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对于H2O2分解反应,Cu2+也有一定的催化作用.为比较Fe3+和Cu2+对H2O2分解的催化效果,某化学研究小组的同学分别设计了如图甲、乙所示的实验.请回答相关问题:

              ①定性分析:如图甲可通过观察 ______ ,定性比较得出结论.有同学提出将FeCl3改为Fe2(SO43更为合理,其理由是 ______
              ②定量分析:用图乙所示装置做对照实验,实验时均以生成40mL气体为准,其他可能影响实验的因素均已忽略.实验中需要测量的数据是 ______
            • 2. 某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装置(部分夹持装置已略去),该装置可以用来进行多项实验研究.
              请回答:
              (1)用上述装置探究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①圆底烧瓶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______
              ②用上述装置进行实验,以生成9.0mL气体为计时终点,结果为t1>t2
              序号 V(H2SO4)/mL c(H2SO4)/mol•L-1 t/s
              40 1 t1
              40 4 t2
              比较实验Ⅰ和Ⅱ可以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______
              ③若将锌片换成含杂质的粗锌片,且控制其他条件使其与上述实验完全一致,所测得的反应速率均大于上述实验对应的数据.粗锌片中所含杂质可能是 ______ (填序号).
              a.石墨     b.银      c.铜      d.沙粒(二氧化硅)
              (2)用上述装置测定粗锌片的纯度.
              ①连接好装置,检查装置气密性,称量粗锌片mg置于圆底烧瓶中,滴加足量稀硫酸,充分反应直至不再产生气体为止,测得气体体积为VL,则粗锌片的纯度为 ______
              ②本实验在读数前对量气管的操作是 ______
              ③本套装置中若考虑滴入的稀硫酸的体积(假设其它操作都正确),则测得的气体的体积将. ______ (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3)用上述装置验证生铁在潮湿空气中会发生吸氧腐蚀.
              ①圆底烧瓶中的试剂可选用 ______ (填序号).
              NH4Cl溶液b.C2H5OHc.Na2CO3溶液        d.稀硫酸
              ②能证明生铁在潮湿空气中会发生吸氧腐蚀的现象是 ______
            • 3. 某校化学小组用实验的方法进行探究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他们只利用Cu、Fe、Al和不同浓度的硫酸(0.5mol•L-1、2mol•L-1、18.4mol•L-1).设计实验方案来研究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甲同学研究的实验报告如下表:常温下,
              实验步骤 现象 结论
              ①分别取等体积的2mol/L-1硫酸于试管中;
              ______
              反应速率:Al>Fe,Cu不反应 金属的性质越活泼,反应速率越快.
              (1)甲同学表中实验步骤②为 ______
              (2)甲同学的实验目的是 ______
              (3)乙同学为了更精确的研究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利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定量实验.乙同学在实验中应该测定的数据是 ______
              (4)乙同学完成该实验应选用的实验药品是 ______ ;该实验中不选用某浓度的硫酸,理由是 ______
            • 4. 草酸是一种重要的试剂.下面是利用草酸探究浓度对反应速率影响的实验.
              (1)为证明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曾有教科书《化学反应原理》设计了如下实验:取两支试管,各加入4mL0.01mol•L-1的KMnO4酸性溶液,分别向其中加入0.1mol•L-1、0.2mol•L-1 H2C2O4溶液2mL,记录溶液褪色所需时间.
              实验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______
              预期现象是:
              ①溶液的颜色由 ______ 色变为 ______ 色,
              ②其中加入 ______ mol•L-1H2C2O4的那支试管中的溶液先变色.
              然而实验结果并不尽如人意.实验过程颜色复杂,且褪色先缓慢,后逐渐加快;最大的问题是草酸浓度大,反应速率却更慢.
              本实验能否作为课堂实验研究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适宜的条件是怎样的?某校一研究小组对此进行了探究.下面是他们的实验报告的一部分:
              表1 试验安排及结果
              实验
              编号
              A(KMnO4溶液浓度/mol•L-1 B(草酸溶液浓度/mol•L-1 C(硫酸溶液浓度/mol•L-1 褪色时间/s
              1 3 3 1 336
              2 1 2 3 82
              3 3 1 3 76
              4 1 3 2 133
              5 2 3 3 102
              6 3 2 2 156
              7 2 2 1 300
              8 2 1 2 115
              9 1 1 1 200
              应用SPSS16.0对正交试验结果进行方差分析,结果如表
              表2 各因素水平的数据处理结果
              A(KMnO4溶液) B(草酸溶液) C(硫酸溶液)
              浓度/mol•L-1 0.005 0.010 0.015 0.1 0.5 0.9 6 12 18
              平均褪色时间/s 138.3 172.3 189.3 130.3 179.3 190.3 278.7 134.7 86.7
              (2)由表2可知,三因素中, ______ 的浓度(选填“A、B或C”,下空同)对反应速率影响显著,而 ______ 的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不显著.
              (3)由表2可知,当高锰酸钾浓度为 ______ mol•L-1、草酸浓度为 ______ mol•L-1时,反应最快.即因素A、B的较适宜实验条件得以确定.
              根据以上实验结果,该小组同学继续探究硫酸的浓度是怎样影响本反应速率的,测得如下实验结果:
              表3 不同硫酸浓度下的褪色时间
              c(H2SO4)/mol•L-1 18 16 14 12 10 8 6
              褪色时间/s 67 83 90 103 129 146 200
              (4)根据课堂实验的合适时间,可选溶液的褪色时间约为1分钟和2分钟的两份溶液,即此时硫酸的浓度为 ______ mol•L-1______ mol•L-1,这也有利于观察这两个反应速率的差异.
              结论:草酸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的反应,可作为课堂实验探究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 5.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为探究锌与盐酸反应,取同质量、同体积的锌片、同浓度盐酸做了下列平行实验:
              实验①:把纯锌片投入到盛有稀盐酸的试管中,发现氢气发生的速率变化如图所示:
              实验②:把纯锌片投入到含FeCl3的同浓度工业稀盐酸中,发现放出氢气的量减少.
              试回答下列问题:
              (1)试分析实验①中t1~t2速率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______ ,t2~t3速率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______
              (2)实验②放出氢气的量减少的原因是 ______
            • 6. “分解过氧化氢制氧气的反应中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以及“寻找新的催化剂”研究性实验,引起了化学探究小组的兴趣.
              【提出问题】氧化铁能否作过氧化氢溶液分解的催化剂?如果能,其催化效果如何?
              【实验探究】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I.分别量取5mL5%过氧化氢溶液放入A、B 两支试管中,向A试管中加入ag氧化铁粉末,并分别在A、B两支试管中插入带火星木条,观察现象. A试管中产生气泡,带火星木条复燃,B试管中无明显现象
              II.待A试管中没有现象发生时,重新加入过氧化氢溶液,并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如此反复多次试验,观察现象. 试管中均产生气泡,带火星木条均复燃
               III.将实验 II中的剩余物小心过滤,并将所得滤渣进行洗涤、干燥、称量,所得固体质量仍为ag. /
               IV分别量取5mL5%过氧化氢溶液放入C、D 两支试管中,向C试管中加入ag氧化铁粉末,向D试管中加入ag二氧化锰粉末,观察现象. /
              【实验结论】(1)A中产生的气体是 ______  
              (2)实验 III证明:氧化铁的 ______ ______ 在反应前后均没有发生变化,可以作
              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实验评价】实验设计的目的是 ______
              【实验拓展】
              查阅资料得知,CuO、CuSO4、猪肝、马铃薯等也可以做过氧化氢溶液分解的催化剂.
              下列有关催化剂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______
              A.二氧化锰只能作过氧化氢溶液分解的催化剂. 
              B.同一个化学反应可以有多种催化剂
              C.催化剂的质量和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都不改变.
              D.用作催化剂的物质不可能是其他反应的反应物或生成物.
            • 7. 某研究小组为了验证反应物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选用硫酸酸化的高锰酸钾溶液与草酸溶液在室温下进行反应.
              实验中所用的草酸为稀溶液,可视为强酸.
              (1)将高锰酸钾氧化草酸的离子方程式补充完整.
              2MnO4-+ ______ C2O42-+ ______ =2 Mn2++ ______ CO2↑+ ______ H2O
              (2)该小组进行了实验I,数据如表.
              H2SO4溶液 KMnO4溶液 H2C2O4溶液 褪色时间(分:秒)
              1mL 2mol/L 2mL 0.01mol/L 1mL 0.1mol/L 2:03
              1mL 2mol/L 2mL 0.01mol/L 1mL 0.2mol/L 2:16
              一般来说,其他条件相同时,增大反应物浓度,反应速率.
              但分析实验数据,得到的结论是 ______
              (3)该小组欲探究出现上述异常现象的原因,在实验I的基础上,只改变草酸溶液浓度进行了实验II,获得实验数据并绘制曲线图如图.
              ①用文字描述曲线图表达的信息 ______
              ②该小组查阅资料获取如下信息,其中能够解释MO变化趋势的是 ______
              a KMnO4与H2C2O4反应是分步进行的,反应过程中生成Mn(VI)、Mn(III)、Mn(IV),最终变为无色的Mn(II).(括号中罗马数字表示锰的化合价)
              b 草酸根易与不同价态锰离子形成较稳定的配位化合物.
              c 草酸稳定性较差,加热至185℃可分解.
              (4)该小组为探究ON段曲线变化趋势的原因,又进行了实验III,所得数据如表.
              H2SO4溶液 Na2SO4固体 KMnO4溶液 H2C2O4溶液 褪色时间(分:秒)
              1mL 0.1mol/L 1.9×10-3mol 2mL 0.01mol/L 1mL 0.2mol/L 16:20
              1mL 0.5mol/L 1.5×10-3mol 2mL 0.01mol/L 1mL 0.2mol/L 8:25
              1mL 1.0mol/L 1.0×10-3mol 2mL 0.01mol/L 1mL 0.2mol/L 6:15
              1mL 2.0mol/L 0 2mL 0.01mol/L 1mL 0.2mol/L 2:16
              该小组进行实验III的目的是 ______
              (5)综合实验I、II、III,推测造成曲线MN变化趋势的原因.为验证该推测还需要补充实验,请对实验方案进行理论设计.
            • 8. 为了研究外界条件对H2O2分解速率的影响,有同学利用实验室提供的仪器和试剂设计了如下4组实验.注意:设计实验时,必须控制只有一个变量!
              试剂:4% H2O2溶液,12% H2O2溶液,lmol/LFeCl3溶液
              仪器:试管、带刻度的胶头滴管、酒精灯
              组别 实验温度 (℃) H2O2溶液 FeCl3溶液 (1mol/L)
              1 30 5mL 4% 1mL
              2 60 5mL 4% 1mL
              3 30 5mL 12%
              4 30 5mL 4%
              (1)甲同学为了研究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应完成 ______ 实验(填组别).
              (2)乙同学进行实验3与实验4,发现气体均缓慢产生,无法说明“浓度改变会影响化学反应速率”,你的改进方法是 ______
              (3)丙同学进行了实验1与实验4,你认为他想探究的是 ______ .该方案设计是否严谨? ______ (填是或否),说明理由 ______
            • 9. 某同学在用稀硫酸与锌制取氢气的实验中,发现加入少量硫酸铜溶液可加快氢气的生成速率.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有 ______ ______
              (2)要加快上述实验中气体产生的速率,还可采取的措施有 ______ ______ (答两种).
              (3)为了进一步研究硫酸铜的量对氢气生成速率的影响,该同学设计了如下一系列的实验.将表中所给的混合溶液分别加入到6个盛有过量锌粒的反应瓶中,收集产生的气体,记录获得相同体积的气体所需时间.
                实验
              混合溶液
              A B C D E F
              4mol/LH2SO4/mL 30 V1 V2 V3 V4 V5
              饱和CuSO4溶液/mL 0 0.5 2.5 5 V6 20
              H2O/mL V7 V8 V9 V10 10 0
              其中:V1= ______ ,V6______ ,V9= ______
            • 10. 某兴趣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装置(部分夹持装置已略去)进行实验探究.
              【实验一】探究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圆底烧瓶中装锌片(两次实验中所用锌片大小和外形相同)、恒压分液漏斗中装稀硫酸,以生成20.0mL气体为计时终点,结果为t1>t2
              序号 V(H2SO4)/mL c(H2SO4)/mol•L-1 t/s
              I 40 1 t1
              II 40 3 t2
              检查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 ______
              比较实验I和Ⅱ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______
              【实验二】探究铁的电化学腐蚀.

              ①圆底烧瓶中装铁粉和碳粉混合物,恒压分液漏斗中装稀硫酸,打开活塞加入稀硫酸后量气管中出现的现象是:左侧液面 ______ 右侧液面 ______ (选填“上升”、“下降”).
              ②圆底烧瓶中装与①相同量的铁粉和碳粉混合物,恒压分液漏斗中装食盐水,打开活塞加入食盐水后,你预测量气管中出现的现象是: ______ .实际观察到的现象可能与预测并不一致,装置气密性良好,原因是 ______
            0/40

            进入组卷