • 8. 某化学兴趣小组用下图所示装置探究浓硫酸与铜是否发生反应及反应所产生气体性质.请回答下列问题:

              (l)写出试管甲中所发生反应的化学反应方式 ______
              试管乙口部浸有碱液的棉花其作用是 ______
              (2)试管甲中溶液变为 ______ 色,乙中品红溶液 ______ 等现象,说明了铜和浓硫酸发生了化学反应,并且该现象还能说明产生的气体具有 ______ 性.
              (3)SO2的排放是造成酸雨的主要因素,为了减少SO2的排放,常用石灰(CaO)法对煤燃烧后的烟气脱硫,其原理是 ______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4)SO2在适当的温度并有一定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可以转化为SO3,其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5)为防止二氧化硫造成空气污染,如果需要在装置末端增加尾气吸收装置,应选择的装置是 ______ (填“B”或“C”).
            • 9. 某化学课外兴趣小组为探究铜跟浓硫酸的反应情况,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有关实验.请回答:

              (1)装置A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______
              (2)装置D中试管口放置的棉花中应浸一种液体,这种液体是 ______ ,其作用是 ______
              (3)装置B的作用是贮存多余的气体.当D处有明显的现象后,关闭旋塞K并移去酒精灯,但由于余热的作用,A处仍有气体产生,此时B中现象是 ______ .B中应放置的液体是(填字母) ______
              a.水   b.酸性KMnO4溶液  c.浓溴水    d.饱和NaHSO3溶液
              (4)实验中,取一定质量的铜片和一定体积18mol•L-1的浓硫酸放在圆底烧瓶中共热,直到反应完毕,发现烧瓶中还有铜片剩余,该小组学生根据所学的化学知识认为还有一定量的硫酸剩余.
              ①有一定量的余酸但未能使铜片完全溶解,你认为原因是 ______
              ②下列药品中能用来证明反应结束后的烧瓶中确有余酸的是 ______ (填字母).
              a.铁粉   b.BaCl2溶液   c.银粉   d.NaHCO3溶液.
            • 10. 实验室可用如下装置检验木炭和浓硫酸反应生成的气体产物.

              试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装配后,进行检验实验前,需要进行的操作是 ______
              (2)图1的A中可选用图2中的装置 ______ (填序号);
              (3)图1的B装置所装试剂是 ______ ,目的是 ______
              (4)C装置中试剂的作用是 ______
              (5)证明反应产物中含有二氧化碳气体的现象是 ______
              (6)这套装置存在的缺陷是 ______ ,请提出改进意见 ______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