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下列实验中,无明显现象的是(   )
              A.CO2通入CaCl2溶液中
              B.NO2通入FeSO4溶液中
              C.NH3通入A1C13溶液中
              D.SO2通入Ba(NO32溶液中
            • 2. 下列实验过程中,始终无明显现象的是(   )
              A.向Al2(SO43溶液中通入NH3
              B.向NaHCO3溶液中滴入烧碱溶液
              C.向淀粉﹣KI溶液中通入NO2气体
              D.向含酚酞的NaOH溶液中通入SO2气体
            • 3. 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强下,1L X气体与1L Y气体反应后生成1L水蒸气和1L氮气,则X、Y分别是(   )
              A.H2、N2O
              B.H2、N2O3
              C.H2、N2O4
              D.H2、NO2
            • 4. 科学的假设与猜想是科学探究的先导和价值所在.在下列假设或猜想引导下的探究肯定没有意义的是(   )
              A.探究SO2和Na2O2反应可能有Na2SO4生成
              B.探究NO和N2O可能化合生成NO2
              C.探究NO2可能被NaOH溶液完全吸收生成NaNO2和NaNO3
              D.探究向滴有酚酞试液的NaOH溶液中通入Cl2 , 酚酞红色褪去的原因是溶液的酸碱性改变还是HClO的漂白作用
            • 5. “天宫一号”与“神州八号”的对接成功是我国航天事业发展的又一里程碑.发射时运载火箭的推进剂引燃后,从尾部会喷出大量的高温气体,该气体的主要成分是CO2、H2O,N2、NO等,在发射现场可以看到火箭尾部产生大量红棕色气体,你认为其原因最有可能的是(   )
              A.高温下N2遇空气生成了NO2
              B.NO遇空气生成了NO2
              C.CO2与NO反应生成CO和NO2
              D.NO与H2O反应生成H2和NO2
            • 6. 如图所示,试管中盛装的是红棕色气体(可能是混合物),当倒扣在盛有水的水槽中时,试管内液面上升,但不能充满试管,当向试管内鼓入氧气后,可以观察到试管中液面继续上升,经过多次重复后,试管内完全被充满,原来试管中盛装的气体是(    )
              A.可能是N2和NO2的混合气体
              B.一定是NO2气体
              C.可能是NO和NO2的混合气体
              D.只可能是NO2一种气体
            • 7. 2007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善于做“表面文章”的德国科学家格哈德•埃特尔.他的成就之一是证实了气体在固体催化剂表面进行的反应,开创了表面化学的方法论.在汽车尾气净化装置里,气体在催化剂表面吸附与解吸作用的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NO2是该过程的最终产物
              B.NO和O2必须在催化剂表面才能反应
              C.汽车尾气的主要污染成分是CO2和NO
              D.该催化转化的总反应方程式为:2NO+O2+4CO  4CO2+N2
            • 8. 下列气体遇空气变红棕色的是(   )
              A.SO2
              B.Cl2
              C.CO2
              D.NO
            • 9. 下列实验过程中,溶液中始终无明显现象的是(   )
              A.NO2通入FeSO4溶液中
              B.CO2通入NaAlO2溶液中
              C.Cl2通入NaOH溶液中
              D.SO2通入Na2SiO3溶液中
            • 10. 将装有60mLNO2、NO混合气的量筒倒立于水槽中,反应后气体体积缩小为40mL,则混合气体中NO2和NO的体积比是(   )
              A.5:3
              B.2:3
              C.1:1
              D.2:1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