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目前,汽车尾气已成为许多大城市空气的主要污染源,汽车尾气中含有\(\rm{CO}\)、\(\rm{NO}\)等多种污染物.
              \(\rm{(1)}\)汽车燃料中一般不含氮元素,尾气中所含的\(\rm{NO}\)是如何产生的?说明原因并写出有关反应的方程式 ______ .
              \(\rm{(2)NO}\)对大气的影响之一是导致酸雨,用化学方程式表示\(\rm{NO}\)形成酸雨的原因是 ______ .
              \(\rm{(3)}\)将\(\rm{CaCO_{3}}\)粉末喷洒到湖泊中,可消除酸雨对水质的影响,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______ .
            • 2. 如图所示,将一瓶充满\(\rm{NO_{2}}\)气体的试管倒扣在水槽中,气体颜色由 ______ 逐渐变为 ______ 色,试管内的液面会逐渐 ______ ;当反应停止后向试管中缓慢通入氧气,气体颜色又由 ______ 色逐渐变为 ______ 色,之后又变为 ______ 色,试管内的液面会 ______ \(\rm{.}\)用化学方程式表示试管中发生的化学反应 ______ , ______ .
            • 3.

              非金属单质及其化合物中,\(\rm{N}\)、\(\rm{S}\)、\(\rm{Cl}\)三种元素占据了一席之地,请根据已有知回答下列问题:

              \(\rm{(1)}\)氯气颜色________\(\rm{;}\)氯气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可以得到以次氯酸钠\(\rm{(NaClO)}\)为有效成分的漂白液,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

              氯气可以与溴化钠溶液发生反应:\(\rm{2NaBr + Cl_{2} = 2NaCl + Br_{2}}\) ,在该反应中氯气作__________剂\(\rm{(}\)填“氧化”或“还原”\(\rm{)}\)。

              \(\rm{(2)}\)二氧化氮易溶于水,并和水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硝酸和一氧化氮,该反应中还原剂与氧化剂的比例关系为____________ ,治理汽车尾气的一种方法是用催化剂使\(\rm{NO}\)与\(\rm{CO}\)发生反应:\(\rm{2NO + 2CO = 2CO_{2}+ N_{2}}\)。当生成\(\rm{2.5mol N_{2}}\)时,被还原的\(\rm{NO}\)为___ \(\rm{mol}\)。

              \(\rm{(3)}\)硫单质俗称_______,其氧化物二氧化硫与水反应制得_______酸,该酸与\(\rm{BaCl_{2}}\)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 二氧化氮\(\rm{(NO_{2})}\)是一种具有高度活性的气态物质,\(\rm{N0_{2}}\)与\(\rm{Na_{2}0_{2}}\)均具有较强的氧 化性,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对二者能否发生反应进行探究.
              【实验】
              下列关于实验室制备\(\rm{NO2}\)的说法正确的是 ______
              \(\rm{a.}\)实验室常用铜和浓硝酸反应制取二氧化氮
              \(\rm{b.}\)二氧化氮常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
              \(\rm{c.}\)二氧化氮易溶于水,尾气可用水吸收.
              \(\rm{d.}\)用注射器收集的二氧化氮,压缩后颜色变浅
              \(\rm{e.}\)实验后容器中残留液需用碱液处理
              【提出假设】
              假设一:\(\rm{N0_{2}}\)与\(\rm{Na_{2}0_{2}}\)二者不反应;
              假设二:\(\rm{N0_{2}}\)能被\(\rm{Na_{2}0_{2}}\)氧化;
              假设三: ______
              【查阅文献】
              \(\rm{N0_{2}}\)在反应中能生成\(\rm{HN0_{3}}\)和\(\rm{HN0_{2}}\); \(\rm{HN0_{2}}\)旣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能被强氧化剂 如\(\rm{KMnO_{4}}\)氧化.
              【设计实验】
              \(\rm{(1)}\)实验时,将\(\rm{N0_{2}}\)气体通入盛有\(\rm{Na_{2}0_{2}}\)的玻璃管中,淡黄色粉末完全变成白色,说明 假设 ______ 不成立.
              \(\rm{(2)}\)若假设二成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 .
              \(\rm{(3)}\)为验证假设二是否成立,该小组同学做了如下定性实验研究,请完成表格内容.
              实验步骤 预期的实验现象及结论
              取适量的白色固体于试管中,\(\rm{…}\) ______
              【定量分析】
              若实验前该小组同学用托盘天平称量过氧化钠的质量为\(\rm{3.9g}\),充分反应后白色固体质 量为\(\rm{8.4g}\),该小组同学得出假设\(\rm{2}\)不成立的结论\(\rm{.}\)你是否同意他们的结论,并简述理 由: ______ .
            • 5.

              A、\(\rm{B}\)和\(\rm{C}\)为常见气体,\(\rm{A}\)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rm{B}\)是黄绿色气体;\(\rm{C}\)是红棕色气态化合物。请回答下列问题:

              \(\rm{(1)A}\)是________\(\rm{(}\)填化学式\(\rm{)}\);

              \(\rm{(2)B}\)的水溶液可使有色布条褪色,主要是与________\(\rm{(}\)填化学式\(\rm{)}\)有关;

              \(\rm{(3)C}\)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 6.

              氧化物\(\rm{X}\)、单质\(\rm{Y}\)都能对大气造成污染。已知\(\rm{X}\)是红棕色气体,能与水反应;\(\rm{Y}\)是黄绿色气体,能使湿润的有色布条褪色。请回答下列问题:

              \(\rm{(1)X}\)的化学式为________;

              \(\rm{(2)X}\)与水反应生成\(\rm{NO}\)和一种酸,该酸的名称为_______;

              \(\rm{(3)Y}\)能使湿润的有色布条褪色,说明\(\rm{Y}\)的水溶液具有___\(\rm{(}\)填“漂白”或“酸”\(\rm{)}\)   性。

            • 7.

              \(\rm{NO}\)容易与许多分子发生反应,科学家发现在生物体中不断地产生\(\rm{NO}\),用于细胞间传递信息;\(\rm{NO}\)还参与心血管系统、免疫系统以及中枢和外围神经系统的调控。

              Ⅰ\(\rm{.(1)}\)实验室用金属铜和稀硝酸制取\(\rm{NO}\)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2)NO}\)是有毒气体,某学生为防止污染,用分液漏斗和烧杯装配了一套简易的、能随开随用、随关随停的\(\rm{NO}\)气体发生装置,如图所示.

              \(\rm{①}\)实验室若没有铜丝,而只有小铜粒,在使用上述装置进行实验时,可用丝状材料包裹铜粒以代替铜丝进行实验,这种丝状材料的成分可以是______\(\rm{(}\)填选项编号\(\rm{).}\) \(\rm{A.}\)铁 \(\rm{B.}\)铝  \(\rm{C.}\)铂  
              \(\rm{②}\)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使反应进行,在分液漏斗中实际看到的气体是红棕色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m{(}\)用化学方程式表示\(\rm{)}\)。
              \(\rm{(3)}\)假设\(\rm{12.8g}\)的\(\rm{Cu}\)与稀硝酸反应,全部溶解,需要通入标况下___________\(\rm{ L}\) \(\rm{O_{2}}\)才能使产生的\(\rm{NO}\)全部溶于水。
              \(\rm{(4)}\)用金属铜制取硝酸铜,从节约原料和防止环境污染的角度考虑,下列\(\rm{4}\)种方法中最好的是______\(\rm{(}\)填“甲”、“乙”、“丙”或“丁”\(\rm{)}\)。甲:铜\(\rm{ \xrightarrow[]{浓销酸} }\)硝酸铜                乙:铜\(\rm{ \xrightarrow[]{稀销酸} }\)硝酸铜
              丙:铜\(\rm{ \xrightarrow[]{氯气} }\)氯化铜\(\rm{ \xrightarrow[]{销酸} }\)硝酸铜     丁:铜\(\rm{ \xrightarrow[]{空气} }\)氧化铜\(\rm{ \xrightarrow[]{销酸} }\)硝酸铜.
            • 8.

              现有以下五种物质:\(\rm{A.Na_{2}O_{2}}\)  \(\rm{B.Ca(ClO)_{2\;\;\;}}\)C.\(\rm{NO D.Si}\)   \(\rm{E.}\) 明矾\(\rm{[ KAI(SO_{4})_{2}·12H_{2}O]}\)

              请根据题意,选择恰当的选项用字母代号填空。

              \(\rm{(1)}\)漂白粉的有效成分是________;          

              \(\rm{(2)}\)遇空气由无色变红棕色的是_________;

              \(\rm{(3)}\)电子工业中作为半导体材料的是_______;

              \(\rm{(4)}\)可以用于潜艇、呼吸面具供氧的是__________。

              \(\rm{(5)}\)要使含泥沙的洪水变澄清,可使用__________;

            • 9. 如图所示,室温下向盛有\(\rm{3.0 mL NO}\)的试管中缓缓通入\(\rm{1.5 mL O_{2}(}\)所有气体体积均在标准状况下测定\(\rm{)}\)。试回答下列问题:

              \(\rm{(1)}\)写出观察到的现象:

              \(\rm{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2)}\)最终试管中剩余的气体是________,体积为________。

            • 10.

              氨氮是造成水体富营养化的重要因素之一,用次氯酸钠水解生成的次氯酸将水中的氨氮\(\rm{(}\)用\(\rm{NH_{2}}\)表示\(\rm{)}\)转化为氯气除去,其相关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如下:

              反应\(\rm{①}\):\(\rm{NH_{3}(aq)+HClO(aq)=NH_{4}Cl(aq)+H_{2}O(l)}\) \(\rm{ΔH_{1}=akJ·mol^{-1}}\)

              反应\(\rm{②}\):\(\rm{NH_{4}Cl(aq)+HClO(aq)=NHCl_{4}(aq)+H_{2}O(l)}\) \(\rm{ΔH_{2}=bkJ·mol^{-1}}\)

              反应\(\rm{③}\):\(\rm{2NHCl_{4}(aq)+H_{2}O(l)=N_{2}(g)+HClO(aq)+3HCl(aq)}\) \(\rm{ΔH_{3}=ckJ·mol^{-1}}\)

              \(\rm{(1)}\)反应\(\rm{2NH_{2}(aq)+3HClO(aq)=N_{2}(g)+3H_{2}O(l)+3HCl(aq)}\)的\(\rm{ΔH=}\)________。

              \(\rm{(2)}\)已知在水溶液中\(\rm{NH_{4}Cl}\)较稳定,\(\rm{NHCl_{4}}\)不稳定易转化为氮气。在其他条件一定的情况下,改变\(\rm{\dfrac{n(\mathrm{NaClO})}{n(\mathrm{N}{{\mathrm{H}}_{4}})}(}\)即\(\rm{NaClO}\)溶液的投入量\(\rm{)}\),溶液中次氯酸钠去除氨氮效果与余氯\(\rm{(}\)溶液中\(\rm{+1}\)价\(\rm{Cl}\)的含量\(\rm{)}\)情况如图所示,\(\rm{a}\)点之前溶液中发生的主要反应为________\(\rm{(}\)填字母\(\rm{)}\)。

              A.反应\(\rm{①}\)

              B.反应\(\rm{①②}\)

              C.反应\(\rm{①②③}\)

              反应中氨氮去除效果最佳的\(\rm{\dfrac{n(\mathrm{NaClO})}{n(\mathrm{N}{{\mathrm{H}}_{4}})}}\)的值约为________。

              \(\rm{(3)}\)溶液\(\rm{pH}\)对次氯酸钠去除氨氮有较大的影响\(\rm{(}\)如图所示\(\rm{)}\)。在\(\rm{pH}\)较低时溶液中有无色无味的气体生成,氨氮去除效率较低,其原因是________。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